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人手勉强够用,叶南三兄弟还是建议叶二娘要么再多招一名活计,却被叶二娘拒绝了:“店铺慢慢稳下来了,日后除了要研制新式点心,我便不再后厨忙了,把做糕点的活计丢给辛紫两个。”
她说得不近人情,却是在为辛紫两个创造机会,因而两人不但不心生芥蒂,反而对她很是感激。
辛紫就更胜一筹,她是半路过来的,原是因同二娘交好来帮忙,到如今反倒平白学了这许多做点心的技艺,受益良多,叶家姐弟要与她算工钱,也被她坚决拒绝了。
家中人也很同意她的做法,本就是半路插进来的,是仗了同叶二娘交好,才有了这大好机遇,还要再提工钱的事,那不是不知好歹么?
至于苏娘子,她自觉能来叶家便是受了恩惠,自然不觉得辛紫这般是不合规矩,两人一柔一刚,却是脾性相投,很能聊到一起去,因而不曾有介怀。
既然叶二娘这般说了,叶家兄弟也不再劝,当下收拾了衣物,打包了好些点心,就要回村,投身于热火朝天的事业中去了。
临走前,叶西犹豫半天,还是磨蹭进了宋峤的房间:“你到底有什么打算?”
这话他早该问了。
宋峤既然不是真的要来青曲做生意,如今张武找上门来,也该回到该回的地方去了。
既然没立时回,那便是在这边有事要做,总不能是当了这些天的表哥当习惯了,要陪着他们叶家姐弟折腾罢?
他问一问,也是觉得相识一场,这人哪天要走了,他还能过来送一送。
宋峤倒是真意外,这么个没心没肺的,还能记得起关心一下他来。
“要在这边打听个人,等知了音信,约莫便回了。”
叶西还是第一次听宋峤说起自己的事,忍不住嘀咕道:“你们还来找人接龙的,张武找了你,你又接着找别人……”
别到时候那个别人找到了,那个别人又接着找人去了。
宋峤听得一清二楚,哭笑不得,又看着他,眼中不知是什么神色,“找到人之前我便住在青曲,若找我,就去郊外的酒肆,记得罢?”
这便是要散伙的意思了。
叶西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又觉得这人其实早想散伙了,毕竟这些天,说是跟他们通吃同住,但除了偶尔回铺子看一看,他同张武这士仆两个白日里总是不见人影,客舍也只是个晚上回来睡觉的地方而已,换个地方还不是照样能睡。
他张张嘴,最后道:“随你,张大哥答应叫人帮我收羊乳了,这个活不能缺人,他要走,记得跟我说一声。”
宋峤眼中的笑意藏不住,又怕叶西看了要恼,便微侧了头,应一声,“知了,到时定知会你一声。”
叶西拎着包袱麻利出了客舍,坐上租来的牛车,在阿姐等人的目送中同兄弟两个回去了。
“三郎,买个牛车罢,到时自己想装车棚便装了。”路上,叶西迎着凉风,吸吸鼻子道。
他其实想买马,王三郎那匹靓马多威风啊。
但想想自己空瘪的钱袋,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驾车的叶南轻甩一鞭子在牛身上,瞥了他一眼,“没大没小,你若把铺子后面的院里那几个铁疙瘩卖一个出去,多少牛车都买回来了。”
虽不爱财,但浪费可耻,对于叶四郎不征求大家意见,拍脑袋就买回来的东西,叶南始终耿耿于怀。
最重要的是,他到现在都不知那东西的用途,摆在那里这些时日,就没见叶四郎多看过一眼,因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叶南完全有理由相信,叶四郎当初买那些东西的时候,脑子应该进了水。
对此,叶西发誓保证道:“等过些日子,一定让你觉得物超所值。”
目前的任务还是培训一下工人,至少流水线的第一步,简单的手工要学会罢。
第42章
兄弟三个回到村中,很快就被村人们知晓了,有就近又闲的,就来帮兄弟几个搬东西,一边询问是否要开始叫来帮工们干活了。
这些天村子里讨论的最多的就是这件事,叶家的点心生意在县城里做得风生水起,好些村子里的人都知晓了,再一打听,得知叶家前些日子在附近招收帮工的事,离得远不知消息的人们都很是遗憾。
那些本被定为帮工的,在知道叶家点心的受欢迎程度后,心里面也开始忐忑起来,担忧叶家会反悔。
口头上的约定做不得准,便是到时叶家不愿传授点心方子,随便付他们些银钱,那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因而叶家兄弟这一回来,好些人都围了上来,帮着收拾打扫,迟迟不肯离去,甚至连叶北带回来的小鸡都帮忙给喂了,一会儿的功夫,就将叶家的几间破旧茅草屋打理得干干净净的,就差去和泥弄土的重新装修了。
叶西见状道:“先前定好的那些人,不拘什么时辰,明日前来一趟,先点个到。”
他们刚回来,还是歇一歇再正式开始教人上手。
众人这才放心,有汉子问:“四郎,那便是后日开始罢?我明日有事,要去卖煎饼嘞,今日点到可行?”
叶西点头:“自然。”说罢便给他记了名,“后日记得来便是。”
听他要去卖煎饼,叶西多问了句:“这煎饼现在还有卖头么。”
他在县上忙着点心铺子那摊事,偶尔也在城中见了些卖煎饼的小商小贩,却没关注过生意如何。
这话题大家都感兴趣,七嘴八舌的议论着:“这些日子从外地来了好些人,便是煎饼摊子多,也有的赚呢!”
“县中人是不怎么买了,有些个偏远地的村子里,若是拿豆子换煎饼,都要抢着换。”
“怕是再多些日子便卖不动了,还是来四郎这里学个做点心的手艺有出路。”
最先说话的汉子嘿嘿一笑:“左右无事,这煎饼用豆子做,又不要甚么本钱,能卖一些便是一些。”
小本生意,赚得是最辛苦不过的血汗钱,然但凡家中有那壮劳力力的,都是不肯白白歇着,叫这么个赚钱的机会溜走的。
底层人家,为生计奔波,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更没甚么辛苦抱怨一说。
有的维持生计的法子便不错了,哪里还有嫌弃一说。
“若这般说,还是批发了饼干去换猪毛合算。”又有人道。
邻村那刘二郎就是这般,先开始是拿收来的猪毛换了批发价的饼干,又拿这些饼干去换猪毛,倒腾一圈便多出来不少猪毛,拿来叶家换饼干或是换银钱,都是赚。
这位在听了叶家招帮工的消息后,又把这事交给家中婆娘做,自己带了大郎来叶家做帮工,看着憨厚,其实精明着呢。
不过这也不是谁人都能做的,单说爬山涉水去各个村子里收猪毛这事,就必得身强体壮还能识路才行,收得数多了,术数也要通一些,对一辈子出不了几座大山的农人们来说,这就不是件简单的事。
便是两日后要来叶西家做帮工的这二十人,也是同家人将这些都盘算好了的,便是自己不识文断字,家中也有人多少会些,否则又哪里去跟人做什么买卖呢?
要不说读书人为何处处受优待呢,就是叶家姐弟,若没有个曾读过书的阿爹,姐弟几个又都有些基础,只怕刚开始想做生意都不成,这便是从一开始起点便要比旁的人家高一点了。
大家伙儿在叶家热闹了一会儿,各自被分了点县里带回来的点心在手里,都很高兴地离去了。
晚上的时候,叶家兄弟三个开了个临时小会,主要是讨论各自的分工问题,以及接下来的具体计划问题。
叶西负责教人如何上手做牙刷,这个三人全票通过。
至于采买竹木漆料等,叶南看一眼坐在矮凳上都有些够不到桌的叶五郎,自然只能伸手揽下:“正好我去看看哪里有牛车,到时买辆回来。”
叶小五等了半天,忍不住问:“我呢?”
叶西看看屋顶:“哪里有活哪里去,你是最重要的。”
叶小五就很满意了。
丝毫不想一想,两个兄长两个厨艺要人命,三兄弟的饭食问题最后会落到哪个手里……
三人又聊了下日后的计划。
叶南手拄在桌上,斜睨叶四郎:“说罢,你要如何做?”
叶西嘻嘻一笑,“等你去县上买了牛车,便把铺子处的东西慢慢拉过来,等你都拉回来了,我们这边就开始批量生产。”
他本想今日回家就带一个的,后来车上装的东西太多,就放弃了这个打算。
“批量生产?”叶南吃惊道:“凭那几个铁疙瘩?”
难怪他惊讶,在这个打铁都还是纯粹依靠人工的朝代,能将一种东西批量生产,绝对是人们不能想象的。
叶西点头,提醒道:“只是简单的毛刷植入功能,精密度所限,做出来会很粗糙。”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打铁铺的人的确是严格按照设计图来的,但零件全部依赖手工制作,再厉害的打铁匠也不能比拟机器生产。
她说得不近人情,却是在为辛紫两个创造机会,因而两人不但不心生芥蒂,反而对她很是感激。
辛紫就更胜一筹,她是半路过来的,原是因同二娘交好来帮忙,到如今反倒平白学了这许多做点心的技艺,受益良多,叶家姐弟要与她算工钱,也被她坚决拒绝了。
家中人也很同意她的做法,本就是半路插进来的,是仗了同叶二娘交好,才有了这大好机遇,还要再提工钱的事,那不是不知好歹么?
至于苏娘子,她自觉能来叶家便是受了恩惠,自然不觉得辛紫这般是不合规矩,两人一柔一刚,却是脾性相投,很能聊到一起去,因而不曾有介怀。
既然叶二娘这般说了,叶家兄弟也不再劝,当下收拾了衣物,打包了好些点心,就要回村,投身于热火朝天的事业中去了。
临走前,叶西犹豫半天,还是磨蹭进了宋峤的房间:“你到底有什么打算?”
这话他早该问了。
宋峤既然不是真的要来青曲做生意,如今张武找上门来,也该回到该回的地方去了。
既然没立时回,那便是在这边有事要做,总不能是当了这些天的表哥当习惯了,要陪着他们叶家姐弟折腾罢?
他问一问,也是觉得相识一场,这人哪天要走了,他还能过来送一送。
宋峤倒是真意外,这么个没心没肺的,还能记得起关心一下他来。
“要在这边打听个人,等知了音信,约莫便回了。”
叶西还是第一次听宋峤说起自己的事,忍不住嘀咕道:“你们还来找人接龙的,张武找了你,你又接着找别人……”
别到时候那个别人找到了,那个别人又接着找人去了。
宋峤听得一清二楚,哭笑不得,又看着他,眼中不知是什么神色,“找到人之前我便住在青曲,若找我,就去郊外的酒肆,记得罢?”
这便是要散伙的意思了。
叶西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又觉得这人其实早想散伙了,毕竟这些天,说是跟他们通吃同住,但除了偶尔回铺子看一看,他同张武这士仆两个白日里总是不见人影,客舍也只是个晚上回来睡觉的地方而已,换个地方还不是照样能睡。
他张张嘴,最后道:“随你,张大哥答应叫人帮我收羊乳了,这个活不能缺人,他要走,记得跟我说一声。”
宋峤眼中的笑意藏不住,又怕叶西看了要恼,便微侧了头,应一声,“知了,到时定知会你一声。”
叶西拎着包袱麻利出了客舍,坐上租来的牛车,在阿姐等人的目送中同兄弟两个回去了。
“三郎,买个牛车罢,到时自己想装车棚便装了。”路上,叶西迎着凉风,吸吸鼻子道。
他其实想买马,王三郎那匹靓马多威风啊。
但想想自己空瘪的钱袋,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驾车的叶南轻甩一鞭子在牛身上,瞥了他一眼,“没大没小,你若把铺子后面的院里那几个铁疙瘩卖一个出去,多少牛车都买回来了。”
虽不爱财,但浪费可耻,对于叶四郎不征求大家意见,拍脑袋就买回来的东西,叶南始终耿耿于怀。
最重要的是,他到现在都不知那东西的用途,摆在那里这些时日,就没见叶四郎多看过一眼,因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叶南完全有理由相信,叶四郎当初买那些东西的时候,脑子应该进了水。
对此,叶西发誓保证道:“等过些日子,一定让你觉得物超所值。”
目前的任务还是培训一下工人,至少流水线的第一步,简单的手工要学会罢。
第42章
兄弟三个回到村中,很快就被村人们知晓了,有就近又闲的,就来帮兄弟几个搬东西,一边询问是否要开始叫来帮工们干活了。
这些天村子里讨论的最多的就是这件事,叶家的点心生意在县城里做得风生水起,好些村子里的人都知晓了,再一打听,得知叶家前些日子在附近招收帮工的事,离得远不知消息的人们都很是遗憾。
那些本被定为帮工的,在知道叶家点心的受欢迎程度后,心里面也开始忐忑起来,担忧叶家会反悔。
口头上的约定做不得准,便是到时叶家不愿传授点心方子,随便付他们些银钱,那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因而叶家兄弟这一回来,好些人都围了上来,帮着收拾打扫,迟迟不肯离去,甚至连叶北带回来的小鸡都帮忙给喂了,一会儿的功夫,就将叶家的几间破旧茅草屋打理得干干净净的,就差去和泥弄土的重新装修了。
叶西见状道:“先前定好的那些人,不拘什么时辰,明日前来一趟,先点个到。”
他们刚回来,还是歇一歇再正式开始教人上手。
众人这才放心,有汉子问:“四郎,那便是后日开始罢?我明日有事,要去卖煎饼嘞,今日点到可行?”
叶西点头:“自然。”说罢便给他记了名,“后日记得来便是。”
听他要去卖煎饼,叶西多问了句:“这煎饼现在还有卖头么。”
他在县上忙着点心铺子那摊事,偶尔也在城中见了些卖煎饼的小商小贩,却没关注过生意如何。
这话题大家都感兴趣,七嘴八舌的议论着:“这些日子从外地来了好些人,便是煎饼摊子多,也有的赚呢!”
“县中人是不怎么买了,有些个偏远地的村子里,若是拿豆子换煎饼,都要抢着换。”
“怕是再多些日子便卖不动了,还是来四郎这里学个做点心的手艺有出路。”
最先说话的汉子嘿嘿一笑:“左右无事,这煎饼用豆子做,又不要甚么本钱,能卖一些便是一些。”
小本生意,赚得是最辛苦不过的血汗钱,然但凡家中有那壮劳力力的,都是不肯白白歇着,叫这么个赚钱的机会溜走的。
底层人家,为生计奔波,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更没甚么辛苦抱怨一说。
有的维持生计的法子便不错了,哪里还有嫌弃一说。
“若这般说,还是批发了饼干去换猪毛合算。”又有人道。
邻村那刘二郎就是这般,先开始是拿收来的猪毛换了批发价的饼干,又拿这些饼干去换猪毛,倒腾一圈便多出来不少猪毛,拿来叶家换饼干或是换银钱,都是赚。
这位在听了叶家招帮工的消息后,又把这事交给家中婆娘做,自己带了大郎来叶家做帮工,看着憨厚,其实精明着呢。
不过这也不是谁人都能做的,单说爬山涉水去各个村子里收猪毛这事,就必得身强体壮还能识路才行,收得数多了,术数也要通一些,对一辈子出不了几座大山的农人们来说,这就不是件简单的事。
便是两日后要来叶西家做帮工的这二十人,也是同家人将这些都盘算好了的,便是自己不识文断字,家中也有人多少会些,否则又哪里去跟人做什么买卖呢?
要不说读书人为何处处受优待呢,就是叶家姐弟,若没有个曾读过书的阿爹,姐弟几个又都有些基础,只怕刚开始想做生意都不成,这便是从一开始起点便要比旁的人家高一点了。
大家伙儿在叶家热闹了一会儿,各自被分了点县里带回来的点心在手里,都很高兴地离去了。
晚上的时候,叶家兄弟三个开了个临时小会,主要是讨论各自的分工问题,以及接下来的具体计划问题。
叶西负责教人如何上手做牙刷,这个三人全票通过。
至于采买竹木漆料等,叶南看一眼坐在矮凳上都有些够不到桌的叶五郎,自然只能伸手揽下:“正好我去看看哪里有牛车,到时买辆回来。”
叶小五等了半天,忍不住问:“我呢?”
叶西看看屋顶:“哪里有活哪里去,你是最重要的。”
叶小五就很满意了。
丝毫不想一想,两个兄长两个厨艺要人命,三兄弟的饭食问题最后会落到哪个手里……
三人又聊了下日后的计划。
叶南手拄在桌上,斜睨叶四郎:“说罢,你要如何做?”
叶西嘻嘻一笑,“等你去县上买了牛车,便把铺子处的东西慢慢拉过来,等你都拉回来了,我们这边就开始批量生产。”
他本想今日回家就带一个的,后来车上装的东西太多,就放弃了这个打算。
“批量生产?”叶南吃惊道:“凭那几个铁疙瘩?”
难怪他惊讶,在这个打铁都还是纯粹依靠人工的朝代,能将一种东西批量生产,绝对是人们不能想象的。
叶西点头,提醒道:“只是简单的毛刷植入功能,精密度所限,做出来会很粗糙。”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打铁铺的人的确是严格按照设计图来的,但零件全部依赖手工制作,再厉害的打铁匠也不能比拟机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