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所以关键点就在橡胶上。
  在古代要想找到橡胶,基本上就是一些能够分泌天然橡胶的植物,叶西是听说过一种叫做三叶橡胶树的乔木品种的,但是这种树木在北楚却是从未听说过的,便是前世,叶西听到的版本也是这种树木原产地在南部大陆。
  所以要么是在如今的大陆上尚未被发现,要么就是只有海外才能找到这种树木。
  叶西便随口把橡胶树的一些情况跟罗英祺说了,请他在西澜各地找一找,说不定就能找到这种树木了。
  罗英祺一听也很是惊奇,连连答应。
  下午的时候,时禹已经收拾妥当,并且被罗家人告知了货物的事情,叶西到港口的时候,他正在商家的海船前静候着。
  叶西很喜欢罗英祺家的酸奶,这时也不忘带上一点路上喝,见到时禹,还跟他开玩笑:“你在海外各处停留的时候,若是能找到一种可以分泌乳胶的树木,并想办法带回来一些种子或者树苗,这次出海所得我便可以全部让给你。”
  叶四郎委托时禹做货主的筹薪就是这两车货物,时禹原本以为就是再优惠,自己也要将身价全部交出去才能买到这两车货,却没有想到他最后竟然是分文未出。
  这叫他越发感激起叶四郎来,便是他此时开玩笑的话,时禹也很是当真,细细问过橡胶树的特征后才对叶西保证道:“小郎君放心,日后行船每到一处,我必会细细搜寻,争取找到你说的橡胶树带回来。”
  叶西笑着将酸奶分他一小杯,来自五湖四海的一行人聚在一起畅谈了一番,喝了饯行酒,出海之人便登船了。
  巨大的海船扬起风帆,在掌舵的船长操纵中,带着满载的货物,慢慢驶离了港口。
  随着前来送行的人的渐渐散去,被出海者亲友挤满了的港口也慢慢清冷下来,海风刮在脸上,一股寒冷的气息便扑面而来。
  叶西等人自然也是跟着人流回去了。
  罗家的下人还没走,为首的人向商海楼告个罪,恳请地来请叶西去主家的府里坐坐。
  叶西知道这是罗英祺的意思,但是今天一天都在外面跑,虽然很痛快,留宋峤一个人独守空房叶西也觉得有点心虚,便拒绝了,给对方留了自己如今的住址,说明改日再聚。
  那下人拿到了叶西的住址,便也不强求了,笑眯眯地告退了。
  商海楼知道以叶四郎的本事,定然在商人中很吃得开,如今见他和罗家人联系起来,便知也许景州会有场热闹要看,于是笑着道:“景州繁闹,叶小郎君可要好好逛一逛,有什么需要只管开口,只求叶小郎君若是要再举行拍卖会之类,提前告知一二。”
  就是看在今天人家陪玩一场的份上,叶西也只有答应的,此时自然是点头应下。
  商海楼便放心了,随叶西回到府中,将他送至别院处,便借口有事离开了。
  叶西一进门就去看了宋峤,见他已好了很多,正穿着中衣在暖阁中擦拭长剑,便知他约莫是刚练完剑。
  他把背在身后的一罐酸奶提到宋峤面前,略带讨好地道:“看我给你带什么回来了?你不是不喜欢喝羊乳么,这种是发酵过的酸乳,没有纯乳的那股淡腥味,也不会让人腹部不适,很好喝的。”
  宋峤“嗯”了一声,“用过午饭了没有。”
  “吃了吃了,哦对了,今日出去还遇到了罗氏三郎。”他将路遇时禹抱打不平,又如何牵扯到罗家以及最后打算在景州开始售卖指南针的事都说了。
  宋峤静静听着,时不时会问一两句,听到最后道:“如今正值海商出海,确是拿出指南针的好时机,如此你便在此处逗留几日,将这事同罗氏交接好了再回封州。”
  叶西一愣,“我自己么?你要回去了?”
  “嗯,”宋峤淡淡道:“军中有些事务尚未处理。”
  叶西闻言有些失落,但也很理解,“那你走的时候跟我说,我从罗英祺那里得知有种草药能治疗晕动症,等我托人制成药丸,给你弄一点来。”
  是他保存在空间里的晕车药,重要的药品早就没有了,晕车药这种他还有一点,末世新产,因为很少有地方生产,卖得比退热药那些还贵,当时拿到手花了叶西不少功夫。
  只是他上了船看到宋峤晕船才想起来,但那时候拿出来他找不到合适的借口,便只好作罢了。
  现在倒可以找借口叫宋峤带上服用。
  于是叶西出门假装找了药堂的大夫,将草药制成了药丸,把空间里的晕车药拿了出来,别说,因为制作手法粗劣,糖衣透明,这些药看上去跟药丸还真的很像。
  又找了药纸包包好,跟宋峤说好用量、服用时间和服用次数,第二天,就看着宋峤从水驿站出发,返程回了封州。
  叶西这才有时间理会罗家人接二连三的邀请,去拜访罗英祺,和对方商量指南针的推销计划。
  因为住处离罗家别院不远,他也就没有做马车,在两名罗家下人的护送下,徒步走在街上,观察着景州的风土人情。
  然后他就发现,景州不但海运繁盛,文化气氛也很浓厚。
  得益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北楚如今的字画书本相比前朝,绝对算是便宜的,因而在文化气息浓郁的景州城中,中心主街上每隔一段距离,都会有一两家书铺开着,上门买书的书生络绎不绝,也有家中大人带着幼稚孩童逛书店,买一些启蒙类的书本回去的。
  叶西出于好奇,找了几家生意不错的店进去逛了逛,发现这些店铺之所以比旁的书铺热闹,是因为他们除了卖一些科举启蒙类书籍册子,还会卖些时下最流行的话本,有志异言情好比聊斋之类的,也有热血武斗好比武侠之类的。
  最近卖得相当不错的是一本名为《海外异国记》的,讲述了从事航海之事的主角一行人在海上航行,期间历经重重磨难,最终到达某处异国淘金而归的故事。
  故事内核在叶西这种阅尽千帆的人看来,相当缺乏新意,内容也很空泛,想来是写书的人并没有亲身经历过海上航行,也懒于考校的缘故,但重在言语通俗、节奏扣人心悬,因此还算是一本比较成功的商业之作。
  估计是出书者专门为景州的这场出海盛况而准备的。
  叶西匆匆掠读完,也掏钱买了一本。
  谁知罗英祺见到这书,神色却有几分怪异,“四郎也爱读这些海外志异话本?”
  叶西便将他的见解讲了讲。
  罗英祺脸色更怪异几分,最后哭笑不得道:“实不相瞒,这是家中五郎连同他那些个狐朋狗友央了某些以此为生的书儒所做,叫他几个纨绔读来取乐的,此举有些奢靡,管家便做主放到了我家中的书铺来卖,谁知景州这里的人似是很爱这一类。”
  他说的了了,但恐怕是早看中了景州如今的市场,才有此一举的。
  叶西于是又夸了夸其中的亮点之处,道:“今日见了景州这边尚文爱学的风土,对指南针如何售出之事,小弟倒有了一些思路。”
  罗英祺迅速反应过来,看着那《海外异国记》,“你是说……”
  “没错,这书既然是罗三哥家中人所作,何不叫其再作一本海上异闻出来,只需将指南针作为书中主人公的金手指写进去,售卖书籍的同时,再作系列连环画和和怡铺子里的点心捆绑售卖,双管齐下,想来关注度不会低。”
  他又解释了金手指和连环画的意思,如何捆绑售卖也略提了下自己的观点。
  罗英祺不由赞道:“这倒是个绝好的办法,如此便照四郎说的来!”
  叶西又道:“故事不必多长,只管简短些,也好叫你家中人少费些心神,若是日后需要,那便作成单元的形式即可。”
  叶西可是拿着淘来的旧碟追过单元剧的人,最清楚这种故事只要主线剧情和题材框架打好了,内容上保质保量一些,就是写多长都有人追。
  这种形式的书籍在北楚也不是没有,罗英祺很快就理解了,道:“如此甚好,那便只作出几个单元小故事来,先把指南针推出去,其他的放一放。”
  两人又再商议了一番,将其中的细节一一议定,罗英祺便开始着手准备起来。
  很快,三日后,景州城里一家有名的书铺里便推出了一本全新的海上异闻话本——《海上风云录》。
  与此同时,景州两家和怡点心铺也开始了酬宾活动,凡事购满五百钱者,便可再赠一份价值两百钱的点心,点心内还有惊喜小礼品赠送。
  奔着两百钱的免费点心而来,很多人都没把那小礼品当回事。
  直到有人从点心的包装袋里抽出了方寸大小的、不过三四张厚的薄薄一本小册子。
  第98章
  这人是《海外异国记》的忠实粉丝, 近日也听说了有家书铺又出了本《海上风云录》,可惜数量太少,他去买的时候, 已经被告知售完了, 要过两天才能有货。
  兜里装着钱,买不了书,正好听说和怡点心铺又在搞优惠了, 便打算先来把点心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