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剧透我是太宗 第46节
  这是基因的躁动,是中原文明的传承,是民族镌刻于心的烙印,无需多言,心脏早已告诉我们答案。
  也因为这首歌,权力中枢的老臣们,第二天,就提前上值到了北辰殿。
  “是什么歌,已经不重要了,作用已经在开始发挥了。”
  “只是以往这天幕都是那阿婆主讲解,便是那一期太祖茶话会作为引子,也是阿婆主立马就接上了,这一次倒是与众不同,这是不是说明天幕有变化了?”
  “关键是还在初一这一天。”
  “孤倒觉得不用太担心。”
  虽然那盗版一样的剪辑视频让姜衡无语凝噎,但这天幕本就神秘,若是一直纠结于天幕,反倒是本末倒置,故而姜衡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
  “那阿婆主诸位也不是第一次了解了,或许就是懒了,所以糊弄了一次呢,当下更重要的,还是百姓的情绪,如何最大程度的有利化。”
  “太子殿下的意思是?”
  “趁着大梁上下,民心振奋,奇袭天山北部,彻底收复西域,解救部落中的底层人民,带他们重回人间,以彰我大国仁心!”
  “他们冬季之前刚来朝贡了一次。”
  “所以我们主动北上,解救了被草原贵族欺凌的底层百姓,给予他们新生!”
  “这怕是不太好吧……”
  朝臣们要脸。
  “天时地利人和,这么好的天时,要放弃?而且只是收复西域天山以北的残部,塔娜公主想念家人了,让一家人团聚,这是好事啊。”
  “国库……”
  “国库有钱。”姜衡眼神无比确定的与户部两位大人对上了视线。
  年末的时候赵王周王在户部加班都要加疯了,有没有钱他还不知道?
  不过这话不能说出来,明面上的卧底,也是不能摊开来说的,哪怕大家心知肚明。
  “能彻底收复西域是好,不过现在还没开春,不利于我军行战。”右相理性地说道。
  “丞相有所不知,如今已经是一月,消息传到张掖需要时间,军队整军,上下筹备粮草,各方面也要时间,等一切都备好,也开春了,”兵部尚书条理分明道,“且他们每年严冬都损失不少人口,初春正是人力,牲畜,草场,粮食等,都不足的时候,正适合奇袭。”
  户部尚书:“可他们来朝贡了,冬季会好过一些。”
  礼部尚书:“他们只是残部,分不到多少东西。”
  兵部尚书:“关键是机不可失。以及,正因如此,更适合奇袭。”预先取之,必先予之。
  “所以,这一两个月的时间,《问月》的热度不能消散,这方面,孤会让万斐跟进负责。”
  已经休息一年了,军队也该继续磨练了。
  吏部老天官却在这个时候开口了,“之前不是说经济战?”
  这个时候,不等姜衡说什么,反倒是户部的尚书解释道:“经济战是长线作战,对我们是,对草原也是,但天山以北的西域残部,他们其实算不上经济战的对象。”
  经济战针对的,是鞑靼与瓦剌这样的北蒙草原主要部落。
  至于塔娜公主的部落,充其量是个残部,天时地利人和之下,奇袭效益反倒更高,尤其是在经济战的波及下,他们早就溃不成军,也到了收线的时候了。
  且一般而言,中原王朝在天下平定后,很少主动发兵讨伐蛮夷,就算在位的皇帝杀心重,频率也是不会太频繁的,毕竟要顾及国内的民生。
  所以,天山以北的部落,根本没料到这才时隔短短一年,大梁竟然又发兵了。这对吗?
  直到首领和子女被押解到京了,都还没弄明白大梁发了什么疯呢!
  “塔娜呢?塔娜是我女儿,她不是亲王侧妃吗?”
  塔娜,塔娜到受降那一天,才知道西域已经彻底收复,换句话说,她那薄弱的娘家依仗,也没有了。
  最让塔娜心惊胆战的是,赵王这些日子与她在一起,从未与她提起过一句。
  “乌日罕……”
  事情是怎么变成这样的?明明先前一切都还好好的。
  而等塔娜与父母见面的时候,她父亲已经被封了慎侯,只要不作死,也算是一辈子平安了。
  “放心,太子的承诺依旧作数,你们只是重回中原罢了,”赵王自觉贴心地安慰了一番,就继续拼事业去了。
  反倒是王妃摇了摇头,对塔娜道:“你也看到天幕了,太子是未来的圣君,提早归附,未必不是好事。
  慎侯那里,他虽是你父亲,但你出门在外,代表的是殿下,君臣父子,先君后臣。”
  赵王妃的声音似乎带着蛊惑,“如今慎侯一家,靠的是你,你可不能倒下。”
  他们……靠我?
  王妃温涵在平稳内部,而对外的说法,就更有意思了。
  面对惊慌失措的北蒙,大梁说:我们只是收复大汉时期的西域都护府,北蒙与大家还是盟友,只要你们不乱来,我们也不会费力不讨好出兵北伐你们,你们也清楚的,你们那儿太冷了,太空旷了,我们也管不过来呀!
  实话最是扎心,北蒙只能咬牙认了,毕竟不得不说,草原的确太大了,还是得他们自治,中原也确实看不上他们这儿。
  他们只能信了,毕竟他们还和大梁在做生意呢,目前看来,态度还是不错的。
  而秦国公也因此失算了,张掖侯功过相抵,侯位还是在身上挂着。
  六月,天幕终于开工了。
  而此时,西域全部收回,大家都是大梁的子民了,自然,也看见了天幕。
  且不提西域的百姓直呼神迹,原来大梁真的得承天运,慎侯一家子总算是信了塔娜的话了,什么心思,再都没有了,大梁开挂,这还怎么玩儿?而乌日罕,也终于看到了真正的天幕是什么样。
  【前些日子转发的《问月》大家看了吧,这首曲子能复原出来真的太棒了!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而这首歌,是问月,是玉盘,也是国。】
  【我们今天的主题,就是弘德一朝,影响一整个大梁的,恢弘的国风,即——大梁王朝彪悍的民风。
  而要讲这个,就要落脚于弘德一朝的军队建设,将帅风格上,朝廷态度上来。
  首先,是已经提到了多次的——弘德三年出兵倭岛,没错,还是倭岛。】
  “弘德帝第一次对外用兵,将帅是什么情况,对后面的将帅风格影响会极大。”
  “可不对啊,武定侯都屠岛了,之后的周边小国,将帅去收复,也很仁慈吧?”
  【我们都知道,一场战役能不能赢,其实与战前准备息息相关。】
  “这是自然,说白了,战争就是国力的比拼,战场固然重要,可若后方拖后腿,那一切白谈。”
  所以一场战能不能打,提前必须做好更方面的准备,确保万无一失。
  百姓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这个我懂,就像是去催债,肯定要提前做准备,不然就是白去!”
  【许本去征讨倭岛前,已经在沿海历练了七年,鹤仙一登基,就从名声上动手,开启《大梁演义》项目,收拢武勋集团,逐步确保武勋集团的支持。】
  “这准备得可真够久的。”这是看热闹的百姓。
  “这倭岛是哪儿?被一个皇帝盯上了这么久,这得多厉害啊?”这是信天命已经摆了,灵活转变立场看戏的慎侯,再怎么说,咱现在也是汉人了不是?
  “你变法前有这么谨慎就不会吃那么大亏了。”这是标准的让人刻板印象的中式老父亲元泰帝。
  【对户部郑无疾表示国库空虚,不能出兵的态度,并未强压,而是一步步磨,以理服人,让户部能心甘情愿拿出国库的银两,从而确保后勤的无误。】
  【但在鹤仙看来,这似乎还不够。】
  “这还不够?”
  “是《问月》吗?”
  他们当然明白《问月》与这一期视频有联系,所以很容易猜到这儿。
  【无论是戏曲还是小说,我们都能发现,鹤仙很擅长搞舆论,这次也一样。】
  【在许本征讨倭岛,屠岛回京之前,鹤仙在政务上是很清闲的,大梁英雄传初稿,就是因为闲得慌。鹤仙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又混迹在了宫廷乐坊之中。】
  “屠……屠岛?”
  慎侯差点摔下了椅子,“你们听到了吗?屠岛?!”
  “塔娜不是说那弘德帝是圣天子吗?这是圣天子?”
  诈骗也不是这样骗的吧?
  “额……他对我们,不是,他对西域都护府的百姓,的确挺好的,有圣君之像。”
  就连你不也给了个侯位养老吗?
  “这倭岛得多招人恨呐?”
  慎侯狂擦脸上的汗水,对比倭岛,再看他们一家子和西域境内百姓的待遇,确实是圣君之姿哈。
  【而这首《问月》,便是此时被创作出来的。
  很遗憾的是,我们不得而知创作者是谁,史官也并未在意乐坊中的,惊才艳艳的艺术家们,我们只能从鹤仙的日记中,知道是一位姓谭的女性,也是现在所说的,谭大家,更多的,只有历史,方才知晓了。】
  这可难办了,大梁君臣心想。
  乐坊中,更新换代很快。
  这才元泰二十三年,到弘德二年或者弘德三年,还有七八年呢,只有一个姓谭,怕是找不准确啊。
  能找准确就怪了,不出意外,这是他抄来的,他当然不好意思挂自己的名字,可说句不好听的,有多少听众,能专门记创作者的名字呢?他只记得老师姓谭了。
  【这首曲子,鹤仙不声不响地,让人在沿海率先开始传唱了起来,随后不久,恰到好处的时间,弘德帝要征讨倭岛,为沿海的百姓复仇,带离乡的孩子归家的消息,也传到了沿海一带。
  征讨倭岛,民心所望,已成定势。】
  【战鼓中的童声,本就能激起成人的保护欲,孩子是最后的保障,是希望,孩子们在唱着等他们回来的歌。
  是在等,被倭寇劫掠,失去性命的亡魂回乡;也是在等,征战沙场的将士,安全回家。】
  “这种情景之下,许本又怎么可能失败?”
  “他真是踩了狗屎运。”
  【许本屠岛灭国而回,加封武定侯,九世之仇得报,民心振奋,此后,《问月》不仅是问月,更是问,战否?复仇否?每次出征之前,歌以问月,叩问心门,家人还等着你回家,能回否?此战,必胜否?】
  “这将是何等可怕的士气……”
  各地的将士们遥望天空,他们的家人……还在等他们回家……
  【在法家还没被重新抬起来与儒学分庭抗礼之际,公羊的复仇主义,先一步重活了起来。民间风气为之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