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剧透我是太宗 第2节
“谁要造反了?”
“不知道啊。”
钦明殿外,一众大臣更是面色肃然,紧紧盯着天幕,谁在搞鬼?
就在他们思考之际:
【《大梁故事》载:元泰五年正月初一,美人赵氏梦仙鹤入怀,于双九重阳,生帝九子衡,帝国,终于迎来了圣洁贤明的圣天子。】
啊?
“九子衡?宁王?”
“《大梁故事》?跟《汉武故事》一样的吗?”
“这是未来?”
都是聪明人,很快就反应了过来,只有未来,才能知晓,谁是皇帝。
只是……
“圣天子?宁王/九弟?”
何等明君,才能被称为圣天子?宁王……与仙鹤唯一有关的,便是其自称元鹤真人,求仙访道了吧?
更难绷的是,修道之人,不都应该是抱着归隐,远离红尘之心吗?宁王不一样,一边求道,一边勾栏听曲儿,自己开起了戏园子,这成何体统,这能是圣天子?圣天子不要钱的吗?
“圣天子?你?这天幕果然是妖人做法!”
楚王仔细盯着姜衡看了看,发出肯定。
鲁王不语,只亮闪闪盯着天幕,他的一生,妥了啊!
【这当然是说书人瞎编的。】
不少朝臣,包括皇子,通通松了口气,吓死他们了,他就说不可能嘛!
【哪儿有什么神迹,太宗虽然修道,但很反对所谓的人造祥瑞,虚假神迹,更拒绝对自己的神化,《大梁故事》在太宗朝一直没能出版的好吧。】
嗯?
等等?什么是太宗修道,什么是拒绝对自己的神话?若是他们没有理解错,这个太宗,就真的是宁王殿下?!
【但《大梁故事》除了增添的神话色彩外,可参考的部分还是挺多的,因为据考究,《大梁故事》应当是某位朝臣或者内宦开的小号写的,不然外人写不出宁王委屈哭求太子位并且得到,这种看起来十分离谱,但偏偏有七分可能是真的的,正史中根本没提及的事儿。】
“什么东西?”
“太子位能哭来吗?”
“父皇什么时候对九弟有求必应了?”不都是眼不见心不烦吗?
更有不少争家产的二代,似乎看到了参考答案,开始撒泼打滚哭闹了起来,一时间,各地热闹不已。
至于当事人,元泰帝瞥了眼没用的几个儿子,不想再看。宁王姜衡,倒要看天幕还能说出什么东西来。
【至于为何说有七分可能是真的,因为鲁王墓经过抢救性挖掘,从中出土了太宗亲手所写的好几大箱日志,也就是如今的《太宗日记》,太宗日记佐证了不少大梁故事的“离谱真实性”。这里不得不感谢鲁王殿下这个好弟弟将太宗准备陪葬帝陵的日记给昧下了,放在了自己墓地,为太宗一朝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重大支持。】
楚王眼睁睁看着他两个弟弟同时破防红温了!
“日记!日记是能曝光的吗?!”
没错了,天幕是真的,因为他真的写日记!但他能接受日记在他死后作为考古资料,得是在他死后!他现在还没死呢!
“我的陵墓!被挖了!”
鲁王发出尖锐的爆鸣,什么抢救性挖掘,他不懂,但他听懂了,他的陵墓,被挖了!!
更让人破防的还在后面,只见天幕上,放出了所谓佐证哭到太子位的日记画面,这下,破防的人,已经不止是兄弟二人了。
第2章 教育界名声:危
【元泰廿八年五月十七,晴,有点烦】
看见宁王那一如既往的字迹,元泰帝心下一沉,还真是小九的字迹,哪怕再有七八年,也改变不了一个人的笔风。
元泰帝还能暂时稳住,教导宁王那一批皇子的挂名总负责人礼部尚书四肢一软,差点倒地,完了!
殿下那毫无风骨,只是能看的字迹,他教育界的名声!这个锅,他还舍不得不背!到底是谁提前让宁王养成的写字成画字的坏习惯啊,改不过来,根本改不过来!丢脸都到整个大梁了!
可不等老尚书晕过去,周围吸气声竟一叠一叠传来,怎么回事?老大人无比后悔地睁眼一看,这下是真晕过去了。
只见:
【这些大臣太过分了,居然想撺掇六哥干掉我,合着高端的政斗往往采用最朴素的刺杀方式对吧?幸好六哥脑子没掺水,知道通知我一声,这群人真是打得好算盘。】
【我被干掉了,只能是六哥上位,到最后注定他们把控朝政,大赢特赢。六哥输了,我注定只能杀掉六哥,甚至连带着二哥也得带走,他们那一批人,自然明白他们也逃不了,但我名声有损,为了名声与体面,也得退步,牺牲一小波人,保留整个阶级的实力,想得真美。】
【不过我很好奇,我什么时候给了他们,要脸和名声的错觉?是我杀的官员少了吗?】
天幕下,刷刷刷跪倒了一大片官员,也不知道未来是哪群胆子大的,竟妄图操控皇权,主要是,还被当事人发现了!
元泰帝无言,只盯紧了天幕。他根本没考虑过的两个儿子,却成了最后夺嫡的两个阵营,其他儿子呢?老四老五可是有军功的,这么不禁打吗?老六就罢了,好歹嫡子,小九可是没半点势力,短短七年,如何做到把老四老五给干废了的?
以及,阶级……那时候,小九才多大,竟能看得这么深了……
姜衡三人也顾不得玩闹了,正经了起来,楚王冷笑,“这是把本王当傻子呢!”
【今天宫门已经落钥了,明早得赶紧进宫,拖不得,越拖越容易有意外,我还想六哥留着帮我以后背锅的,可不能被一群蠹虫给祸祸了。】
“背锅?”楚王阴测测的声音从姜衡背后传来,不用想就能知道他能背哪些锅,“好弟弟,怪不得您是圣天子呢,原来吃喝享乐的锅都让哥哥我背了啊?怎么,舍不得损害你‘好大儿’的名声,就来损哥哥我的?”
姜衡:……
天幕翻了一页,而这一页,才是天幕所说的,佐证的那一页,内容一出,彻底让人绷不住了。
【元泰廿八年五月十八,凌晨,有点冷】
【睡不着,想想还有点激动呢,见到老爹怎么陈词呢?干脆模拟一下。】
【一:腰板挺直,气势如虹,“请陛下称太子!”优点:直抒胸臆,霸气,上了历史书都是名场面!再渲染一番,保不准能成太宗继位法,给自己抬咖,刺激!缺点:虽然老爹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毕竟其余兄弟太垃圾,但自己容易挨抽,暂且备用。】
文思殿诸位皇子火气蹭的就上来了,什么叫他们太垃圾?比划比划?
元泰帝额头青筋突然一跳一跳的,小九究竟是什么品种的逆子!还要硬往造反上靠!可不是找抽!
礼部尚书再次躺了下去,我的小祖宗诶,其他皇帝巴不得刷掉继位不正的名声,您是生怕自己太干净了是不是?您不要脸,我要啊!朝臣要啊!陛下您看看你教的儿子!
【二:抱大腿哭诉自己和六哥被欺负。优点:将选择权交给老爹,做个孝顺好大儿,老爹也高兴。缺点:太假了,演戏又累,传出去说不得被人笑话。昔有唐太宗跪而吮上乳,如今自己哭求太子位,后人野史得传成什么样?不妥不妥。】
唐太宗跪而吮上乳?这是哪儿来的野史?他们怎么没看到过?一时间,跪着的群臣,心思活泛了起来。
【三:……】
最后是强行补在这一页的:
【哎,也就是老爹身体愈发不行,这群人才敢如此放肆,哭就哭吧,退就退吧,也不差这点时间,反正爹走了,也没人再拦我了,嗯,也更孤家寡人,没人理解了,啧,真想把吸血鬼都豆沙咯,豆沙咯!】
豆沙……都杀?
一众官员狠狠吸了口凉气,吸血鬼,吸血鬼,吸谁血的鬼?不是说是圣天子吗?圣天子不该是垂拱而治的吗?杀性怎么这么大?
元泰帝眯了眯眼,朕拦着小九?又怪朕不在了没人理解?
【综上,太宗极有可能是真的选择了方法二,因为当天早朝,宁王被立为太子,住进东宫,楚王被禁闭,涉事官员该杀杀该贬贬,但早朝之前的记录,正史上一片空白,符合太宗觉得丢脸,让人不能写的性格,毕竟有前前朝某太宗查看起居注先例在。】
【由此,两相对比,大梁故事参考性还是不低的,太宗日记更是让史学家们疯狂,毕竟字迹时间完全能对得上不说,其内容,编造故事需要逻辑,太宗日记并不需要,更真了。】
【也正是由于太宗日记的出土,梁太宗这个得位最正的稀缺太宗,亲手给自己上了一手洗脑包,太宗继位法,太宗亲自认证的继位法,注定经典永流传。】
【这能怪诸位太宗吗?不能啊!众所周知,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太祖只需要打天下就好,太宗要考虑的问题就多了,还不谢谢太宗!】
“袁尚书!太医!袁尚书又晕了!”
“陛下!陛下!”
“太医!快给父皇看看!”
老四晋王赶紧给元泰帝顺气,对于干赢了自己的九弟,现在只有一个想法,九弟这些年的做派,竟然不是为了藏锋装的,而是真的就这儿死样!所以他到底输在了哪儿啊?他想不明白。
元泰帝捂着头,“把那逆子,给朕叫来。”那逆子是不是也觉得,打江山容易啊,啊?就你太宗辛苦?
好消息:有出息儿子,圣天子呢。
坏消息:太出息了,以至于丢脸丢到后世了!毕竟他们这群人均八百个心眼子的人精,哪里听不出来这天幕上的人是后世人,可越是明白,越是觉得,陛下啊,趁着您还年轻,再努力管管某人吧!
【不过此时此刻,我们不禁要问了,一个日记里继位前大半篇幅都是勾栏听曲儿,求仙问道的皇帝,凭什么与始皇汉武和唐宗,并列龙凤猪鹤,帝王顶流f4呢?】
是啊,凭什么呢?
此时,一张大梁的疆域图出现在天幕中,如一滴水,跳进了油锅,哗啦,武将们大多已经不顾场面地嚷嚷了起来。
“这是我大梁?这是我大梁?!”
“这都是我大梁未来的疆土?!”
这得多少军功啊!
其中一健硕老人,心脏扑通扑通跳得厉害,与旁人不一样的是,他想到了孙儿在天幕刚出那一天回来跟他说的话,想到了孙儿与宁王的关系。
当初只是想着,自己这种勋贵家庭,又是随陛下一起打天下的,兵权在手,是福也是祸,所以便让孙儿享乐就成,也刻意没接触有军功的皇子,而是与宁王混在一起,还避开了嫡子身份的楚王,日子安全又潇洒,哪里能想到,宁王才是藏得最深的。
不过在看到这张地图后,卫国公不可否认,他又想赌一把了,孙儿,也不是不能上战场。
于此同时,太宗一朝的税赋,人口,民间起义次数也纷纷贴在了天幕上,对比其他朝代同时期的数据,清晰明了。
【当然是因为他实至名归,是九州万方的天下共主,新世界文明格局的奠基人,是最接近古代政治理想型的化身,是百姓自发建庙祭祀的君父,开疆拓土,德施普也,天下文明,圣天子之名,舍他其谁?】
天幕盖章定论的话音一落,左相立马上前一步,扬声添贺:“臣为陛下贺!为大梁贺——”
“臣为陛下贺!为大梁贺——”
天幕下,不认识字,却莫名看懂了天幕缺胳膊少腿文字的百姓面面相觑,不敢相信,“以后,我们的赋税更低了吗?”
“这么大的疆土都是我们的吗?会再征兵吗?我就一个娃儿了……”
“不,不知道啊,但既然是我们自发祭祀的君父,应该,应该不会太过分吧?”
其所求,竟只敢求不太过分。
【不过鉴于太宗系列能讲解的内容太多,所以作为太宗系列的第一期的视频,我将目光投向了元泰廿一年,也是太宗的青春版,宁王体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便大放异彩的一年,宁王,以不容朝堂拒绝的姿态,强势敲响了属于新时代的锣鼓。】
【当我们将这一年给梳理明白,就能明白,为何太宗斥父讽兄喷百官,唱戏听曲还修仙,更是开启了后世皇帝各种奇葩副业的先河,但仍旧是百姓心中的仙人转世,无人可质疑的白月光了,因为太宗,是真的会给百姓一个交代,哪怕百姓并不知情所谓的真相,太宗的政治理念,从那时便可见端倪。】
“不知道啊。”
钦明殿外,一众大臣更是面色肃然,紧紧盯着天幕,谁在搞鬼?
就在他们思考之际:
【《大梁故事》载:元泰五年正月初一,美人赵氏梦仙鹤入怀,于双九重阳,生帝九子衡,帝国,终于迎来了圣洁贤明的圣天子。】
啊?
“九子衡?宁王?”
“《大梁故事》?跟《汉武故事》一样的吗?”
“这是未来?”
都是聪明人,很快就反应了过来,只有未来,才能知晓,谁是皇帝。
只是……
“圣天子?宁王/九弟?”
何等明君,才能被称为圣天子?宁王……与仙鹤唯一有关的,便是其自称元鹤真人,求仙访道了吧?
更难绷的是,修道之人,不都应该是抱着归隐,远离红尘之心吗?宁王不一样,一边求道,一边勾栏听曲儿,自己开起了戏园子,这成何体统,这能是圣天子?圣天子不要钱的吗?
“圣天子?你?这天幕果然是妖人做法!”
楚王仔细盯着姜衡看了看,发出肯定。
鲁王不语,只亮闪闪盯着天幕,他的一生,妥了啊!
【这当然是说书人瞎编的。】
不少朝臣,包括皇子,通通松了口气,吓死他们了,他就说不可能嘛!
【哪儿有什么神迹,太宗虽然修道,但很反对所谓的人造祥瑞,虚假神迹,更拒绝对自己的神化,《大梁故事》在太宗朝一直没能出版的好吧。】
嗯?
等等?什么是太宗修道,什么是拒绝对自己的神话?若是他们没有理解错,这个太宗,就真的是宁王殿下?!
【但《大梁故事》除了增添的神话色彩外,可参考的部分还是挺多的,因为据考究,《大梁故事》应当是某位朝臣或者内宦开的小号写的,不然外人写不出宁王委屈哭求太子位并且得到,这种看起来十分离谱,但偏偏有七分可能是真的的,正史中根本没提及的事儿。】
“什么东西?”
“太子位能哭来吗?”
“父皇什么时候对九弟有求必应了?”不都是眼不见心不烦吗?
更有不少争家产的二代,似乎看到了参考答案,开始撒泼打滚哭闹了起来,一时间,各地热闹不已。
至于当事人,元泰帝瞥了眼没用的几个儿子,不想再看。宁王姜衡,倒要看天幕还能说出什么东西来。
【至于为何说有七分可能是真的,因为鲁王墓经过抢救性挖掘,从中出土了太宗亲手所写的好几大箱日志,也就是如今的《太宗日记》,太宗日记佐证了不少大梁故事的“离谱真实性”。这里不得不感谢鲁王殿下这个好弟弟将太宗准备陪葬帝陵的日记给昧下了,放在了自己墓地,为太宗一朝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重大支持。】
楚王眼睁睁看着他两个弟弟同时破防红温了!
“日记!日记是能曝光的吗?!”
没错了,天幕是真的,因为他真的写日记!但他能接受日记在他死后作为考古资料,得是在他死后!他现在还没死呢!
“我的陵墓!被挖了!”
鲁王发出尖锐的爆鸣,什么抢救性挖掘,他不懂,但他听懂了,他的陵墓,被挖了!!
更让人破防的还在后面,只见天幕上,放出了所谓佐证哭到太子位的日记画面,这下,破防的人,已经不止是兄弟二人了。
第2章 教育界名声:危
【元泰廿八年五月十七,晴,有点烦】
看见宁王那一如既往的字迹,元泰帝心下一沉,还真是小九的字迹,哪怕再有七八年,也改变不了一个人的笔风。
元泰帝还能暂时稳住,教导宁王那一批皇子的挂名总负责人礼部尚书四肢一软,差点倒地,完了!
殿下那毫无风骨,只是能看的字迹,他教育界的名声!这个锅,他还舍不得不背!到底是谁提前让宁王养成的写字成画字的坏习惯啊,改不过来,根本改不过来!丢脸都到整个大梁了!
可不等老尚书晕过去,周围吸气声竟一叠一叠传来,怎么回事?老大人无比后悔地睁眼一看,这下是真晕过去了。
只见:
【这些大臣太过分了,居然想撺掇六哥干掉我,合着高端的政斗往往采用最朴素的刺杀方式对吧?幸好六哥脑子没掺水,知道通知我一声,这群人真是打得好算盘。】
【我被干掉了,只能是六哥上位,到最后注定他们把控朝政,大赢特赢。六哥输了,我注定只能杀掉六哥,甚至连带着二哥也得带走,他们那一批人,自然明白他们也逃不了,但我名声有损,为了名声与体面,也得退步,牺牲一小波人,保留整个阶级的实力,想得真美。】
【不过我很好奇,我什么时候给了他们,要脸和名声的错觉?是我杀的官员少了吗?】
天幕下,刷刷刷跪倒了一大片官员,也不知道未来是哪群胆子大的,竟妄图操控皇权,主要是,还被当事人发现了!
元泰帝无言,只盯紧了天幕。他根本没考虑过的两个儿子,却成了最后夺嫡的两个阵营,其他儿子呢?老四老五可是有军功的,这么不禁打吗?老六就罢了,好歹嫡子,小九可是没半点势力,短短七年,如何做到把老四老五给干废了的?
以及,阶级……那时候,小九才多大,竟能看得这么深了……
姜衡三人也顾不得玩闹了,正经了起来,楚王冷笑,“这是把本王当傻子呢!”
【今天宫门已经落钥了,明早得赶紧进宫,拖不得,越拖越容易有意外,我还想六哥留着帮我以后背锅的,可不能被一群蠹虫给祸祸了。】
“背锅?”楚王阴测测的声音从姜衡背后传来,不用想就能知道他能背哪些锅,“好弟弟,怪不得您是圣天子呢,原来吃喝享乐的锅都让哥哥我背了啊?怎么,舍不得损害你‘好大儿’的名声,就来损哥哥我的?”
姜衡:……
天幕翻了一页,而这一页,才是天幕所说的,佐证的那一页,内容一出,彻底让人绷不住了。
【元泰廿八年五月十八,凌晨,有点冷】
【睡不着,想想还有点激动呢,见到老爹怎么陈词呢?干脆模拟一下。】
【一:腰板挺直,气势如虹,“请陛下称太子!”优点:直抒胸臆,霸气,上了历史书都是名场面!再渲染一番,保不准能成太宗继位法,给自己抬咖,刺激!缺点:虽然老爹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毕竟其余兄弟太垃圾,但自己容易挨抽,暂且备用。】
文思殿诸位皇子火气蹭的就上来了,什么叫他们太垃圾?比划比划?
元泰帝额头青筋突然一跳一跳的,小九究竟是什么品种的逆子!还要硬往造反上靠!可不是找抽!
礼部尚书再次躺了下去,我的小祖宗诶,其他皇帝巴不得刷掉继位不正的名声,您是生怕自己太干净了是不是?您不要脸,我要啊!朝臣要啊!陛下您看看你教的儿子!
【二:抱大腿哭诉自己和六哥被欺负。优点:将选择权交给老爹,做个孝顺好大儿,老爹也高兴。缺点:太假了,演戏又累,传出去说不得被人笑话。昔有唐太宗跪而吮上乳,如今自己哭求太子位,后人野史得传成什么样?不妥不妥。】
唐太宗跪而吮上乳?这是哪儿来的野史?他们怎么没看到过?一时间,跪着的群臣,心思活泛了起来。
【三:……】
最后是强行补在这一页的:
【哎,也就是老爹身体愈发不行,这群人才敢如此放肆,哭就哭吧,退就退吧,也不差这点时间,反正爹走了,也没人再拦我了,嗯,也更孤家寡人,没人理解了,啧,真想把吸血鬼都豆沙咯,豆沙咯!】
豆沙……都杀?
一众官员狠狠吸了口凉气,吸血鬼,吸血鬼,吸谁血的鬼?不是说是圣天子吗?圣天子不该是垂拱而治的吗?杀性怎么这么大?
元泰帝眯了眯眼,朕拦着小九?又怪朕不在了没人理解?
【综上,太宗极有可能是真的选择了方法二,因为当天早朝,宁王被立为太子,住进东宫,楚王被禁闭,涉事官员该杀杀该贬贬,但早朝之前的记录,正史上一片空白,符合太宗觉得丢脸,让人不能写的性格,毕竟有前前朝某太宗查看起居注先例在。】
【由此,两相对比,大梁故事参考性还是不低的,太宗日记更是让史学家们疯狂,毕竟字迹时间完全能对得上不说,其内容,编造故事需要逻辑,太宗日记并不需要,更真了。】
【也正是由于太宗日记的出土,梁太宗这个得位最正的稀缺太宗,亲手给自己上了一手洗脑包,太宗继位法,太宗亲自认证的继位法,注定经典永流传。】
【这能怪诸位太宗吗?不能啊!众所周知,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太祖只需要打天下就好,太宗要考虑的问题就多了,还不谢谢太宗!】
“袁尚书!太医!袁尚书又晕了!”
“陛下!陛下!”
“太医!快给父皇看看!”
老四晋王赶紧给元泰帝顺气,对于干赢了自己的九弟,现在只有一个想法,九弟这些年的做派,竟然不是为了藏锋装的,而是真的就这儿死样!所以他到底输在了哪儿啊?他想不明白。
元泰帝捂着头,“把那逆子,给朕叫来。”那逆子是不是也觉得,打江山容易啊,啊?就你太宗辛苦?
好消息:有出息儿子,圣天子呢。
坏消息:太出息了,以至于丢脸丢到后世了!毕竟他们这群人均八百个心眼子的人精,哪里听不出来这天幕上的人是后世人,可越是明白,越是觉得,陛下啊,趁着您还年轻,再努力管管某人吧!
【不过此时此刻,我们不禁要问了,一个日记里继位前大半篇幅都是勾栏听曲儿,求仙问道的皇帝,凭什么与始皇汉武和唐宗,并列龙凤猪鹤,帝王顶流f4呢?】
是啊,凭什么呢?
此时,一张大梁的疆域图出现在天幕中,如一滴水,跳进了油锅,哗啦,武将们大多已经不顾场面地嚷嚷了起来。
“这是我大梁?这是我大梁?!”
“这都是我大梁未来的疆土?!”
这得多少军功啊!
其中一健硕老人,心脏扑通扑通跳得厉害,与旁人不一样的是,他想到了孙儿在天幕刚出那一天回来跟他说的话,想到了孙儿与宁王的关系。
当初只是想着,自己这种勋贵家庭,又是随陛下一起打天下的,兵权在手,是福也是祸,所以便让孙儿享乐就成,也刻意没接触有军功的皇子,而是与宁王混在一起,还避开了嫡子身份的楚王,日子安全又潇洒,哪里能想到,宁王才是藏得最深的。
不过在看到这张地图后,卫国公不可否认,他又想赌一把了,孙儿,也不是不能上战场。
于此同时,太宗一朝的税赋,人口,民间起义次数也纷纷贴在了天幕上,对比其他朝代同时期的数据,清晰明了。
【当然是因为他实至名归,是九州万方的天下共主,新世界文明格局的奠基人,是最接近古代政治理想型的化身,是百姓自发建庙祭祀的君父,开疆拓土,德施普也,天下文明,圣天子之名,舍他其谁?】
天幕盖章定论的话音一落,左相立马上前一步,扬声添贺:“臣为陛下贺!为大梁贺——”
“臣为陛下贺!为大梁贺——”
天幕下,不认识字,却莫名看懂了天幕缺胳膊少腿文字的百姓面面相觑,不敢相信,“以后,我们的赋税更低了吗?”
“这么大的疆土都是我们的吗?会再征兵吗?我就一个娃儿了……”
“不,不知道啊,但既然是我们自发祭祀的君父,应该,应该不会太过分吧?”
其所求,竟只敢求不太过分。
【不过鉴于太宗系列能讲解的内容太多,所以作为太宗系列的第一期的视频,我将目光投向了元泰廿一年,也是太宗的青春版,宁王体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便大放异彩的一年,宁王,以不容朝堂拒绝的姿态,强势敲响了属于新时代的锣鼓。】
【当我们将这一年给梳理明白,就能明白,为何太宗斥父讽兄喷百官,唱戏听曲还修仙,更是开启了后世皇帝各种奇葩副业的先河,但仍旧是百姓心中的仙人转世,无人可质疑的白月光了,因为太宗,是真的会给百姓一个交代,哪怕百姓并不知情所谓的真相,太宗的政治理念,从那时便可见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