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轩辕承稷心道,好呀,又有瓜吃了。
  第15章 共情(1)
  且说黛玉回贾母处叙了话,便跟贾母一道吃饭。
  今儿这顿饭可是吃得热闹,王夫人、邢夫人、王熙凤、李纨、三春姐妹都来了。
  其实家里的媳妇们一般是各自吃饭。有客,或者有宴的时候,媳妇们才在贾母处侍奉着,但不上桌。
  王夫人待黛玉比往日看上去更热忱,亲自给她进来羹。邢夫人也是殷勤地给黛玉夹菜。
  贾母命王夫人跟邢夫人也坐了,一同用饭。
  饭罢,丫鬟们照例是端上漱口的茶水,又端来吃的茶。
  王夫人迫不及待地问黛玉:“见到元春了吗?她还好吗?”
  黛玉心中一阵叹息,虽然二舅母不太喜欢她,她也不大愿意近这个二舅母,但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便委实说了:“元春姐姐她很好。今儿还是元春姐姐把我带去上书房的。”
  王夫人的脸上挂上心安的笑容,直道:“那就好。”
  能听到元春的消息,王夫人是打心眼里高兴。忽地又想到黛玉初入府时,给她的冷遇,王夫人心里又有些不大过意。往后黛玉出入宫方便,王夫人还想跟她打听元春的消息。
  王夫人便笑着道:“宝玉到庙里上香,还愿祈福去了,晚些回来。你们兄弟姊妹也可以一道说说听听见闻。”
  黛玉回来时就听贾母说过宝玉不在家了,二舅母这个时候提宝玉,好生奇怪。黛玉便随意应了一声。
  王熙凤跟李纨这两个聪明人,又是晚一辈的媳妇,闻此便三缄其口。
  邢夫人至始至终都看得真真的,王夫人先前可是把宝玉捂得实实的,动不动在人前提宝玉是“孽根祸胎”,生怕旁人想了宝玉似的。如今为了跟林姑娘打听元春的消息,在这时候提宝玉的去向,分明是假意拉拢林姑娘。
  邢夫人在心里噌了一声,犯得着吗?人家林姑娘刚刚不是就把元春的近况都说了吗?王氏头一遭还在打薛家大姑娘的主意,不就是想她的姨侄女,宝钗,将来当宝二奶奶。王氏便让薛家一大家子人,就这么住进了老爷子曾经养老的梨香院。如今又让宝玉去跟林姑娘“说说听听见闻”,王氏的脸怎么比东院的墙还厚呢?
  邢夫人偏偏要哪壶不开提哪壶,道了句:“今儿怎么不见宝姑娘?”
  黛玉也是奇怪,以往的热闹,哪里能少宝姐姐呢?
  王夫人道:“宝钗病了。也不是什么大病,将养两天就好了。”
  黛玉想起,今早她接到圣旨的那会儿,还见过宝姐姐的。她那会儿不好好的吗?转念一想,宝姐姐此番来京,便是去选秀女,却没有后边的消息,就是没有选上了。
  而今早一道圣旨下来,竟是宣黛玉入宫伴读。黛玉心道,宝姐姐这病,怕不是心里不痛快而起的。
  黛玉垂下眼帘,此前她从未曾想过,也并不想去宫里的。只是如今,她日夜思念的“内侍哥哥”,是五殿下了。
  贾母对身旁的鸳鸯道:“去库房拿些人参来,给宝丫头送去。天可怜见儿的。”
  王夫人面露喜色。宝玉的婚事,是要过老太太这一关的。薛家虽然有钱,但倒底是商户人家。王夫人原还担心老太太不肯,如今看来,老太太待宝钗是不错的,事情便有转机。
  贾母其实待小辈儿都好。她是个明眼人。宝丫头为什么忽然一下就生病了,那是见玉儿有机会进宫,生了心病。眼下薛家又不打算回去。一个屋檐下,和睦着处才是。于是贾母便让鸳鸯去送人参,安抚安抚宝钗。
  黛玉、三春跟着鸳鸯,一道去梨香院看宝钗。
  来到梨香院,走到里间,掀开一张半旧的红绸软帘,便见宝钗坐在炕上,在做针线。
  鸳鸯道:“宝姑娘可好些?老太太挂着,捡了药,让我们捎来。”
  宝钗笑着道:“已经好多了,多谢记挂。”说着,便拉着姑娘们坐下,让丫鬟上茶。
  黛玉跟宝钗坐得最近,闻到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异香。黛玉问:“姐姐熏的是何香?我从未闻过这个味儿。”
  宝钗笑着道:“我最怕熏香了。是我吃的冷香丸的香气。”
  黛玉听说过宝姐姐从胎里带来了一股子热毒,有个秃头和尚,给了一个海上方子,便是这冷香丸了。
  说起来,这方子还真难得,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夏天开的白荷花蕊,秋天开的白芙蓉花蕊,冬天开的白梅花花蕊。还要雨水这天的雨水,白露这天的露水,霜降这天的霜,小雪这天的雪,皆十二钱。且不说白牡丹、白荷花等花是何等的罕见,雨水这天若不下雨,白露这天不着露,霜降这天没有霜,小雪这天不落雪,这药丸便是配不成了。亏得宝姐姐出生在薛家,有人力财力物力撑着,若是普通人家生了这病,那怕是治不得了。
  不过,黛玉原以为宝姐姐会因她入宫伴读而心里不痛快。如今倒是看不出来宝姐姐有何不悦,她反而跟诸姐妹有说有笑的。黛玉便当宝钗没往心里去,因为黛玉的心思压根就不在荣国府里的琐事上了。
  宝钗似不经意问黛玉道:“妹妹是怎么进宫伴读的?可是林姑父走了何门路?”
  黛玉被宝钗问到心坎上去了。她也一直奇怪自己怎么就被宣到宫里伴读去了,直到见到“内侍哥哥”的那一刻。她猜,她应是因他而去的。
  黛玉其实心里十分欢喜,但这份心情也对旁人说不出,她只默默地收在心底。她摇了摇头。
  探春笑着道:“许是林姑父才名远扬呢!皇上便招林姐姐入宫伴读了。”
  宝钗接着问:“可有说去哪个宫里?”
  黛玉道:“只每日去上书房读书。不去哪个宫里。”
  宝钗本坐得直直的,闻此便似轻松下来,笑着道:“也好。都说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每日能回是最好的。”
  黛玉瞧着宝钗的表情瞬间放松下来,她便知,宝姐姐果然还是在意她进宫伴读这件事的。想必宝姐姐见她只是每天去读一会儿书,并不是真进宫了,便不那么介意了。
  黛玉心道,也好,她跟宝姐姐井水不犯河水,宝姐姐心里芥蒂消了,便是最好不过的了。
  外边有小丫头来传,说“宝二爷到了”。
  说着,宝玉便掀帘而入。
  宝钗笑着问黛玉:“妹妹,你跟宫里哪位殿下伴读?”
  黛玉不愿跟旁人把五殿下说出来。不然还指不上被传成什么样儿呢,她便还是说:“没指着哪位,只是去念书罢了。”
  宝玉闻此,心稍安了些,问:“妹妹,宫里的先生严不严?可曾有人为难你?”
  黛玉笑着道:“不曾。”
  一番叙话,便各自回屋。
  黛玉其实不太喜应对各怀心思的诸人。但是一个府里住着,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也免不了费些心神。
  不过,她一想到往后每天都能见到五殿下,心里那个欢喜。
  这天,她抱着被子而眠。自母亲过世后,她从未睡过如此好觉。
  第16章 共情(2)
  次日一大早,黛玉用了些粥,便携着紫鹃、雪雁、王嬷嬷,坐马车去宫里。
  马车行到皇宫东大门的门口,便见五殿下身边的内侍接到了门口。
  为首的那位内侍,便是那日跟随五殿下在荣国府门口见到过的。那天所见的三个内侍,只有他是真的内侍。
  黛玉听五殿下喊他“小弦子”。
  黛玉尊他道:“弦公公。”
  小弦子笑着道:“林姑娘,您喊我小弦子就好。”
  跟着小弦子来接黛玉的几个内侍,都是轩辕承稷的亲信,皆对黛玉十分有礼。
  黛玉见他们年龄不过大她几岁,心中不免对他们十分怜悯。她对他们亦是尊称着“公公”。
  小弦子在宫里摸爬滚打这些年,宫里来来往往不少贵女,他们这样的小太监,被喊声“小公公”便是了不得了。
  小弦子心想,五殿下的眼光真好。将来若是五殿下选妃,他是首先拥护林姑娘的。
  黛玉跟着小弦子等内侍,来到了上书房。
  上书房里,七公主、八公主、六皇子、五皇子已经到了。
  黛玉在轩辕承稷旁边的位置坐下。
  他今日穿了一身玄色的箭袖衣衫,显得格外精神,头发高高束起,发顶的金冠闪闪发亮。
  轩辕承稷柔声道:“今日惠儿她们也要来。笔墨都给你们备上了。姑娘看好用否?”
  黛玉发现,她的位置,六皇子身边的位置,还有后边那张空书桌的两个位置上,皆放有一套崭新的笔墨纸现。
  五殿下的话听起来,似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但他昨天说过,明儿给你准备新的。现在,她面前那套笔的大小,十分合她握住。
  不一会儿,一位身着鹅黄色衣衫的小公子,在六皇子身边落座。他便是忠顺王的第二子,轩辕承晈。
  “承晈,你怎么也来了?”六皇子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