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门房瞧见她,温声道:“二奶奶来得不巧,太太昨个儿就到华西寺礼佛去了,约莫得有一阵子才能回来。”
赵氏喜欢清净,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到山上小住一阵子,她既没在家,便等她回府以后再把没有怀孕的事情告诉她。
姜姝也不着急,有陆长稽的承诺,她的心始终是踏实的。
姜姝复又折回欣春苑,对珠儿道:“让老李头套上马车,我回家看看父亲。”
姜文焕的身子那样差,作为女儿,她不好不管不顾。
虽说姜姝早已做好了心里准备,却没想到姜文焕会去的那么快,她一进门就听到了隐约的哭声。
姜姝心里一凉,三步做两步跨到屋内,只见姜文焕脸色青白,双目紧闭,已然断了气。
姜彬正守在姜文焕身边大哭,林氏也在掖着帕子流泪,唯有杨氏没有声响,她静静地坐在木凳上,面无表情地盯着姜文焕的尸体。
听到脚步声,她转头看向姜姝,一双眼睛灰扑扑的,仿若蒙了一层灰尘,谁也瞧不出她在想什么。
她瞥了姜姝一眼,沉默着出了寝屋。
姜姝把林氏扶起来,低声道:“姨娘,人死不能复生,您不要太过于伤心。”
林氏等的就是这个台阶,姜姝一开口她就止住了眼泪:“老爷去的突然,我实在是伤心,感觉天都塌了半边。”
说完话,她的身子歪了歪,仿若要晕倒一样。
姜姝看向一侧的侍女:“姨娘伤心过度,几欲昏厥,你们快带她回房休息。”
侍女会意,扶着林氏向后罩房走去。
待林氏出了门,姜姝才行到姜彬身边,她拿出帕子把姜彬脸上的眼泪擦干净。
握住姜彬的手,温声道:“彬儿,父亲走了,你就是咱们家的顶梁柱,伤心是没有用处的,得想办法立起来才是。”
姜彬是姜家小辈里唯一的男丁,姜文焕一直把他带在身边亲自教养,到大一些了,便一直在外读书,两三个月才归家一趟,他虽隐约知道姜姝和杨氏之间有龃龉,却也只当那是内宅妇人之间的斗气,并没有放到心里去。
再者,靠姜姝的打点,他才得以到赵家家塾读书,是以他待姜姝一直比较亲近。
他哽咽一声,握紧拳头,对姜姝道:“长姐且瞧好吧,我一定好生读书,考出名堂来,成为姐姐们的依靠。”
十二三岁的少年,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心里有着无限的勇气和希望。
姜姝点点头,低声对姜彬道:“现在,长姐要去给父亲设灵堂,你是父亲的独子,要披麻戴孝守在父亲棂前,向前来吊唁的客人致谢回礼。”
姜彬的睫毛上还挂着泪珠,却还是懂事的点了点头,由吴婆子引到后间换衣裳去了。
姜家统共只五个下人,根本支应不开,姜姝让珠儿回信阳侯府调了人,十几个下人齐动手,很快就把灵堂支起来,将丧讯散播出去。
叶家离得近,叶潜最先到姜家
吊唁,他跪到灵堂前烧了几枚纸钱,接着弯下腰去扶跪地回礼的姜彬:“生死皆有定数,你一定要节哀。”
叶潜说话的时候眸光从姜文焕的尸首上扫过,原本温和的神情微微收敛了起来。
他简短地安慰了姜彬几句,缓步退出灵堂,大步向花厅行去。
果不其然,姜姝正在花厅分发对牌,给下人分派差事,叶潜走到她身边,低声道:“我有些话想单独与你说。”
他们曾订过亲,瓜田李下,二人不好到内寝去,便一起行到院子里的槐树下面,相对站着说话。
叶潜单刀直入:“我适才到灵堂吊唁,瞧着姜伯父脸色青黑,不似病逝,反倒像是中毒而亡。”
姜姝知道叶潜聪颖,却没想到他会敏锐至此,叶潜是信得过的人,她也不做隐瞒,低声道:“父亲的确是被人毒害而死,他的饮食一直由杨氏照料。我疑心是杨氏给父亲下的毒,却一直没寻到证据。”
“你可查过给伯父煎药的药渣,亦或药锅、煲汤的汤盅?”叶潜问道。
赵氏每日都会给姜文焕煲汤,虽然每次下的药微乎其微,但日久天长,毒性便会沁到汤盅里面去,姜姝最先查的就是汤盅,却半点下毒的印记都没寻到。
她摇摇头:“自得知父亲中毒以后,我便派人把姜宅把守起来,莫说用具,便是一只苍蝇都飞不出去。
我让人把厨房的用具都查验了一遍,却什么都没查出来。”
叶潜在翰林院当差,他虽不坐堂,却整理过很多案宗,颇有见识。
他道:“若真是杨氏动的手,你需得快些找到证据,到了出殡的那天,人来人往,什么证据都送得出去。”
姜姝点点头,神色愈加凝重,这时忽听叶潜道:“筷子,你去查一查伯父生前所用的筷子。”
姜姝恍然大悟,也顾不得向叶潜道谢,忙潜人去查验姜文焕所用的象牙筷子。
那筷子乍一看没什么不寻常,与之相触的银针却慢慢变成了乌色。事情没有定论之前,姜姝不想把消息散播出去,忙让人去请相熟的温大夫。
温大夫把筷尖细细查看了一番,低声道:“这筷子的尖端瞧着跟象牙无异,却是由勾棠粉所制,勾棠粉无色无味,遇水即溶,初食无碍,日久天长便会夺人性命。”
如此解释,便都对得上了……
可惜,这药无色无味,遇水即溶,便是杨氏所下,恐怕也已把证据尽数销毁,她又哪里寻得到蛛丝马迹。
姜姝重重叹了一口气,不由皱起眉头。
叶潜倒是十分沉稳,他道:“也不是非得找到物证才能下定论,杨氏买药、制药、下药,俱都会留下痕迹。
只不过她有所防备,定会有意把这些痕迹抹除,除非刑部或者大理寺插手,常人很少有手段能把这事挖出来。”
叶潜顿了一下,接着对姜姝道:“毕竟是家宅阴私,捅出去恐怕有损姜家的颜面。”
“你不若把这件事托付给陆尚书,陆尚书是你的大伯,他提辖刑部,若由他经手,不日当能查出真相。”
陆长稽、陆长稽……
只听到他的名字姜姝心里就发虚,耳朵尖热辣辣的,她刚上了他的榻,躲着他尚且来不及,又哪里好意思求他帮忙。
姜姝不好把这件事告诉叶潜,只含糊着点了点头,匆匆折到花厅,低声对珠儿道:“你让人把杨氏看好了,莫说姜家的大门,便连寝屋都不许让她出去。”
珠儿道是,杨氏不是省油的灯,她不放心旁人,亲自到杨氏门前守着去了。
来祭拜的人越来越多,女眷们不好去灵堂吊唁,纷纷到花厅和姜姝说话,有人问到杨氏,姜姝便做悲痛状:“父亲去的突然,母亲受不住打击,现下卧病在床,连身都起不来了。”
众人不免唏嘘:“哎,谁能想到呢,姜大人好端端的,竟突然就病逝了,莫说你家太太,便是我们都接受不得。”
姜姝低声叹道:“可不是嘛,父亲待母亲一向情深,二人举案齐眉了这么些年,忽得有一个人去了,另一个必得黯然神伤。”
姜姝跟着赵氏操持过不少庶务,信阳侯府的大宴她都能支应下来,操办姜家的丧事更是不在话下。
可惜,姜家现下没有主事的主母,大事小事都要过她的手,难免费心劳神。
好容易送走了最后一波女眷,姜姝怏怏地歪到贵妃榻上假寐,约莫休憩了一炷香的时间,房门被人打开,方玉提脚进了门。
她躬身向姜姝行了个礼,温声道:“二奶奶,府上传来消息,说大爷要过来给姜大人吊唁。”
陆长稽要来,陆长稽来这儿做什么?困意一扫而过,姜姝腾地一下从贵妃榻上弹了起来。
站定以后她才意识到自己的反应太过于激烈,她轻咳一声,讪讪地开口掩饰:“大爷公务巨万,怎么腾得出时间给父亲吊唁?
姜家从未接待过大爷这等贵客,我倒不知道该怎么接待大爷了。”
方玉也有些摸不着头脑,于公陆长稽是当朝首辅,姜文焕不过是个六品通判,二人的身份天差地别,连面都见不着。
于私,姜文焕是姜姝的娘家人,他虽是陆长易的岳父,却和陆长稽没有关系。
于公于私,陆长稽都不该出现在姜家,可他偏偏就要来了。
方玉不似珠儿那样鲁莽,说出来的话都是细细琢磨过的,她道:“大爷身份尊贵,一言一行都被人所关注。他往府上走一趟,便说明他待姜家和旁的人家不一样。
即便府上没了主君,也没人敢小瞧了姜家,大爷来这一趟,便是于姜彬公子入仕都是有裨益的。”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一想到那日的情形,姜姝就不想和陆长稽见面。
他们分明是大伯和弟媳,却赤诚相对过,陆长稽若是神志不清还好一些,可那时他分明是清醒的,她可该怎么面对他。
在榻上时的画面,纷纷杂杂涌进姜姝的脑海,姜姝的耳朵都变得热腾腾的。
赵氏喜欢清净,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到山上小住一阵子,她既没在家,便等她回府以后再把没有怀孕的事情告诉她。
姜姝也不着急,有陆长稽的承诺,她的心始终是踏实的。
姜姝复又折回欣春苑,对珠儿道:“让老李头套上马车,我回家看看父亲。”
姜文焕的身子那样差,作为女儿,她不好不管不顾。
虽说姜姝早已做好了心里准备,却没想到姜文焕会去的那么快,她一进门就听到了隐约的哭声。
姜姝心里一凉,三步做两步跨到屋内,只见姜文焕脸色青白,双目紧闭,已然断了气。
姜彬正守在姜文焕身边大哭,林氏也在掖着帕子流泪,唯有杨氏没有声响,她静静地坐在木凳上,面无表情地盯着姜文焕的尸体。
听到脚步声,她转头看向姜姝,一双眼睛灰扑扑的,仿若蒙了一层灰尘,谁也瞧不出她在想什么。
她瞥了姜姝一眼,沉默着出了寝屋。
姜姝把林氏扶起来,低声道:“姨娘,人死不能复生,您不要太过于伤心。”
林氏等的就是这个台阶,姜姝一开口她就止住了眼泪:“老爷去的突然,我实在是伤心,感觉天都塌了半边。”
说完话,她的身子歪了歪,仿若要晕倒一样。
姜姝看向一侧的侍女:“姨娘伤心过度,几欲昏厥,你们快带她回房休息。”
侍女会意,扶着林氏向后罩房走去。
待林氏出了门,姜姝才行到姜彬身边,她拿出帕子把姜彬脸上的眼泪擦干净。
握住姜彬的手,温声道:“彬儿,父亲走了,你就是咱们家的顶梁柱,伤心是没有用处的,得想办法立起来才是。”
姜彬是姜家小辈里唯一的男丁,姜文焕一直把他带在身边亲自教养,到大一些了,便一直在外读书,两三个月才归家一趟,他虽隐约知道姜姝和杨氏之间有龃龉,却也只当那是内宅妇人之间的斗气,并没有放到心里去。
再者,靠姜姝的打点,他才得以到赵家家塾读书,是以他待姜姝一直比较亲近。
他哽咽一声,握紧拳头,对姜姝道:“长姐且瞧好吧,我一定好生读书,考出名堂来,成为姐姐们的依靠。”
十二三岁的少年,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心里有着无限的勇气和希望。
姜姝点点头,低声对姜彬道:“现在,长姐要去给父亲设灵堂,你是父亲的独子,要披麻戴孝守在父亲棂前,向前来吊唁的客人致谢回礼。”
姜彬的睫毛上还挂着泪珠,却还是懂事的点了点头,由吴婆子引到后间换衣裳去了。
姜家统共只五个下人,根本支应不开,姜姝让珠儿回信阳侯府调了人,十几个下人齐动手,很快就把灵堂支起来,将丧讯散播出去。
叶家离得近,叶潜最先到姜家
吊唁,他跪到灵堂前烧了几枚纸钱,接着弯下腰去扶跪地回礼的姜彬:“生死皆有定数,你一定要节哀。”
叶潜说话的时候眸光从姜文焕的尸首上扫过,原本温和的神情微微收敛了起来。
他简短地安慰了姜彬几句,缓步退出灵堂,大步向花厅行去。
果不其然,姜姝正在花厅分发对牌,给下人分派差事,叶潜走到她身边,低声道:“我有些话想单独与你说。”
他们曾订过亲,瓜田李下,二人不好到内寝去,便一起行到院子里的槐树下面,相对站着说话。
叶潜单刀直入:“我适才到灵堂吊唁,瞧着姜伯父脸色青黑,不似病逝,反倒像是中毒而亡。”
姜姝知道叶潜聪颖,却没想到他会敏锐至此,叶潜是信得过的人,她也不做隐瞒,低声道:“父亲的确是被人毒害而死,他的饮食一直由杨氏照料。我疑心是杨氏给父亲下的毒,却一直没寻到证据。”
“你可查过给伯父煎药的药渣,亦或药锅、煲汤的汤盅?”叶潜问道。
赵氏每日都会给姜文焕煲汤,虽然每次下的药微乎其微,但日久天长,毒性便会沁到汤盅里面去,姜姝最先查的就是汤盅,却半点下毒的印记都没寻到。
她摇摇头:“自得知父亲中毒以后,我便派人把姜宅把守起来,莫说用具,便是一只苍蝇都飞不出去。
我让人把厨房的用具都查验了一遍,却什么都没查出来。”
叶潜在翰林院当差,他虽不坐堂,却整理过很多案宗,颇有见识。
他道:“若真是杨氏动的手,你需得快些找到证据,到了出殡的那天,人来人往,什么证据都送得出去。”
姜姝点点头,神色愈加凝重,这时忽听叶潜道:“筷子,你去查一查伯父生前所用的筷子。”
姜姝恍然大悟,也顾不得向叶潜道谢,忙潜人去查验姜文焕所用的象牙筷子。
那筷子乍一看没什么不寻常,与之相触的银针却慢慢变成了乌色。事情没有定论之前,姜姝不想把消息散播出去,忙让人去请相熟的温大夫。
温大夫把筷尖细细查看了一番,低声道:“这筷子的尖端瞧着跟象牙无异,却是由勾棠粉所制,勾棠粉无色无味,遇水即溶,初食无碍,日久天长便会夺人性命。”
如此解释,便都对得上了……
可惜,这药无色无味,遇水即溶,便是杨氏所下,恐怕也已把证据尽数销毁,她又哪里寻得到蛛丝马迹。
姜姝重重叹了一口气,不由皱起眉头。
叶潜倒是十分沉稳,他道:“也不是非得找到物证才能下定论,杨氏买药、制药、下药,俱都会留下痕迹。
只不过她有所防备,定会有意把这些痕迹抹除,除非刑部或者大理寺插手,常人很少有手段能把这事挖出来。”
叶潜顿了一下,接着对姜姝道:“毕竟是家宅阴私,捅出去恐怕有损姜家的颜面。”
“你不若把这件事托付给陆尚书,陆尚书是你的大伯,他提辖刑部,若由他经手,不日当能查出真相。”
陆长稽、陆长稽……
只听到他的名字姜姝心里就发虚,耳朵尖热辣辣的,她刚上了他的榻,躲着他尚且来不及,又哪里好意思求他帮忙。
姜姝不好把这件事告诉叶潜,只含糊着点了点头,匆匆折到花厅,低声对珠儿道:“你让人把杨氏看好了,莫说姜家的大门,便连寝屋都不许让她出去。”
珠儿道是,杨氏不是省油的灯,她不放心旁人,亲自到杨氏门前守着去了。
来祭拜的人越来越多,女眷们不好去灵堂吊唁,纷纷到花厅和姜姝说话,有人问到杨氏,姜姝便做悲痛状:“父亲去的突然,母亲受不住打击,现下卧病在床,连身都起不来了。”
众人不免唏嘘:“哎,谁能想到呢,姜大人好端端的,竟突然就病逝了,莫说你家太太,便是我们都接受不得。”
姜姝低声叹道:“可不是嘛,父亲待母亲一向情深,二人举案齐眉了这么些年,忽得有一个人去了,另一个必得黯然神伤。”
姜姝跟着赵氏操持过不少庶务,信阳侯府的大宴她都能支应下来,操办姜家的丧事更是不在话下。
可惜,姜家现下没有主事的主母,大事小事都要过她的手,难免费心劳神。
好容易送走了最后一波女眷,姜姝怏怏地歪到贵妃榻上假寐,约莫休憩了一炷香的时间,房门被人打开,方玉提脚进了门。
她躬身向姜姝行了个礼,温声道:“二奶奶,府上传来消息,说大爷要过来给姜大人吊唁。”
陆长稽要来,陆长稽来这儿做什么?困意一扫而过,姜姝腾地一下从贵妃榻上弹了起来。
站定以后她才意识到自己的反应太过于激烈,她轻咳一声,讪讪地开口掩饰:“大爷公务巨万,怎么腾得出时间给父亲吊唁?
姜家从未接待过大爷这等贵客,我倒不知道该怎么接待大爷了。”
方玉也有些摸不着头脑,于公陆长稽是当朝首辅,姜文焕不过是个六品通判,二人的身份天差地别,连面都见不着。
于私,姜文焕是姜姝的娘家人,他虽是陆长易的岳父,却和陆长稽没有关系。
于公于私,陆长稽都不该出现在姜家,可他偏偏就要来了。
方玉不似珠儿那样鲁莽,说出来的话都是细细琢磨过的,她道:“大爷身份尊贵,一言一行都被人所关注。他往府上走一趟,便说明他待姜家和旁的人家不一样。
即便府上没了主君,也没人敢小瞧了姜家,大爷来这一趟,便是于姜彬公子入仕都是有裨益的。”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一想到那日的情形,姜姝就不想和陆长稽见面。
他们分明是大伯和弟媳,却赤诚相对过,陆长稽若是神志不清还好一些,可那时他分明是清醒的,她可该怎么面对他。
在榻上时的画面,纷纷杂杂涌进姜姝的脑海,姜姝的耳朵都变得热腾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