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四爷的那些个兄弟个个都不服,又找出其它借口搞事情。
皇权斗争真的很复杂、血腥,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康熙确实会教育儿子,个个人中龙凤,个个都觉得自己能成为一个好皇帝。
顾七七真的想喷他们一脸,太自以为是了,都以为自己是锤子,实则都是锤子下面的铁饼罢了。
远的不说,就跳的最高的八爷,顾七七看他就觉这个人成不了皇帝。
就算侥天之幸,坐上了皇位,也是一个傀儡皇帝。
用脚趾头想都知道,花钱买的支持者能有多真心,那么多人都喜欢你当皇帝是为啥,当然是因为你好挟制喽。
在你手下干活肯定比在四爷这个吹毛求疵的人手下干活舒坦。
不然为啥,真以为你好看。
这么浅显道理八爷肯定也明白,不过是抱着侥幸心理罢了。
想着自己登上帝位后一定能铲除这些试图挟制他的人,顾七七只能呵呵了。
靠收集投靠者的把柄治理国家,算什么本事。
就这,还敢跟她家四爷比,不自量力。
不过四爷提前知道答案,手段更加隐晦而有力,尽量不引起太大的朝堂震荡。
四爷坐在皇位上向下看,这开卷的滋味真好,他知道所有人的结局,包括他自己的,甚至整个大清朝的。
再回头看这些兄弟大臣的小动作都有点想笑,突然也没那么介意了,都给他往死里打工吧,也算废物利用为国捐躯了。
前臣兄弟该封的都封过了,四爷也要开始办正事了。
他从历史中得知自己的武功评分很低,也醒悟过来。
外行指导内行要不得,不能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般的蛮干。
专业的事情还得交给专业的人,唯有深耕领域者,方能洞悉其中门道。
术业有专攻。
于是大封了岳钟祺。
他还计划过两年把他大哥也放出来,老十四先晾晾磨磨性子,能磨出来就用,实在不行就圈了吧,不差他一个能打仗的。
不过首先得搞活经济,有钱、有粮才能打仗呀。
好在登基前的九年一点没浪费,能做的准备早就做好了。
顾七七在后宫听到雍正第一次大朝会传来的好消息就是:“天佑大清,攻克天花。”
为了将这个好消息传遍大清,雍正帝决定由朝廷出面办报纸:物美价廉,消息全面,权威真实。
势必让整个大清的每一个子民都知道这个好消息,并且全民接种,争取在大清也早日消灭天花。
为了取信天下,雍正决定由他的小儿子弘旭阿哥率先在‘大祈殿’前公开接种。
原因是他的弘昭阿哥已经接种完毕,只是没公开。
‘大祈殿’其实就是后来的‘祈年殿’,这个名字是乾隆十六年后改的。
这下子整个大清都轰动了。
也就大清还没有热搜榜的说法,否则此条消息非得坠个大红‘爆字’。
四爷提前跟顾七七商量过此事,她是同意的。
百姓愚昧,如果能让百姓清醒一些她是愿意的,再说非常安全。
而且借此时机办报控制舆论是最好方法。
那些个暗地里不老实的文武大臣、皇子宗室,只能暂时转入地下伺机而动。
四爷也从顾七七那里了解过办报的好处。
首先就是开启民智;二是控制舆论;三是公开政策和税收之类的,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有利政治清明;
四是方便提拔真正的人才,分化世家和地主乡绅的势力。
总之好处多多,四爷把之前暗地里培养的人都撒了出去,势必要把这头一炮打响。
只隔了不久的又一次大朝会上。
四爷又打出了第二炮:天佑大清,寻得海外高产粮种,经实验红薯亩产可达五千斤,雍正元年正式开始全面推广。
文武大臣被一个个消息都砸懵了,这确定是雍正元年?
四爷九年存了大批种子,没办法,季节到了不等人啊。
他也学会了,先将粮种按比例下发到适合种植的地方,然后在地方实行责任制,否则提头来见。
更像承包给地方官,朝廷先借粮种给地方,成熟后,多还几成粮种当作利息。
总之大清雍正元年有一种新气象,反正老百姓没觉的换了一个皇上哪儿不好。
又过了一个月,雍正帝又打响第三炮:朝廷大面积发售玻璃窗。
还在宫门前搭了一个样板房,只要有钱,谁都可以参观并购买。
四爷一众兄弟都懵了,搞什么玩意?
不声不响的哪儿搞出这么多新花样?
换赛道了?
还怎么玩?
不讲武德啊!
不过腿比脑袋诚实,样板房搭出来后都跑去参观了。
嗯!
真香,他们说啥也得先安装上。
于是一窝蜂的跑去登记交钱了。
朝廷明文规定:先付款后送货,概不赊欠。
宫里最先换了玻璃窗,顾七七也松了一口气,她都快忘记这么明亮是什么时候了。
这玻璃的售价并不便宜,四爷肯定会大赚一笔。
今生,四爷登基后,不像前世那么穷,也没那么急了。
所以,并没有一上来就抄家,前朝矛盾就没有那么尖锐,他想温水煮青蛙,少些动荡。
刚进五月,还没等雍正歇一小口气呢,太后亲娘乌雅氏重病。
四爷天天亲自侍奉汤药,太后恶狠狠的瞪着他,也不敢骂出口。
面色苍白,十分虚弱:“哀家要见老十四,要见我儿子。”语气满是怨恨。
恶狠狠的瞪着眼珠子,看向四爷更像看仇人。
说罢将四爷递过的药碗一把打翻。
四爷淡定的抽出帕子,自若的擦了擦袖口的药汁子。
也不说话。
太后急了,认命般平静的道:“哀家说了,要见老十四,否则死不瞑目。”最后几个字说的咬牙切齿,含着血般。
望着亲生母亲。
四爷闭了闭眼,站起身转头就走。
只不过空气中传来了一句:“如额娘所愿。”
没有像七七透露的前世那样,而是选择答应。
就让老十四进宫见额娘最后一面又如何?
算全了他们母子今生最后的情分。
四爷也猜得出他前世为什么到死都不让十四弟和额娘见面。
无非就是怕太后真拿或佯拿出私藏圣旨、秘旨之类的,给他初登的帝位带来不稳定因素。
今生就没这个烦恼了,见吧,见过又如何呢?
不知道是不是见过心爱的小儿子,了却了心愿。
太后今生死的比前世还早几天,得,接着守孝吧。
发丧流程顾七七已经了解了大概,再难也得受着。
唯一好处就是五月天,不用为太后受冷风吹!
生命的终章,终究未起波澜。
【感谢宝宝们的支持,打滚求五星好评!】
第126章 清穿四爷的格格(36)
太后丧礼过后,顾七七不出意外的又小病一回。
紫禁城夏天热的像是孙悟空踢翻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
尤其中午,微风卷着热浪,火烧火燎的让人难以呼吸。
顾七七虽然有冰,可是屋子大啊,照样难过。
弘昭已经大了,去了阿哥所生活,天天去上书房读书。
不过,汤圆没有凌晨就起床背书。
老办法。
顾七七又甩给四爷一本《育儿指南》。
四爷一瞧,经科学反复论证,孩子不能起太早,充足的睡眠和充足的营养同样重要,否则影响寿命。
关于宝贝儿子的健康,四爷哪有不同意的。
不过还是规定汤圆卯正一刻必须起床,辰初一刻必须上课。
四爷面上不显,实则心里也开始画魂儿。
以后早朝时间,是不是也改改?
他还好,御门听正通常在辰时左右,可起床时间也早呀。
都是以前赶早朝时落下的习惯。
他还想多活几年呢。
臣属们却在丑时至寅时就要到午门候着,也着实辛苦。
不过现在只能想想,怎么也得过了孝期再说,大臣们上朝辛苦,他们应该不会反对吧?
十二月的紫禁城雪花纷飞、白雪映红墙、飞檐上却闪着贵气的金黄,静谧华美、分外妖娆,绝美如斯。
辣椒终于可以自由吃了,大冬天吃火锅简直绝配。
今天四爷和汤圆陪她一起吃,餐桌摆的满满当当。
一家人都喜欢麻辣锅,当然只限微微辣,都是人菜瘾大。
顾七七刚刚夹起一片羊肉,久违的系统电子音突然在脑海里诈尸。
【恭喜宿主已完成任务,现在是否提交任务。】
【否,等我呼叫你时再说吧。还需再找找能量体。】
【据本系统感应,在此时空找到能量体的可能性极低。】
皇权斗争真的很复杂、血腥,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康熙确实会教育儿子,个个人中龙凤,个个都觉得自己能成为一个好皇帝。
顾七七真的想喷他们一脸,太自以为是了,都以为自己是锤子,实则都是锤子下面的铁饼罢了。
远的不说,就跳的最高的八爷,顾七七看他就觉这个人成不了皇帝。
就算侥天之幸,坐上了皇位,也是一个傀儡皇帝。
用脚趾头想都知道,花钱买的支持者能有多真心,那么多人都喜欢你当皇帝是为啥,当然是因为你好挟制喽。
在你手下干活肯定比在四爷这个吹毛求疵的人手下干活舒坦。
不然为啥,真以为你好看。
这么浅显道理八爷肯定也明白,不过是抱着侥幸心理罢了。
想着自己登上帝位后一定能铲除这些试图挟制他的人,顾七七只能呵呵了。
靠收集投靠者的把柄治理国家,算什么本事。
就这,还敢跟她家四爷比,不自量力。
不过四爷提前知道答案,手段更加隐晦而有力,尽量不引起太大的朝堂震荡。
四爷坐在皇位上向下看,这开卷的滋味真好,他知道所有人的结局,包括他自己的,甚至整个大清朝的。
再回头看这些兄弟大臣的小动作都有点想笑,突然也没那么介意了,都给他往死里打工吧,也算废物利用为国捐躯了。
前臣兄弟该封的都封过了,四爷也要开始办正事了。
他从历史中得知自己的武功评分很低,也醒悟过来。
外行指导内行要不得,不能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般的蛮干。
专业的事情还得交给专业的人,唯有深耕领域者,方能洞悉其中门道。
术业有专攻。
于是大封了岳钟祺。
他还计划过两年把他大哥也放出来,老十四先晾晾磨磨性子,能磨出来就用,实在不行就圈了吧,不差他一个能打仗的。
不过首先得搞活经济,有钱、有粮才能打仗呀。
好在登基前的九年一点没浪费,能做的准备早就做好了。
顾七七在后宫听到雍正第一次大朝会传来的好消息就是:“天佑大清,攻克天花。”
为了将这个好消息传遍大清,雍正帝决定由朝廷出面办报纸:物美价廉,消息全面,权威真实。
势必让整个大清的每一个子民都知道这个好消息,并且全民接种,争取在大清也早日消灭天花。
为了取信天下,雍正决定由他的小儿子弘旭阿哥率先在‘大祈殿’前公开接种。
原因是他的弘昭阿哥已经接种完毕,只是没公开。
‘大祈殿’其实就是后来的‘祈年殿’,这个名字是乾隆十六年后改的。
这下子整个大清都轰动了。
也就大清还没有热搜榜的说法,否则此条消息非得坠个大红‘爆字’。
四爷提前跟顾七七商量过此事,她是同意的。
百姓愚昧,如果能让百姓清醒一些她是愿意的,再说非常安全。
而且借此时机办报控制舆论是最好方法。
那些个暗地里不老实的文武大臣、皇子宗室,只能暂时转入地下伺机而动。
四爷也从顾七七那里了解过办报的好处。
首先就是开启民智;二是控制舆论;三是公开政策和税收之类的,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有利政治清明;
四是方便提拔真正的人才,分化世家和地主乡绅的势力。
总之好处多多,四爷把之前暗地里培养的人都撒了出去,势必要把这头一炮打响。
只隔了不久的又一次大朝会上。
四爷又打出了第二炮:天佑大清,寻得海外高产粮种,经实验红薯亩产可达五千斤,雍正元年正式开始全面推广。
文武大臣被一个个消息都砸懵了,这确定是雍正元年?
四爷九年存了大批种子,没办法,季节到了不等人啊。
他也学会了,先将粮种按比例下发到适合种植的地方,然后在地方实行责任制,否则提头来见。
更像承包给地方官,朝廷先借粮种给地方,成熟后,多还几成粮种当作利息。
总之大清雍正元年有一种新气象,反正老百姓没觉的换了一个皇上哪儿不好。
又过了一个月,雍正帝又打响第三炮:朝廷大面积发售玻璃窗。
还在宫门前搭了一个样板房,只要有钱,谁都可以参观并购买。
四爷一众兄弟都懵了,搞什么玩意?
不声不响的哪儿搞出这么多新花样?
换赛道了?
还怎么玩?
不讲武德啊!
不过腿比脑袋诚实,样板房搭出来后都跑去参观了。
嗯!
真香,他们说啥也得先安装上。
于是一窝蜂的跑去登记交钱了。
朝廷明文规定:先付款后送货,概不赊欠。
宫里最先换了玻璃窗,顾七七也松了一口气,她都快忘记这么明亮是什么时候了。
这玻璃的售价并不便宜,四爷肯定会大赚一笔。
今生,四爷登基后,不像前世那么穷,也没那么急了。
所以,并没有一上来就抄家,前朝矛盾就没有那么尖锐,他想温水煮青蛙,少些动荡。
刚进五月,还没等雍正歇一小口气呢,太后亲娘乌雅氏重病。
四爷天天亲自侍奉汤药,太后恶狠狠的瞪着他,也不敢骂出口。
面色苍白,十分虚弱:“哀家要见老十四,要见我儿子。”语气满是怨恨。
恶狠狠的瞪着眼珠子,看向四爷更像看仇人。
说罢将四爷递过的药碗一把打翻。
四爷淡定的抽出帕子,自若的擦了擦袖口的药汁子。
也不说话。
太后急了,认命般平静的道:“哀家说了,要见老十四,否则死不瞑目。”最后几个字说的咬牙切齿,含着血般。
望着亲生母亲。
四爷闭了闭眼,站起身转头就走。
只不过空气中传来了一句:“如额娘所愿。”
没有像七七透露的前世那样,而是选择答应。
就让老十四进宫见额娘最后一面又如何?
算全了他们母子今生最后的情分。
四爷也猜得出他前世为什么到死都不让十四弟和额娘见面。
无非就是怕太后真拿或佯拿出私藏圣旨、秘旨之类的,给他初登的帝位带来不稳定因素。
今生就没这个烦恼了,见吧,见过又如何呢?
不知道是不是见过心爱的小儿子,了却了心愿。
太后今生死的比前世还早几天,得,接着守孝吧。
发丧流程顾七七已经了解了大概,再难也得受着。
唯一好处就是五月天,不用为太后受冷风吹!
生命的终章,终究未起波澜。
【感谢宝宝们的支持,打滚求五星好评!】
第126章 清穿四爷的格格(36)
太后丧礼过后,顾七七不出意外的又小病一回。
紫禁城夏天热的像是孙悟空踢翻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
尤其中午,微风卷着热浪,火烧火燎的让人难以呼吸。
顾七七虽然有冰,可是屋子大啊,照样难过。
弘昭已经大了,去了阿哥所生活,天天去上书房读书。
不过,汤圆没有凌晨就起床背书。
老办法。
顾七七又甩给四爷一本《育儿指南》。
四爷一瞧,经科学反复论证,孩子不能起太早,充足的睡眠和充足的营养同样重要,否则影响寿命。
关于宝贝儿子的健康,四爷哪有不同意的。
不过还是规定汤圆卯正一刻必须起床,辰初一刻必须上课。
四爷面上不显,实则心里也开始画魂儿。
以后早朝时间,是不是也改改?
他还好,御门听正通常在辰时左右,可起床时间也早呀。
都是以前赶早朝时落下的习惯。
他还想多活几年呢。
臣属们却在丑时至寅时就要到午门候着,也着实辛苦。
不过现在只能想想,怎么也得过了孝期再说,大臣们上朝辛苦,他们应该不会反对吧?
十二月的紫禁城雪花纷飞、白雪映红墙、飞檐上却闪着贵气的金黄,静谧华美、分外妖娆,绝美如斯。
辣椒终于可以自由吃了,大冬天吃火锅简直绝配。
今天四爷和汤圆陪她一起吃,餐桌摆的满满当当。
一家人都喜欢麻辣锅,当然只限微微辣,都是人菜瘾大。
顾七七刚刚夹起一片羊肉,久违的系统电子音突然在脑海里诈尸。
【恭喜宿主已完成任务,现在是否提交任务。】
【否,等我呼叫你时再说吧。还需再找找能量体。】
【据本系统感应,在此时空找到能量体的可能性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