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从城西到城东,送君千里也终须一别。
林夏与何川在灯光下道别,仿佛是舞台剧中男女主的谢幕:
“那,我回去了?”
“回去吧,好好照顾自己。”
“好,你也是。”
“嗯。”
“今天谢谢你,陪我做了一直想做的事,我很开心。”
“开心就好。”
“你......下回放假会在哪里?”
“我也不确定,你呢?”
“其实,我也不确定。”
于是,便没有什么下次的约定可言。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终是何川先开口:
“很晚了,回去早点休息吧,明天还要上课。”
林夏绞尽脑汁,也没什么别的话可以说,于是只能不情不愿的点点头:
“再见。”
“再见。”
可是不知再见在何时。
只这一天的时光,也像是偷来的一样。
何川站在原地,望着她一步三回头般磨磨蹭蹭离开的背影,把她的不舍与难过都看在眼里。他抿紧了双唇,插在兜里的双手微微攥拳,克制住自己心中翻涌的情绪,只是静静凝视着她的退场。
林夏走了半天才走到大门口,然后她突然顿住了脚步,如同才想起了什么一样,转身飞快的跑了回来,边跑边大声说:
“电话号码!你忘了给我电话号码!我有手机了!刚才我就说要你号码的,差点忘了!”
她跑得急了,忍不住弯下腰,大口大口的喘着气,努力抬起的脸上却还带着灿烂的笑,十八岁的少女把自己的手机举到了他的面前,上气不接下气的说:
“快,输进去!”
何川垂眸看向那只小巧漂亮,贴满了水钻和贴纸的翻盖手机,心脏骤然一悸,忍不住屏住了呼吸。
其实他没有忘,只是他故意没提醒她而已。
就如同今天在医院门口,他故意没有叫住她,就如同这两年,他也不是没有机会回望春,可是他故意没回去而已。
自然有种种外因顾虑,但最重要的是,他很害怕,害怕一旦放纵,终会丢盔卸甲,一败涂地。
他其实是个很胆小的人。
“你确定吗?”他低声问。
见他没有动作,林夏脸上的笑容慢慢淡了下来,她没预料到他这种反应,有点疑惑,有点无措:
“这,有什么不确定的?你不想把电话号码给我?你......怕我总找你打扰你学习?”
她很认真的试图解释:
“我只是,因为一个人在这边,平常有些无聊。我不会给你经常给你打电话的,长途话费那么贵,顶多是,偶尔发一下短信,绝对,不会影响到你的,你要是嫌麻烦,不愿意就算了......”
越说越生气,越说越委屈,她收回了手机,赌气就要转身离开。
然而下一秒,她只觉得手腕一紧,被人猛然拉住了。
她回头,只见他的脸上挂着一抹浅浅的笑,揉杂着些许无奈,些许妥协,还有一点点她看不懂的复杂。
“真傻。”他轻叹。
“哪里傻了?”她皱眉,不服气。
他没说话,只松开了她的手腕,拿过她手机,往里面输了自己的电话号码,再塞回了她的手里。
然后他伸手摸了摸她的头,对她说:
“不打扰,不影响,不麻烦,没有不愿意。”
“电话随便打,短信随便发,只要不耽误你画画。觉得累了,想家了,难过了,撑不住了,我陪你说话。”
“夏夏,我永远不会拒绝你的。”
第22章 春日青(5)
后来总是有人抱怨北京的雾霾,北京的沙尘暴,北京的空气污染,然而在林夏的记忆里,她在北京集训那大半年,天空一直是干净清朗,万里无云的。
画室所在的大院,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兵工厂,画室在厂区里租了两栋楼,都是平房院子,一排是教室,一排是宿舍,还有一个小卖部,一个小食堂,就这样构成了学生们每日活动的所有区域。
宿舍是8人间,上下铺木板床,很狭窄很简陋,林夏刚来的时候很不习惯,想家,和舍友相处不来,头一个月几乎每晚都哭,后来才渐渐习惯了。没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只是人体似乎就是有这样的适应功能,当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就会选择慢慢接受。
每天早上,林夏和舍友们6点起床,洗漱吃饭,然后一起从宿舍走去画室,两个区域离得有点远,通常要走十分钟,这十分钟的时间里,林夏总是会抬头看天。
通州郊区,没有那么多高楼大厦遮挡,抬头望去,能看见几乎完整的天空,有些像东北,但比东北的天颜色更浅淡,也更绵软,很像颜料盒里面的春日青。林夏很喜欢这个名字,有青有春,就像此时此刻十八九岁的他们。
到画室,削铅笔,摆画架,开始做准备工作。画室不大,乱糟糟脏兮兮,摆了很多很多东西。上课从早八点到晚九点半,上午素描,下午色彩,晚上速写,周末上设计课。班里三个老师,一个班任,一个副班任,都是央美的老师,一个改画老师,是兼职的学生。
林夏的班级里一共五十几个人,一半来自湖南,一半来自广东,她是唯一的东北人,而且是唯二自行来到画室的。画室所属规模很大,在北京有好几处分校,和地方一些画室有合作关系,每年都会去地方选一批人来北京学习,如果不是林夏确实功底不错,她也没有机会进来这里。
画室每两周放一天假,可以出门,但要报备,因为每天的课业太累太累,这里离市区太远,大部分人在这一天都会选择睡上一天补眠。
除了去探望爷爷请假那一次外,林夏只出门过一次,去买书买画材,和杨阳、老孙一起。
杨阳是林夏下铺,一个湘妹子,说一口塑料普通话,性子热情直爽,干什么都拉着林夏一起,是林夏在画室最好的朋友。
老孙是个男生,全名孙平安,他觉得自己名字土,不让别人叫,因为他复读了三年,比班上其他人大上好几岁,所以大家都叫他老孙。他留一头半长不长的头发,穿得特别有个性,总是对人爱理不理,很孤傲,满足人们对搞艺术的人所有刻板印象。不过他也是真的很有才华,他考了三年,三年清美校考都拿了证,可惜三年都是文化课没过线。
他总对林夏说,他这辈子非清美不上,而且只上清美的工艺美术专业,对此他分析得口若悬河,头头是道,一口稀烂的广普,但是很有说服力。某种程度上来说,林夏对清美产生向往,受他的影响很深。
每天晚上,林夏上完课,把沾了一身颜料铅笔灰脏兮兮的自己洗干净,回到宿舍,筋疲力尽的躺在床上,窝在被子里,她会用手机和何川发信息聊天。她和他都特别忙,白天没有时间,所以只有临睡前这半个小时,这是她每天最期待的时间。
林海生出院了,他和何萍到底留在了北京,准备下一步化疗,林学东回了望春,而何川也回到了香港,开学之后,他就已经大三了。
电话短信费太贵了,他们都是穷学生负担不起,q、q香港用着不方便,于是他教她用msn,那也是
一种聊天软件。
每天每天,他们无话不谈,都是鸡毛蒜皮日常琐碎,可就是说不完,在高强度封闭压抑的环境下,所有青春荷尔蒙都转化成了分享欲,迫不及待想告诉那个人自己周围发生的一切。
【厂区里面的房子都是红砖砌的,颜色很漂亮,和我之前在家那边见过的不一样。】
【教室房前院子里长了一棵核桃树,我们整个夏天都在盼着它结果,等它终于结果了,我们捡了掉在地上的核桃,回来晒干后砸开吃,可惜非常难吃。】
【食堂的饭好单一,每天早上都是包子,完全比不上郝婶包的好吃。全是青菜没有肉,我想吃肉,吃烤鸭,吃鸡腿,吃红烧鱼。你们食堂的饭应该很好吃吧?】
【最近厂区里混进来了外人,是一个变态暴露狂,我们班好几个女生都被他吓到了,后来他被保安赶跑了。】
【人像课我们轮流做模特,我喜欢做模特,这样就可以趁机歇一会儿了,还可以看到别人眼中的我是什么样子。】
【我有个舍友是潮州人,她从小在海边长大,好羡慕她。你在香港有看到海吗?】
【我喜欢一边听歌一边画画,没地方下载新歌,我和同学们就用蓝牙互相传,可是存到手机里的都是原始文件名,分不清什么是什么了。】
总是她说得多,他说得少,可只要她发信息,他就永远有回应。
【图书馆门前有一座雕塑,叫“仲门”,同学说穿过仲门会挂科,最开始我不知道,穿过了,但是没挂。】
【昨天有一个香港明星来学校开讲座,很多同学都去看了,现场人数是我见过历来最多的。】
【这边的食堂味道还不错,但蔬菜很少,而且不新鲜。香港的蔬菜又贵又少,水果也是,大家经常会去校外的百佳或者康惠买。我也想郝婶的包子了。】
林夏与何川在灯光下道别,仿佛是舞台剧中男女主的谢幕:
“那,我回去了?”
“回去吧,好好照顾自己。”
“好,你也是。”
“嗯。”
“今天谢谢你,陪我做了一直想做的事,我很开心。”
“开心就好。”
“你......下回放假会在哪里?”
“我也不确定,你呢?”
“其实,我也不确定。”
于是,便没有什么下次的约定可言。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终是何川先开口:
“很晚了,回去早点休息吧,明天还要上课。”
林夏绞尽脑汁,也没什么别的话可以说,于是只能不情不愿的点点头:
“再见。”
“再见。”
可是不知再见在何时。
只这一天的时光,也像是偷来的一样。
何川站在原地,望着她一步三回头般磨磨蹭蹭离开的背影,把她的不舍与难过都看在眼里。他抿紧了双唇,插在兜里的双手微微攥拳,克制住自己心中翻涌的情绪,只是静静凝视着她的退场。
林夏走了半天才走到大门口,然后她突然顿住了脚步,如同才想起了什么一样,转身飞快的跑了回来,边跑边大声说:
“电话号码!你忘了给我电话号码!我有手机了!刚才我就说要你号码的,差点忘了!”
她跑得急了,忍不住弯下腰,大口大口的喘着气,努力抬起的脸上却还带着灿烂的笑,十八岁的少女把自己的手机举到了他的面前,上气不接下气的说:
“快,输进去!”
何川垂眸看向那只小巧漂亮,贴满了水钻和贴纸的翻盖手机,心脏骤然一悸,忍不住屏住了呼吸。
其实他没有忘,只是他故意没提醒她而已。
就如同今天在医院门口,他故意没有叫住她,就如同这两年,他也不是没有机会回望春,可是他故意没回去而已。
自然有种种外因顾虑,但最重要的是,他很害怕,害怕一旦放纵,终会丢盔卸甲,一败涂地。
他其实是个很胆小的人。
“你确定吗?”他低声问。
见他没有动作,林夏脸上的笑容慢慢淡了下来,她没预料到他这种反应,有点疑惑,有点无措:
“这,有什么不确定的?你不想把电话号码给我?你......怕我总找你打扰你学习?”
她很认真的试图解释:
“我只是,因为一个人在这边,平常有些无聊。我不会给你经常给你打电话的,长途话费那么贵,顶多是,偶尔发一下短信,绝对,不会影响到你的,你要是嫌麻烦,不愿意就算了......”
越说越生气,越说越委屈,她收回了手机,赌气就要转身离开。
然而下一秒,她只觉得手腕一紧,被人猛然拉住了。
她回头,只见他的脸上挂着一抹浅浅的笑,揉杂着些许无奈,些许妥协,还有一点点她看不懂的复杂。
“真傻。”他轻叹。
“哪里傻了?”她皱眉,不服气。
他没说话,只松开了她的手腕,拿过她手机,往里面输了自己的电话号码,再塞回了她的手里。
然后他伸手摸了摸她的头,对她说:
“不打扰,不影响,不麻烦,没有不愿意。”
“电话随便打,短信随便发,只要不耽误你画画。觉得累了,想家了,难过了,撑不住了,我陪你说话。”
“夏夏,我永远不会拒绝你的。”
第22章 春日青(5)
后来总是有人抱怨北京的雾霾,北京的沙尘暴,北京的空气污染,然而在林夏的记忆里,她在北京集训那大半年,天空一直是干净清朗,万里无云的。
画室所在的大院,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兵工厂,画室在厂区里租了两栋楼,都是平房院子,一排是教室,一排是宿舍,还有一个小卖部,一个小食堂,就这样构成了学生们每日活动的所有区域。
宿舍是8人间,上下铺木板床,很狭窄很简陋,林夏刚来的时候很不习惯,想家,和舍友相处不来,头一个月几乎每晚都哭,后来才渐渐习惯了。没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只是人体似乎就是有这样的适应功能,当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就会选择慢慢接受。
每天早上,林夏和舍友们6点起床,洗漱吃饭,然后一起从宿舍走去画室,两个区域离得有点远,通常要走十分钟,这十分钟的时间里,林夏总是会抬头看天。
通州郊区,没有那么多高楼大厦遮挡,抬头望去,能看见几乎完整的天空,有些像东北,但比东北的天颜色更浅淡,也更绵软,很像颜料盒里面的春日青。林夏很喜欢这个名字,有青有春,就像此时此刻十八九岁的他们。
到画室,削铅笔,摆画架,开始做准备工作。画室不大,乱糟糟脏兮兮,摆了很多很多东西。上课从早八点到晚九点半,上午素描,下午色彩,晚上速写,周末上设计课。班里三个老师,一个班任,一个副班任,都是央美的老师,一个改画老师,是兼职的学生。
林夏的班级里一共五十几个人,一半来自湖南,一半来自广东,她是唯一的东北人,而且是唯二自行来到画室的。画室所属规模很大,在北京有好几处分校,和地方一些画室有合作关系,每年都会去地方选一批人来北京学习,如果不是林夏确实功底不错,她也没有机会进来这里。
画室每两周放一天假,可以出门,但要报备,因为每天的课业太累太累,这里离市区太远,大部分人在这一天都会选择睡上一天补眠。
除了去探望爷爷请假那一次外,林夏只出门过一次,去买书买画材,和杨阳、老孙一起。
杨阳是林夏下铺,一个湘妹子,说一口塑料普通话,性子热情直爽,干什么都拉着林夏一起,是林夏在画室最好的朋友。
老孙是个男生,全名孙平安,他觉得自己名字土,不让别人叫,因为他复读了三年,比班上其他人大上好几岁,所以大家都叫他老孙。他留一头半长不长的头发,穿得特别有个性,总是对人爱理不理,很孤傲,满足人们对搞艺术的人所有刻板印象。不过他也是真的很有才华,他考了三年,三年清美校考都拿了证,可惜三年都是文化课没过线。
他总对林夏说,他这辈子非清美不上,而且只上清美的工艺美术专业,对此他分析得口若悬河,头头是道,一口稀烂的广普,但是很有说服力。某种程度上来说,林夏对清美产生向往,受他的影响很深。
每天晚上,林夏上完课,把沾了一身颜料铅笔灰脏兮兮的自己洗干净,回到宿舍,筋疲力尽的躺在床上,窝在被子里,她会用手机和何川发信息聊天。她和他都特别忙,白天没有时间,所以只有临睡前这半个小时,这是她每天最期待的时间。
林海生出院了,他和何萍到底留在了北京,准备下一步化疗,林学东回了望春,而何川也回到了香港,开学之后,他就已经大三了。
电话短信费太贵了,他们都是穷学生负担不起,q、q香港用着不方便,于是他教她用msn,那也是
一种聊天软件。
每天每天,他们无话不谈,都是鸡毛蒜皮日常琐碎,可就是说不完,在高强度封闭压抑的环境下,所有青春荷尔蒙都转化成了分享欲,迫不及待想告诉那个人自己周围发生的一切。
【厂区里面的房子都是红砖砌的,颜色很漂亮,和我之前在家那边见过的不一样。】
【教室房前院子里长了一棵核桃树,我们整个夏天都在盼着它结果,等它终于结果了,我们捡了掉在地上的核桃,回来晒干后砸开吃,可惜非常难吃。】
【食堂的饭好单一,每天早上都是包子,完全比不上郝婶包的好吃。全是青菜没有肉,我想吃肉,吃烤鸭,吃鸡腿,吃红烧鱼。你们食堂的饭应该很好吃吧?】
【最近厂区里混进来了外人,是一个变态暴露狂,我们班好几个女生都被他吓到了,后来他被保安赶跑了。】
【人像课我们轮流做模特,我喜欢做模特,这样就可以趁机歇一会儿了,还可以看到别人眼中的我是什么样子。】
【我有个舍友是潮州人,她从小在海边长大,好羡慕她。你在香港有看到海吗?】
【我喜欢一边听歌一边画画,没地方下载新歌,我和同学们就用蓝牙互相传,可是存到手机里的都是原始文件名,分不清什么是什么了。】
总是她说得多,他说得少,可只要她发信息,他就永远有回应。
【图书馆门前有一座雕塑,叫“仲门”,同学说穿过仲门会挂科,最开始我不知道,穿过了,但是没挂。】
【昨天有一个香港明星来学校开讲座,很多同学都去看了,现场人数是我见过历来最多的。】
【这边的食堂味道还不错,但蔬菜很少,而且不新鲜。香港的蔬菜又贵又少,水果也是,大家经常会去校外的百佳或者康惠买。我也想郝婶的包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