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至于卢国公——他是宗室,祖先是太.祖同宗兄弟,也不用发愁。英国公他家祖先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功臣也不用担忧。倒是被除掉国公爵的淮海侯以及年纪轻轻就承爵、只担任了兵部郎中的成国公有些着急。
虽然说他们这些在朝堂的人都填不满“十二个”位置,但谁知道陛下会不会给他们脸面啊?前不久还聚集在一起议论,现在想着都有些心虚。要是因为自己让祖宗的功劳落空,那真是千秋罪人啊,死后无颜面见祖先啊!
这种时候怎么才好呢?没办法,只能祸水东引了。
谁来背这个锅呢?只好委屈一下燕国公。嗯,也不算委屈,他就是坏啊!人品真是太差了,张奋!京城中的坏事都是你张家人做的吧?勋贵们卯足了劲头大骂没来参加常朝的张奋,知道的不知道的,全都抖了出去。
对明德书院有意见的是张奋。
私底下到处抱怨圣人不公的还是张奋。
跟忠王私相授受的仍旧是他张奋。
家门不幸啊,老燕公。
那些开国勋贵,不老实的早就戴上了逆党的帽子身死而爵除了,剩下的几个能力仿佛也跟着血脉一道稀释,要说成事那基本没有,至于败事——也没到除爵的地步。当然,眼下的燕国公张奋是个例外。
“岂有此理。”赵嘉陵听了朝臣的举报后,佯装震怒。她早就看张奋那老登不爽了,只是之前拿张奋开刀,勋贵们会心寒,认为她小题大做。现在么,可都是勋贵自己提出来,跟她无关。唉,她只是要做圣明君主,在得到消息后,下令让有司去严查罢了。
朝堂中怎么可以有蠹虫呢?!
至于“十二功臣”的人选,赵嘉陵心中有主意。
系统要锻炼她的人君之威,其中重点刷的就是太.祖、太宗朝的纪录片。
她会不清楚谁是功臣吗?甚至连人物面貌都能靠着工笔描摹出来,栩栩如生。
朝臣们没吵出一个结果,赵嘉陵便说出自己属意的人选。
倒也算公允,就是果然没有燕国公的份。
谢兰藻道:“先时只男子能袭爵,有数人因无男性后嗣而除爵。陛下开恩,已准女子袭爵事。臣以为,可重新择取余下几家后人复其爵位,以示陛下优待功臣之心。”
那几家如能再复爵位,就是陛下的心腹了,还要记得谢中书的推举之恩,这心思简直昭然若揭。不少朝臣们想要反对,但又说不出理由。
先前爵位继承考试以及推恩事,已明确女子可以袭爵,不能从这点上拒绝。可难道要说爵位都除了,不用再起复了吗?可怀缅其人祖先,而不荫庇后人,传出去也不大好听啊。
想要骂上几句的朝臣最后不得不将那股不爽快忍了下来,怏怏不乐地闭上了嘴,一时不得言语。
赵嘉陵毫不犹豫地同意了谢兰藻的提议。
现在她成长了,不需要谢兰藻将事情揉碎也能心领神会。
这怎么不是一种心心相印呢?
【三三,你看朕与谢卿,情孚意合,相知莫逆。没了朕,谢兰藻上哪里去找这么好的君王呢?】
赵嘉陵嘚瑟起来,在心中跟明君系统说话:【若是皇姐在,她岂能不疑谢兰藻?唯有朕,与她恩爱两不疑!】
系统受不了:【这句话是这么用的吗?】
朝堂中一阵吸气声,陛下的心声时断时续,其实近来很少听见了,更何况是对谢兰藻那赤忱而深情的表白之言。
朝臣们默然不语,只是有些人在惊异感慨之余,忽地浮现一个念头。谢兰藻在朝堂中还是妨碍他们发挥了,要是奏请陛下立后,然后以“后宫不得干政”为由,将谢兰藻摒到朝堂外呢?似乎……似乎可信。就算不成功,陛下也不会龙颜大怒的吧?
没几天,关心天子终身大事的奏状便直接上呈到了赵嘉陵案前。
赵嘉陵最是不耐看这些催促她选人的奏疏,恨不得将折子抡起来把上奏的人脸打肿——可这次看到有人推荐“谢兰藻”,她“咦”了一声后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气。半边身体酥酥麻麻的,分不清是喜还是怒。
按理说这些事情都要出付政事堂让宰相们进行商量处分,但赵嘉陵想了想谢兰藻可能出现的脸色,将奏状留中不发了。
赵嘉陵默念了一阵“琴弦调弦,鸳牒成行”等辞句,一会儿笑一会儿又满脸严肃。她摩挲着折子,想扔又不想扔,心绪矛盾至极。
赵嘉陵:【是谁干的,这不是让朕和谢卿都难堪吗?】
系统:【折子上不是有署名吗?】
赵嘉陵像是没听到这句话,自顾自地想着:【朕知道了,他们是在排挤谢卿,想要将她从朝堂推出去。】她抬起手指戳了戳折子,上头的名字她认得,都是有事没事会弹劾一下谢兰藻的,不满她的专政。
系统问:【宿主不想吗?】
赵嘉陵心声幽幽:【这是朕想了就能成的事情吗?】
【她在为理想而奋斗,朕如果要做知心人,就不能拖后腿。】
冠冕堂皇的说辞不能完全地阻断非非想,至少夜半梦回的时候,通过折子畅想了未来,赵嘉陵没忍住在被窝里偷偷笑出声。所幸宫人们已经习惯了她的诡异,至少在人前时,陛下还是正常的,没有发疯的预兆,到时候让尚药局的医官仔细看看。
折子在赵嘉陵手中扣了约莫两天,赵嘉陵被终成镜花水月的美梦缠着,眼神幽幽的,藏着点小哀怨。在跟谢兰藻谈完政事后,赵嘉陵没忍住将折子递给谢兰藻看,她抱怨道:“臣子们也忒是荒唐,尽操心一些不重要的事情。”说着,偷偷地觑谢兰藻神色。
谢兰藻:“……”有惊讶,但不多。
陛下的心声当众响起,早将她的清白毁得彻底,在一些人的眼中,她恐怕已成陛下的“禁脔”。
那些朝臣正常的时候很正常,但碍不住有发癫的时候。
“臣知道了。”谢兰藻不动声色地说。
赵嘉陵:“?”这就完了?
事情没完。
上书中列名的臣子转头就被御史弹劾不修德行,就算本人没什么问题,缺乏约束的亲戚干的坏事也得上前去背锅。
这明摆着就是谢兰藻干的。
不是喜欢“家事”么?那就让他们自家的事忙不完。
赵嘉陵心虚,眼神闪躲。
替那些人说话?不可能的!他们妄想取代谢兰藻,破坏她的理想,岂有此理!
被御史痛斥的官员惨惨戚戚。
这是直接拍到了马蹄子上了吗?
好嘛,掌控御史台,翻手为云覆手雨,这权相秉政的手段啊,果真有陛下在后头支撑,让人唏嘘不已。
时间过得很快,朝堂上仍旧吵吵嚷嚷,小打小闹,很快便到了冬至南郊祭天的日子。礼部兢兢业业,没在关键的时刻掉链子。冬至日结束,就是朝臣们“前三后四”假期中的四天休沐日。
可惜喜气洋洋没持续多久。
赵嘉陵估摸着到时候了,可以搞事。
烟花已经悄默默送到显陵了,再从系统那要了个免费的“异象”,让显陵附近的臣民“大饱眼福”。
赵嘉陵通过系统的转播看显陵精彩纷呈的烟花表演以及“仙人赐下九灵芝、瘫痪在床生机发”的异象,而显陵令吓得魂飞魄散,快马加鞭派人入长安奏报。
吉兆则飞黄腾达,灾厄那可是脑袋点地啊!
那到底是个什么天象?
第49章
五彩缤纷的烟花在显陵炸开,声色迷离炫目。
显陵令急得嘴上起了燎泡,而得到消息的礼部和太常寺官员都暗道不好。冬至也会祭祀祖宗,那会儿都没事呢,怎么现在起了纰漏?这还怎么休沐啊,赶紧入宫去请罪。
事关祖宗,那重要性得往上提了再提,往大了说可是江山社稷啊。显陵附近的百姓看空中濯濯耀耀,光色动人。而朝官则是垮着脸,像是看到十八代祖宗在黄泉道上招手。
乍一听显陵令形容得迷离光色,去过庄子的人下意识地想到李兆慈弄出来的焰火表演,但等听到什么先帝显灵手持九云芝喂忠王吃下时,朝臣们又不太确定了。那小玩意儿还能有这种效果?不会真的是神迹吧?
说到最后空中出现“九芝现、三子活”这样的话后,显陵令连头都不敢抬起了,生怕见到天子雷霆震怒的脸。藩王之事毕竟敏感至极,说错一句话就是脑袋搬家。
殿中,谢兰藻的眼皮子跳了跳。
那什么系统的神迹有些夸大了,处理不好反倒为忠王造势。不过忠王站起来的可能性不存在,或许能够借着这个机会看看朝中是否藏着坚定不移的忠王党。
谢兰藻心思起伏。
座上的赵嘉陵沉思不语。
良久后,她才道:“先帝在时,便因忠王残废的腿操心劳力。巧了,昨夜先帝给朕托梦,说是将忠王送到显陵,能够得好。可显陵附近终究不如长安便利,三哥去了,恐怕不适应。朕一时不知该如何抉择。”
虽然说他们这些在朝堂的人都填不满“十二个”位置,但谁知道陛下会不会给他们脸面啊?前不久还聚集在一起议论,现在想着都有些心虚。要是因为自己让祖宗的功劳落空,那真是千秋罪人啊,死后无颜面见祖先啊!
这种时候怎么才好呢?没办法,只能祸水东引了。
谁来背这个锅呢?只好委屈一下燕国公。嗯,也不算委屈,他就是坏啊!人品真是太差了,张奋!京城中的坏事都是你张家人做的吧?勋贵们卯足了劲头大骂没来参加常朝的张奋,知道的不知道的,全都抖了出去。
对明德书院有意见的是张奋。
私底下到处抱怨圣人不公的还是张奋。
跟忠王私相授受的仍旧是他张奋。
家门不幸啊,老燕公。
那些开国勋贵,不老实的早就戴上了逆党的帽子身死而爵除了,剩下的几个能力仿佛也跟着血脉一道稀释,要说成事那基本没有,至于败事——也没到除爵的地步。当然,眼下的燕国公张奋是个例外。
“岂有此理。”赵嘉陵听了朝臣的举报后,佯装震怒。她早就看张奋那老登不爽了,只是之前拿张奋开刀,勋贵们会心寒,认为她小题大做。现在么,可都是勋贵自己提出来,跟她无关。唉,她只是要做圣明君主,在得到消息后,下令让有司去严查罢了。
朝堂中怎么可以有蠹虫呢?!
至于“十二功臣”的人选,赵嘉陵心中有主意。
系统要锻炼她的人君之威,其中重点刷的就是太.祖、太宗朝的纪录片。
她会不清楚谁是功臣吗?甚至连人物面貌都能靠着工笔描摹出来,栩栩如生。
朝臣们没吵出一个结果,赵嘉陵便说出自己属意的人选。
倒也算公允,就是果然没有燕国公的份。
谢兰藻道:“先时只男子能袭爵,有数人因无男性后嗣而除爵。陛下开恩,已准女子袭爵事。臣以为,可重新择取余下几家后人复其爵位,以示陛下优待功臣之心。”
那几家如能再复爵位,就是陛下的心腹了,还要记得谢中书的推举之恩,这心思简直昭然若揭。不少朝臣们想要反对,但又说不出理由。
先前爵位继承考试以及推恩事,已明确女子可以袭爵,不能从这点上拒绝。可难道要说爵位都除了,不用再起复了吗?可怀缅其人祖先,而不荫庇后人,传出去也不大好听啊。
想要骂上几句的朝臣最后不得不将那股不爽快忍了下来,怏怏不乐地闭上了嘴,一时不得言语。
赵嘉陵毫不犹豫地同意了谢兰藻的提议。
现在她成长了,不需要谢兰藻将事情揉碎也能心领神会。
这怎么不是一种心心相印呢?
【三三,你看朕与谢卿,情孚意合,相知莫逆。没了朕,谢兰藻上哪里去找这么好的君王呢?】
赵嘉陵嘚瑟起来,在心中跟明君系统说话:【若是皇姐在,她岂能不疑谢兰藻?唯有朕,与她恩爱两不疑!】
系统受不了:【这句话是这么用的吗?】
朝堂中一阵吸气声,陛下的心声时断时续,其实近来很少听见了,更何况是对谢兰藻那赤忱而深情的表白之言。
朝臣们默然不语,只是有些人在惊异感慨之余,忽地浮现一个念头。谢兰藻在朝堂中还是妨碍他们发挥了,要是奏请陛下立后,然后以“后宫不得干政”为由,将谢兰藻摒到朝堂外呢?似乎……似乎可信。就算不成功,陛下也不会龙颜大怒的吧?
没几天,关心天子终身大事的奏状便直接上呈到了赵嘉陵案前。
赵嘉陵最是不耐看这些催促她选人的奏疏,恨不得将折子抡起来把上奏的人脸打肿——可这次看到有人推荐“谢兰藻”,她“咦”了一声后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气。半边身体酥酥麻麻的,分不清是喜还是怒。
按理说这些事情都要出付政事堂让宰相们进行商量处分,但赵嘉陵想了想谢兰藻可能出现的脸色,将奏状留中不发了。
赵嘉陵默念了一阵“琴弦调弦,鸳牒成行”等辞句,一会儿笑一会儿又满脸严肃。她摩挲着折子,想扔又不想扔,心绪矛盾至极。
赵嘉陵:【是谁干的,这不是让朕和谢卿都难堪吗?】
系统:【折子上不是有署名吗?】
赵嘉陵像是没听到这句话,自顾自地想着:【朕知道了,他们是在排挤谢卿,想要将她从朝堂推出去。】她抬起手指戳了戳折子,上头的名字她认得,都是有事没事会弹劾一下谢兰藻的,不满她的专政。
系统问:【宿主不想吗?】
赵嘉陵心声幽幽:【这是朕想了就能成的事情吗?】
【她在为理想而奋斗,朕如果要做知心人,就不能拖后腿。】
冠冕堂皇的说辞不能完全地阻断非非想,至少夜半梦回的时候,通过折子畅想了未来,赵嘉陵没忍住在被窝里偷偷笑出声。所幸宫人们已经习惯了她的诡异,至少在人前时,陛下还是正常的,没有发疯的预兆,到时候让尚药局的医官仔细看看。
折子在赵嘉陵手中扣了约莫两天,赵嘉陵被终成镜花水月的美梦缠着,眼神幽幽的,藏着点小哀怨。在跟谢兰藻谈完政事后,赵嘉陵没忍住将折子递给谢兰藻看,她抱怨道:“臣子们也忒是荒唐,尽操心一些不重要的事情。”说着,偷偷地觑谢兰藻神色。
谢兰藻:“……”有惊讶,但不多。
陛下的心声当众响起,早将她的清白毁得彻底,在一些人的眼中,她恐怕已成陛下的“禁脔”。
那些朝臣正常的时候很正常,但碍不住有发癫的时候。
“臣知道了。”谢兰藻不动声色地说。
赵嘉陵:“?”这就完了?
事情没完。
上书中列名的臣子转头就被御史弹劾不修德行,就算本人没什么问题,缺乏约束的亲戚干的坏事也得上前去背锅。
这明摆着就是谢兰藻干的。
不是喜欢“家事”么?那就让他们自家的事忙不完。
赵嘉陵心虚,眼神闪躲。
替那些人说话?不可能的!他们妄想取代谢兰藻,破坏她的理想,岂有此理!
被御史痛斥的官员惨惨戚戚。
这是直接拍到了马蹄子上了吗?
好嘛,掌控御史台,翻手为云覆手雨,这权相秉政的手段啊,果真有陛下在后头支撑,让人唏嘘不已。
时间过得很快,朝堂上仍旧吵吵嚷嚷,小打小闹,很快便到了冬至南郊祭天的日子。礼部兢兢业业,没在关键的时刻掉链子。冬至日结束,就是朝臣们“前三后四”假期中的四天休沐日。
可惜喜气洋洋没持续多久。
赵嘉陵估摸着到时候了,可以搞事。
烟花已经悄默默送到显陵了,再从系统那要了个免费的“异象”,让显陵附近的臣民“大饱眼福”。
赵嘉陵通过系统的转播看显陵精彩纷呈的烟花表演以及“仙人赐下九灵芝、瘫痪在床生机发”的异象,而显陵令吓得魂飞魄散,快马加鞭派人入长安奏报。
吉兆则飞黄腾达,灾厄那可是脑袋点地啊!
那到底是个什么天象?
第49章
五彩缤纷的烟花在显陵炸开,声色迷离炫目。
显陵令急得嘴上起了燎泡,而得到消息的礼部和太常寺官员都暗道不好。冬至也会祭祀祖宗,那会儿都没事呢,怎么现在起了纰漏?这还怎么休沐啊,赶紧入宫去请罪。
事关祖宗,那重要性得往上提了再提,往大了说可是江山社稷啊。显陵附近的百姓看空中濯濯耀耀,光色动人。而朝官则是垮着脸,像是看到十八代祖宗在黄泉道上招手。
乍一听显陵令形容得迷离光色,去过庄子的人下意识地想到李兆慈弄出来的焰火表演,但等听到什么先帝显灵手持九云芝喂忠王吃下时,朝臣们又不太确定了。那小玩意儿还能有这种效果?不会真的是神迹吧?
说到最后空中出现“九芝现、三子活”这样的话后,显陵令连头都不敢抬起了,生怕见到天子雷霆震怒的脸。藩王之事毕竟敏感至极,说错一句话就是脑袋搬家。
殿中,谢兰藻的眼皮子跳了跳。
那什么系统的神迹有些夸大了,处理不好反倒为忠王造势。不过忠王站起来的可能性不存在,或许能够借着这个机会看看朝中是否藏着坚定不移的忠王党。
谢兰藻心思起伏。
座上的赵嘉陵沉思不语。
良久后,她才道:“先帝在时,便因忠王残废的腿操心劳力。巧了,昨夜先帝给朕托梦,说是将忠王送到显陵,能够得好。可显陵附近终究不如长安便利,三哥去了,恐怕不适应。朕一时不知该如何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