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钟家的孩子没谁敢告诉钟尚海,他口中的老六不但已经回来了,还走的决绝。
而姜秋梅这边呢。
姜秋梅若是醒着肯定会不管不顾的对着钟尚海又哭又骂,让他跟自己一样悔不当初,痛彻心扉。
而醒着的郑晓梅夫妇却是谁都没想在这种时候说什么,他们更怕将那些话说出来直接将钟尚海送走了,回头钟家人和姜秋梅再埋怨他们。
于是钟尚海便又示意自己的儿女去给小女儿发电报,之后才又陷入昏睡。
等钟尚海重新陷入昏睡了,一屋子的人才又想起件事来。
他们这一屋子的亲人,刚刚竟没一个想要去追人。
最后,还是钟家的两个媳妇站出来,“也许云溪回家了,我们回家看看。”
说完也没管其他人怎么想,两人径直离开了病房。
两人一边往外走,一边还小声的说了一句老爷子要是真有心,当初就应该让小姑子接了他的班。
是呀。若当初就让小姑子接班,说不定就没有那些事了。
这女人要是生不了孩子,这辈子还有什么指望。
谁说不是呢。
谁跟你说女人的指望就只能是孩子呀?
微生差点被这俩钟家媳妇的话呛到,没好气的翻了个白眼,也懒得再看病房里的默剧了。
从升降椅上下来,微生便去洗漱休息了。
因不想错过外面的消息,所以微生并未关上窗户。
迷迷糊糊间,好像听到了姜秋梅与郑晓敏在走廊里说话。微生对所有人都没感情,因着查看过原主的记忆,她甚至是对这些人都没有半分好感。此时再听她们在那里又哭又自我寻找理由的,也只是更厌烦。
翻了个身,微生又继续睡。天快亮的时候,又听见两个姐夫在走廊里小声说了什么。
一觉睡到上午九.十点钟,洗漱后便端了碗补品继续给自己进补,见病房里就只剩下钟浩钟鸣两兄弟了,微生还在猜测其他人都去哪了呢。
不是上班,就是回家了呗。
毕竟大家伙也不能全都守在这里,啥都不干吧。
姜秋梅后半夜的时候就有些不舒服,郑晓敏便带着她先回家了。天亮后,钟云菲夫妇和郑晓敏的丈夫便回单位上班去了。
七点多的时候,钟鸣妻子送了一回饭,之后便也上班去了。
于是这会儿守在病床前的就只有钟浩和钟鸣了。
睡了一觉,心情又好了几分,看一眼窗外,微生又有了个新想法。
现在是1973年夏末秋初,距离恢复高考还有四年。她对定安村没啥好感,暂时也不想回去。主要是回村后,她不想被人发现异常,就得跟着村民们一块出工干活。
她这么懒的一个人,那样的生活也真心不适合她。
再一个,心中厌烦这些亲人,微生也不想用钟云溪的身份生活在桦城。
思来想去,微生便决定用当年学古董修复时练就的手艺,给自己弄一份假的身份资料。
等这边的事情结束后,微生便会去往南省的省会城市柏市。之后会利用自己的医术或是机械方面的能力留在市里生活,等到高考恢复后便参加高考。
这一世,微生会再学一遍法律,然后做一名专打离婚案的女律师!
为千千万万在婚姻中受到不公待遇的女性发声。
当然,她也不会放下屠刀。
若律法不能给女性公平公正,那就…神挡杀神,佛挡弑佛……
第193章
钟尚海并未等到他的小女儿,便遗憾离世了。
许是二婚夫妻,许是已经经历过一次丧夫之痛,许是因着小女儿的那些遭遇让姜秋梅同样恨上了钟尚海,所以姜秋梅对钟尚海的死,并未表现出多少难过来。
这年头不存在什么遗产存款,即便钟尚海有些私房钱,也早在生病之初全都分给了他放在心上的三个儿女。
是的,钟尚海当时就想着自己死后将工作给小女儿。心里觉得小女儿占了大便宜,便将不算多的一点私房钱都分给了三个儿女。
至于钟家那处小院,钟尚海虽然没当众说什么,却是已经默认留给没房子的钟鸣了。
这会儿钟鸣住的心安理得,钟云菲和钟浩不会跟钟鸣抢房子的同时,还会防备姜秋梅和在部队当兵的郑海涛跟钟鸣抢房子。
这房子是厂里分给双职工的,原就有姜秋梅的一份,姜秋梅想到没结婚的大儿子,自然也是寸土不让。
回头大儿子探亲回来,若是相亲结婚,那儿媳妇要是不能随军,自然是跟她一块住的。
双方表面上都没表现出什么来,但姜秋梅却是绝对不会搬出这套房子的。
再一个,她还想留在这里等小女儿回来呢。
前些日子,姜秋梅就拜托女婿跑了一趟定安村,听说小女儿并未回村后,又从女婿那里听说了一回小女儿这两年的日子是怎么过的,满腔的心疼又转化为担忧。
不会寻了短见吧。
郑晓敏的丈夫将从定安村那边打听到的消息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岳母和妻子,见岳母又哭成了慈母样,连看一眼都懒。
而面向妻子时,虽不会为了小姨子就对妻子怎么样,但此后在妻子与自己父母弟妹发生什么矛盾时,他再不曾与妻子站在一条线上。
郑晓敏的丈夫是在钟家老屋与姜秋梅和郑小敏说那些事的,当时钟鸣夫妇也都在家,之后钟鸣之妻又将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大姑姐和钟浩夫妇。
她说这件事的那天正好是钟尚海的三七……
如果他们没有能力将最小的妹妹留在城里,或是都尽心尽力的帮过忙,那他们在听到这些事情的时候也不会心生愧疚。偏偏他们都不曾上心,甚至是为了旁人各种上心,于是这么件事情就像狠狠掴在脸上的巴掌一般,让他们感到难堪和狼狈。
再之后他们默契的选择遗忘这件事,也满心希望那个妹妹再不要出现在他们的生活里。
即便如此,这件事仍旧像一根刺一般扎在他们的心头,瞧着伤口极小,但却会随着时间而渐渐溃烂。
和郑晓敏的丈夫一样,钟云菲的丈夫在处理家庭矛盾时,也会从心理和行动上偏着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甚至是每每那个姨妈家的表妹来家时,都会提醒他一回自己的妻子是个多么拎不清,分不清里外拐的人。
而钟家的两个媳妇,在钟家姐弟需要帮忙的时候,原本就不想出钱出力,这一回就更有理由‘不管闲事’了。
当初都没管亲妹妹,现在也没必要管什么姐姐兄弟了。
于是原本一直统一战线,自以为相依为命的姐弟三人,到是渐行渐远了。
当然,更戏剧的一幕还在几年后。
←_←
微生一直等到钟尚海咽气,钟家人彻底离开医院了才在一天夜里悄悄离开医院,并且乘火车直奔柏市。
桦市到柏市很近,乘火车也不过三个多小时。到了柏市,微生先去了市委。从市委的一些文件上了解了一回柏市的情况。
柏市有七个区,每个区都有数十万的城市居民,而二三百户设一居委会,光是居委会就有上千个。
俗话说大隐隐于市,柏市这个情况于微生来说到是更方便她隐于人群中了。
在市委档案室这边花了好几天才找到几户人家,之后微生又按着地址一一寻了过去。之后通过心性筛选,最终挑出一位孤寡老太太。
老太太的儿子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儿媳妇又带着唯一的孙女改嫁了,这么多年一直没有联系过她。
微生调查了许久,发现老太太的孙女七岁的时候就没了,而老太太的儿媳妇早几年就跟着二婚丈夫下放了。一路去了下*放的地方,又发现老太太的儿媳妇一家去年春天就被红套袖迫害死了。
见此,微生直接修改了一回她的假身份资料,之后冒充那老太太的孙女重新出现在老太太面前。
老太太只是人老了,又不是眼盲心瞎,在微生出现的第二天她就知道这不是她孙女了。
她孙女胳膊上有块胎记,而面前的姑娘虽瘦得惊人,但再怎么瘦也不可能将胎记瘦没了。
而微生呢,她也是活了经年的老妖怪,见那老太太揣着明白装糊涂,便也非常默契的与老太太演起了相依为命的亲祖孙。
不是微生有多渴望亲情,而是做为一个有良知的人,她不会为了掩藏身份就弄死无辜的人,更不会让烈士们流血又流泪。照顾烈士的母亲,也是她唯一能为烈士们做的事情。
再一个,按南省知青下乡插队的相关规定,独生子女一般不需要下乡,多子女家庭也允许留一个子女在城里。
但若是弄个孤儿身份,微生未必能成功留在城里。
老太太上了年纪需要亲人照顾,便宜父亲又是烈士,所以微生现在的身份完全附和留在城里生活的要求,且这样的身份在面对红套袖时还多了一层保护……
微生会医术,手里又有钱和物资丰富的随身空间。认了亲后,不但没拖累老太太原本就不宽余的生活,还尽可能的补贴她。
而姜秋梅这边呢。
姜秋梅若是醒着肯定会不管不顾的对着钟尚海又哭又骂,让他跟自己一样悔不当初,痛彻心扉。
而醒着的郑晓梅夫妇却是谁都没想在这种时候说什么,他们更怕将那些话说出来直接将钟尚海送走了,回头钟家人和姜秋梅再埋怨他们。
于是钟尚海便又示意自己的儿女去给小女儿发电报,之后才又陷入昏睡。
等钟尚海重新陷入昏睡了,一屋子的人才又想起件事来。
他们这一屋子的亲人,刚刚竟没一个想要去追人。
最后,还是钟家的两个媳妇站出来,“也许云溪回家了,我们回家看看。”
说完也没管其他人怎么想,两人径直离开了病房。
两人一边往外走,一边还小声的说了一句老爷子要是真有心,当初就应该让小姑子接了他的班。
是呀。若当初就让小姑子接班,说不定就没有那些事了。
这女人要是生不了孩子,这辈子还有什么指望。
谁说不是呢。
谁跟你说女人的指望就只能是孩子呀?
微生差点被这俩钟家媳妇的话呛到,没好气的翻了个白眼,也懒得再看病房里的默剧了。
从升降椅上下来,微生便去洗漱休息了。
因不想错过外面的消息,所以微生并未关上窗户。
迷迷糊糊间,好像听到了姜秋梅与郑晓敏在走廊里说话。微生对所有人都没感情,因着查看过原主的记忆,她甚至是对这些人都没有半分好感。此时再听她们在那里又哭又自我寻找理由的,也只是更厌烦。
翻了个身,微生又继续睡。天快亮的时候,又听见两个姐夫在走廊里小声说了什么。
一觉睡到上午九.十点钟,洗漱后便端了碗补品继续给自己进补,见病房里就只剩下钟浩钟鸣两兄弟了,微生还在猜测其他人都去哪了呢。
不是上班,就是回家了呗。
毕竟大家伙也不能全都守在这里,啥都不干吧。
姜秋梅后半夜的时候就有些不舒服,郑晓敏便带着她先回家了。天亮后,钟云菲夫妇和郑晓敏的丈夫便回单位上班去了。
七点多的时候,钟鸣妻子送了一回饭,之后便也上班去了。
于是这会儿守在病床前的就只有钟浩和钟鸣了。
睡了一觉,心情又好了几分,看一眼窗外,微生又有了个新想法。
现在是1973年夏末秋初,距离恢复高考还有四年。她对定安村没啥好感,暂时也不想回去。主要是回村后,她不想被人发现异常,就得跟着村民们一块出工干活。
她这么懒的一个人,那样的生活也真心不适合她。
再一个,心中厌烦这些亲人,微生也不想用钟云溪的身份生活在桦城。
思来想去,微生便决定用当年学古董修复时练就的手艺,给自己弄一份假的身份资料。
等这边的事情结束后,微生便会去往南省的省会城市柏市。之后会利用自己的医术或是机械方面的能力留在市里生活,等到高考恢复后便参加高考。
这一世,微生会再学一遍法律,然后做一名专打离婚案的女律师!
为千千万万在婚姻中受到不公待遇的女性发声。
当然,她也不会放下屠刀。
若律法不能给女性公平公正,那就…神挡杀神,佛挡弑佛……
第193章
钟尚海并未等到他的小女儿,便遗憾离世了。
许是二婚夫妻,许是已经经历过一次丧夫之痛,许是因着小女儿的那些遭遇让姜秋梅同样恨上了钟尚海,所以姜秋梅对钟尚海的死,并未表现出多少难过来。
这年头不存在什么遗产存款,即便钟尚海有些私房钱,也早在生病之初全都分给了他放在心上的三个儿女。
是的,钟尚海当时就想着自己死后将工作给小女儿。心里觉得小女儿占了大便宜,便将不算多的一点私房钱都分给了三个儿女。
至于钟家那处小院,钟尚海虽然没当众说什么,却是已经默认留给没房子的钟鸣了。
这会儿钟鸣住的心安理得,钟云菲和钟浩不会跟钟鸣抢房子的同时,还会防备姜秋梅和在部队当兵的郑海涛跟钟鸣抢房子。
这房子是厂里分给双职工的,原就有姜秋梅的一份,姜秋梅想到没结婚的大儿子,自然也是寸土不让。
回头大儿子探亲回来,若是相亲结婚,那儿媳妇要是不能随军,自然是跟她一块住的。
双方表面上都没表现出什么来,但姜秋梅却是绝对不会搬出这套房子的。
再一个,她还想留在这里等小女儿回来呢。
前些日子,姜秋梅就拜托女婿跑了一趟定安村,听说小女儿并未回村后,又从女婿那里听说了一回小女儿这两年的日子是怎么过的,满腔的心疼又转化为担忧。
不会寻了短见吧。
郑晓敏的丈夫将从定安村那边打听到的消息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岳母和妻子,见岳母又哭成了慈母样,连看一眼都懒。
而面向妻子时,虽不会为了小姨子就对妻子怎么样,但此后在妻子与自己父母弟妹发生什么矛盾时,他再不曾与妻子站在一条线上。
郑晓敏的丈夫是在钟家老屋与姜秋梅和郑小敏说那些事的,当时钟鸣夫妇也都在家,之后钟鸣之妻又将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大姑姐和钟浩夫妇。
她说这件事的那天正好是钟尚海的三七……
如果他们没有能力将最小的妹妹留在城里,或是都尽心尽力的帮过忙,那他们在听到这些事情的时候也不会心生愧疚。偏偏他们都不曾上心,甚至是为了旁人各种上心,于是这么件事情就像狠狠掴在脸上的巴掌一般,让他们感到难堪和狼狈。
再之后他们默契的选择遗忘这件事,也满心希望那个妹妹再不要出现在他们的生活里。
即便如此,这件事仍旧像一根刺一般扎在他们的心头,瞧着伤口极小,但却会随着时间而渐渐溃烂。
和郑晓敏的丈夫一样,钟云菲的丈夫在处理家庭矛盾时,也会从心理和行动上偏着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甚至是每每那个姨妈家的表妹来家时,都会提醒他一回自己的妻子是个多么拎不清,分不清里外拐的人。
而钟家的两个媳妇,在钟家姐弟需要帮忙的时候,原本就不想出钱出力,这一回就更有理由‘不管闲事’了。
当初都没管亲妹妹,现在也没必要管什么姐姐兄弟了。
于是原本一直统一战线,自以为相依为命的姐弟三人,到是渐行渐远了。
当然,更戏剧的一幕还在几年后。
←_←
微生一直等到钟尚海咽气,钟家人彻底离开医院了才在一天夜里悄悄离开医院,并且乘火车直奔柏市。
桦市到柏市很近,乘火车也不过三个多小时。到了柏市,微生先去了市委。从市委的一些文件上了解了一回柏市的情况。
柏市有七个区,每个区都有数十万的城市居民,而二三百户设一居委会,光是居委会就有上千个。
俗话说大隐隐于市,柏市这个情况于微生来说到是更方便她隐于人群中了。
在市委档案室这边花了好几天才找到几户人家,之后微生又按着地址一一寻了过去。之后通过心性筛选,最终挑出一位孤寡老太太。
老太太的儿子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儿媳妇又带着唯一的孙女改嫁了,这么多年一直没有联系过她。
微生调查了许久,发现老太太的孙女七岁的时候就没了,而老太太的儿媳妇早几年就跟着二婚丈夫下放了。一路去了下*放的地方,又发现老太太的儿媳妇一家去年春天就被红套袖迫害死了。
见此,微生直接修改了一回她的假身份资料,之后冒充那老太太的孙女重新出现在老太太面前。
老太太只是人老了,又不是眼盲心瞎,在微生出现的第二天她就知道这不是她孙女了。
她孙女胳膊上有块胎记,而面前的姑娘虽瘦得惊人,但再怎么瘦也不可能将胎记瘦没了。
而微生呢,她也是活了经年的老妖怪,见那老太太揣着明白装糊涂,便也非常默契的与老太太演起了相依为命的亲祖孙。
不是微生有多渴望亲情,而是做为一个有良知的人,她不会为了掩藏身份就弄死无辜的人,更不会让烈士们流血又流泪。照顾烈士的母亲,也是她唯一能为烈士们做的事情。
再一个,按南省知青下乡插队的相关规定,独生子女一般不需要下乡,多子女家庭也允许留一个子女在城里。
但若是弄个孤儿身份,微生未必能成功留在城里。
老太太上了年纪需要亲人照顾,便宜父亲又是烈士,所以微生现在的身份完全附和留在城里生活的要求,且这样的身份在面对红套袖时还多了一层保护……
微生会医术,手里又有钱和物资丰富的随身空间。认了亲后,不但没拖累老太太原本就不宽余的生活,还尽可能的补贴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