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巧合的是,李忠家也在感叹运气好。
对着自家老婆道:“看主家人口稀少,也不像刻薄多事之人。我们一家三口还能在一起,我还能当管家,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不放心的一再叮嘱老婆:“后院和厨房要看好了,也要伺候好小姐。”
冯梦菊连连点头称是:“晓得了。我不是那不知事儿的,肯定好好干,咱再也不想换主家了,担惊受怕的,咱就想简单点过日子。”
李忠也叹了口气,谁不想安稳的过日子,自己可得再加把劲,管家的位置可得把牢牢的,这辈子就跟着小姐、少爷养老了。
顾七七早上蔫蔫的,昨晚睡不太好。
一个晚上就体会到了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这句话的真谛了。
逃荒路上那么难也挺过去了,就在王府住几个晚上有冰块的日子,回来就受不了热。
没办法,大户人家都是在冬天存的冰,今年是来不及了。
随即复傻笑起来,冰窖算什么,本姑娘有空间,今年冬天也存点冰,以后夏天就好过了。
两个新买的小丫环端水进来了,顾七七随意问了起来:“都叫什么?”
一个圆脸的答:“奴婢王小丫”,另一个长的白点的答:“奴婢程二妮”。
顾七七眼角抽了抽,就不该抱有期待,没叫招弟、盼弟算好了。
于是说道:“我给你们起个新名字吧?”
两个小丫头兴奋的连连道好。
顾七七一个起名废,可再废也比二妮强吧。
微抬头看向门外,想了想道:“这样,你们俩都是夏天入我府的,一个叫夏雨,一个叫夏荷吧!”
好吧,顾七七的恶趣味,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多好记。
两个小丫环却不知主人的小心思,开心要跳起来:“谢小姐赐名。”
二人很高兴,终于也有了好听的名字。
多亏顾七七听不到她们的心声,不然高低也得来一句:“那是,文艺女青年起的名字能不好听吗,个个清雅、文艺。”
顾七七来到花厅,一看陆武正在等她一起用早饭。
问了才知道,冯娘子他们起的好早,买了菜,煮了粥、煎了鸡蛋,也烙了小饼,种类不算多,但味道特别好。
厨房就她和兰娘,忙不过来。
顾七七趁机给重新分配了工作:“夏雨、夏荷你们每天洗两个主人的衣物,两天打扫一下各个房间,五天换一次床单,七天大扫除一次。剩余时间先去厨房帮忙。”
两人齐齐蹲身福礼:“奴婢遵命”。
两个小厮打扫院子,跑腿,买柴,打水,烧火,力气活都得干。
老葛养好两匹马,看好大门就不错了。
饭后,顾七七就成了一个付钱的机器,缺啥买啥。
陆武带着李忠,跑了好几次才把东西买全了,总算把新家捋顺了。
隔天,小柱子、小福子早早就到了。
陆武、顾七七,带着李忠、夏富、夏贵、夏雨、夏荷一起出发了。
顾七七也是早上才知道的,陆武给两个小厮起的名字也跟着夏字排辈了,夏富就是夏荷的哥哥。
出城后,马车都走半天了才到地方。
顾七七下了车,捶着腰嘀咕:“好远啊!”
李忠却说:“小姐,已经不算远了,这庄子地段不错。”
七月了,地早都种下了,今年想改种什么也来不及了。
来这一趟主要是认认门了解一下大体情况,再就是佃户的问题。
顾七七人生中第一次见到庄子,也没有参照,不知道算大算小。
反正感觉挺大的,李忠也说不小了。
陆武和李忠去巡视、丈量。
天太热,顾七七就不跟着了。
她想看看账本,只能大概看看表面上的总结,追究是没必要了,只是了解一下情况,好计划将来。
之前庄子管事是宁远伯家的,人家回主家了,现在庄子里只剩下庄头和佃户了。
按说京郊也算是天子脚下,可顾七七看着这些留在家里的老人、孩子,瘦骨嶙峋、衣不蔽体的样子,泪眼瞬间模糊了。
太可怜,比那灾民也好不了多少,也就渴不死而已。
地头空地上,低矮的土房,稻草顶,小小的窗户,黑瘦干枯的小孩,佝偻着背的老人,麻木不知所措的妇女。
只这样就能想象出佃户过的什么日子。
顾七七拿出一包麦芽糖,一瞬就围过来十几个小孩子。
“来来,一人拿一块,吃完带路,去庄头家。”
其中一个吸吸鼻涕的小男孩,叫道:“去俺家吗,俺爹就是庄头。”说罢,回头的一指:“就那家。”
第18章 古代逃荒的童养媳(17)
顾七七一看就知道不必去了,和其它佃户家没什么不同,这个小男孩也没白胖一点。
看样子这个庄头应该不是个霸道、专横、贪污的小人。
顾七七也不站这儿晒太阳,打着油纸伞就回主院了。
不过这油纸伞还真能防紫外线,工艺精致又诗情画意,以后多存几把放空间。
这庄子大院也是四合院制式的,很大,还有一个大粮仓。
午饭是庄头娘子准备的。
这个季节青菜不缺,院子空地上都种满了,随便拔点就够午饭了,饭刚摆上桌,陆武就回来了。
一身大汗,顾七七赶快上前递给他一个帕子,陆武接过洗了把脸,才算缓过来。
舒了一口气,坐下说道:“我们坐着马车,粗略转了一圈,也没上山,就在山脚下看了看,挺大的。上等田居多,有些沙地,还有一块水田呢。”
有水田意味着能种水稻,能吃上大米。
顾七七打断陆武:“先吃饭,一时半会也说不完,吃完饭再说也不迟。”
陆武笑笑答应。
顾七七和陆武在正房饭厅吃,其它人在外院吃。菜都一样,手擀面、肉卤、红烧鸡块、半盆汤。
饭后,顾七七才详细询问:“地里都种了啥?”
“水稻、小麦、高粱、小米、黄豆、还有一点绿豆,大差不差就这些。”
“那山上种什么果树了吗?”
陆武停顿想了想才答:“桃树、枣树、柿子树、山楂、栗子、葡萄、核桃、梨、杏、苹果,桑葚。”
顾七七也不问为什么不种玉米、红薯,那是煮玉米、烤红薯不够甜吗?
那肯定是没有啊。
根据农作物的品类,顾七七在心中暗自推断:有葡萄,棉花,怎么没有玉米、红薯和土豆呢?
这大越王朝,鬼知道是封建王朝的哪个阶段?
好混乱呀!
既然棉花都传进来了,而且明显种植很久了,其它作物怎么没消息呢?
这是历史的偶然性吗?
顾七七是不敢动用空间里的种子的,目前情况不明,而且时间也来不及了。
她对历史并不陌生,也正因如此,才更不敢轻举妄动。
纵观历史,商鞅、王安石、张居正,哪个是有好下场的,诛九族、鞭尸、挫骨扬灰一条龙。
是他们的政策不够有效、眼光不够远大、改革决心不够坚定,都不是,是动了利益集团的蛋糕,断人前程犹如杀人父母,你不死谁死。
至于百姓苦不苦,与他们何干。
那些地主乡绅是坏不是蠢,高产作物能救活更多人的命,他不知道吗。
知道啊,那又怎么样,随便下点种子,就不用再饿肚子了,那谁给他们当佃户,谁卖儿卖女给他们当奴隶。
自家高高的粮仓也不再值钱,大片大片的土地也不香了,那怎么行?
农作物怎么能高产,就该少产,谁敢让他高产,我杀谁。这就是历史的真相。
顾七七小胳膊小腿的,无权无势,只能先苟着。
人的名,树的影。
有缘来到这个世界一遭,顾七七虽没想过流芳百世,可也想留下点什么,不为其它,只想着如果有人因她而吃上饱饭,就觉得值得。
同为华夏文明民族,不忍其忍饥挨饿。
于国于民有益,也不枉来这方世界走一遭。
低头看看自己的小身板,轻叹一口气:“时机未到。”
顾七七和陆武商量:“佃户都留下吧,太可怜了,一切规章先遵循旧例吧。”
目前地租的比例也不好改,人家都2:8,3:7,就你家改成5:5,要成为公敌吗?
顾七七想了想还是不忍心,看不见便罢了,自己家的,就在眼巴前,肯定不能不管,意外之财花得不那么心疼。
于是对陆武又说到:“咱们手里还有余钱,趁着夏天,把佃农的房子修修吧,不然冬天不得冻死个人。这回修就直接修砖房,还划算些,不然年年修,也麻烦。而且是房子也是财产,谁也搬不走。”
顾七七有强迫症和洁癖,看见了就不能假装没看到,不然以后庄头媳妇给她做的饭都不敢下嘴了。
对着自家老婆道:“看主家人口稀少,也不像刻薄多事之人。我们一家三口还能在一起,我还能当管家,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不放心的一再叮嘱老婆:“后院和厨房要看好了,也要伺候好小姐。”
冯梦菊连连点头称是:“晓得了。我不是那不知事儿的,肯定好好干,咱再也不想换主家了,担惊受怕的,咱就想简单点过日子。”
李忠也叹了口气,谁不想安稳的过日子,自己可得再加把劲,管家的位置可得把牢牢的,这辈子就跟着小姐、少爷养老了。
顾七七早上蔫蔫的,昨晚睡不太好。
一个晚上就体会到了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这句话的真谛了。
逃荒路上那么难也挺过去了,就在王府住几个晚上有冰块的日子,回来就受不了热。
没办法,大户人家都是在冬天存的冰,今年是来不及了。
随即复傻笑起来,冰窖算什么,本姑娘有空间,今年冬天也存点冰,以后夏天就好过了。
两个新买的小丫环端水进来了,顾七七随意问了起来:“都叫什么?”
一个圆脸的答:“奴婢王小丫”,另一个长的白点的答:“奴婢程二妮”。
顾七七眼角抽了抽,就不该抱有期待,没叫招弟、盼弟算好了。
于是说道:“我给你们起个新名字吧?”
两个小丫头兴奋的连连道好。
顾七七一个起名废,可再废也比二妮强吧。
微抬头看向门外,想了想道:“这样,你们俩都是夏天入我府的,一个叫夏雨,一个叫夏荷吧!”
好吧,顾七七的恶趣味,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多好记。
两个小丫环却不知主人的小心思,开心要跳起来:“谢小姐赐名。”
二人很高兴,终于也有了好听的名字。
多亏顾七七听不到她们的心声,不然高低也得来一句:“那是,文艺女青年起的名字能不好听吗,个个清雅、文艺。”
顾七七来到花厅,一看陆武正在等她一起用早饭。
问了才知道,冯娘子他们起的好早,买了菜,煮了粥、煎了鸡蛋,也烙了小饼,种类不算多,但味道特别好。
厨房就她和兰娘,忙不过来。
顾七七趁机给重新分配了工作:“夏雨、夏荷你们每天洗两个主人的衣物,两天打扫一下各个房间,五天换一次床单,七天大扫除一次。剩余时间先去厨房帮忙。”
两人齐齐蹲身福礼:“奴婢遵命”。
两个小厮打扫院子,跑腿,买柴,打水,烧火,力气活都得干。
老葛养好两匹马,看好大门就不错了。
饭后,顾七七就成了一个付钱的机器,缺啥买啥。
陆武带着李忠,跑了好几次才把东西买全了,总算把新家捋顺了。
隔天,小柱子、小福子早早就到了。
陆武、顾七七,带着李忠、夏富、夏贵、夏雨、夏荷一起出发了。
顾七七也是早上才知道的,陆武给两个小厮起的名字也跟着夏字排辈了,夏富就是夏荷的哥哥。
出城后,马车都走半天了才到地方。
顾七七下了车,捶着腰嘀咕:“好远啊!”
李忠却说:“小姐,已经不算远了,这庄子地段不错。”
七月了,地早都种下了,今年想改种什么也来不及了。
来这一趟主要是认认门了解一下大体情况,再就是佃户的问题。
顾七七人生中第一次见到庄子,也没有参照,不知道算大算小。
反正感觉挺大的,李忠也说不小了。
陆武和李忠去巡视、丈量。
天太热,顾七七就不跟着了。
她想看看账本,只能大概看看表面上的总结,追究是没必要了,只是了解一下情况,好计划将来。
之前庄子管事是宁远伯家的,人家回主家了,现在庄子里只剩下庄头和佃户了。
按说京郊也算是天子脚下,可顾七七看着这些留在家里的老人、孩子,瘦骨嶙峋、衣不蔽体的样子,泪眼瞬间模糊了。
太可怜,比那灾民也好不了多少,也就渴不死而已。
地头空地上,低矮的土房,稻草顶,小小的窗户,黑瘦干枯的小孩,佝偻着背的老人,麻木不知所措的妇女。
只这样就能想象出佃户过的什么日子。
顾七七拿出一包麦芽糖,一瞬就围过来十几个小孩子。
“来来,一人拿一块,吃完带路,去庄头家。”
其中一个吸吸鼻涕的小男孩,叫道:“去俺家吗,俺爹就是庄头。”说罢,回头的一指:“就那家。”
第18章 古代逃荒的童养媳(17)
顾七七一看就知道不必去了,和其它佃户家没什么不同,这个小男孩也没白胖一点。
看样子这个庄头应该不是个霸道、专横、贪污的小人。
顾七七也不站这儿晒太阳,打着油纸伞就回主院了。
不过这油纸伞还真能防紫外线,工艺精致又诗情画意,以后多存几把放空间。
这庄子大院也是四合院制式的,很大,还有一个大粮仓。
午饭是庄头娘子准备的。
这个季节青菜不缺,院子空地上都种满了,随便拔点就够午饭了,饭刚摆上桌,陆武就回来了。
一身大汗,顾七七赶快上前递给他一个帕子,陆武接过洗了把脸,才算缓过来。
舒了一口气,坐下说道:“我们坐着马车,粗略转了一圈,也没上山,就在山脚下看了看,挺大的。上等田居多,有些沙地,还有一块水田呢。”
有水田意味着能种水稻,能吃上大米。
顾七七打断陆武:“先吃饭,一时半会也说不完,吃完饭再说也不迟。”
陆武笑笑答应。
顾七七和陆武在正房饭厅吃,其它人在外院吃。菜都一样,手擀面、肉卤、红烧鸡块、半盆汤。
饭后,顾七七才详细询问:“地里都种了啥?”
“水稻、小麦、高粱、小米、黄豆、还有一点绿豆,大差不差就这些。”
“那山上种什么果树了吗?”
陆武停顿想了想才答:“桃树、枣树、柿子树、山楂、栗子、葡萄、核桃、梨、杏、苹果,桑葚。”
顾七七也不问为什么不种玉米、红薯,那是煮玉米、烤红薯不够甜吗?
那肯定是没有啊。
根据农作物的品类,顾七七在心中暗自推断:有葡萄,棉花,怎么没有玉米、红薯和土豆呢?
这大越王朝,鬼知道是封建王朝的哪个阶段?
好混乱呀!
既然棉花都传进来了,而且明显种植很久了,其它作物怎么没消息呢?
这是历史的偶然性吗?
顾七七是不敢动用空间里的种子的,目前情况不明,而且时间也来不及了。
她对历史并不陌生,也正因如此,才更不敢轻举妄动。
纵观历史,商鞅、王安石、张居正,哪个是有好下场的,诛九族、鞭尸、挫骨扬灰一条龙。
是他们的政策不够有效、眼光不够远大、改革决心不够坚定,都不是,是动了利益集团的蛋糕,断人前程犹如杀人父母,你不死谁死。
至于百姓苦不苦,与他们何干。
那些地主乡绅是坏不是蠢,高产作物能救活更多人的命,他不知道吗。
知道啊,那又怎么样,随便下点种子,就不用再饿肚子了,那谁给他们当佃户,谁卖儿卖女给他们当奴隶。
自家高高的粮仓也不再值钱,大片大片的土地也不香了,那怎么行?
农作物怎么能高产,就该少产,谁敢让他高产,我杀谁。这就是历史的真相。
顾七七小胳膊小腿的,无权无势,只能先苟着。
人的名,树的影。
有缘来到这个世界一遭,顾七七虽没想过流芳百世,可也想留下点什么,不为其它,只想着如果有人因她而吃上饱饭,就觉得值得。
同为华夏文明民族,不忍其忍饥挨饿。
于国于民有益,也不枉来这方世界走一遭。
低头看看自己的小身板,轻叹一口气:“时机未到。”
顾七七和陆武商量:“佃户都留下吧,太可怜了,一切规章先遵循旧例吧。”
目前地租的比例也不好改,人家都2:8,3:7,就你家改成5:5,要成为公敌吗?
顾七七想了想还是不忍心,看不见便罢了,自己家的,就在眼巴前,肯定不能不管,意外之财花得不那么心疼。
于是对陆武又说到:“咱们手里还有余钱,趁着夏天,把佃农的房子修修吧,不然冬天不得冻死个人。这回修就直接修砖房,还划算些,不然年年修,也麻烦。而且是房子也是财产,谁也搬不走。”
顾七七有强迫症和洁癖,看见了就不能假装没看到,不然以后庄头媳妇给她做的饭都不敢下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