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第60节
屋子整体还算完好,但里头已经造得不像样了。地面脏就不说了,墙壁都被烟熏地黢黑,屋顶有破洞,阳光能从屋顶透射进来,若是遇到下雨下雪,屋里也会进水。
再一个,窗玻璃都碎了,需要重新安装。毕竟是十二月,天气太冷了,如果不把窗玻璃按上,寒风瑟瑟,在里头干活做不了多久整个人就会被冻僵。
徐荷叶有些退缩,清理墙体,修缮屋顶,安装窗玻璃,这么些流程下来,花的钱不会少。还有一点,他们能免费用,同样意味着别人也能用。
如果他们花了大价钱翻修好,回头却便宜了别人,她得怄死。
“小姨,要不咱们还是想法子租个地方用?”
董杏花摇头:“不用,这地方挺好,清理清理就能用。”
董杏花放下扫帚,开始指挥:“老幺,小吕、小程,你们三个辛苦点,把教堂里这些乱七八糟的杂物搬到外头去。”
“小黄、小刘,你们两一个拿着除尘掸子把墙壁、屋顶上的灰尘、蜘蛛网扫下来,一个拿扫帚把地面的灰尘垃圾扫下。”
“荷叶,咱们俩回家,把你之前从废品站收回来的旧报纸拿来。”
董杏花骑着三轮车,载着徐荷叶回到樟树巷。
“墙壁黑没关系,咱们可以糊一圈旧报纸,反正临时用一用,只要不把人还有面料蹭脏就行。”
董杏花解释道,“还有窗户,不用买玻璃换,换玻璃成本多高?咱们可以买点塑料纸贴上去,又薄又透光还不钻风。还是那句话,临时用一用,怎么方便怎么来。”
至于地面,同样的道理,先擦洗一遍,洗个差不离,然后铺上废弃报纸,再在废报纸上铺一层蛇皮袋,面料倒在蛇皮袋上,一样不会弄脏。
“小姨你真厉害,省钱能力杠杠的。”被董杏花这么一安排,徐荷叶发现那些脏乱破旧还真不是什么大问题。
两人一起把她看过的旧报纸全都搬上了三轮车,董杏花想了想,糊报纸还需要浆糊。
于是又捡了几块蜂窝煤,装了一袋面粉,装上一桶水,以及徐荷叶烧水用的小铁炉子、铝锅,打算自己熬糨糊。
两人很快回到老教堂时,黄旺成已经把屋顶还有墙壁上的蛛网尘土清扫干净,和刘同一起帮董福运他们三个搬运杂物。
徐荷叶要去帮忙,吕俊拦住了她:“不用你,东西重,我们都快搬完了。”
确实也快搬完了,徐荷叶也就没有勉强。
她开始烧煤炉子,给小姨帮忙熬糨糊。水与面粉一比一混合,搅拌均匀后烧火熬煮,熬煮时需要不停地搅拌以防烧煳。
这活儿看似轻松,实际上非常需要力气。尤其是浆糊加热后,黏性增加,搅拌时更难搅动。徐荷叶搅拌了两下,手就没力气了。
董杏花笑着把活儿接过去:“没力气了吧?”
“嗯。”徐荷叶点了点头。
“我来,你去便是休息吧。”
屋里,东西已经搬完了。董福运从教堂里的水井打了水,倒在地面上,开始清洗地面。
拖洗第一遍时,水都是黑的。五人又拖了四五遍,黑漆漆的地面终于露出了它本来的颜色,众人这才发现老教堂地面竟然铺上了米色的瓷砖。
冬日风寒干燥,拖干净的地砖,水渍没多久就被吹干了。
董杏花那边,已经熬好了几盆浆糊,一群人紧接着给墙壁糊报纸。当然,报纸没有糊满整面墙,只糊了两米来高。
两米以上,墙壁再黑也蹭不到。
不过即便如此,徐荷叶买的废弃报纸还是有些不够。董福运当即就要去买,徐荷叶拦住了他。天快黑了,不如第二天再干。
第二天周一,徐荷叶这个学生,只能无奈地放下这些事情,前往学校上课。
熬了一整天,下午放学后,徐荷叶下了公交,连出租屋都没回,便迫不及待地去往老教堂,到了才发现这里可谓是改头换面,不说焕然一新,但和之前那副破败模样也截然不同了。
墙壁糊了一圈报纸,米色的地面干干净净,破损的窗户封上了透明塑料纸,里头不说温暖如春,但至少不像之前那样凉风飕飕。
教堂左边靠近门口的位置摆着两张方桌,靠近门口的那张桌子上放着剪刀、版纸,还有压布石,后面那张桌子上,放着丝线、顶针、各种型号的缝衣针,各式各样的扣子,旁边甚至还有一个老式熨斗,这里是用来钉扣和熨烫的。
教堂右边,与两张桌子并排放置的是两台缝纫机。
这赫然就是一个小型的缝纫加工厂。
徐荷叶没想到小姨的动作这样快,昨天买好面料,定好场地,她今天就把这个假领子工坊安排好了。
“怎么样?”董杏花叉着腰问徐荷叶。
徐荷叶冲她竖了个大拇指:“小姨,你真厉害,超级赞。”
再往后,更里面的位置,光线没有近门的地方好,一侧地上铺着旧报纸、油布,那是用来堆放面料用的。另一侧摆着一张木板床,上头甚至放着叠好的被褥。
徐荷叶觉得奇怪:“小姨,这里怎么还有床啊?”
“这是值夜的人晚上睡觉用的。”说话的人是董福运,“咱们这里有面料,有木桌,还有两台缝纫机,价值不菲。晚上没人看着我不放心。”
白天还好,他们都在。晚上虽然买了铁锁把教堂大门锁住,但是不保险。万一有人撬了锁,把东西偷走了他们都不知道。
所以还是得留人看着。
董杏花又领着徐荷叶来到门口的那张桌子处,拿出一沓纸样给徐荷叶看:“荷叶,你看看这是不是你昨天和小姨说的假领子?”
“小姨画了两种,一种尖角的,一种就是你说的圆角的。”
这样纸是董杏花根据徐荷叶的图纸,按照成人衣物比例,自己画出来的。
徐荷叶看了看,指出一个问题:“小姨,门襟这一块要稍微留长一点,别怕浪费面料。这里太短了,穿衣服时,大襟这块容易往领口跑,不体面。”
她前世买的假领子就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因为假领子门襟不服帖,胸口那块皱巴巴的,很难看。
“还有圆角翻领这个版,领子弧度要做大一些宽一些,这样更温柔大气。”
“那行,我再改改。”徐荷叶一说,董杏花心里有数了。
第93章 售前准备
董杏花很快将纸板改了出来, 徐荷叶看了看,心底又有一些想法。
不过不急,他们可以先卖这两种, 等这两种卖不动了, 或者市面上出了仿制品, 她再把脑海里那些新想法拿出来。
“现在把样品做出来。”
董福运将他们先拖来的两袋碎布头倒在了油布上,徐荷叶翻了翻,从中挑出几块料子。
“小姨,你看这几块料子, 白色、蓝色、粉色还有小碎花,前两种颜色, 我建议做成尖角的, 蓝白这两种颜色,不管男人穿还是女人穿都很适合。
粉色做尖角的也行, 这个虽然偏女性化, 但不是没有男人穿粉衬衫。唯独最后这块碎花布, 温柔可爱小清新,就不太适合做成尖角的了。还有这块, 蕾丝边的,一看就是女人穿的料子,就适合做成女人穿的圆角假领子。”
“你们做的时候,需要稍微注意这点, 需根据面料的颜色、材质,剪裁成不同的样板。”
董杏花点了点头:“荷叶你放心吧, 小姨会注意的。”
“对了,这些碎布头有大有小,不一定都能做成一件假领子。如果布料不够, 需要拼布的情况下,一定要注意搭配。
搭配得好很好看,搭配不好就是灾难。总体来说,颜色搭配有一些技巧,总结下来就是明对暗,浅对深,花对素。”
“但并不是说按照这种规律搭配出来就好看,比如——”徐荷叶说着,挑出两块碎布,“深蓝和橘红,就很不搭。”
“另外,还有高饱和度的亮色也不适合配在一起,好比这个,荧光粉和柠檬黄,太扎眼了。两种暗色的也不行,你看这个,一个深紫,一个墨绿,太暗沉了。也不能一身花,两种碎花面料凑在一起会很浮夸,显得杂乱没有层次。”
“总之,所有的搭配都需要遵循一个原则,和而不同。有区别,但要和谐不突兀。”
听到这里,董杏花就有些抓瞎了。反倒是黄旺成眸光闪了闪,若有所思。
“实在不行,你们就先挑大块的布头做,小布头先留着,等这些大块布做完了,再做这些小布头。”
徐荷叶盘算着她可以每天晚上来帮忙搭配一下。再一个她还有十来天期末考试,等考试结束就能全身心投入到这项事业中。
董杏花没有把握,闻言松了一口气:“那还是按照荷叶你说的做。”
“小姨,为了提高效率,明天你们要分工合作。有人负责挑选布料,有人剪裁,有人缝纫,有人打扣子,有人熨烫,每个人只负责一项工序,熟练度才会高。”
徐荷叶正说着,黄旺成拿了几块料子,一一搭配好,放到徐荷叶面前:“小侄女,你看看这几样搭配行不行?”
徐荷叶看了看,发现黄旺成真的很有时尚感。
他选的搭配都很经典,完美吸取了徐荷叶和而不同的搭配原则。
这几样搭配,都是花色配素色,根据主料的颜色、印花来选择辅料,主料为粉色碎花,辅料挑的就是同色系的素粉料子。主料是纯色的,辅料选择的就是和主料颜色一致的碎花面料。
放在一起,既不同,又相同,和谐而融洽。
徐荷叶惊喜道:“黄叔,你真的太厉害了。我看,挑料子以及搭配这件事就交给您吧。”
黄旺成也不推辞:“行,那我就负责挑拣合适的料子以及搭配。”
小姨肯定是负责缝纫的,徐荷叶又将目光看向董福运、刘同、程子军还有吕俊四人。
“小舅舅,刘叔、程叔、吕叔,你们四个分别要选出一名裁剪、一名缝扣、一名熨烫,剩下那人谁忙不过来,就去帮谁。”
四人面面相觑,他们也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啊。
董杏花道:“既然不知道能做什么,那就一个个试。”
她从碎布堆里找出几块布,拿给四人,任何指了指做好的假领子纸板:“你们每人裁剪出一套假领子出来。”
根据纸板裁剪其实并不难,但很考验技术,手要稳,下剪子要利索,剪好的面料线条要直,不能歪歪扭扭不成型。
四人轮流试剪,最后发现董福运和刘同手是最稳的,他们二人负责裁剪,一个人剪方角,一个人剪圆角。
剩下程子军钉扣子,吕俊熨烫。熨烫也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没有电烫机,只能使用最老式的灌开水熨烫。
他要一边烧水,一边熨烫。不仅要烫董杏花做好的成衣,还要熨烫黄旺成挑拣出的碎布头。
碎布头交给董福运或者刘同,熨好的成衣给程子军缝扣子。
天色擦黑,一群人才算是梳理好制作流程。
第二日徐荷叶继续上学,一群人来到老教堂忙活。黄旺成的动作最快,没一会儿就挑出了一堆适合做假领子的碎布头。
一切才刚开始,没成衣给他缝扣子,程子军便帮着吕俊熨烫。烫好的面料放到裁床上,一阵阵咔嚓声中,各种乱七八糟形态不规则的碎布头在董福运和刘同的手中变成了规整的布片。
这些布片再交给董杏花,脚下踏板一踩,随着缝纫机针头发出哒哒哒的声响,布片有序地进行缝制,逐渐有了假领子的雏形。
不过这时的假领子还不是成品,只有经过缝扣、锁扣眼后,才能成为一件可以出售的商品。
成衣拿给程子军后,他会用画粉点出扣子和扣眼的位置,缝好扣子,最后交给董杏花完成锁扣眼的工序。
傍晚,徐荷叶上完课,来到老教堂,就发现木板床上,叠好的被褥边,已经有两叠做好的假领子。方圆两版,各有三十条。
只消耗了不到小半袋碎布头。
照这种趋势下去,等她放寒假,起码能做出四五千条假领子。
裁剪速度跟上来后,董杏花一个人缝纫,速度有些跟不上来,她又去找了廉母。约定好,每天给她十块钱,让她帮忙缝纫。
再一个,窗玻璃都碎了,需要重新安装。毕竟是十二月,天气太冷了,如果不把窗玻璃按上,寒风瑟瑟,在里头干活做不了多久整个人就会被冻僵。
徐荷叶有些退缩,清理墙体,修缮屋顶,安装窗玻璃,这么些流程下来,花的钱不会少。还有一点,他们能免费用,同样意味着别人也能用。
如果他们花了大价钱翻修好,回头却便宜了别人,她得怄死。
“小姨,要不咱们还是想法子租个地方用?”
董杏花摇头:“不用,这地方挺好,清理清理就能用。”
董杏花放下扫帚,开始指挥:“老幺,小吕、小程,你们三个辛苦点,把教堂里这些乱七八糟的杂物搬到外头去。”
“小黄、小刘,你们两一个拿着除尘掸子把墙壁、屋顶上的灰尘、蜘蛛网扫下来,一个拿扫帚把地面的灰尘垃圾扫下。”
“荷叶,咱们俩回家,把你之前从废品站收回来的旧报纸拿来。”
董杏花骑着三轮车,载着徐荷叶回到樟树巷。
“墙壁黑没关系,咱们可以糊一圈旧报纸,反正临时用一用,只要不把人还有面料蹭脏就行。”
董杏花解释道,“还有窗户,不用买玻璃换,换玻璃成本多高?咱们可以买点塑料纸贴上去,又薄又透光还不钻风。还是那句话,临时用一用,怎么方便怎么来。”
至于地面,同样的道理,先擦洗一遍,洗个差不离,然后铺上废弃报纸,再在废报纸上铺一层蛇皮袋,面料倒在蛇皮袋上,一样不会弄脏。
“小姨你真厉害,省钱能力杠杠的。”被董杏花这么一安排,徐荷叶发现那些脏乱破旧还真不是什么大问题。
两人一起把她看过的旧报纸全都搬上了三轮车,董杏花想了想,糊报纸还需要浆糊。
于是又捡了几块蜂窝煤,装了一袋面粉,装上一桶水,以及徐荷叶烧水用的小铁炉子、铝锅,打算自己熬糨糊。
两人很快回到老教堂时,黄旺成已经把屋顶还有墙壁上的蛛网尘土清扫干净,和刘同一起帮董福运他们三个搬运杂物。
徐荷叶要去帮忙,吕俊拦住了她:“不用你,东西重,我们都快搬完了。”
确实也快搬完了,徐荷叶也就没有勉强。
她开始烧煤炉子,给小姨帮忙熬糨糊。水与面粉一比一混合,搅拌均匀后烧火熬煮,熬煮时需要不停地搅拌以防烧煳。
这活儿看似轻松,实际上非常需要力气。尤其是浆糊加热后,黏性增加,搅拌时更难搅动。徐荷叶搅拌了两下,手就没力气了。
董杏花笑着把活儿接过去:“没力气了吧?”
“嗯。”徐荷叶点了点头。
“我来,你去便是休息吧。”
屋里,东西已经搬完了。董福运从教堂里的水井打了水,倒在地面上,开始清洗地面。
拖洗第一遍时,水都是黑的。五人又拖了四五遍,黑漆漆的地面终于露出了它本来的颜色,众人这才发现老教堂地面竟然铺上了米色的瓷砖。
冬日风寒干燥,拖干净的地砖,水渍没多久就被吹干了。
董杏花那边,已经熬好了几盆浆糊,一群人紧接着给墙壁糊报纸。当然,报纸没有糊满整面墙,只糊了两米来高。
两米以上,墙壁再黑也蹭不到。
不过即便如此,徐荷叶买的废弃报纸还是有些不够。董福运当即就要去买,徐荷叶拦住了他。天快黑了,不如第二天再干。
第二天周一,徐荷叶这个学生,只能无奈地放下这些事情,前往学校上课。
熬了一整天,下午放学后,徐荷叶下了公交,连出租屋都没回,便迫不及待地去往老教堂,到了才发现这里可谓是改头换面,不说焕然一新,但和之前那副破败模样也截然不同了。
墙壁糊了一圈报纸,米色的地面干干净净,破损的窗户封上了透明塑料纸,里头不说温暖如春,但至少不像之前那样凉风飕飕。
教堂左边靠近门口的位置摆着两张方桌,靠近门口的那张桌子上放着剪刀、版纸,还有压布石,后面那张桌子上,放着丝线、顶针、各种型号的缝衣针,各式各样的扣子,旁边甚至还有一个老式熨斗,这里是用来钉扣和熨烫的。
教堂右边,与两张桌子并排放置的是两台缝纫机。
这赫然就是一个小型的缝纫加工厂。
徐荷叶没想到小姨的动作这样快,昨天买好面料,定好场地,她今天就把这个假领子工坊安排好了。
“怎么样?”董杏花叉着腰问徐荷叶。
徐荷叶冲她竖了个大拇指:“小姨,你真厉害,超级赞。”
再往后,更里面的位置,光线没有近门的地方好,一侧地上铺着旧报纸、油布,那是用来堆放面料用的。另一侧摆着一张木板床,上头甚至放着叠好的被褥。
徐荷叶觉得奇怪:“小姨,这里怎么还有床啊?”
“这是值夜的人晚上睡觉用的。”说话的人是董福运,“咱们这里有面料,有木桌,还有两台缝纫机,价值不菲。晚上没人看着我不放心。”
白天还好,他们都在。晚上虽然买了铁锁把教堂大门锁住,但是不保险。万一有人撬了锁,把东西偷走了他们都不知道。
所以还是得留人看着。
董杏花又领着徐荷叶来到门口的那张桌子处,拿出一沓纸样给徐荷叶看:“荷叶,你看看这是不是你昨天和小姨说的假领子?”
“小姨画了两种,一种尖角的,一种就是你说的圆角的。”
这样纸是董杏花根据徐荷叶的图纸,按照成人衣物比例,自己画出来的。
徐荷叶看了看,指出一个问题:“小姨,门襟这一块要稍微留长一点,别怕浪费面料。这里太短了,穿衣服时,大襟这块容易往领口跑,不体面。”
她前世买的假领子就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因为假领子门襟不服帖,胸口那块皱巴巴的,很难看。
“还有圆角翻领这个版,领子弧度要做大一些宽一些,这样更温柔大气。”
“那行,我再改改。”徐荷叶一说,董杏花心里有数了。
第93章 售前准备
董杏花很快将纸板改了出来, 徐荷叶看了看,心底又有一些想法。
不过不急,他们可以先卖这两种, 等这两种卖不动了, 或者市面上出了仿制品, 她再把脑海里那些新想法拿出来。
“现在把样品做出来。”
董福运将他们先拖来的两袋碎布头倒在了油布上,徐荷叶翻了翻,从中挑出几块料子。
“小姨,你看这几块料子, 白色、蓝色、粉色还有小碎花,前两种颜色, 我建议做成尖角的, 蓝白这两种颜色,不管男人穿还是女人穿都很适合。
粉色做尖角的也行, 这个虽然偏女性化, 但不是没有男人穿粉衬衫。唯独最后这块碎花布, 温柔可爱小清新,就不太适合做成尖角的了。还有这块, 蕾丝边的,一看就是女人穿的料子,就适合做成女人穿的圆角假领子。”
“你们做的时候,需要稍微注意这点, 需根据面料的颜色、材质,剪裁成不同的样板。”
董杏花点了点头:“荷叶你放心吧, 小姨会注意的。”
“对了,这些碎布头有大有小,不一定都能做成一件假领子。如果布料不够, 需要拼布的情况下,一定要注意搭配。
搭配得好很好看,搭配不好就是灾难。总体来说,颜色搭配有一些技巧,总结下来就是明对暗,浅对深,花对素。”
“但并不是说按照这种规律搭配出来就好看,比如——”徐荷叶说着,挑出两块碎布,“深蓝和橘红,就很不搭。”
“另外,还有高饱和度的亮色也不适合配在一起,好比这个,荧光粉和柠檬黄,太扎眼了。两种暗色的也不行,你看这个,一个深紫,一个墨绿,太暗沉了。也不能一身花,两种碎花面料凑在一起会很浮夸,显得杂乱没有层次。”
“总之,所有的搭配都需要遵循一个原则,和而不同。有区别,但要和谐不突兀。”
听到这里,董杏花就有些抓瞎了。反倒是黄旺成眸光闪了闪,若有所思。
“实在不行,你们就先挑大块的布头做,小布头先留着,等这些大块布做完了,再做这些小布头。”
徐荷叶盘算着她可以每天晚上来帮忙搭配一下。再一个她还有十来天期末考试,等考试结束就能全身心投入到这项事业中。
董杏花没有把握,闻言松了一口气:“那还是按照荷叶你说的做。”
“小姨,为了提高效率,明天你们要分工合作。有人负责挑选布料,有人剪裁,有人缝纫,有人打扣子,有人熨烫,每个人只负责一项工序,熟练度才会高。”
徐荷叶正说着,黄旺成拿了几块料子,一一搭配好,放到徐荷叶面前:“小侄女,你看看这几样搭配行不行?”
徐荷叶看了看,发现黄旺成真的很有时尚感。
他选的搭配都很经典,完美吸取了徐荷叶和而不同的搭配原则。
这几样搭配,都是花色配素色,根据主料的颜色、印花来选择辅料,主料为粉色碎花,辅料挑的就是同色系的素粉料子。主料是纯色的,辅料选择的就是和主料颜色一致的碎花面料。
放在一起,既不同,又相同,和谐而融洽。
徐荷叶惊喜道:“黄叔,你真的太厉害了。我看,挑料子以及搭配这件事就交给您吧。”
黄旺成也不推辞:“行,那我就负责挑拣合适的料子以及搭配。”
小姨肯定是负责缝纫的,徐荷叶又将目光看向董福运、刘同、程子军还有吕俊四人。
“小舅舅,刘叔、程叔、吕叔,你们四个分别要选出一名裁剪、一名缝扣、一名熨烫,剩下那人谁忙不过来,就去帮谁。”
四人面面相觑,他们也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啊。
董杏花道:“既然不知道能做什么,那就一个个试。”
她从碎布堆里找出几块布,拿给四人,任何指了指做好的假领子纸板:“你们每人裁剪出一套假领子出来。”
根据纸板裁剪其实并不难,但很考验技术,手要稳,下剪子要利索,剪好的面料线条要直,不能歪歪扭扭不成型。
四人轮流试剪,最后发现董福运和刘同手是最稳的,他们二人负责裁剪,一个人剪方角,一个人剪圆角。
剩下程子军钉扣子,吕俊熨烫。熨烫也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没有电烫机,只能使用最老式的灌开水熨烫。
他要一边烧水,一边熨烫。不仅要烫董杏花做好的成衣,还要熨烫黄旺成挑拣出的碎布头。
碎布头交给董福运或者刘同,熨好的成衣给程子军缝扣子。
天色擦黑,一群人才算是梳理好制作流程。
第二日徐荷叶继续上学,一群人来到老教堂忙活。黄旺成的动作最快,没一会儿就挑出了一堆适合做假领子的碎布头。
一切才刚开始,没成衣给他缝扣子,程子军便帮着吕俊熨烫。烫好的面料放到裁床上,一阵阵咔嚓声中,各种乱七八糟形态不规则的碎布头在董福运和刘同的手中变成了规整的布片。
这些布片再交给董杏花,脚下踏板一踩,随着缝纫机针头发出哒哒哒的声响,布片有序地进行缝制,逐渐有了假领子的雏形。
不过这时的假领子还不是成品,只有经过缝扣、锁扣眼后,才能成为一件可以出售的商品。
成衣拿给程子军后,他会用画粉点出扣子和扣眼的位置,缝好扣子,最后交给董杏花完成锁扣眼的工序。
傍晚,徐荷叶上完课,来到老教堂,就发现木板床上,叠好的被褥边,已经有两叠做好的假领子。方圆两版,各有三十条。
只消耗了不到小半袋碎布头。
照这种趋势下去,等她放寒假,起码能做出四五千条假领子。
裁剪速度跟上来后,董杏花一个人缝纫,速度有些跟不上来,她又去找了廉母。约定好,每天给她十块钱,让她帮忙缝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