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正如一句话所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学而时习之”的感触。轩辕承稷是被最后大学选修课上老教授给的释义说服了。
  但是眼下,说好了低调的,轩辕承稷想流利地把问题拋还给先生。就跟刚刚回上书房时,先生让他背《大学》那般。那次是真记忆模糊了,这次则是想维持人设。
  就在此时,贾元春竟来到了上书房。再看她身后,跟着一个玲珑剔透,跟小仙女一般的小姑娘。
  轩辕承稷顿时傻了眼,竟是林妹妹来了!
  轩辕承稷只觉得耳根一阵热,烧啊烧啊就烧到脸上。他心道,幸好刚刚没有装他连“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都不知道什么意思。不然丢人就丢大发了。
  不管她是何原因被带到上书房。现在,她来了。他便是她的际哥哥了。
  轩辕承稷清了清嗓子,认真地回答着先生的问题:“先生,我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说,我们学到的东西,若是时常能用到实践中,那便是一件快乐的事。”
  “妙哉!妙哉!”先生听后直称赞。
  朱圣人的集注,对此句并不是做此理解。
  既往公认对此句的理解便是,学习新东西,不断温习,便是乐事。
  先生如今听了轩辕承稷不同的解释,转念一想,学了能用,多好啊。
  “潘先生,我奉皇后之命,送陛下钦点的林姑娘来此伴读了。”贾元春对先生行了个礼。
  而跟在贾元春身后的林妹妹,正弯着那双星星点点的眼睛,看向轩辕承稷这边呢。
  第12章 护花(9)
  上书房坐落在章政殿东边的花园旁,簇拥在成荫的绿树间,四面都有窗,里边一片亮堂。
  上书房里摆了五张长桌案。最前边的是先生的教案。
  今日授课的先生是潘先生。潘先生跟贾元春还了礼,尊了其一声“姑姑”。
  潘先生是知道上书房近日要来一位伴读的。但皇上没说给谁作伴读。上边没说的事,底下也不便问,总不出座下的两位皇子跟两位公主。
  下首的四张桌案,第一张桌案已经坐了七公主、八公主,再坐不了第三个人。第二张桌子虽只坐了六皇子,但笔墨纸砚随意放了满桌,很难再容一个人坐旁边。第三张桌案后边坐着五皇子,书案却被整理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第四张桌案如今是空的,曾经是四皇子坐的。现在四皇子在朝中已有任职,已经不来上书房了。永正皇帝偶尔下朝较早时,会悄悄地坐在最后的第四张桌案前听听。
  潘先生瞧着座下的皇子跟公主们都在看林姑娘,而林姑娘的目光却落在了五皇子身上。潘先生再仔细看,只见五皇子面色绯红,甚至一直到耳根。
  潘先生不由得发出会心一笑。他前儿还当宫里的笑谈在听,有宫人说五皇子都十几岁了,还不开窍,把皇上皇后给他分拨的宫女通通赶到了外院。潘先生算是明白了,五殿下并非心如磐石,只是未遇到打开他心门的那个人。潘先生也看出了皇上找了这位林姑娘来伴读的良苦用心。
  于是,潘先生跟黛玉介绍了一番座下诸人,便安排黛玉坐到了五皇子轩辕承稷边上的位置。
  贾元春伏了伏,便告退了。她心道,上书房选的先生,真是好眼力。
  黛玉这才知道,原来她一直思念着的,今日进宫后望眼欲穿找寻的际哥哥,竟然是当今的五皇子殿下!她此前一直以为他是内侍,还常常为此难过呢。
  现在,她知道了,他不是内侍。没有什么比这更令人值得高兴的事情了!这感觉就像乌云密布的天空突然放晴,像久旱的土地遇到甘霖。她的心中,正起了一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平定心神后,她在轩辕承稷边上的位置坐定下来。
  随着她而来的,还有刚刚穿过花园时,带进来的一缕春天的芬芳之气。
  此时的轩辕承稷,红着脸,默默地分着自己的笔墨纸砚。
  他不知如何面对黛玉。要知道,上次见她时,他还穿着一身内侍的衣裳。皇子扮太监,大摇大摆地在宫外溜达,听起来就是一副不正经的纨绔子弟形象……
  不过,现在也不用解释。因为潘先生还在上头呢。
  跟轩辕承稷同样傻眼的还有六皇子、七公主、八公主,因为刚刚随元春姑姑进来的那位林姑娘,实在是美得不像这世间之人。虽然林姑娘还小,但那通身的气质却是不染一丝尘埃,仿若九天下凡的仙女。
  六皇子是奚妃所出的幼子,跟四皇子是一母,虽然有传言说四皇子是奚妃生不出皇子时抱养的宫女生的孩子。七公主跟六皇子是一对龙凤胎,他们今年七岁。八公主如今六岁,她的母妃是良嫔,一位安安分分深居简出的嫔妃。
  永正皇帝的这些子嗣中,嫡长子跟次子皆夭折。剩下的皇嗣若论年长,当属三皇子;若论诗词歌赋,属四皇子;若论得皇上宠爱,属五皇子;若论血统尊贵,那就是六皇子了。因为奚妃纽氏出身名门大族。纽氏一族从开国起就开始显赫,是齐妃比不了的。如今齐妃因错禁足,除了皇后,便是奚妃最大。而四皇子很可能不是奚妃亲生的,只有六皇子跟七公主是后宫势力最大的嫔妃亲生的孩子。
  此时,血统最尊贵的六皇子,正在他面前堆了满桌的笔墨纸砚中乱翻一通。虽然他本不爱学业,尤其是母妃奚妃总在他面前,不住地叨四皇兄小时候如何聪慧,如何勤勉。但是这并不妨碍六皇子有一大堆文墨用品。他选出最好的笔墨砚台,和最干净的纸,捧在手里,转向坐在他斜后方的林姑娘。
  对上林姑娘那双晶莹剔透的双眸,六皇子吸了吸鼻子,心道,妈耶,这姑娘也太好看了。他的心噗通噗通地乱跳着,说话都有些磕磕巴巴了,半天凑了一句:“林……林姑娘,给……给你。”
  “不用。”轩辕承稷敲了敲桌上他刚刚捡出来的一套笔墨纸砚。
  六皇子瞥了一眼五皇子后,马上垂下眼皮,麻溜地转了回去。心道,五皇兄今儿是怎么了?怎么感觉要被他吃掉一般。
  随后,六皇子又不甘心地回头看了看,瞬间又转了回去。五皇兄面无表情地看着他的样子,好瘆人,都不像他了。这还是平日里温润如玉的五皇兄吗?
  轩辕承稷将他刚刚捡出来的那套笔墨纸砚,轻轻地推到黛玉面前,柔声道了句:“林姑娘,且先用这个,明儿给你准备新的。”
  后边侍奉文墨的宫女,本去府库给林姑娘拿书写用品,对上刚刚五皇子分她笔墨的那一幕,又悄悄地把给林姑娘的笔墨收了回去。
  黛玉瞧着五殿下刚刚还冷冷地对着来送笔墨的六殿下,而看向她的瞬间,眼神便立刻柔了下来,像一潭春水,波动着阵阵涟漪。她并没有如六殿下那般诧异,因为当初在贾家门口,五殿下对为难她的贾家家仆,目光更为犀利,但看向她的时候,那眼神却又立刻柔得如快化了一般。
  黛玉“嗯”了一声,点了点头。随后,又想起他的身份,他不是内侍哥哥了,他是当今的五皇子。“陈际”也是假名了,因为皇族姓轩辕,皇子这一辈皆为承,而帕子上的“稷”字,恐怕是五殿下的真名了。轩辕承稷,应该是五殿下的本名。她补了一句:“谢谢五殿下。”
  轩辕承稷道了声,“姑娘不必客气。”便认真地听先生上课了。
  黛玉展开轩辕承稷给她的那沓宣纸。砚台里的墨已经研好了,她拿笔蘸了蘸墨。
  那笔在她用来,便是大了些,握得有些不习惯。她顿了顿,那吸饱墨汁的笔尖,掉下一滴墨汁下来,在洁白的宣纸上晕开了。
  她在纸张的墨迹处压下笔尖,写着先生所说的内容。
  她不经意间抬头看向轩辕承稷。他正聚精会神地写着字。握笔的白皙的手,骨节分明,手指修长,在洁白的宣纸上留下一道浓郁而唯美的光影。
  第13章 护花(10)
  永正皇帝下朝后,想起给荣国府下的圣旨,便问大内总管苏盛:“林如海的女儿何时来伴读?”
  苏盛道:“陛下,林姑娘已经来了。夏守忠今儿一早就去荣国府宣读圣旨。您刚早朝时,夏守忠就来复命,说已把林姑娘接来了。林姑娘这会儿应在上书房了。”
  永正皇帝颇有兴致地道:“摆驾上书房。”
  穿过章政殿东边的花园,永正皇帝来到了上书房。这才发现,他的肩头沾了几片花瓣。春天真的来了。
  上书房门口的宫人,跟皇上请安后要进去通报,被永正皇帝止住了。
  悄然走到上书房门口,永正皇帝听到潘先生正在里边讲孔子的生平:“孔子三岁丧父,家道中落。少好礼。青年以礼乐闻名于鲁国。中年聚徒讲学。年五十,担任鲁国司寇。弃官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晚年回到鲁国,教书育人……”
  看到皇上进来,潘先生便立刻要请安,被永正皇帝摆了摆手,也止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