天幕剧透我是太宗 第71节
  【不仅如此,鹤仙晚年,更是在好几个省份,建造了医学院,其课程,不仅涵盖专业的医学经典,更是包含易经等道家经典。】
  百姓不解,部分学子不解,学子中治易经的,与医师们则表示理解。
  医道相通,本就是真的。
  要学医,本就该学易的,五行阴阳,都是相互的。
  【如此,自弘德朝起,医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到现在,海洋对岸的那些国家,他们的医学,治标不治本,天天搞水军说我们的医学是假的,是没有理论支撑的,根本没有五行没有经脉没有气感,你看我们信吗?
  不就是想学我们的技术又学不来,只能从年轻人入手给他们洗脑,从内部攻破吗?
  他们还想着我们轻视自己的传承几千年的医学,让他们捡漏,到处悄悄收购中药材呢。
  真是,还是老祖宗有先见之明。】
  嗯??
  “什么玩意儿?”
  “想偷我们的东西还要踩我们的文化?哪儿的脸?”
  “陛下!我们再砍几个外藩吧!”晋王磨刀霍霍。
  姜衡叹息,是他不想吗?
  “都说了是海洋对岸了,现在还没影儿呢,”姜衡像模像样的仁慈道,“我们是礼仪之邦,别整天把砍人挂在嘴边。”
  晋王:……
  朝臣:陛下终于学会时刻装着了,挺好!
  不过重点不在这儿,重点是这些国家的野心。
  “看来,不仅是药材,我们的医学,易学,还有其他种种文化,都必须要有所保留,对外,只能传授基础。”
  对方都要把巴掌扇脸上了,他们还能忍?
  “其实,儒学就挺适合作为我们对外教化蛮夷的文化课程的。”
  “陛下所言极是,仁义礼智善,的确是外藩应该学的。”
  瞧瞧这嘴,骂人不带脏字的。
  “是极是极,专业性强的,让他们自己琢磨吧。”
  一边贬低他们的文化,一边又觊觎还偷窃,给他脸了!
  不仅是朝堂,就是民间,一样热闹了起来。
  “小小蛮夷,竟然敢看不起我们中原王朝!”
  “要我说,也别教化了,直接轰了吧,就像倭寇那样,轰——”
  “不是大航海吗?要不请命,让陛下直接来个大一统吧,反正地图那么大!”
  “就是就是,陛下也太仁慈了,还跟那些外藩做什么生意啊!”
  这或许,就是保守派的百姓认为朝堂的激进派太保守了吧。
  当天幕结束后,得知这些民意的姜衡,不得不挥着皮鞭让万斐加班,百姓对国家有强烈的认同感是好事,对外藩有防备心也是好事,但是太激进了,还是不太好,毕竟一个国家的有效治理范围,也就那么大。
  海外……成本太高了。
  不过此时,天幕尚未结束,姜衡也就还不知道。
  【当然,这些医学领域上的进步,在于制度,在于管理,而真正让弘德一朝在医学上不断被提及的,还是对于天花的防治手段,那便是——牛痘!】
  “牛痘?!”
  太医院,医学院的医者,一个个瞬间明悟了!
  种痘,他们是知道的。
  唐代开元年间,就有鼻苗种痘的方法,他们这些医生中的精英,自然是了解这一背景的,何况天幕透露后,他们就详细探查了历史上关于天花防治的历史,所以天幕一说,他们就明白方向了。
  其实在千金方中,就有病人互相点痘的法子,但大多数时候,还是被当做热毒进行的防治。
  而现在是确认,从人痘,转向牛痘了。
  方向一旦定了,那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弘德十年,大梁军队收复西域,但不幸的是,几月后,原叶尔羌地区爆发天花。】
  西域的百姓瞬间惊慌失措了起来,他们这儿又爆发天花了!
  “不慌!不要担心!”
  “还有十几年!如今有天幕,诸位都会没事的!”
  “对对对,有天幕,有天幕,老天爷是好的,是好的……”
  天花太过可怕,在一切没有切实解决之前,如今他们能抓住的,只有老天爷。
  【鹤仙派遣得过天花的太医前往救治,这是官方的组织,在民间,也有医师前往救治,这便是后来研究出牛痘的陈奇陈大夫。】
  “小陈?”
  医学院的老先生们惊喜地看陈奇,“我就说小陈是医学奇才嘛!”
  “哈哈哈,只身前往病区,好胆魄!不给我们医家丢人!”
  【陈大夫医术精湛,但老实说,天花在当时,能控制不往外肆意传播就很好了,其他的,只能靠自己身体熬过去,而医师要做的,就是辅助病人扛过去,其他是真没法。】
  【虽说出过天花的不怕再得天花,但陈大夫这种举动,很得鹤仙欣赏,得知陈大夫早年试图考过太医院,因为容貌直接被刷,鹤仙更是直接命令禁止了对大夫的容貌歧视。】
  陈奇大夫不自在地低下了头。
  “害羞什么,作为大夫,你见过奇形怪状的病人少了?你这都算端方周正的了!”
  【陈大夫并没有因此进入太医院,并非不想,而是鹤仙将防治天花的课题交给了陈大夫,其实不止交给陈大夫一人,太医院也收到了任务。
  只是一个在太医院翻越书籍自顾自琢磨,一个领了资金,深入民间。事实证明,闭门造车要不得。】
  陈大夫一脸恍然:他还有这本事?他走了这么多年了,也不见得看出什么牛痘相关的啊?
  姜衡却是明白了过来,太医院需要一记重锤,而陈大夫医者仁心,又多年行医在外,搞出什么,都正常,品行也不用担心。
  他最多提示一个牛身上有痘,在给陈大夫一些人手,但陈大夫能真的研究出来,也是他的本事。
  至于功劳?
  他是皇帝,天下万民的成就,都是他的功绩。
  【陈大夫在民间,发现了牛身上也会起痘,并且没有人身上那么严重,而种痘在那时虽然不常见,但历史上有过,顶尖的医者也不是一无所知。
  于是,顺利的,在以陈大夫为首的牛痘研究团队的努力下,牛痘成功。
  天花,也得以防治。】
  “好!”
  天幕下,所有人都欢腾了起来。
  天花防治,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天幕出现后,在现在,变得触手可及。
  道路已经铺在了他们前方,只等他们走上去了。
  【也是在陈大夫团队的研究成果落地之后,太医院的太医也真切意识到了,他们不进步,就只有后退。
  而鹤仙,也鼓励这些太医提升自己的医术,无论是在外医治他人,研究疑难杂症,还是埋头写论文,有利于医学发展的,都予以了大力支持。】
  【医术高,文学功底不差的,支持他们晚年有时间后自己写书留下著作,文学功底一般的,技术能传下来就行,其技术性的总结内容,只要医学生能看懂就成,不需要追求华丽,医学,讲效用。】
  太医院的太医,尤其是老太医,一颗心都快跳出来了,留下自己的著作,这谁能拒绝?
  【也是因此,弘德朝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等各个方面,均争先恐后涌现出各类人才,总结成体系。
  医学,彻底迎来了繁荣。】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除开前期改革上的冲动之外,弘德一朝所有的变革,无论是儒学等文化的百花齐放,医学上的探寻真理,工匠水平上的共勉求真,还是这些与政治经济上相互影响,全都是引导式的,温和的改变。】
  行宫的太上皇一脸骄傲,姚贵太妃也不会去提醒某人,当初是谁念叨小九犟脾气胡来。
  而墨家仅有的一些弟子就不一样了,“不对吧,陛下是不是把我们忘了?我们墨家不值得一个圣人?”
  “就算墨家的名头不行,那……换个名头也行啊。”
  他们也不是不清楚,墨家的一些思想,是不被君主所接受的,但现在墨家留存的,基本也都是三两只的纯技术人才了,这也不行吗?
  【鹤仙之所以被称之为圣君,便是因为,皇帝,是没有感情的政治生物,而鹤仙,却保留了不少的人气,所以鹤仙,愿意慢一点,缓一点。
  也是因为这徐徐图之的变革,搭配着明君超前的眼光与魄力,这才打造了一个弘德盛世,这才能让中原王朝在世界变革的分叉口上,不需要选择,而成为世界的中心与标杆。】
  “彩!”
  “我中原!天下无敌!”
  【当下,更多的网友聚焦弘德一朝,聚焦在鹤仙的武功方面,毕竟弘德一朝,武德充沛,更是让我中原的国土成为世界第一。
  但大家或许忽略了一个问题,即使是这样的征伐之下,弘德依旧是盛世,甚至王朝内部的矛盾还有所减少,这难道不是最值得称赞的吗?】
  官员已经从收取“战争赔款”开始后就隐隐有所明悟了,现在更是醍醐灌顶,矛盾转嫁,果真好用呐!
  【鹤仙曾在日志中写自己不通军事,庆幸是开国初期,将领可以直接拉来用,若是生在王朝中期,武将式微,要自己挑选武将,这皇位他还真有点不敢拿。
  偏偏如此谦虚的鹤仙,手下的将领打出了最辽阔的疆土,却一点没有穷兵黩武,空耗民力兵力,某些亡国的二代,真得好好学一学。】
  武将没忍住哈的一声岔了气,“武定侯……不是陛下挑选培养的吗?”
  武定侯也看向了姜衡,陛下太谦虚了!
  晋王捂了捂自己的牙,酸得很,“王朝中期?你还不敢拿?”
  楚王没有说话,一张脸却像是什么都说了,就你?王朝中期,武将若是还式微,你怕不是开心得直接造反了。
  【鹤仙曾在倒齐一案后说:姜家以百姓养。
  在修仙手札上说:欲修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弘德一朝共计四十七年,他谨记君舟民水,做到了反哺于百姓,他践行了圣人之言,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三代以下可称贤明者,首推汉文,而称圣者,唯姜鹤仙。】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