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剧透我是太宗 第65节
礼部和鸿胪寺倒是想抢,但是没抢过,武将一直觉得,兵部需要多一些懂兵法,不只会纸上谈兵的官员。
而带回来的这一批银子,大半投入了军备生产上面。
用倭岛带回来的银子,研发出兵倭岛的火器,怎么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有始有终呢?
这一转眼,就到了元泰二十四年的新年。
去年初一,一首问月横空出世。
今年过年,直接官方演奏问月,调动朝堂,将士,与民众的情绪。
年后,姜衡去了一趟经业书院的医学院。
在第八期视频,天幕透露天花防治后,民间陆续有好些经验丰富的大夫来到了京城。
这些大夫医术也都是经过检测和认可的,但问题在于,他们与常年在太医院的太医就诊风格是完全不同的,待在一起久了,总是会有矛盾。
于是,这些临床经验十分丰富的大夫,就被安排到了经业书院教导弟子,也有专门的区域,给他们做研究。
太医院的太医有时候也会来这儿教学,但他们大多时候都在太医院,不住在医学院。
而姜衡这一次去医学院,是因为那边传来消息,研究小有成果了。
这些医者是为天花来的,但却不仅仅只为天花而来。
天幕上所说的天花防治,进展比土豆脱毒适应中原还快,那他们就不急,与其在太子什么都不清楚的情况下,贸然试验,惹出祸事,不如先等一等,一是等太子的想法得到确认,二是等天幕。
他们宁愿天花早早被他人攻克,他们晚一步,也不想一个没控制住,扩散了天花,毕竟,人命关天。
所以,他们这些时间在京城,一个是义诊,二个是太医院的书多,给自己充能,三个嘛,那就是在书院,将医术给传下去,救治更多的人。
当然,对于第三点,有一些是家传,这个看每个医者的个人情况,并不强求。
至于最后一点,便是太子抛出来的想法,需要他们去研究琢磨。
太子的第一个想法,便是想要他们提炼出酒的精华,是为酒精。
这其实并不难理解,烈酒本就有拿来消毒的作用,不是没人知道,但是酒是粮食酿造的,贵呀。
但这,对于皇宫而言,并不是问题。
所以太子让他们提炼酒的精华,太医院和他们医学院,都表示没有问题,针对提炼精华这样的词汇,更表示正常,医与道本就相通,太过正常了。
像是天幕中提起的玻璃,为了给他们做研究,现在高成本的玻璃,在他们医学院和太医院里,都有。
而酒精,便是医学院里面的医者率先成功提取出来的。
不是太医院的太医废,相反,一个个都是精英,但是在宫里待久了,也逐渐形成了保守的作风,做起实验来,难免就不如医学院老先生们敢于尝试。
而这一次姜衡要来看的小有成果,是提取蒜的精华。
姜衡的目的,当然是大蒜素。
“诸位先生,是成了吗?”
“太子殿下来了?”
“是殿下啊,殿下快来看!”
放在姜衡面前的,是大蒜中提取出来的淡黄色液体。
“试过白水,酒,酒精,效果各不相同,但是目前而言,都不太稳定。”
“不过祛邪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就是成本稍微有点贵。”
“还很麻烦,温度麻烦不说,每天都还得晃一晃,瞅一瞅,一个不注意就容易出问题。”
“保存也不容易,还得放冰库,不过我们目前提取出来的,放不放影响也不大。”
医学院的医者们,与太医们最大的不同便是,没有进入体制内,一开始会有些拘谨,但发现太子真不在意身份,只在意成果后,就放开得很快了。
放在太医院,就是出成果了,太医们也不会这样大大咧咧直接说的。
但对于姜衡而言,这样才好嘛,这样才好做学术研究嘛!
“没事,诸位先生都辛苦了,钱暂时不用担心,最近半年,大蒜素的提取,最好更稳固一些。”
临近战事,后勤准备一定要跟上,医疗更是不能拖后腿,这可事关将士们的性命。
听到钱不用担心,老先生立马就有劲儿了,“哈哈,殿下放心,我们这些老头子,一定把事儿给您办妥了。”
中年的陈大夫挠挠头,没说话,比起太子,他也算是一个老头子了吧?
却见太子转头笑着跟他说:“陈大夫,这里就你年轻一点了,可要看紧老先生们,免得熬夜伤身就不好了。”
陈奇没想到太子就来了几趟,竟然还记得自己姓什么,难不成是他长相丑得突出的缘故?但也不见太子对他面貌表示嫌弃。
陈奇刚要拱手余老先生一巴掌拍在了背上,差点一个踉跄,“哈哈哈,太子您找错人了,就这小子每次熬得最晚,这不是让他监守自盗吗?”
果然,能以四十多的年纪,和五十多六十多岁的老大爷们混在一起,没点水平是不行的。
姜衡也不尴尬,“哈,陈大夫年轻嘛,不过年轻也要适度,这段时间诸位可能轻松不了,孤还想让诸位再快速培训出一批军医来。”
说到正事儿,众人也没再说笑,直击主题,“殿下想要培养到什么程度?”
“理论和手法之类暂时都没有要求,只要求会基础的包扎止血消毒,能保命,延长救治时间。”
“明白了,殿下只管送人来。”
姜衡忙着后勤与民间舆论相关,元泰帝今年也活跃了起来,还时不时召集丞相和尚书们开小会,多了几次后,姜衡发现了异常。
姜衡琢磨了一会儿,径直去了北辰殿,让宫人都退下了。
元泰帝还在批奏折呢,休假大半年了,一时间猛然把奏折拿回来批,还挺累。
“怎么这时候过来了?郑无疾肯放你走?”
姜衡围着元泰帝转了两圈,在元泰帝要发火的前兆前,扒在了桌案上,“你们不对劲!”
元泰帝头都没偏一下,可有可无嗯了一声。
姜衡:?
“我都问您了!”
“嗯。”
“你这样不对。”
“嗯?”
“无论是君臣,还是父子,这样藏着捏着都不对,会出大问题的!”
“嗯……”
“君臣父子重叠了,出问题概率更大了!”
元泰帝终于捏了捏眉心,“怎么?你还是想要补上一次请陛下称太子?还是称陛下?”
姜衡有点扭扭捏捏了,“也……也不是不行……”
元泰帝:……
元泰帝放下笔,“你二十了!”
“还没满呢!”这些大人就爱讲虚岁,什么过年就算一岁,那一年岂不是就涨两岁了?干嘛非要叫老了?
“二十了,也是弱冠之年了,别再毛毛躁躁的。”
不过,虽然理论上来说,二十才是弱冠之年,但其实每个皇子封王的时候,别管到没到二十,都算提前及冠,能独立主事,当家作主了。
“知道了知道了,大事上我很稳重的,”元泰帝口风一漏,姜衡也知道这段时间异常的原因了,但他可不会拒绝,不仅不拒绝,还有点得了便宜还卖乖,“那父皇,您真不后悔啊?”
元泰帝左手开始揉了揉右手手腕,姜衡也不要一个后不后悔的回答了,再不跑,后悔的是他,“咳,东宫还有事儿,儿臣先走了,您慢慢批,慢慢批!”
没揍到人,元泰帝深深呼吸了几次,“都是倭寇的错!”
“都是倭寇的错!”
东宁省,尤其是以琉球群岛为主要区域的军营之中:
“若非倭寇,我们早已回归中土,若非倭寇,我们早已得到朝廷的帮扶,若非倭寇,我们早就过上了好日子!”
“儿郎们!我们要跟随中原的将士,诛杀倭寇,还我安宁!”
“诛杀倭寇——”
“诛杀倭寇——”
朝堂上:
“倭岛,承我中原典籍,却不尊教化,以怨报德,屠戮沿岸百姓数百年,此为一罪!”
“妄称天皇,此乃二罪!”
“我朝以德报怨,只废黜其皇位,予其王冕,然其依旧野心不改,攻略我东宁琉球之地,至琉球百姓死伤数万,更意图分裂琉球,夺我国土,此乃三罪!”
“此三罪,无一例外,皆是诛其九族之大罪!”
“臣请出兵倭岛以剿贼!”
“臣附议!”
“臣附议!”
“臣等附议——”
元泰帝自龙椅起身,俯瞰朝臣,“准。”
桩桩件件,没有一件,冤枉了倭岛,至于时间有偏差,有什么偏差?琉球不一直是中原的吗?他们分裂琉球,杀害琉球百姓,冤枉他们了?一点没有!
屠岛的人,自然依旧是许本,屠岛的争议,也自然是武定侯和他这个开国皇帝来担。
即使真相百姓心知肚明又如何,正史上,就是在元泰朝,武定侯屠的岛灭的国,与太子无关。
大梁,会有一个全然仁德的圣天子。
第57章 传位
仁德的太子,奉命主持了大军出征前的祭祀仪式——祭天(类祭),祭地(宜社),告庙,祭军神……
而带回来的这一批银子,大半投入了军备生产上面。
用倭岛带回来的银子,研发出兵倭岛的火器,怎么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有始有终呢?
这一转眼,就到了元泰二十四年的新年。
去年初一,一首问月横空出世。
今年过年,直接官方演奏问月,调动朝堂,将士,与民众的情绪。
年后,姜衡去了一趟经业书院的医学院。
在第八期视频,天幕透露天花防治后,民间陆续有好些经验丰富的大夫来到了京城。
这些大夫医术也都是经过检测和认可的,但问题在于,他们与常年在太医院的太医就诊风格是完全不同的,待在一起久了,总是会有矛盾。
于是,这些临床经验十分丰富的大夫,就被安排到了经业书院教导弟子,也有专门的区域,给他们做研究。
太医院的太医有时候也会来这儿教学,但他们大多时候都在太医院,不住在医学院。
而姜衡这一次去医学院,是因为那边传来消息,研究小有成果了。
这些医者是为天花来的,但却不仅仅只为天花而来。
天幕上所说的天花防治,进展比土豆脱毒适应中原还快,那他们就不急,与其在太子什么都不清楚的情况下,贸然试验,惹出祸事,不如先等一等,一是等太子的想法得到确认,二是等天幕。
他们宁愿天花早早被他人攻克,他们晚一步,也不想一个没控制住,扩散了天花,毕竟,人命关天。
所以,他们这些时间在京城,一个是义诊,二个是太医院的书多,给自己充能,三个嘛,那就是在书院,将医术给传下去,救治更多的人。
当然,对于第三点,有一些是家传,这个看每个医者的个人情况,并不强求。
至于最后一点,便是太子抛出来的想法,需要他们去研究琢磨。
太子的第一个想法,便是想要他们提炼出酒的精华,是为酒精。
这其实并不难理解,烈酒本就有拿来消毒的作用,不是没人知道,但是酒是粮食酿造的,贵呀。
但这,对于皇宫而言,并不是问题。
所以太子让他们提炼酒的精华,太医院和他们医学院,都表示没有问题,针对提炼精华这样的词汇,更表示正常,医与道本就相通,太过正常了。
像是天幕中提起的玻璃,为了给他们做研究,现在高成本的玻璃,在他们医学院和太医院里,都有。
而酒精,便是医学院里面的医者率先成功提取出来的。
不是太医院的太医废,相反,一个个都是精英,但是在宫里待久了,也逐渐形成了保守的作风,做起实验来,难免就不如医学院老先生们敢于尝试。
而这一次姜衡要来看的小有成果,是提取蒜的精华。
姜衡的目的,当然是大蒜素。
“诸位先生,是成了吗?”
“太子殿下来了?”
“是殿下啊,殿下快来看!”
放在姜衡面前的,是大蒜中提取出来的淡黄色液体。
“试过白水,酒,酒精,效果各不相同,但是目前而言,都不太稳定。”
“不过祛邪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就是成本稍微有点贵。”
“还很麻烦,温度麻烦不说,每天都还得晃一晃,瞅一瞅,一个不注意就容易出问题。”
“保存也不容易,还得放冰库,不过我们目前提取出来的,放不放影响也不大。”
医学院的医者们,与太医们最大的不同便是,没有进入体制内,一开始会有些拘谨,但发现太子真不在意身份,只在意成果后,就放开得很快了。
放在太医院,就是出成果了,太医们也不会这样大大咧咧直接说的。
但对于姜衡而言,这样才好嘛,这样才好做学术研究嘛!
“没事,诸位先生都辛苦了,钱暂时不用担心,最近半年,大蒜素的提取,最好更稳固一些。”
临近战事,后勤准备一定要跟上,医疗更是不能拖后腿,这可事关将士们的性命。
听到钱不用担心,老先生立马就有劲儿了,“哈哈,殿下放心,我们这些老头子,一定把事儿给您办妥了。”
中年的陈大夫挠挠头,没说话,比起太子,他也算是一个老头子了吧?
却见太子转头笑着跟他说:“陈大夫,这里就你年轻一点了,可要看紧老先生们,免得熬夜伤身就不好了。”
陈奇没想到太子就来了几趟,竟然还记得自己姓什么,难不成是他长相丑得突出的缘故?但也不见太子对他面貌表示嫌弃。
陈奇刚要拱手余老先生一巴掌拍在了背上,差点一个踉跄,“哈哈哈,太子您找错人了,就这小子每次熬得最晚,这不是让他监守自盗吗?”
果然,能以四十多的年纪,和五十多六十多岁的老大爷们混在一起,没点水平是不行的。
姜衡也不尴尬,“哈,陈大夫年轻嘛,不过年轻也要适度,这段时间诸位可能轻松不了,孤还想让诸位再快速培训出一批军医来。”
说到正事儿,众人也没再说笑,直击主题,“殿下想要培养到什么程度?”
“理论和手法之类暂时都没有要求,只要求会基础的包扎止血消毒,能保命,延长救治时间。”
“明白了,殿下只管送人来。”
姜衡忙着后勤与民间舆论相关,元泰帝今年也活跃了起来,还时不时召集丞相和尚书们开小会,多了几次后,姜衡发现了异常。
姜衡琢磨了一会儿,径直去了北辰殿,让宫人都退下了。
元泰帝还在批奏折呢,休假大半年了,一时间猛然把奏折拿回来批,还挺累。
“怎么这时候过来了?郑无疾肯放你走?”
姜衡围着元泰帝转了两圈,在元泰帝要发火的前兆前,扒在了桌案上,“你们不对劲!”
元泰帝头都没偏一下,可有可无嗯了一声。
姜衡:?
“我都问您了!”
“嗯。”
“你这样不对。”
“嗯?”
“无论是君臣,还是父子,这样藏着捏着都不对,会出大问题的!”
“嗯……”
“君臣父子重叠了,出问题概率更大了!”
元泰帝终于捏了捏眉心,“怎么?你还是想要补上一次请陛下称太子?还是称陛下?”
姜衡有点扭扭捏捏了,“也……也不是不行……”
元泰帝:……
元泰帝放下笔,“你二十了!”
“还没满呢!”这些大人就爱讲虚岁,什么过年就算一岁,那一年岂不是就涨两岁了?干嘛非要叫老了?
“二十了,也是弱冠之年了,别再毛毛躁躁的。”
不过,虽然理论上来说,二十才是弱冠之年,但其实每个皇子封王的时候,别管到没到二十,都算提前及冠,能独立主事,当家作主了。
“知道了知道了,大事上我很稳重的,”元泰帝口风一漏,姜衡也知道这段时间异常的原因了,但他可不会拒绝,不仅不拒绝,还有点得了便宜还卖乖,“那父皇,您真不后悔啊?”
元泰帝左手开始揉了揉右手手腕,姜衡也不要一个后不后悔的回答了,再不跑,后悔的是他,“咳,东宫还有事儿,儿臣先走了,您慢慢批,慢慢批!”
没揍到人,元泰帝深深呼吸了几次,“都是倭寇的错!”
“都是倭寇的错!”
东宁省,尤其是以琉球群岛为主要区域的军营之中:
“若非倭寇,我们早已回归中土,若非倭寇,我们早已得到朝廷的帮扶,若非倭寇,我们早就过上了好日子!”
“儿郎们!我们要跟随中原的将士,诛杀倭寇,还我安宁!”
“诛杀倭寇——”
“诛杀倭寇——”
朝堂上:
“倭岛,承我中原典籍,却不尊教化,以怨报德,屠戮沿岸百姓数百年,此为一罪!”
“妄称天皇,此乃二罪!”
“我朝以德报怨,只废黜其皇位,予其王冕,然其依旧野心不改,攻略我东宁琉球之地,至琉球百姓死伤数万,更意图分裂琉球,夺我国土,此乃三罪!”
“此三罪,无一例外,皆是诛其九族之大罪!”
“臣请出兵倭岛以剿贼!”
“臣附议!”
“臣附议!”
“臣等附议——”
元泰帝自龙椅起身,俯瞰朝臣,“准。”
桩桩件件,没有一件,冤枉了倭岛,至于时间有偏差,有什么偏差?琉球不一直是中原的吗?他们分裂琉球,杀害琉球百姓,冤枉他们了?一点没有!
屠岛的人,自然依旧是许本,屠岛的争议,也自然是武定侯和他这个开国皇帝来担。
即使真相百姓心知肚明又如何,正史上,就是在元泰朝,武定侯屠的岛灭的国,与太子无关。
大梁,会有一个全然仁德的圣天子。
第57章 传位
仁德的太子,奉命主持了大军出征前的祭祀仪式——祭天(类祭),祭地(宜社),告庙,祭军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