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上火车的时候是傍晚,下火车的时候就是半夜,所以他们出了火车站哪都没去,直奔最近的招待所。
晚饭是在餐车吃的,这会儿三人都有些饿,吃了些水果饼干随意垫了垫便歇下了。
翌日三人都起的比较晚,醒来后一通洗漱便出去吃早饭,顺便在克东市里转一转,再采买些过冬的棉大衣啥的。
在克东市里呆了两三天,明逸琛与宁朝云买齐了东西,微生也趁这俩口子不注意的时候逛了几处废品回收站。
等到三人全都心意满足,收获满满后,这才坐客车去往莲白镇。
对了,微生吸取当年下乡没挤上客车的经历,这次提前一天去客车站找了司机,给了司机三块钱,请司机帮忙留三个靠前的坐位给他们仨。
提前半小时去客车站,跟着司机先上车,等司机将客车开到乘客上车的位置时,坐在副驾驶座的明逸琛都已经跟司机聊上好一会儿了。
为了让司机多说些,微生还从空间里拿出两盒烟递过去。司机抽着烟,开着车,再一边跟明逸琛热情的介绍克东市和他所知道的莲白镇以及下面的村子。
这期间,有听到司机这些话的乘客,也都你一言我一语的跟着说了起来。
有纠正司机说得不对的,有给司机的话做补充的,还有说着说着就将话题岔到旁处去的。每个人都不会让话落地上,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热闹,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大家都像熟人一般大声说笑。
微生还好些,毕竟她在北方呆过,知道大多数北方人都是这种样子。倒是宁朝云和明逸琛从没见过这种在北方人看来很正常,在南方人看来却很炸裂的情况。
但不管怎么说,短短几个小时的路程,倒让明逸琛和宁朝云对乡下生活多了几分熟悉和期待。
但欺生这种事从来不分南北方,老鼠屎也经常会落在粥里……
第68章
克东市距离莲白镇很近,微生他们在中午十二点多的时候就到了莲白镇客车站。
将固定在客车车顶上的自行车拿下来,又将他们的行李都搭在自行车上,微生三人谢过司机这才随人流走出客车站。
从莲白镇到胡家村,还有三十多里路。步行也需要四五个小时。路远无轻载,他们拿的行李是不多,可赶起路来也是越走越累。
既然早晚都要将自行车拿出来,那还不如早拿出来,早使用呢。
知道这个时间,除了国营食堂,各家单位都在午休,微生他们三人也不纠结,拿上行李就直奔国营食堂吃午饭。
已经非常想吃家常菜的三人,不得不在国营食堂再将就一顿。饭毕,三人也没在国营食堂这边歇脚,而是去了镇政|府所在的那条街。
此时正值八月末,正是北方气温最宜人的时候。也许在旁的地方是夸张,但在这里,说一句秋高气爽也不为过。
三人就站在距离镇政|府只有两百米的地方,略有些凉意的风拂过脸颊,仿佛吹开了所有毛孔一般,于是微生三人便享受般的闭上眼睛,去感受大自然的馈赠。
此时此刻不想说话,就想这么静静的呆上一会儿。
一直等到下午三点多,微生三人才办上知青下乡的那套手续。
从镇政|府知青接收办出来的时候,都快四点了。这时候若是直接进村,那他们得晚上九点左右才能到。
最终,三人还是在镇招待所对付了一夜。
翌日五点半,微生三人在镇上吃过早饭便往村里去。因这会儿路上没什么人,微生便将家里另一辆自行车拿出来,由着宁朝云骑车带她赶路。
过了早上七点半,路上陆续出现行人,微生便又将那辆自行车收回空间,三人才又用一辆自行车赶路。
有时候微生和宁朝云挽着胳膊走在前面,明逸琛推着自行车跟在后面。有时候微生一个人走在后面,明逸琛推着自行车和宁朝云走在前面。
那俩口子总有说不完的话,而微生也乐意听他们说些家常里短,知识学术类的话题。
他们在路上遇见了几株黑天天。
黑天天又叫龙葵,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b等,可以提高免疫力,促进铁的吸收。除此之外,黑天天也是一种中药材。能够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和利尿通淋。多吃,可以改善便秘。
于是微生沿路摘了不少成熟的黑天天,引水将这些黑天天洗干净,分一半给宁朝云他们吃,一半自己吃。
随着时间的推移,接下来的这段路,微生他们时不时就会遇上一些往镇上去的村民和知青。见到人了,他们便会主动上前问一回胡家村是不是往这个方向走,距离胡家村还有多远。
就这样一路走一路打听,终于在早上九点的时候赶到了胡家村。
此时镇上的各村各队都已经开始陆续秋收了,胡家村这边也准备在下周一的时候收玉米。
早在半个月前,胡家村就收到镇上通知,知道今年村里分了好几个知青。
这批知青里有男的,也有女的,更有拖家带口的。
村长听说这事的时候,后槽牙都肿了。
刚从城里下来的知青大多娇气,事多,在村子里的头两年别说挣工分了,做个饭都能将房子点了。
他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想收知青,可他能拒绝吗?
唉,可愁死老胡了。
从镇里回来,老胡村长就更上火了。
单身的知青他们见过,这拖家带口的知青夫妇却是头一回听说。
单身的好说,男的分到男知青宿舍,女的分到女知青宿舍也就完了。可人一家三口下乡,总不能也给分开吧。
再一个,也不知道他们带来的那个孩子多大,若是太小……
转天,村干部就开了个碰头会,村长便将今年的知青情况跟其他村干部提了一嘴。
胡家村这边的口粮都是人六工四的分法。也就是说不管知青干不干活,能不能干活,村里每年都得给他们分六成口粮。多分一个人,就要少卖一份粮食,年底分工钱的时候,每个人都得少分钱。
就问在这种时候,村干部和村民能欢迎口碑不咋地的知青吗?
村里人对城里来的知青,都挺瞧不上的。当然了,知青们也没多瞧得上这些村民就是了。这会儿听说还有拖家带口来下乡的,当即就更不满了。
这占便宜的吃相也太难看了!
先不说那些有的没的,人来了,住你得安排吧。
可住要怎么安排,这又是个老大难的问题。
最终,村委会便决定给那一家三口三个选择。
一是按男女分住到男女知青宿舍,二是看看村里谁家的房子有空余的,让他们出钱买下来或是租下来。三来就是村后面挨着山壁的地方有间茅草屋,要是不嫌弃漏风漏雨,那就住那里。
值得一提的是挨着山壁的那间茅草屋虽然明面上是没主的,但村里有人偷情便都会去那里。
这个在那里点个灯,那个看见了就悄悄摸过去。一通死鬼老娘胡天海地一通,再摸黑离开。
微生他们要是选了那里…怕是会坏了不少人的好事。
←_←
其他省市的知青陆续到达胡家村的第五天,微生三人才进村。在村口打听村长家怎么走,没想到就被一热情大娘领着过去了。
将人送到村长家,那大娘也没离开的意思。一屁|股坐在炕稍,特自在的拿起炕柜下的旱烟盒子,一边给自己卷旱烟抽,一边听村长和明逸琛说话。
明逸琛和宁朝云以为这大娘是村长家的长辈,而以前下过乡的微生却知道,这就是凑过来看热闹的村民。
怕是等这大娘离开村长家后,村里能说得上话的人家就都知道他们家是什么情况了。
村长也知道现在下乡的人都是主动申请的,所以看完明逸琛和宁朝云的档案后,村长就不解了。
为啥好端端的放弃城里的工作,非要往他们乡下跑呀?
早在来之前微生和明逸琛及宁朝云就对过词了,这会儿见村长问,明逸琛就真话掺着假话的将下乡的理由说了。
“我们夫妇以前是在大学食堂上班的,如今大学停止招生,学校食堂也用不上那么多职工了。我们家原就是克东这边的人,只当年我爹逃荒出去时人太小,还没记事就又被卖到了地主家当下人。
……我爹临终前心心念念的都是寻根,如今我们俩口子也是年近四十的人了,也和老人一样,都想找到自己的根。”
那热情大娘眼睛瞪得老大,不等村长说什么,她就迫不及待的问明逸琛,“那你姓啥呀?”
明逸琛看了一眼微生,官盐当了私盐卖的说道:“现在姓明,明天的明,以前姓什么,我爹被背卖的时候太小,不记得了。”
村长妻子何淑芳听了这话也问明逸琛,“那他咋知道自己老家是这边的?”
“解放后从买人的管家那里打听的。”
“这么多年过去了,要是还有亲戚活着,这也没法认呢。”
晚饭是在餐车吃的,这会儿三人都有些饿,吃了些水果饼干随意垫了垫便歇下了。
翌日三人都起的比较晚,醒来后一通洗漱便出去吃早饭,顺便在克东市里转一转,再采买些过冬的棉大衣啥的。
在克东市里呆了两三天,明逸琛与宁朝云买齐了东西,微生也趁这俩口子不注意的时候逛了几处废品回收站。
等到三人全都心意满足,收获满满后,这才坐客车去往莲白镇。
对了,微生吸取当年下乡没挤上客车的经历,这次提前一天去客车站找了司机,给了司机三块钱,请司机帮忙留三个靠前的坐位给他们仨。
提前半小时去客车站,跟着司机先上车,等司机将客车开到乘客上车的位置时,坐在副驾驶座的明逸琛都已经跟司机聊上好一会儿了。
为了让司机多说些,微生还从空间里拿出两盒烟递过去。司机抽着烟,开着车,再一边跟明逸琛热情的介绍克东市和他所知道的莲白镇以及下面的村子。
这期间,有听到司机这些话的乘客,也都你一言我一语的跟着说了起来。
有纠正司机说得不对的,有给司机的话做补充的,还有说着说着就将话题岔到旁处去的。每个人都不会让话落地上,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热闹,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大家都像熟人一般大声说笑。
微生还好些,毕竟她在北方呆过,知道大多数北方人都是这种样子。倒是宁朝云和明逸琛从没见过这种在北方人看来很正常,在南方人看来却很炸裂的情况。
但不管怎么说,短短几个小时的路程,倒让明逸琛和宁朝云对乡下生活多了几分熟悉和期待。
但欺生这种事从来不分南北方,老鼠屎也经常会落在粥里……
第68章
克东市距离莲白镇很近,微生他们在中午十二点多的时候就到了莲白镇客车站。
将固定在客车车顶上的自行车拿下来,又将他们的行李都搭在自行车上,微生三人谢过司机这才随人流走出客车站。
从莲白镇到胡家村,还有三十多里路。步行也需要四五个小时。路远无轻载,他们拿的行李是不多,可赶起路来也是越走越累。
既然早晚都要将自行车拿出来,那还不如早拿出来,早使用呢。
知道这个时间,除了国营食堂,各家单位都在午休,微生他们三人也不纠结,拿上行李就直奔国营食堂吃午饭。
已经非常想吃家常菜的三人,不得不在国营食堂再将就一顿。饭毕,三人也没在国营食堂这边歇脚,而是去了镇政|府所在的那条街。
此时正值八月末,正是北方气温最宜人的时候。也许在旁的地方是夸张,但在这里,说一句秋高气爽也不为过。
三人就站在距离镇政|府只有两百米的地方,略有些凉意的风拂过脸颊,仿佛吹开了所有毛孔一般,于是微生三人便享受般的闭上眼睛,去感受大自然的馈赠。
此时此刻不想说话,就想这么静静的呆上一会儿。
一直等到下午三点多,微生三人才办上知青下乡的那套手续。
从镇政|府知青接收办出来的时候,都快四点了。这时候若是直接进村,那他们得晚上九点左右才能到。
最终,三人还是在镇招待所对付了一夜。
翌日五点半,微生三人在镇上吃过早饭便往村里去。因这会儿路上没什么人,微生便将家里另一辆自行车拿出来,由着宁朝云骑车带她赶路。
过了早上七点半,路上陆续出现行人,微生便又将那辆自行车收回空间,三人才又用一辆自行车赶路。
有时候微生和宁朝云挽着胳膊走在前面,明逸琛推着自行车跟在后面。有时候微生一个人走在后面,明逸琛推着自行车和宁朝云走在前面。
那俩口子总有说不完的话,而微生也乐意听他们说些家常里短,知识学术类的话题。
他们在路上遇见了几株黑天天。
黑天天又叫龙葵,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b等,可以提高免疫力,促进铁的吸收。除此之外,黑天天也是一种中药材。能够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和利尿通淋。多吃,可以改善便秘。
于是微生沿路摘了不少成熟的黑天天,引水将这些黑天天洗干净,分一半给宁朝云他们吃,一半自己吃。
随着时间的推移,接下来的这段路,微生他们时不时就会遇上一些往镇上去的村民和知青。见到人了,他们便会主动上前问一回胡家村是不是往这个方向走,距离胡家村还有多远。
就这样一路走一路打听,终于在早上九点的时候赶到了胡家村。
此时镇上的各村各队都已经开始陆续秋收了,胡家村这边也准备在下周一的时候收玉米。
早在半个月前,胡家村就收到镇上通知,知道今年村里分了好几个知青。
这批知青里有男的,也有女的,更有拖家带口的。
村长听说这事的时候,后槽牙都肿了。
刚从城里下来的知青大多娇气,事多,在村子里的头两年别说挣工分了,做个饭都能将房子点了。
他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想收知青,可他能拒绝吗?
唉,可愁死老胡了。
从镇里回来,老胡村长就更上火了。
单身的知青他们见过,这拖家带口的知青夫妇却是头一回听说。
单身的好说,男的分到男知青宿舍,女的分到女知青宿舍也就完了。可人一家三口下乡,总不能也给分开吧。
再一个,也不知道他们带来的那个孩子多大,若是太小……
转天,村干部就开了个碰头会,村长便将今年的知青情况跟其他村干部提了一嘴。
胡家村这边的口粮都是人六工四的分法。也就是说不管知青干不干活,能不能干活,村里每年都得给他们分六成口粮。多分一个人,就要少卖一份粮食,年底分工钱的时候,每个人都得少分钱。
就问在这种时候,村干部和村民能欢迎口碑不咋地的知青吗?
村里人对城里来的知青,都挺瞧不上的。当然了,知青们也没多瞧得上这些村民就是了。这会儿听说还有拖家带口来下乡的,当即就更不满了。
这占便宜的吃相也太难看了!
先不说那些有的没的,人来了,住你得安排吧。
可住要怎么安排,这又是个老大难的问题。
最终,村委会便决定给那一家三口三个选择。
一是按男女分住到男女知青宿舍,二是看看村里谁家的房子有空余的,让他们出钱买下来或是租下来。三来就是村后面挨着山壁的地方有间茅草屋,要是不嫌弃漏风漏雨,那就住那里。
值得一提的是挨着山壁的那间茅草屋虽然明面上是没主的,但村里有人偷情便都会去那里。
这个在那里点个灯,那个看见了就悄悄摸过去。一通死鬼老娘胡天海地一通,再摸黑离开。
微生他们要是选了那里…怕是会坏了不少人的好事。
←_←
其他省市的知青陆续到达胡家村的第五天,微生三人才进村。在村口打听村长家怎么走,没想到就被一热情大娘领着过去了。
将人送到村长家,那大娘也没离开的意思。一屁|股坐在炕稍,特自在的拿起炕柜下的旱烟盒子,一边给自己卷旱烟抽,一边听村长和明逸琛说话。
明逸琛和宁朝云以为这大娘是村长家的长辈,而以前下过乡的微生却知道,这就是凑过来看热闹的村民。
怕是等这大娘离开村长家后,村里能说得上话的人家就都知道他们家是什么情况了。
村长也知道现在下乡的人都是主动申请的,所以看完明逸琛和宁朝云的档案后,村长就不解了。
为啥好端端的放弃城里的工作,非要往他们乡下跑呀?
早在来之前微生和明逸琛及宁朝云就对过词了,这会儿见村长问,明逸琛就真话掺着假话的将下乡的理由说了。
“我们夫妇以前是在大学食堂上班的,如今大学停止招生,学校食堂也用不上那么多职工了。我们家原就是克东这边的人,只当年我爹逃荒出去时人太小,还没记事就又被卖到了地主家当下人。
……我爹临终前心心念念的都是寻根,如今我们俩口子也是年近四十的人了,也和老人一样,都想找到自己的根。”
那热情大娘眼睛瞪得老大,不等村长说什么,她就迫不及待的问明逸琛,“那你姓啥呀?”
明逸琛看了一眼微生,官盐当了私盐卖的说道:“现在姓明,明天的明,以前姓什么,我爹被背卖的时候太小,不记得了。”
村长妻子何淑芳听了这话也问明逸琛,“那他咋知道自己老家是这边的?”
“解放后从买人的管家那里打听的。”
“这么多年过去了,要是还有亲戚活着,这也没法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