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第83节
  “那行,那吕叔,段杰哥你们忙,我去给表姐帮忙。”吕俊点了点头,又把心神放到了电话那头顾客的话上。
  庞巧出了办公室,跳着脚往仓库走去。
  “表姐,我来给你帮忙。”
  “好。”徐荷叶点头,又问,“小姨来了吗?”
  “来了,我们一起来的。”
  “行。”徐荷叶把手中的订单交给她,“巧巧,这些都是已经付过款的单子,你来给王叔帮忙。”
  徐荷叶叫过来的这四位工人,只有一位识字,另外三人不识字,需要人带。两两一组,必须有一个人认字,不然怎么核对订单?
  庞巧接过订单,又问:“表姐你不在这儿看着?”
  徐荷叶摇头:“不了,我还有其他事情。巧巧,这里就辛苦你和王叔了。”
  徐荷叶说完,转身去车间找董杏花。发货很重要,但是其他人也能做。相比较下,定面料,以及后续找代加工这两件事,才是现在最紧要的事情。
  她刚走到车间门口,就撞上要去仓库找她的董杏花。
  “荷叶,我想通了,买面料的事就按你说的做吧。”
  “小姨,咱们先买十万米料子。”
  两人闻言,都噗嗤一声笑了。徐荷叶道:“小姨,我想过了,你说的也有道理。咱们确实不应该把全部积蓄都拿出来赌。先订十万米的料子,回头卖得好再加订也容易。万一市场风变,咱们也损失得起。”
  徐荷叶想了一下,之前她敢拿出所有积蓄来赌,是因为她很确信《公关小姐》这部剧会火,能会引领一个新风潮。
  更重要的是当时除了她,没有其他竞争对手。
  但现在不一样了。
  大家都知道制服能挣钱,而且能挣大钱,加入进来的竞争对手绝对不会少。
  就拿租赁给他们厂房的江城服装厂打比方,如果他们也加入制服的生产中来,七八个车间的机器一同运转,仅仅一天就能覆盖她们七八天的产能。
  他们毕竟体量小,做货慢,还要现订面料。这些都需要时间,没准等他们的货做好,市面上的制服已经烂大街。
  十万米面料,成本三十万,就算全亏了,也不至于伤筋动骨,他们就还有翻盘的机会。
  盲目扩张是大忌,小姨的顾虑是对的,商场如战场,她不能想当然。
  听到徐荷叶主动提出少买面料,董杏花大松一口气:“荷叶你能想通就太好了。”
  “那我们现在就去订面料,还是去我从前的老东家定吗?”
  “做生不如做熟,还去您原来上班的申一纺织厂。”
  “那行,我给销售部的汪经理打个电话,看下他有没有空。”几分钟后,董杏花挂断电话,“荷叶,走吧,我和汪经理约好了九点半见面。”
  徐荷叶抬起腕表,一看八点半。为了节约时间,两人选择打的过去。
  下了车,董杏花熟门熟路地带着徐荷叶找到申一纺织厂的销售部。但令两人没想到的是,她们会在这里遇到一个认识的人,来人的目的竟然也是买面料——西装面料。
  徐荷叶和董杏花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神中看到了惊讶。
  竞争对手,竟然这么快就出现了。
  要知道上次的假领子,她们可是卖了快一个月,市面上才出现仿品的。
  但现在,仅仅一天时间,就有人想从中分一杯羹。
  不,徐荷叶摇了摇头,不是一天,应该是四天,从《公关小姐》在央视台播放开始,就已经有有识之士从这部剧里看到了商机。
  徐荷叶突然意识到,这两次成功还是让她有些飘了。
  可她的成功不是因为她有多敏锐,她只是占了前世记忆的便宜而已。
  徐荷叶暗暗告诫自己,在经商这条领域上她还是个新人,决不能低估了那些在商海里沉浮十多年的老商人们毒辣的眼光。
  “张副厂长,你也买西装面料?”董杏花努力想挤出笑脸,语气里还是忍不住带了一丝质问和不悦。
  她们厂就租在江城服装厂里,如果江城服装厂和他们做一样的东西,那来订货的顾客会选择谁?
  徐荷叶之前还想让江城服装厂帮他们代加工,现在想想之前自己实在有些想当然。
  代加工,怎么比得了自己买料子加工卖出去挣的钱多呢?
  第121章 熊猫面料
  张副厂长含笑点了点头, 他看出了董杏花的不悦,依然神色如常。本来就是和重荷工厂抢生意,董杏花不高兴也是正常。
  张副厂长也不会有什么心虚内疚的想法, 那衣裳不是重荷服装厂自己设计的, 他们也是借了电视剧热播的风头火起来。
  这两天因为电视剧来重荷服装厂定制服的零售商、批发商可是不少。既然重荷服装厂能借这股东风, 他江城服装厂为什么不能借?
  张副厂长想着,目光落在徐荷叶身上。
  这小姑娘,眼界倒是不错。
  去年十一月《公关小姐》就在广省电视台播过,当时虽然引起了轰动, 看过的人也不少,但终归只是小范围火热, 没有太大的影响。
  谁能想到这剧一经央视播放, 能掀起这么大的风浪?
  然而这姑娘却能提前布局,拿出所有积蓄买面料, 做成同款制服。张副厂长很肯定, 她打的就是《公关小姐》热播的主意。
  不然, 她不会提前一两个月就让厂里的业务员给那些经销商、批发商们打电话,告诉大家她那儿有电视同款制服?
  但她怎么能确定央视一定会引进这部剧?
  又怎么确定这部剧会火呢?
  是她有什么隐藏人脉, 还是说这姑娘单纯就是眼界好,能从一部地方省份自制的剧中看出爆火的痕迹?
  但想到重荷服装厂之前开发的爆火假领子,张副厂长摇了摇头,不再深究。或许有些人就是这样敏锐, 能从细枝末节中找到暴富的机会。
  他看向汪经理:“汪经理,我这次过来是代表江城服装厂和您谈一笔生意。”
  董杏花忙道:“汪经理, 是我先和您预约的。”
  汪经理点了点头,抬起右手往下压了压:“小董,稍安勿躁。虽然是你给我打的电话, 但张副厂长毕竟是先来的。而且现在还未到咱们约定见面的九点半,我先和他聊聊,回头咱们再商量?”
  董杏花看了下腕表,八点过五分,确实没到两人约定的九点半,只能无奈地点了点头,“行,那你们先聊。”
  说完,也不走,拉着徐荷叶直接走到张副厂长的对面坐了下来,也就是汪经理座位右侧。
  这下汪经理的左手边坐着张副厂长,右手边坐着董杏花和徐荷叶两个人。
  双方还是竞争对手。
  这生意还怎么谈?
  汪经理抬手送客:“小董,不如你去隔壁办公室坐坐,我让秘书给你送茶,大早上赶过来,喝杯热茶解解渴。”
  董杏花摇头:“不了,不了,我不渴。你们聊你们的,我绝对不会打扰你们。”
  汪经理:“……”
  张副厂长:“……”
  汪经理有些无奈,看向张副厂长。
  张副厂长也被董杏花这一出无赖闹得哭笑不得。
  “汪经理,咱们要谈的事情也没什么不能见人的,董经理既然不愿意离开,听听也无妨。”
  “既然张副厂长没有意见,那咱们继续谈?”
  “行。”张副厂长道,“汪经理,我们厂这次会从申一服装厂定下三十万米面料,价格同样是三元一米,但我们希望你们厂能优先制作我们的货,最好是在一个星期内完成交货。”
  汪经理皱了皱眉:“优先制作没问题,但是一个星期内交货我们做不到。”
  “三十万米,除非我们厂所有车间都用来制作你们的货,且加班加点才能赶在一个星期内完成制作。
  但,张副厂长,您应该知道我们厂除了你们的订单外,还有其他订单。那些订单货期不定,有长有短,短的一个星期后就要交货,长的也不过一两个月。”
  “我能安排调拨一两个车间给您生产,但不能把所有车间都空出来生产您的货。否则光是违约金,就够我们申一纺织厂喝一壶的。”
  张副厂长想了想:“那这样,你先给我们生产十万米货,一个星期后交货。剩下的二十万米,可以推迟到半个月。你看怎么样?”
  “您先等等。”汪经理说着,叫了个人,“小陈,你去生产部问问,三十万米西装料子,能不能在一个星期内做好十万米,剩下二十万米在半个月内交货。”
  “汪经理,我这边——”董杏花着急开口,如果把车间都安排去做张副厂长的货,那她的十万米面料什么时候能交货?
  徐荷叶打断了她,“小姨,先等汪经理和张副厂长谈完。”
  既然说了只旁听,不会打搅两人的谈话,那就不要插话。
  做事急也急不来。
  没多久,叫小陈的年轻男人回到办公室。
  “汪经理,生产主管说赶一赶可以安排。”
  汪经理看向张副厂长,笑着伸出手:“张副厂长,合作愉快。”
  张副厂长也笑着回握他的手:“汪经理,合作愉快。我回去就让财务给你打款。”
  “行。”汪经理点了点头,“等收到预付款,我马上安排车间生产。”两家厂都是老交情,按照惯例,先付三成订金,剩下的尾款,到货一批支付一批。
  张副厂长离开后,董杏花才道:“汪经理,您定给张副厂长三十万米的货,交货期还这么紧凑,还能有时间做我的货吗?”
  汪经理叹了口气:“小董,你们跟我来。”
  董杏花跟着他,越走越熟悉,那不是去仓库的方向吗?
  到了地方,果然是仓库。汪经理让人打开一间仓库,里头堆满了熟悉的面料。
  竟然就是他们需要的制服料子。
  董杏花有些诧异地看向汪经理,徐荷叶也很惊讶。
  汪经理叹口气道:“小董,你是我们厂出去的第一位创业女工,挣了钱还不忘照顾厂里生意,厂里希望你能发展得好,能支持的我们肯定会支持你。”
  董杏花,原来是申一纺织厂的员工,和申一厂有一份感情。如今厂里形势严峻,谁知道将来他会不会有下岗的一天?他现在帮她一把,将来她的厂做得好了,将来没准能有个退路。
  不过这些小心思就不必和她说了。
  董杏花十分激动,她没想到汪经理竟然藏了一批现货。
  她指着那些面料道:“汪经理,这里总共有多少米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