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第127节
估分结果很好, 但徐荷叶也不会盲目自大地觉得自己就一定能被那两所顶级高校录取。
填完志愿, 徐荷叶回到家, 没多久,庞巧填完志愿也来到了徐荷叶家。
“姐, 你报了那几所学校啊。”
徐荷叶说了下,然后问她:“你呢?”
“志愿报好了吗?”
“嗯,都报好了。”庞巧点头,说出自己填报的结果, “表姐,第一梯队我填了京市的师范大学和咱们本市的财经大学。
第二梯队我选择了深圳大学还有浙省的大学, 深圳大学现在声名不显,不过我听说那边现在也发展得很快,深圳大学放在当地应该还是很够用的。
至于浙省的学校, 浙江大学我是够不上了,所以同样报了所师范,浙省离咱们扈城近,以后上大学回家就方便了。至于第三梯队的,我报了两所普通的211本科。”
她的水平自己了解,能考上京市师范或者扈城财经绝对是撞大运,最大概率就是去深市或者去浙省上大学。但事无绝对,表姐这样的牛人都会给自己留后路,她就更不能盲目自信了。
万一她发挥得不好,或者估分过高,去不了深市或者浙省,好歹有学校托底。读不了名牌大学,能读一个普通大学也很好。
这个时候大学还没有扩张,大学生依然很有含金量。读完出学,同样有前程。
“不过我还是希望能被京市的师范录取,这样咱们就能在一个地方读书了。”庞巧抱住徐荷叶的胳膊,说出自己的期望。
“会的。”徐荷叶道。
她辅导了庞巧三年,对她的水平还算了解,庞巧的成绩不错,如果这次考试她能稳定发挥出自己平时该有的考试水平,被京市师范录取不是没有可能的。
“不过表姐,你选的大学怎么都是京市和扈城的啊。”庞巧放开徐荷叶,往沙发上一摊。以徐荷叶的水平,就算是第三梯队的保底学校也可以选择更好点的学校。
“未来几年是咱们厂发展关键时期,我还是要盯一盯的。”
扈城是大本营,京市那边的新市场也等着他们去开拓。
去京市是奔着燕京水木两所大学去的,如果上不了顶级名校,倒不如留在扈城读大学,还方便了管理工厂。
“明白了。”庞巧对着徐荷叶举了举大拇指,“果然是我姐,做什么都奔着利益最大化。”
徐荷叶:“你就祈祷自己不会被京市师范大学或者咱们扈城财经大学录取吧,不然这四年你也别想跑。”
徐荷叶说着,踢了踢庞巧的小腿:“别趟了,起来,我们去厂里。”
“去厂里做什么。”
“看面料。”
高考前几天,工厂那边就传来了新消息——徐荷叶让纺织研发部设计研发的新面料终于有了进展。
只是她当时忙着高考,暂时腾不出手来管,现在高考结束了,志愿也填完了,该把后续的计划都安排起来了。
“新面料?”庞巧身体坐直了些,“表姐,你是说你之前让厂里研发部设计的新面料做出来了?”
“设计部说是研发出了密度更紧实,支数更细,防风且不易渗水的料子,但是具体有没有达到我的要求,还需要试验。”
“不过,如果咱们能赶在其他竞争对手前研发出真正意义上的三防面料,咱们厂就真的迎来起飞了。”徐荷叶看着庞巧,“巧巧,别小看了这一块小小的料子,它对羽绒服、冬衣行业的冲击将是无比巨大的。用这种料子做的羽绒服、冲锋衣,乃至登山服,都会给咱们带来巨大的收益。”
为什么直到近现代才诞生了真正意义上的羽绒服?
难道是古人笨,不知道鸡鸭绒羽可以保暖?
当然不是了,古人会收集鸡鸭毛羽做被褥就足以说明他们清楚这种材质的保暖性。
之所以不用这些毛羽做衣服,就是因为纺织行业落后,做不出足够细密防钻绒的衣服。
面料纹理稀疏,填充的毛羽裹不住,再加上小农经济,家家户户养殖的带毛牲畜少,每一根毛羽都是重要财产,充到衣服里,穿两回,毛羽就跑了,倒不如存着,做被褥来得更实用。
“那姐,咱们现在就去厂里?”说实话,对于徐荷叶口中防水,不钻风,还不沾油污的面料,庞巧还挺感兴趣的。
两人打车很快赶到了原来的申一纺织厂,现在的南方服装厂。
“来了。”董杏花直接把徐荷叶带到了面料研发部,和她介绍,“这是咱们面料研发部的盛宏盛主任,这次的面料研发就是他主持的。”
徐荷叶点了点头:“辛苦盛主任了,听说新面料已经研发出来了,我想现在去看看。”
“好,这边请。”盛宏也不多话,带着徐荷叶去看他们设计部九个月辛苦研发出来的新料子。
“这就是我们设计部研发出的新料子,刚开始我们走的是三元混纺布的设计思路,通过调整聚酯纤维、锦纶和棉纤维的比例,以增加面料的强度、耐磨性以及防水性。”
“和普通棉麻相比,这种料子确实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耐磨性,着色性也好。不过不管我们怎么调整,它始终做不到您要求的滴水不沾。”
“研究迟迟没有进展,我们都挺着急的。春天梅雨季节,大家上下班都挺不方便的。设计部有个员工灵机一动,雨伞也是用布做的,但它却有极好的防水性。如果把这种工艺运用到我们的面料中,是不是就能设计出真正防风防雨的面料?”
“我想到了古代制作雨布的方式,通过在纸张或者布料上涂抹桐油来防雨,但是桐油易燃,不安全,而且用桐油涂抹过后的面料虽然防水,但同样会让面料变僵硬,硬邦邦一块做成衣服穿着也不舒服。”
“不过方向是对的,所以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寻找那种安全无毒且不会改变面料质地的涂料,经过反复试验,我们看中了一种被称为‘塑料之王’的材质特氟龙。”
“特氟龙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寒性,耐温范围大,让它在冷冻温度下工作而不脆化,在高温条件下也不会融化。兼具化学惰性、低摩擦系数和绝缘稳定性。
用它制作的面料,具有极佳的不沾性,耐热耐冷、抗湿,不沾水和油渍,耐磨耐腐蚀,名副其实的三防面料。”
第185章 大棒和大枣
徐荷叶很高兴:“盛主任, 方便现在带我们去看看面料吗?”
“没问题。”盛宏带着三人来到设计部,拿出样布,“老板, 董经理, 这就是我们设计部最近设计的三防面料。”
他接着让手下的人拿来一瓶水、一壶油以及一瓶酱油, 然后将布料打开,依次把水、油还有漆黑的酱油倒到面料上。
水落成珠,等了大概三分钟后,盛宏拿了块碎布头往布料上一抹, “你们看,水珠擦去后, 布料还是干的。”
徐荷叶上手摸了摸, 确实是干的。
庞巧见状也跟着伸手去摸,“真的哎, 一点都不湿。”
“现在倒油试试, 看下面料防不防油。”盛宏说着, 往面料上倒了一些油,滑溜溜的油珠在布料上来回滚动, 但始终没有沁到面料肌理里。
擦去油珠后,盛宏拿来酱油试验,这次他还反复摩擦了几次,然后才擦去酱油。
布料依然如新。
“现在试验抗风能力。”盛宏让两位研究员展开面料, 然后拿了扇大风扇过来,对着面料吹, 他自己则和其他人站到面料另一面,只见面料被风吹的鼓起,然而面料另一头却感受不到什么风感。
“不错。”徐荷叶点了点头。
盛宏摆了摆手, 让两位研究员将面料收起来,然后才对徐荷叶和董杏花道:“老板,董经理,幸不辱命。”
南方服装厂盘下申一纺织厂,是徐荷叶坚持保留纺织部门,并且成立了研发部,让他担任主任,负责新面料的研发工作。
盛宏的压力挺大的,他入职南方服装厂近九个月,之前一直没有成果,厂里不是没有闲话,大家暗地里都说他们研发部是吃干饭的。屁事不做,白拿工资。
盛宏自己都差点绝望了,觉得自己是不是能力有限,胜任不了这份工作。
但董杏花一直坚持,让盛宏安心工作,其他闲言碎语她来处理。好在经过九个月的努力,他们终于研发出了符合老板要求的面料。
“肤感怎么样?”徐荷叶提出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三防面料,主打卖点是防水防油防污,但面料,最后还是要做成衣服穿到顾客身上,最基本的舒适性不能丢掉。
说到肤感,盛宏迟疑了一下,“加了特氟龙涂层后的面料,确实没有之前那么柔软了。”
“不过我觉得作为面布,不贴身穿应该还好。”
徐荷叶摇了摇头,伸手摸了摸那块样布,摇了摇头:“还是太硬了,就算是面布不沾皮肤,可以牺牲部分舒适性,但也不该硬得像一张纸壳。”
她刚才就发现了,盛宏刚刚倒酱油试验防污功能时,抓着面料摩擦的几下,就暴露了面料不够灵活的缺点。
“而且,料子太厚了。”徐荷叶抓起料子边缘,对着光线看了看,“面料都这么厚了,再加上羽绒、里布,做成的冬衣肯定更加笨重。这样的衣服虽然保暖,但失了轻便性,顾客穿上身就会觉得累。”
“一件保暖却会让人觉得很累很不舒服的衣服,顾客会愿意为它买单吗?即便一时兴起买了一件,还会复购吗?”
“所以我希望你们针对这两点继续改进。”
盛宏有些为难:“但是面料轻了薄了,防水防油防污能力就没有现在这么出众了。”
徐荷叶摇头:“不,你们一定可以研发出兼具柔软轻薄以及防水防污功能的面料。”
“之前我让你们研发这个三防面料,你们不也打了退堂鼓,觉得自己做不到?但现在看来,大家的潜力是巨大的。所以我相信你们一定能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
盛宏脸上写满了苦涩,但还是点了点头:“小老板,我们会继续改进的。”
徐荷叶点了点头:“最后还有一个问题,过水后的效果你们试验过吗?”
盛宏:“……”
“过水一次,十次,乃至二十次、三十次后,面料的功能还能保留几成?”
外穿的冬衣一般人每年大概会洗三到四次,穿个五六年,差不多就是过水十几二十次,如果这块料子过水二十次后还有基本的三防功能,这个质量就很过硬。不至于让人骂货不对板,虚假宣传。
盛宏不说话,盛宏的脸色更苦了。
两位研究员也是苦着脸,估计心底已经在骂她。
老板一张嘴,底下人跑断腿。
“我知道大家都辛苦了,为表奖励,这个月研发部的员工每人多发半个月工资。盛主任多发一个月工资。”为了减轻大家的怨念,徐荷叶给完大棒,又给了个甜枣。
这话一出,盛宏脸上的苦意顿时退了三分。
两位研究员脸色都没那么黯淡了。
果然,不管什么时候,钱都是最大的动力。
徐荷叶继续给大家打鸡血:“从零到一很难,从一到二就要简单很多。我知道大家辛苦,再克服一下,继续研究研究。等你们研究出真正轻薄柔软又舒适的三防面料,我还给大家发奖金,大奖!”
未来还有大饼等着,三人总算是恢复了一开始的意气风发。
“老板放心,我们现在就回去继续研究,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把你想要的效果给找出来。”
送走三人后,徐荷叶叹了口气。
还是差了一把火啊。
她本来还想着如果自己能考上京市那两所顶级高校,就借着这个风头正式推出他们的新款。不管什么时候,华国人对于读书人的尊崇都是刻入骨髓的。
如果能在顾客心中种下一个南方女装是状元服饰的概念,后续的推广都要轻松许多。
不过,没关系,徐荷叶脑筋一转,很快又有了新的主意。
第186章 假账
从工厂出来, 姐妹俩去各大商场转了一圈。生意算不上差,但也绝对算不上特别好。回到家,就看到董桃花黑着脸, 坐在客厅里, 面前的茶几上放着一沓账本。
填完志愿, 徐荷叶回到家, 没多久,庞巧填完志愿也来到了徐荷叶家。
“姐, 你报了那几所学校啊。”
徐荷叶说了下,然后问她:“你呢?”
“志愿报好了吗?”
“嗯,都报好了。”庞巧点头,说出自己填报的结果, “表姐,第一梯队我填了京市的师范大学和咱们本市的财经大学。
第二梯队我选择了深圳大学还有浙省的大学, 深圳大学现在声名不显,不过我听说那边现在也发展得很快,深圳大学放在当地应该还是很够用的。
至于浙省的学校, 浙江大学我是够不上了,所以同样报了所师范,浙省离咱们扈城近,以后上大学回家就方便了。至于第三梯队的,我报了两所普通的211本科。”
她的水平自己了解,能考上京市师范或者扈城财经绝对是撞大运,最大概率就是去深市或者去浙省上大学。但事无绝对,表姐这样的牛人都会给自己留后路,她就更不能盲目自信了。
万一她发挥得不好,或者估分过高,去不了深市或者浙省,好歹有学校托底。读不了名牌大学,能读一个普通大学也很好。
这个时候大学还没有扩张,大学生依然很有含金量。读完出学,同样有前程。
“不过我还是希望能被京市的师范录取,这样咱们就能在一个地方读书了。”庞巧抱住徐荷叶的胳膊,说出自己的期望。
“会的。”徐荷叶道。
她辅导了庞巧三年,对她的水平还算了解,庞巧的成绩不错,如果这次考试她能稳定发挥出自己平时该有的考试水平,被京市师范录取不是没有可能的。
“不过表姐,你选的大学怎么都是京市和扈城的啊。”庞巧放开徐荷叶,往沙发上一摊。以徐荷叶的水平,就算是第三梯队的保底学校也可以选择更好点的学校。
“未来几年是咱们厂发展关键时期,我还是要盯一盯的。”
扈城是大本营,京市那边的新市场也等着他们去开拓。
去京市是奔着燕京水木两所大学去的,如果上不了顶级名校,倒不如留在扈城读大学,还方便了管理工厂。
“明白了。”庞巧对着徐荷叶举了举大拇指,“果然是我姐,做什么都奔着利益最大化。”
徐荷叶:“你就祈祷自己不会被京市师范大学或者咱们扈城财经大学录取吧,不然这四年你也别想跑。”
徐荷叶说着,踢了踢庞巧的小腿:“别趟了,起来,我们去厂里。”
“去厂里做什么。”
“看面料。”
高考前几天,工厂那边就传来了新消息——徐荷叶让纺织研发部设计研发的新面料终于有了进展。
只是她当时忙着高考,暂时腾不出手来管,现在高考结束了,志愿也填完了,该把后续的计划都安排起来了。
“新面料?”庞巧身体坐直了些,“表姐,你是说你之前让厂里研发部设计的新面料做出来了?”
“设计部说是研发出了密度更紧实,支数更细,防风且不易渗水的料子,但是具体有没有达到我的要求,还需要试验。”
“不过,如果咱们能赶在其他竞争对手前研发出真正意义上的三防面料,咱们厂就真的迎来起飞了。”徐荷叶看着庞巧,“巧巧,别小看了这一块小小的料子,它对羽绒服、冬衣行业的冲击将是无比巨大的。用这种料子做的羽绒服、冲锋衣,乃至登山服,都会给咱们带来巨大的收益。”
为什么直到近现代才诞生了真正意义上的羽绒服?
难道是古人笨,不知道鸡鸭绒羽可以保暖?
当然不是了,古人会收集鸡鸭毛羽做被褥就足以说明他们清楚这种材质的保暖性。
之所以不用这些毛羽做衣服,就是因为纺织行业落后,做不出足够细密防钻绒的衣服。
面料纹理稀疏,填充的毛羽裹不住,再加上小农经济,家家户户养殖的带毛牲畜少,每一根毛羽都是重要财产,充到衣服里,穿两回,毛羽就跑了,倒不如存着,做被褥来得更实用。
“那姐,咱们现在就去厂里?”说实话,对于徐荷叶口中防水,不钻风,还不沾油污的面料,庞巧还挺感兴趣的。
两人打车很快赶到了原来的申一纺织厂,现在的南方服装厂。
“来了。”董杏花直接把徐荷叶带到了面料研发部,和她介绍,“这是咱们面料研发部的盛宏盛主任,这次的面料研发就是他主持的。”
徐荷叶点了点头:“辛苦盛主任了,听说新面料已经研发出来了,我想现在去看看。”
“好,这边请。”盛宏也不多话,带着徐荷叶去看他们设计部九个月辛苦研发出来的新料子。
“这就是我们设计部研发出的新料子,刚开始我们走的是三元混纺布的设计思路,通过调整聚酯纤维、锦纶和棉纤维的比例,以增加面料的强度、耐磨性以及防水性。”
“和普通棉麻相比,这种料子确实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耐磨性,着色性也好。不过不管我们怎么调整,它始终做不到您要求的滴水不沾。”
“研究迟迟没有进展,我们都挺着急的。春天梅雨季节,大家上下班都挺不方便的。设计部有个员工灵机一动,雨伞也是用布做的,但它却有极好的防水性。如果把这种工艺运用到我们的面料中,是不是就能设计出真正防风防雨的面料?”
“我想到了古代制作雨布的方式,通过在纸张或者布料上涂抹桐油来防雨,但是桐油易燃,不安全,而且用桐油涂抹过后的面料虽然防水,但同样会让面料变僵硬,硬邦邦一块做成衣服穿着也不舒服。”
“不过方向是对的,所以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寻找那种安全无毒且不会改变面料质地的涂料,经过反复试验,我们看中了一种被称为‘塑料之王’的材质特氟龙。”
“特氟龙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寒性,耐温范围大,让它在冷冻温度下工作而不脆化,在高温条件下也不会融化。兼具化学惰性、低摩擦系数和绝缘稳定性。
用它制作的面料,具有极佳的不沾性,耐热耐冷、抗湿,不沾水和油渍,耐磨耐腐蚀,名副其实的三防面料。”
第185章 大棒和大枣
徐荷叶很高兴:“盛主任, 方便现在带我们去看看面料吗?”
“没问题。”盛宏带着三人来到设计部,拿出样布,“老板, 董经理, 这就是我们设计部最近设计的三防面料。”
他接着让手下的人拿来一瓶水、一壶油以及一瓶酱油, 然后将布料打开,依次把水、油还有漆黑的酱油倒到面料上。
水落成珠,等了大概三分钟后,盛宏拿了块碎布头往布料上一抹, “你们看,水珠擦去后, 布料还是干的。”
徐荷叶上手摸了摸, 确实是干的。
庞巧见状也跟着伸手去摸,“真的哎, 一点都不湿。”
“现在倒油试试, 看下面料防不防油。”盛宏说着, 往面料上倒了一些油,滑溜溜的油珠在布料上来回滚动, 但始终没有沁到面料肌理里。
擦去油珠后,盛宏拿来酱油试验,这次他还反复摩擦了几次,然后才擦去酱油。
布料依然如新。
“现在试验抗风能力。”盛宏让两位研究员展开面料, 然后拿了扇大风扇过来,对着面料吹, 他自己则和其他人站到面料另一面,只见面料被风吹的鼓起,然而面料另一头却感受不到什么风感。
“不错。”徐荷叶点了点头。
盛宏摆了摆手, 让两位研究员将面料收起来,然后才对徐荷叶和董杏花道:“老板,董经理,幸不辱命。”
南方服装厂盘下申一纺织厂,是徐荷叶坚持保留纺织部门,并且成立了研发部,让他担任主任,负责新面料的研发工作。
盛宏的压力挺大的,他入职南方服装厂近九个月,之前一直没有成果,厂里不是没有闲话,大家暗地里都说他们研发部是吃干饭的。屁事不做,白拿工资。
盛宏自己都差点绝望了,觉得自己是不是能力有限,胜任不了这份工作。
但董杏花一直坚持,让盛宏安心工作,其他闲言碎语她来处理。好在经过九个月的努力,他们终于研发出了符合老板要求的面料。
“肤感怎么样?”徐荷叶提出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三防面料,主打卖点是防水防油防污,但面料,最后还是要做成衣服穿到顾客身上,最基本的舒适性不能丢掉。
说到肤感,盛宏迟疑了一下,“加了特氟龙涂层后的面料,确实没有之前那么柔软了。”
“不过我觉得作为面布,不贴身穿应该还好。”
徐荷叶摇了摇头,伸手摸了摸那块样布,摇了摇头:“还是太硬了,就算是面布不沾皮肤,可以牺牲部分舒适性,但也不该硬得像一张纸壳。”
她刚才就发现了,盛宏刚刚倒酱油试验防污功能时,抓着面料摩擦的几下,就暴露了面料不够灵活的缺点。
“而且,料子太厚了。”徐荷叶抓起料子边缘,对着光线看了看,“面料都这么厚了,再加上羽绒、里布,做成的冬衣肯定更加笨重。这样的衣服虽然保暖,但失了轻便性,顾客穿上身就会觉得累。”
“一件保暖却会让人觉得很累很不舒服的衣服,顾客会愿意为它买单吗?即便一时兴起买了一件,还会复购吗?”
“所以我希望你们针对这两点继续改进。”
盛宏有些为难:“但是面料轻了薄了,防水防油防污能力就没有现在这么出众了。”
徐荷叶摇头:“不,你们一定可以研发出兼具柔软轻薄以及防水防污功能的面料。”
“之前我让你们研发这个三防面料,你们不也打了退堂鼓,觉得自己做不到?但现在看来,大家的潜力是巨大的。所以我相信你们一定能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
盛宏脸上写满了苦涩,但还是点了点头:“小老板,我们会继续改进的。”
徐荷叶点了点头:“最后还有一个问题,过水后的效果你们试验过吗?”
盛宏:“……”
“过水一次,十次,乃至二十次、三十次后,面料的功能还能保留几成?”
外穿的冬衣一般人每年大概会洗三到四次,穿个五六年,差不多就是过水十几二十次,如果这块料子过水二十次后还有基本的三防功能,这个质量就很过硬。不至于让人骂货不对板,虚假宣传。
盛宏不说话,盛宏的脸色更苦了。
两位研究员也是苦着脸,估计心底已经在骂她。
老板一张嘴,底下人跑断腿。
“我知道大家都辛苦了,为表奖励,这个月研发部的员工每人多发半个月工资。盛主任多发一个月工资。”为了减轻大家的怨念,徐荷叶给完大棒,又给了个甜枣。
这话一出,盛宏脸上的苦意顿时退了三分。
两位研究员脸色都没那么黯淡了。
果然,不管什么时候,钱都是最大的动力。
徐荷叶继续给大家打鸡血:“从零到一很难,从一到二就要简单很多。我知道大家辛苦,再克服一下,继续研究研究。等你们研究出真正轻薄柔软又舒适的三防面料,我还给大家发奖金,大奖!”
未来还有大饼等着,三人总算是恢复了一开始的意气风发。
“老板放心,我们现在就回去继续研究,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把你想要的效果给找出来。”
送走三人后,徐荷叶叹了口气。
还是差了一把火啊。
她本来还想着如果自己能考上京市那两所顶级高校,就借着这个风头正式推出他们的新款。不管什么时候,华国人对于读书人的尊崇都是刻入骨髓的。
如果能在顾客心中种下一个南方女装是状元服饰的概念,后续的推广都要轻松许多。
不过,没关系,徐荷叶脑筋一转,很快又有了新的主意。
第186章 假账
从工厂出来, 姐妹俩去各大商场转了一圈。生意算不上差,但也绝对算不上特别好。回到家,就看到董桃花黑着脸, 坐在客厅里, 面前的茶几上放着一沓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