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误我 第61节
不知在庭院里站了多久,卫琢无法动弹,身体仿佛被无形的藤蔓紧紧缠住,像是她柔软的手臂。
接着,他喉头猛地一紧,咳出一口腥甜的血。
第60章 小妹漂流记1
三年后。
初夏刚到,蝉鸣便窸窸窣窣响了起来。阳光从枝叶的缝隙间洒落,照着山道旁几棵梧桐,树叶绿得仿佛要滴出水。
“你去树荫下等我一会……很快就好!”女子语气轻快。
“娘子怎么不早上来?这么热的天,也不怕中了暑气。”珠玑一边抹着额角的汗,一边躲到树荫底下。
女子抬手摘下帷帽,露出一张唇红齿白的清丽面容。鼻尖上细密的汗在日光下发亮,犹如荷叶上晶莹的露珠,将落未落。
“不是正午时分,怎么能看得清楚?”卫怜轻声说着,将画板夹紧,手脚并用爬上土坡,这才抬起头,眯眼望向面前的山壁。
她早不是从前那个病歪歪的小姑娘了,珠玑看在眼里,也只提醒了一句。
前方伫立着一尊巨大的佛陀石像,眼珠原本是一对玄色琉璃,可惜左眼已被贼人凿去,只剩下右边那只,依旧垂眸凝视着人间。
从前在大梁,卫怜几乎没见过佛像。她仔细记下琉璃眼珠的光泽,又去树下细细描摹,才心满意足收笔。
乘车回到住处,还没下去,就看见一个小人儿跑了出来,胖乎乎的手脚莲藕似的,一张嘴便露出磕缺的门牙:“姨姨!姨姨!”
卫怜连忙抱起她,没走几步就觉得胳膊发酸,等进了屋,才问旁边的侍女:“怎么让芽芽自己跑出去了?”
侍女面露惭愧:“娘子勿怪,方才正给小姐煎药……”
卫怜放下小女孩儿,蹲身看她脸上的红疹,目光微微一沉:“白天不能随便往外跑,知道吗?”她语调放柔,摸了摸芽芽的头发:“再等两天,疹子消了就可以出去玩了。”
芽芽嘴巴一瘪:“姨姨,阿娘不要芽芽了!阿娘一大早就走了……”
卫怜细声细气哄她,芽芽年纪小,没多久又兴高采烈玩起了橡皮人,她这才转向侍女,询问贺令仪的去向。
侍女偷摸说:“夫人被陶公子请去纳凉了。”
卫怜无奈地点头,回到卧房更衣时,才忽然有些恍惚。
芽芽居然已经两岁了吗?
贺令仪当初在海上被诊出身孕,卫怜目瞪口呆,她与韩叙不是……
船程漫漫,贺令仪神色苦恼,最后也只能安慰自己,韩叙相貌不差,人也聪明,就当是借他一用,总不能打了去。
芽芽继承了父母的好容貌,偏偏性子像她娘,整天在外头撒欢,前几日磕掉了牙不说,还晒出一脸日光疹。
卫怜也说不清,贺令仪当初或许是对韩叙有情的。只是在姜国日子久了,往事竟遥远得像一场梦,即便如今对旁人生出些心意,也没什么稀奇了。
她抬眼望向院中的海棠,也不知想到什么,摇了摇头,又挥散思绪。
——
晚膳之前,卫怜乘车去了一趟启秀塾。那宅子收留了不少孤女,卫瑛还请了几位女师,既照料年纪小的孩子,也教她们读书识字。
卫怜第一次见到她们,便忍不住地想到自己,若不是当年被人带进宫,恐怕她也正在某处漂泊,又何来公主之尊,更别说念书了。
刚来那段日子,她心中像缠着一团乱麻,夜里总是睡不着。总归离得近,她便常去塾中帮忙,一待就是一天。
卫怜性子耐心,说话轻言细语的,日子一久,孩子们反倒最黏她,整天跟在身后“苏姐姐、苏姐姐”地叫。
院子里,女孩们正忙着做晚饭,还有两个正在照看生病的玉茗,卫怜这趟也是为她而来。
玉茗是胎里带来的喘症,家里穷,治不起病,半夜被爹娘丢在了医馆外面。伙计也不知拿这大活人怎么办,卫怜偶然遇见,却愿意将她带回去。当时旁人看她的眼神,一半像看傻子,另一半又像看菩萨。
卫怜后来慢慢明白,一个人身子弱了,往往心思也会跟着敏感脆弱,畏畏缩缩。
玉茗是这样,她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
“苏姐姐,”玉茗脸色苍白地躺着,一见她进来,眼圈就红了:“你是不是……要去大梁?还会回来吗?”
卫怜猜是贺令仪同她说了,便轻声应道:“是得去一趟,等事情办完就回来。”
玉茗没说话,怯生生地望着她,目光满是依恋不舍,手指轻攥着卫怜的衣袖。
有那么一瞬,卫怜像照见一面镜子。她透过这张脸,恍惚又见到旧时的自己,也悄然想起了另一个人,心中忽地一紧。
沉默片刻,她摸了一下玉茗的头发:“我不在这儿,别的夫子也会好好照顾你。”
门外女孩儿们的嬉笑声,即使隔着门也透了进来,欢快又热闹。
“你也要加把劲儿,早点好起来,”卫怜顿了顿,语气柔和,“慢些……也不要紧。”
玉茗忍着眼泪,使劲点头。
——
夜里再回住处时,门外停着一辆平平无奇的马车。卫怜一见便欢喜起来,跳下车快步跑进去,活像一只欢腾的雀鸟。
“二姐姐!”她几乎是扑进卫瑛怀里的,像孩子抱住大人一般,撒着娇不肯松手。
卫瑛仔细端详她片刻,莞尔一笑:“听珠玑说你近来在编书,白天又去了城郊爬山,我还担心你累着了,看来是我想得太多。”
即便身在姜国,卫瑛仍忌讳卫琢,并未让卫怜住在都城,又让她改了名姓,两姐妹并不常见面。
“我听说陛下突发急病,二姐姐连日侍疾,才是真辛苦。”卫怜轻轻摸了摸卫瑛的脸,话里带着心疼。
卫瑛当初嫁的是三皇子,原本上头有个太子,不料几年前病故,老皇帝如今龙体欠安,去年才新立了三皇子为太子,她的二姐姐也就成了太子妃,肩上担子更重了。
“小妹,”卫瑛忽然正色,让她坐直:“回大梁这件事,你真想好了?”
卫怜重重点头,认真答道:“我想了很久。母妃特意留下银锁,或许就有这层意思。二姐姐也还记得那对夫妇的籍贯,我总得尽力一试,万一真能找到线索呢?”
见她神色坚定,卫瑛微微蹙眉:“旁的倒没什么,我只担心你被人认出来。卫琢的脾性,如今你比我更清楚。”
这三年来,大梁表面上风平浪静,只是北地与蛮夷争战不休,战事却影响不到长安。尽管卫琢在发疯数月后沉寂下来,卫瑛始终不能彻底放
心。
一听到这个名字,卫怜像被尖针刺了一下,身子一颤。
当年她和贺令仪顺利逃脱,全凭卫瑛周密安排。消息尚未传出,她们已经辗转登上船,如游鱼入海,自然难以追寻。
卫怜跑得太急摔了一跤,右膝鲜血淋漓,伤口太深,至今还留有一道褪不去的疤。
在船上时,她紧攥着银锁,反复想了一百遍一千遍,她根本不是母妃的女儿!更不是卫瑛的亲妹妹!
最终卫怜还是没有撒谎,而更让她呆住的是,卫瑛竟早就知情。她忍不住抱住姐姐,哭得泣不成声。
两姐妹同塌而眠,说了整整一夜的话。卫瑛一向沉稳,也把卫琢骂得狗血淋头。
其实卫怜始终不能完全相信兰若那番话,总怀疑是卫琢在骗她。在他眼里,他们当真毫无血缘吗?可卫瑛却说,关于卫怜的身世,卫琢知道的恐怕不比母妃少。
卫怜当时没有吭声。若真是如此,看灯轮那夜他就该坦白,又怎会任由她一直疑心。
“二姐姐放心,我会万事小心,也绝不靠近长安。”惶惑只有一瞬,卫怜深吸口气,压下起伏的心事,脸上不见丝毫畏惧迟疑。
事关身世,卫瑛明白这个心结对小妹何其重要,强忍着不再劝,正思忖人手安排,又听卫怜说道:“贺姐姐要带芽芽回去找贺之章,往后就不来这儿了。我得亲自看着她安顿好,才能放心。”
话音刚落,贺令仪就牵着芽芽走进来,一见卫瑛,忙让芽芽喊姨姨。
归期已定,她脸上掩不住的欢喜,毕竟一别三年,中间信也不敢写,只托人将信物带去莱州,好叫贺之章知道她还活着。
这次再回去,贺令仪已经做好隐姓埋名的打算。芽芽大名叫贺宁,也得随她再改。
她们提前备好了姓裴的鱼符,可芽芽一听,小脸顿时严肃起来,奶声奶气地说:“阿娘,芽芽姓贺,不信裴。”
几人被她逗笑了,贺令仪随口逗她:“是是是,你叫裴芽芽……”
芽芽又纠正了两遍,接着脸蛋涨红,说哭就哭。
贺令仪是个心大的娘亲,好几次芽芽哭她都觉得好笑,以至于芽芽直往卫怜怀里扑:“姨、姨……”
卫怜抱起她,微瞪了贺令仪一眼,无奈对芽芽道:“不哭了,姨姨也要改姓的。”
到姜国后,卫怜化名苏惜,也打算一直用下去。
芽芽听了这话,才渐渐不哭了,眼泪鼻涕蹭在卫怜衣裳上,又被贺令仪抱了回去。
“小妹,这次还是让珠玑跟随你。”卫瑛知道她们亲近,又再三叮嘱:“务必谨慎,早去早回。”
卫怜想到了玉茗,目光不自觉落回这间她住了三年的宅子。每一处都留有她生活的痕迹,藏着点点滴滴的回忆。桌上那副琉璃佛陀画尚未完成,《四国志》的编撰也才刚开个头。
“我知道的。”她眼眶微微发热,又走上前紧紧抱住了卫瑛。
这儿才是她的家。
第61章 小妹漂流记2
对卫怜来说,远航的经历实在算不上美好。上一次,她们逃得仓惶,跟着船队什么也顾不上。这一回却不同了,更不消说还带上了芽芽。
起航之前,她们特意请人观测风向和云彩,又祭拜了祝融,才选在一个黄道吉日动身。
船离港后,陆地渐渐消失在视野的尽头。
头顶是湛蓝的天空,脚下则是无边的碧海。海水的颜色随时间流转,从浑黄直至墨蓝。偶尔有成群的飞鱼跃出水面,夜晚则有点点浮光游动,让海面如同倒映的星河,美得惊心,也渺茫得令人敬畏。
若身边没有熟识之人,这种与世隔绝的感觉,只怕能把人逼疯。
船上大多是干粮和咸肉,卫怜本想带着芽芽钓鱼改善伙食,谁知晕船晕得厉害,吐了两三回,终于老实了。
长夜漫漫,月色皎洁的时候,她们便与船员围坐在一块儿,讲故事、诉乡愁。
贺令仪喝了点酒,望着月亮喃喃说道:“阿怜,你想不想长安?我想吃城西王记的玉露糕了。小时候,阿娘总带我和弟弟去。道旁有两株好高好高的白玉兰……”
“你傻不傻?”卫怜轻声问她,面颊被灯苗映得微微发红:“你们明明相互喜欢,为什么非要跟着我跑?”
贺令仪自顾自摇头:“我在旁人眼里是罪臣之女,他就算喜爱我,就能挣脱身份娶我吗?更何况两家积怨已久,再纠缠下去,不过是彼此耽误。”
“从前我喜爱卫琢,如今觉得陶公子也不错。仔细想想……喜欢又算得了什么?”她像是有些醉了,沉沉靠在卫怜肩上,低声道:“陆宴祈喜欢你,卫琢更不必说,可他们不也都让你伤心?还不如一个人来得痛快自在。”
夜风裹着潮湿的水汽拂过,海面上波光粼粼。
卫怜望向灯罩里跳动的烛火,像在自言自语似的,轻声道:“情之一字,太折磨人了。就像……举着火把逆风走,拿得太近会烫手,扔得太远,又看不清路。进退两难,最后把自己困在里面。”
“那你呢?”贺令仪坐直身子,鹿一般的眼睛望向她:“你又解脱了吗?此生再不见他,当真不后悔?”
“若他又把我抓回去呢?”卫怜沉默片刻,并不去回答:“相见不如不见。只要他还好好活着……总有一天会放下的。”
接着,他喉头猛地一紧,咳出一口腥甜的血。
第60章 小妹漂流记1
三年后。
初夏刚到,蝉鸣便窸窸窣窣响了起来。阳光从枝叶的缝隙间洒落,照着山道旁几棵梧桐,树叶绿得仿佛要滴出水。
“你去树荫下等我一会……很快就好!”女子语气轻快。
“娘子怎么不早上来?这么热的天,也不怕中了暑气。”珠玑一边抹着额角的汗,一边躲到树荫底下。
女子抬手摘下帷帽,露出一张唇红齿白的清丽面容。鼻尖上细密的汗在日光下发亮,犹如荷叶上晶莹的露珠,将落未落。
“不是正午时分,怎么能看得清楚?”卫怜轻声说着,将画板夹紧,手脚并用爬上土坡,这才抬起头,眯眼望向面前的山壁。
她早不是从前那个病歪歪的小姑娘了,珠玑看在眼里,也只提醒了一句。
前方伫立着一尊巨大的佛陀石像,眼珠原本是一对玄色琉璃,可惜左眼已被贼人凿去,只剩下右边那只,依旧垂眸凝视着人间。
从前在大梁,卫怜几乎没见过佛像。她仔细记下琉璃眼珠的光泽,又去树下细细描摹,才心满意足收笔。
乘车回到住处,还没下去,就看见一个小人儿跑了出来,胖乎乎的手脚莲藕似的,一张嘴便露出磕缺的门牙:“姨姨!姨姨!”
卫怜连忙抱起她,没走几步就觉得胳膊发酸,等进了屋,才问旁边的侍女:“怎么让芽芽自己跑出去了?”
侍女面露惭愧:“娘子勿怪,方才正给小姐煎药……”
卫怜放下小女孩儿,蹲身看她脸上的红疹,目光微微一沉:“白天不能随便往外跑,知道吗?”她语调放柔,摸了摸芽芽的头发:“再等两天,疹子消了就可以出去玩了。”
芽芽嘴巴一瘪:“姨姨,阿娘不要芽芽了!阿娘一大早就走了……”
卫怜细声细气哄她,芽芽年纪小,没多久又兴高采烈玩起了橡皮人,她这才转向侍女,询问贺令仪的去向。
侍女偷摸说:“夫人被陶公子请去纳凉了。”
卫怜无奈地点头,回到卧房更衣时,才忽然有些恍惚。
芽芽居然已经两岁了吗?
贺令仪当初在海上被诊出身孕,卫怜目瞪口呆,她与韩叙不是……
船程漫漫,贺令仪神色苦恼,最后也只能安慰自己,韩叙相貌不差,人也聪明,就当是借他一用,总不能打了去。
芽芽继承了父母的好容貌,偏偏性子像她娘,整天在外头撒欢,前几日磕掉了牙不说,还晒出一脸日光疹。
卫怜也说不清,贺令仪当初或许是对韩叙有情的。只是在姜国日子久了,往事竟遥远得像一场梦,即便如今对旁人生出些心意,也没什么稀奇了。
她抬眼望向院中的海棠,也不知想到什么,摇了摇头,又挥散思绪。
——
晚膳之前,卫怜乘车去了一趟启秀塾。那宅子收留了不少孤女,卫瑛还请了几位女师,既照料年纪小的孩子,也教她们读书识字。
卫怜第一次见到她们,便忍不住地想到自己,若不是当年被人带进宫,恐怕她也正在某处漂泊,又何来公主之尊,更别说念书了。
刚来那段日子,她心中像缠着一团乱麻,夜里总是睡不着。总归离得近,她便常去塾中帮忙,一待就是一天。
卫怜性子耐心,说话轻言细语的,日子一久,孩子们反倒最黏她,整天跟在身后“苏姐姐、苏姐姐”地叫。
院子里,女孩们正忙着做晚饭,还有两个正在照看生病的玉茗,卫怜这趟也是为她而来。
玉茗是胎里带来的喘症,家里穷,治不起病,半夜被爹娘丢在了医馆外面。伙计也不知拿这大活人怎么办,卫怜偶然遇见,却愿意将她带回去。当时旁人看她的眼神,一半像看傻子,另一半又像看菩萨。
卫怜后来慢慢明白,一个人身子弱了,往往心思也会跟着敏感脆弱,畏畏缩缩。
玉茗是这样,她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
“苏姐姐,”玉茗脸色苍白地躺着,一见她进来,眼圈就红了:“你是不是……要去大梁?还会回来吗?”
卫怜猜是贺令仪同她说了,便轻声应道:“是得去一趟,等事情办完就回来。”
玉茗没说话,怯生生地望着她,目光满是依恋不舍,手指轻攥着卫怜的衣袖。
有那么一瞬,卫怜像照见一面镜子。她透过这张脸,恍惚又见到旧时的自己,也悄然想起了另一个人,心中忽地一紧。
沉默片刻,她摸了一下玉茗的头发:“我不在这儿,别的夫子也会好好照顾你。”
门外女孩儿们的嬉笑声,即使隔着门也透了进来,欢快又热闹。
“你也要加把劲儿,早点好起来,”卫怜顿了顿,语气柔和,“慢些……也不要紧。”
玉茗忍着眼泪,使劲点头。
——
夜里再回住处时,门外停着一辆平平无奇的马车。卫怜一见便欢喜起来,跳下车快步跑进去,活像一只欢腾的雀鸟。
“二姐姐!”她几乎是扑进卫瑛怀里的,像孩子抱住大人一般,撒着娇不肯松手。
卫瑛仔细端详她片刻,莞尔一笑:“听珠玑说你近来在编书,白天又去了城郊爬山,我还担心你累着了,看来是我想得太多。”
即便身在姜国,卫瑛仍忌讳卫琢,并未让卫怜住在都城,又让她改了名姓,两姐妹并不常见面。
“我听说陛下突发急病,二姐姐连日侍疾,才是真辛苦。”卫怜轻轻摸了摸卫瑛的脸,话里带着心疼。
卫瑛当初嫁的是三皇子,原本上头有个太子,不料几年前病故,老皇帝如今龙体欠安,去年才新立了三皇子为太子,她的二姐姐也就成了太子妃,肩上担子更重了。
“小妹,”卫瑛忽然正色,让她坐直:“回大梁这件事,你真想好了?”
卫怜重重点头,认真答道:“我想了很久。母妃特意留下银锁,或许就有这层意思。二姐姐也还记得那对夫妇的籍贯,我总得尽力一试,万一真能找到线索呢?”
见她神色坚定,卫瑛微微蹙眉:“旁的倒没什么,我只担心你被人认出来。卫琢的脾性,如今你比我更清楚。”
这三年来,大梁表面上风平浪静,只是北地与蛮夷争战不休,战事却影响不到长安。尽管卫琢在发疯数月后沉寂下来,卫瑛始终不能彻底放
心。
一听到这个名字,卫怜像被尖针刺了一下,身子一颤。
当年她和贺令仪顺利逃脱,全凭卫瑛周密安排。消息尚未传出,她们已经辗转登上船,如游鱼入海,自然难以追寻。
卫怜跑得太急摔了一跤,右膝鲜血淋漓,伤口太深,至今还留有一道褪不去的疤。
在船上时,她紧攥着银锁,反复想了一百遍一千遍,她根本不是母妃的女儿!更不是卫瑛的亲妹妹!
最终卫怜还是没有撒谎,而更让她呆住的是,卫瑛竟早就知情。她忍不住抱住姐姐,哭得泣不成声。
两姐妹同塌而眠,说了整整一夜的话。卫瑛一向沉稳,也把卫琢骂得狗血淋头。
其实卫怜始终不能完全相信兰若那番话,总怀疑是卫琢在骗她。在他眼里,他们当真毫无血缘吗?可卫瑛却说,关于卫怜的身世,卫琢知道的恐怕不比母妃少。
卫怜当时没有吭声。若真是如此,看灯轮那夜他就该坦白,又怎会任由她一直疑心。
“二姐姐放心,我会万事小心,也绝不靠近长安。”惶惑只有一瞬,卫怜深吸口气,压下起伏的心事,脸上不见丝毫畏惧迟疑。
事关身世,卫瑛明白这个心结对小妹何其重要,强忍着不再劝,正思忖人手安排,又听卫怜说道:“贺姐姐要带芽芽回去找贺之章,往后就不来这儿了。我得亲自看着她安顿好,才能放心。”
话音刚落,贺令仪就牵着芽芽走进来,一见卫瑛,忙让芽芽喊姨姨。
归期已定,她脸上掩不住的欢喜,毕竟一别三年,中间信也不敢写,只托人将信物带去莱州,好叫贺之章知道她还活着。
这次再回去,贺令仪已经做好隐姓埋名的打算。芽芽大名叫贺宁,也得随她再改。
她们提前备好了姓裴的鱼符,可芽芽一听,小脸顿时严肃起来,奶声奶气地说:“阿娘,芽芽姓贺,不信裴。”
几人被她逗笑了,贺令仪随口逗她:“是是是,你叫裴芽芽……”
芽芽又纠正了两遍,接着脸蛋涨红,说哭就哭。
贺令仪是个心大的娘亲,好几次芽芽哭她都觉得好笑,以至于芽芽直往卫怜怀里扑:“姨、姨……”
卫怜抱起她,微瞪了贺令仪一眼,无奈对芽芽道:“不哭了,姨姨也要改姓的。”
到姜国后,卫怜化名苏惜,也打算一直用下去。
芽芽听了这话,才渐渐不哭了,眼泪鼻涕蹭在卫怜衣裳上,又被贺令仪抱了回去。
“小妹,这次还是让珠玑跟随你。”卫瑛知道她们亲近,又再三叮嘱:“务必谨慎,早去早回。”
卫怜想到了玉茗,目光不自觉落回这间她住了三年的宅子。每一处都留有她生活的痕迹,藏着点点滴滴的回忆。桌上那副琉璃佛陀画尚未完成,《四国志》的编撰也才刚开个头。
“我知道的。”她眼眶微微发热,又走上前紧紧抱住了卫瑛。
这儿才是她的家。
第61章 小妹漂流记2
对卫怜来说,远航的经历实在算不上美好。上一次,她们逃得仓惶,跟着船队什么也顾不上。这一回却不同了,更不消说还带上了芽芽。
起航之前,她们特意请人观测风向和云彩,又祭拜了祝融,才选在一个黄道吉日动身。
船离港后,陆地渐渐消失在视野的尽头。
头顶是湛蓝的天空,脚下则是无边的碧海。海水的颜色随时间流转,从浑黄直至墨蓝。偶尔有成群的飞鱼跃出水面,夜晚则有点点浮光游动,让海面如同倒映的星河,美得惊心,也渺茫得令人敬畏。
若身边没有熟识之人,这种与世隔绝的感觉,只怕能把人逼疯。
船上大多是干粮和咸肉,卫怜本想带着芽芽钓鱼改善伙食,谁知晕船晕得厉害,吐了两三回,终于老实了。
长夜漫漫,月色皎洁的时候,她们便与船员围坐在一块儿,讲故事、诉乡愁。
贺令仪喝了点酒,望着月亮喃喃说道:“阿怜,你想不想长安?我想吃城西王记的玉露糕了。小时候,阿娘总带我和弟弟去。道旁有两株好高好高的白玉兰……”
“你傻不傻?”卫怜轻声问她,面颊被灯苗映得微微发红:“你们明明相互喜欢,为什么非要跟着我跑?”
贺令仪自顾自摇头:“我在旁人眼里是罪臣之女,他就算喜爱我,就能挣脱身份娶我吗?更何况两家积怨已久,再纠缠下去,不过是彼此耽误。”
“从前我喜爱卫琢,如今觉得陶公子也不错。仔细想想……喜欢又算得了什么?”她像是有些醉了,沉沉靠在卫怜肩上,低声道:“陆宴祈喜欢你,卫琢更不必说,可他们不也都让你伤心?还不如一个人来得痛快自在。”
夜风裹着潮湿的水汽拂过,海面上波光粼粼。
卫怜望向灯罩里跳动的烛火,像在自言自语似的,轻声道:“情之一字,太折磨人了。就像……举着火把逆风走,拿得太近会烫手,扔得太远,又看不清路。进退两难,最后把自己困在里面。”
“那你呢?”贺令仪坐直身子,鹿一般的眼睛望向她:“你又解脱了吗?此生再不见他,当真不后悔?”
“若他又把我抓回去呢?”卫怜沉默片刻,并不去回答:“相见不如不见。只要他还好好活着……总有一天会放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