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这小丫头一双眼睛水汪汪的,估摸着早就想好要咋整了。
宝丫也确实是想好了,铺子里桌椅咋摆放,雪白的墙上要挂点啥,铺子里要什么样装饰的盆花,门口幌子做啥样的。
她坐在高高的板凳上,晃荡着小腿,一脸认真的跟那领头的匠人比划:“大叔,我想要这样的长桌和板凳,墙能这样刷么?”
“柜台我想放在这儿,长桌要四张就够了,不然太挤了,摆着不好看呀。”
“嗯……多的也可以摆在铺子门口呢!”
第82章 开店从整修铺子开始(2)
听宝丫说的头头是道,云承禄和云花、云月坐在旁边,都是一脸的惊奇。
“我咋觉着宝丫好像特别有经验?”云承禄皱着眉思索。
云月也点点头:“我也觉着她说的很像那么回事!”
不过,宝丫的确是没开过铺子。
但不知道为啥,只要是跟吃的有关,她就觉得心里会冒出各种各样的想法来。
可能是自己吃了冈草果子,真的变聪明了?
宝丫晃晃小脑瓜,这样认为。
铺子要咋修整,她都已经跟领头的工匠叔叔说好了。
因为工匠们还要干活,赵芝兰就带着她们都退到外面来了。
铺子里原来老旧的桌椅板凳都得先搬出来腾空,看着门口一大堆的木桌凳,赵芝兰过日子那种节俭的劲儿头又上来了。
这些桌椅板凳虽然已经很老旧了,但好歹都是好木头的,朱柒肯定是不要的,就这么扔了,可惜了的。
于是一琢磨,干脆直接拉回家去,劈吧劈吧烧火用。
朱柒又陪着她们待了一会儿,等到工匠们都开始干活了,他才跟赵芝兰她们打了声招呼,回客来香了。
赵芝兰和四个娃娃坐在老槐树下的驴车上,王彩莲站在她们旁边,看着工匠们忙活,何春秀和云三郎去转悠转悠,买些新的碗筷,锅具啥的。
赵芝兰趁机问王彩莲:“你瞅着咋样?就是这么个小地方。”
“屋里只能摆四五张桌,位置偏的很,巷子里经过的行人都没几个。”
王彩莲自然也看见了,之前那些赚大钱的想法,顿时没了,就这么个小地方,确实艰难。
要真是交给她们大房来做,她真没那个能做好的信心。
“娘,”她揪着自个儿袖子,朝赵芝兰笑笑,“是我贪心了,这铺子我真做不来,再说我做饭也没三弟妹那么好吃。”
赵芝兰瞥她一眼:“你知道就好!这回是死心了?”
王彩莲使劲点头:“死心了!”
“那以后,春秀她们把铺子做起来了呢?你不眼热?”
王彩莲:“……”
眼热是肯定的,但是她不会再说啥了,毕竟她也知道这过程肯定不轻松,她自己主动放弃的,不管咋样,她也认了。
“眼热是眼热,那我也认了。”她道,“何况,铺子是宝丫想开的,我抢了也不好。”
“呦,”赵芝兰嘴一撇,伸手点在她脑门上,“咋着?今儿早上吃顶了?脑子竟然还转过弯儿来了。真是不易!”
“哈哈……”王彩莲被赵芝兰揶揄的脸上发烫,笑了两声。
一旁宝丫在跟云花和云月玩翻花绳,但耳朵却在听着她奶和大伯娘的话。
她玩了一会儿,还是忍不住插嘴了。
“奶,大伯娘,我有个主意呀。”
“你又有啥主意了?”赵芝兰笑笑,伸手把她抱过来,放在自己和王彩莲中间坐着。
“嗯,我觉着,等店开了起来,大家就都有事情做了,家里的钱也变多了。”
“是啊,咱们到时候就能盖新房子了,奶送你们几个也去念书塾。”赵芝兰道。
宝丫却摇了摇头:“不是呀,那时候咱们家肯定能赚到更多更多的钱了。”
她不知道该怎么说,唆了唆小手指:“就是,比盖了新房子、念了书塾,还多的钱,那样是不是大家就都能攒钱了?”
王彩莲已经被她绕蒙了。
赵芝兰倒是听懂了,如今家里月入四十多两银子,卖豆腐的钱,等以后开了铺子呢,肯定不止了。
之前家里没啥钱,所以钱都要放在她这里,攒起来,才够家里盖新房,送几个娃娃去念书。
那要是干完了这些事,还剩下好多银子呢?
她眼睛一亮,捏了捏宝丫头上的小揪揪:“宝丫啊,那你有啥想法呢?跟奶和你大伯娘说说?”
宝丫歪头看着她:“我觉着,如果铺子是我和爹娘来开,赚了钱的话,就可以留下一半,剩下一半交给奶存着。”
“但是,豆腐就要大伯娘或者二伯娘家来做了,她们也可以这样子,每月豆子哥给结的银钱,她们留一半,给奶一半。”
如今合作久了,云家手头也没那么拮据,所以卖豆腐再结钱就是按月来结了。
“嗯,倒是能行。”赵芝兰点点头。
这样的话,以后铺子做大,豆腐生意做大,三家之间也不会起争执。
但宝丫还没说完:“奶,以后铺子生意好起来,肯定会用到很多豆腐。这样对大伯娘和二伯娘家就不公平了,做豆腐很累的,不能白用她们做的豆腐。”
“我要像朱伯伯那样,买她们的豆腐!”
“傻孩子,都是一家人,说什么买呢!”赵芝兰被她幼稚的话逗笑了,“这事还早,等往后铺子做起来了再说。”
“不过,存钱的事情,宝丫说的不错,等晚上回去,大伙一块商量商量。”
“成,都听娘的!”王彩莲应得那叫一个爽快。
宝丫这一番话,算是说到了她的心坎上,她一直想给自个儿的小家攒点家底,这回总算是有盼儿了!
不过,赵芝兰也有自己的盘算,三房经营早食铺子,做豆腐的活计,十有八九大房要争去,那地里的活估计就要二房来干了。
如今旱情好转,明年估计能丰收,种地的事情也不能轻视。
云家加上宝丫的两亩地,一共六亩,种些粮食黄豆,再种些好卖钱的作物。
这样她们一条线,从原料的黄豆到做豆腐、开馆子,就能自给自足了,二房应该也不比大房、三房的少赚。
而此时王彩莲是怎么看宝丫,怎么都觉得这小丫头喜人,又聪明又知情理。
就说买豆腐那事,即便只是宝丫随口说说,她也觉得高兴,说明小丫头心里头有这个事儿啊。
要是她们家一直这样一条心一起奔,她倒是觉得,其实分不分家也没那么必要了。
之前是自己心思太窄,总想着往自己手里抠钱,其实好像把自己放进这个家里,大家一起赚钱的感觉会更好。
王彩莲扭头看看坐在自己旁边仰脸笑着的小宝丫,十分感慨的叹了口气。
小丫头说的没错啊,她们是一家人呢。
五个工匠一直忙到傍晚才歇工,跟赵芝兰她们打了招呼,说明天早上还是今天这个点,过来干活。
都说定了,赵芝兰她们就赶着驴车回肥水村去。
不过,来时候两辆车,回去只剩下一辆,还是有点不够坐。
再想到以后开了铺子,总要往镇上跑的,她一咬牙,打算再买辆牛车去。
于是几人又去市场买了头黄牛,和一辆牛车,让三郎赶着,四个娃娃坐着,一道回去。
第83章 开店从整修铺子开始(3)
折腾了一天回去,大家都是又累又饿,晚上李荣月就做了些扛饿的硬菜。
腊肉白菜炖粉条,贴棒子面饼子管够,还做了豆腐汤。
一家人美美的吃了晚饭,因为次日三郎家还要去镇上盯着铺子的整修进度,大家就都早早歇了。
第二日吃了早饭,给小豆子装了货,宝丫就跟着奶还有爹娘一起坐着牛车又去了镇上。
云月年纪小,想跟着一起去玩,赵芝兰就把她也带上了。
云承禄最爱凑热闹,原本以为也得嚷着要去的。
哪知,这孩子对习字的热情竟真不是三分钟热度,竟然破天荒的要留在家里习字。
吃了早饭,就在那苦练字帖,还拉着宝丫问了不少问题,把赵芝兰看的一愣一愣的。
王彩莲也是美的不行,自己俩大儿子都知道上进了,那可是比赚钱都能让人开心的事。
五个人坐着牛车到了镇上铺子,没多大会儿,工匠们就到了。
整修进度还是很快的,今儿个其实漆墙啥的就都已经差不多了,只剩下桌椅板凳还没有打完,可能还得等上一天两天的。
赵芝兰对工匠们其实很不错,因为她们也是来回往返镇上,不方便带些饭食,就每个人额外给十文钱,当做午饭钱了。
那姓赵的工匠头子没想到他们还有午饭钱,连连谢过赵芝兰,带着那四个工匠,干活都特别有劲儿。
开店的碗筷锅具啥的,昨儿个何春秀和云三郎就都已经买回来了。铺子的幌子也在做了,等下过去取回来就成。
宝丫也确实是想好了,铺子里桌椅咋摆放,雪白的墙上要挂点啥,铺子里要什么样装饰的盆花,门口幌子做啥样的。
她坐在高高的板凳上,晃荡着小腿,一脸认真的跟那领头的匠人比划:“大叔,我想要这样的长桌和板凳,墙能这样刷么?”
“柜台我想放在这儿,长桌要四张就够了,不然太挤了,摆着不好看呀。”
“嗯……多的也可以摆在铺子门口呢!”
第82章 开店从整修铺子开始(2)
听宝丫说的头头是道,云承禄和云花、云月坐在旁边,都是一脸的惊奇。
“我咋觉着宝丫好像特别有经验?”云承禄皱着眉思索。
云月也点点头:“我也觉着她说的很像那么回事!”
不过,宝丫的确是没开过铺子。
但不知道为啥,只要是跟吃的有关,她就觉得心里会冒出各种各样的想法来。
可能是自己吃了冈草果子,真的变聪明了?
宝丫晃晃小脑瓜,这样认为。
铺子要咋修整,她都已经跟领头的工匠叔叔说好了。
因为工匠们还要干活,赵芝兰就带着她们都退到外面来了。
铺子里原来老旧的桌椅板凳都得先搬出来腾空,看着门口一大堆的木桌凳,赵芝兰过日子那种节俭的劲儿头又上来了。
这些桌椅板凳虽然已经很老旧了,但好歹都是好木头的,朱柒肯定是不要的,就这么扔了,可惜了的。
于是一琢磨,干脆直接拉回家去,劈吧劈吧烧火用。
朱柒又陪着她们待了一会儿,等到工匠们都开始干活了,他才跟赵芝兰她们打了声招呼,回客来香了。
赵芝兰和四个娃娃坐在老槐树下的驴车上,王彩莲站在她们旁边,看着工匠们忙活,何春秀和云三郎去转悠转悠,买些新的碗筷,锅具啥的。
赵芝兰趁机问王彩莲:“你瞅着咋样?就是这么个小地方。”
“屋里只能摆四五张桌,位置偏的很,巷子里经过的行人都没几个。”
王彩莲自然也看见了,之前那些赚大钱的想法,顿时没了,就这么个小地方,确实艰难。
要真是交给她们大房来做,她真没那个能做好的信心。
“娘,”她揪着自个儿袖子,朝赵芝兰笑笑,“是我贪心了,这铺子我真做不来,再说我做饭也没三弟妹那么好吃。”
赵芝兰瞥她一眼:“你知道就好!这回是死心了?”
王彩莲使劲点头:“死心了!”
“那以后,春秀她们把铺子做起来了呢?你不眼热?”
王彩莲:“……”
眼热是肯定的,但是她不会再说啥了,毕竟她也知道这过程肯定不轻松,她自己主动放弃的,不管咋样,她也认了。
“眼热是眼热,那我也认了。”她道,“何况,铺子是宝丫想开的,我抢了也不好。”
“呦,”赵芝兰嘴一撇,伸手点在她脑门上,“咋着?今儿早上吃顶了?脑子竟然还转过弯儿来了。真是不易!”
“哈哈……”王彩莲被赵芝兰揶揄的脸上发烫,笑了两声。
一旁宝丫在跟云花和云月玩翻花绳,但耳朵却在听着她奶和大伯娘的话。
她玩了一会儿,还是忍不住插嘴了。
“奶,大伯娘,我有个主意呀。”
“你又有啥主意了?”赵芝兰笑笑,伸手把她抱过来,放在自己和王彩莲中间坐着。
“嗯,我觉着,等店开了起来,大家就都有事情做了,家里的钱也变多了。”
“是啊,咱们到时候就能盖新房子了,奶送你们几个也去念书塾。”赵芝兰道。
宝丫却摇了摇头:“不是呀,那时候咱们家肯定能赚到更多更多的钱了。”
她不知道该怎么说,唆了唆小手指:“就是,比盖了新房子、念了书塾,还多的钱,那样是不是大家就都能攒钱了?”
王彩莲已经被她绕蒙了。
赵芝兰倒是听懂了,如今家里月入四十多两银子,卖豆腐的钱,等以后开了铺子呢,肯定不止了。
之前家里没啥钱,所以钱都要放在她这里,攒起来,才够家里盖新房,送几个娃娃去念书。
那要是干完了这些事,还剩下好多银子呢?
她眼睛一亮,捏了捏宝丫头上的小揪揪:“宝丫啊,那你有啥想法呢?跟奶和你大伯娘说说?”
宝丫歪头看着她:“我觉着,如果铺子是我和爹娘来开,赚了钱的话,就可以留下一半,剩下一半交给奶存着。”
“但是,豆腐就要大伯娘或者二伯娘家来做了,她们也可以这样子,每月豆子哥给结的银钱,她们留一半,给奶一半。”
如今合作久了,云家手头也没那么拮据,所以卖豆腐再结钱就是按月来结了。
“嗯,倒是能行。”赵芝兰点点头。
这样的话,以后铺子做大,豆腐生意做大,三家之间也不会起争执。
但宝丫还没说完:“奶,以后铺子生意好起来,肯定会用到很多豆腐。这样对大伯娘和二伯娘家就不公平了,做豆腐很累的,不能白用她们做的豆腐。”
“我要像朱伯伯那样,买她们的豆腐!”
“傻孩子,都是一家人,说什么买呢!”赵芝兰被她幼稚的话逗笑了,“这事还早,等往后铺子做起来了再说。”
“不过,存钱的事情,宝丫说的不错,等晚上回去,大伙一块商量商量。”
“成,都听娘的!”王彩莲应得那叫一个爽快。
宝丫这一番话,算是说到了她的心坎上,她一直想给自个儿的小家攒点家底,这回总算是有盼儿了!
不过,赵芝兰也有自己的盘算,三房经营早食铺子,做豆腐的活计,十有八九大房要争去,那地里的活估计就要二房来干了。
如今旱情好转,明年估计能丰收,种地的事情也不能轻视。
云家加上宝丫的两亩地,一共六亩,种些粮食黄豆,再种些好卖钱的作物。
这样她们一条线,从原料的黄豆到做豆腐、开馆子,就能自给自足了,二房应该也不比大房、三房的少赚。
而此时王彩莲是怎么看宝丫,怎么都觉得这小丫头喜人,又聪明又知情理。
就说买豆腐那事,即便只是宝丫随口说说,她也觉得高兴,说明小丫头心里头有这个事儿啊。
要是她们家一直这样一条心一起奔,她倒是觉得,其实分不分家也没那么必要了。
之前是自己心思太窄,总想着往自己手里抠钱,其实好像把自己放进这个家里,大家一起赚钱的感觉会更好。
王彩莲扭头看看坐在自己旁边仰脸笑着的小宝丫,十分感慨的叹了口气。
小丫头说的没错啊,她们是一家人呢。
五个工匠一直忙到傍晚才歇工,跟赵芝兰她们打了招呼,说明天早上还是今天这个点,过来干活。
都说定了,赵芝兰她们就赶着驴车回肥水村去。
不过,来时候两辆车,回去只剩下一辆,还是有点不够坐。
再想到以后开了铺子,总要往镇上跑的,她一咬牙,打算再买辆牛车去。
于是几人又去市场买了头黄牛,和一辆牛车,让三郎赶着,四个娃娃坐着,一道回去。
第83章 开店从整修铺子开始(3)
折腾了一天回去,大家都是又累又饿,晚上李荣月就做了些扛饿的硬菜。
腊肉白菜炖粉条,贴棒子面饼子管够,还做了豆腐汤。
一家人美美的吃了晚饭,因为次日三郎家还要去镇上盯着铺子的整修进度,大家就都早早歇了。
第二日吃了早饭,给小豆子装了货,宝丫就跟着奶还有爹娘一起坐着牛车又去了镇上。
云月年纪小,想跟着一起去玩,赵芝兰就把她也带上了。
云承禄最爱凑热闹,原本以为也得嚷着要去的。
哪知,这孩子对习字的热情竟真不是三分钟热度,竟然破天荒的要留在家里习字。
吃了早饭,就在那苦练字帖,还拉着宝丫问了不少问题,把赵芝兰看的一愣一愣的。
王彩莲也是美的不行,自己俩大儿子都知道上进了,那可是比赚钱都能让人开心的事。
五个人坐着牛车到了镇上铺子,没多大会儿,工匠们就到了。
整修进度还是很快的,今儿个其实漆墙啥的就都已经差不多了,只剩下桌椅板凳还没有打完,可能还得等上一天两天的。
赵芝兰对工匠们其实很不错,因为她们也是来回往返镇上,不方便带些饭食,就每个人额外给十文钱,当做午饭钱了。
那姓赵的工匠头子没想到他们还有午饭钱,连连谢过赵芝兰,带着那四个工匠,干活都特别有劲儿。
开店的碗筷锅具啥的,昨儿个何春秀和云三郎就都已经买回来了。铺子的幌子也在做了,等下过去取回来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