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第8节
  徐荷叶摇头:“老师,您怎么就那么肯定我一定跟不上呢?学习是我的,前途也是我的,我如何会不重视?”
  第13章 入学考试
  冯仕清有点生气,黑框眼镜下的眼睛锐利地看着徐荷叶,“小姑娘,有志气是好事。但是盲目地自信就是害人害己。”
  “别的不说,我看你资料上写你初中外语学习的是俄语,但是我们扈城教的可是英语。你去初一,还有时间打基础。不留级,耽误了明年七月中考,后悔的可是你自己。”
  徐荷叶:“老师,我在赣省初中学的外语确实是俄语,但这不代表我没有学过英语啊。我自小跟着我们那边一个老教授学习,我自认英语水平还算不错。”
  徐荷叶瞥了一眼冯仕清办公桌上的铭牌——教导主任冯仕清,于是道:“冯主任,如果您不信的话,我可以考试。如果我能通过考核,是不是可以按部就班读初二?”
  徐荷叶没有说谎,她小时候确实跟着一位老教授学习过,不过学的内容不是英语,而是数学。
  英语是她上辈子工作时学的,高考失利后,她没有复读,而是进厂打工。
  但她从来没有放弃学习。后来有条件,她还去考了成人大学。
  不出意外的话,她的英语水平过专业八级是绰绰有余的。那时候工厂里有一些外文单子,资料都是她帮老板翻译的。
  冯仕清摆手:“不行,没有这样的先例。”
  徐荷叶的话,冯仕清并不相信。
  或者说即便她真有这个能力,他也不愿意为了她破例。万一人人都不愿意留级,都要求考试,他这工作还如何开展下去?
  “冯主任,您就让我试一试吧!我有自信我能通过初二,不,初三年级的考试。我——”徐荷叶还想坚持。
  冯仕清眼里闪过一丝不耐烦:“行了,你不要再说了。外地学生入学降级一年是学校定的规矩,我不可能为你一个人破例。”
  “可是——”徐荷叶还想争取。
  这时,办公室走进一个穿着中山装的老人家,老人家笑着道:“冯主任,既然这娃儿有信心,你就拿两套卷子给她考考。”
  冯仕清闻言,连忙站起身,看向进来的老头:“刘校长。”
  刘校长继续道:“冯主任,让外地学生留级是学校为了他们的学习进度考虑,不是非要留级的,你做事不要这么刻板嘛。”
  “是。”冯仕清接着看向徐荷叶,“既然刘校长开口了,那我就给你一次机会。我会拿一套初二的主课试卷给你做,扣除英语听力和语文作文,如果批改后语数外三科都能达到九十分,我就同意你去继续读初二。如果不行,那就乖乖去初一十班。”
  “好。”徐荷叶答应了下来。
  很快冯仕清就拿来了三张去年初二期末考用的试卷,然后把座位让给了徐荷叶,“你就在这儿考,考完了我当场批改。”
  徐荷叶点头,从背包里拿出圆珠笔。
  她最先做的是英语,大概用了四十分钟写完英语,交卷后又继续写数学。
  这两科都是她的强项。
  冯仕清拿到英语卷子,脸色一沉,一场考试两个小时,徐荷叶才用了不到四十分钟,他觉得对方就是随便乱写糊弄他的。
  刚想开口,就听刘校长道:“小冯,不要着急嘛。卷子先改改,有答案,出结果很快的。”
  冯仕清只好耐下性子去拿了答案来改卷子。
  一张卷子改起来很快,两分钟后,冯仕清放下红笔,沉默不说话。
  刘校长:“小冯,怎么样?”
  “很好。”冯仕清呢喃一句,将卷子递给了刘校长。刘校长接过卷子,从中山装的口袋里拿出老花镜,戴上看了看,也愣住了。
  满分一百五十分,徐荷叶考了一百分。这不是说她考得差,相反,她考得很好。
  冯仕清不是英语老师,因此只改了除作文外的其他题目。再加上不是正式考试,所以没有听力。扣除了听力和作文的五十分后,剩下客观题的分数就是一百分。
  徐荷叶考了一百分,这说明她选择题全对。
  刘校长道:“小冯啊,快叫个英语老师过来,把这作文瞧瞧。”
  冯仕清很快出了办公室,去隔壁的教师办公室叫了位英语老师过来。
  英语老师看完作文,也有些惊艳。这篇英语小作文写的真好,词汇量和句式之丰富远超如今的中学生。字也写的漂亮,流畅地像印刷体。
  她道:“这篇作文是哪个学生写的?真不错,当之无愧的满分作文。不过我只会给他(她)打二十四分,扣那一分是不想他太骄傲。”
  这话一出,二人当即明白了这篇作文的份量。徐荷叶没管这些,她完全沉浸在数学解题的乐趣中。她速度很快,这次用时更短,大概半个小时左右,这张数学卷子就做完了。
  交完卷,徐荷叶接着开始写语文。徐荷叶很快写完了选择题,诗词默写,到了阅读理解这一块,她的速度终于慢了下来。
  阅读理解这种题,那就是千人千面,很难写到标准答案。徐荷叶想了想,还是按照自己的理解答题。
  因为不用写作文,所以语文考起来也很快。语文交卷时,数学卷子已经改完了,不过不是满分。因为她下意识用了更高级的解题办法,所以有些知识点步骤分没拿到。但所有人都知道她的数学水平在这里。
  来凑热闹的语文老师林双平手快地抢过徐荷叶手里的卷子,选择全对,把字句改被字句也没有瑕疵,轮到诗词默写时,林双平幽幽地看了徐荷叶一眼。
  最不该扣分的地方她还扣了两分。总共八分的诗词默写,她还错了两个。
  徐荷叶也看到了,暗暗咬了咬舌头。没办法,时隔太久,有些生僻诗词是真不记得了。
  到了阅读理解哪儿,林双平斟酌着打了分。因为没写作文,扣除作文的五十分后,徐荷叶考了九十二分。
  语数外三科,唯有语文没有全对。但这个成绩也足够她继续读初二了。
  第14章 班级
  林双平将卷子交还给徐荷叶,叹口气道:“小姑娘挺厉害的,但也不能只顾着数学和英语啊,语文可是一切理解之基础,诗词默写这样简单的题,下次可不兴再错了。”
  徐荷叶双手接过卷子,点了点头:“林老师放心,我会努力的。”是的,林双平就是她上一世的班主任及语文老师。
  上一世的徐荷叶刚刚失去母亲,又寄人篱下,整天浑浑噩噩,如果不是林老师的关心呵护,她也未必能打起精神继续读书,更别提考上高中了。
  尽管后来高考失利,没能继续深造。但林老师却在她的学习生涯中奠下了坚实的基础。
  林双平点了点头,拍了拍徐荷叶的肩膀:“好好学。”
  “是。”徐荷叶看着面前温柔的中年女教师,心里有些难受。上一世她是留级了的,这一世没有留级,怕是不会再进林老师的班了。不过她永远也不会忘记她对自己的帮助。
  办好入学手续,还有一节课中午放学,徐荷叶跟着她将来的班主任陈玉如去教室。
  是的,她未来就读的初二三班,班主任就是那位瞧不起外地学生的摩登女士,教导主任冯仕清的外甥女陈玉茹。
  刚才陈玉茹和冯仕清的对话,董桃花还没有忘记。她想给女儿换个班,但被徐荷叶阻止了。
  徐荷叶拉住母亲的手,摇了摇头。
  班主任是谁她并不在乎,陈玉茹是有些势利,但只要她表现出足够强大的价值,她便不会欺负她,相反还会对她很好。毕竟教师的绩效考核,和学生的成绩息息相关。
  “你自己可以吗?”董桃花将女儿送到初二三班,目露担心。她在扈城生活了十六年,更清楚明白这座城市有多排外。
  “没事的,妈你放心吧。”徐荷叶摆摆手。
  她是真的不害怕。和社会相比,学校要单纯地多。
  董桃花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
  听说学校有食堂,包中晚餐,董桃花找到学校的生活老师,买了一个月的饭票,以后荷叶就可以在学校吃中饭,也不用来回跑了。
  想了想,她又多买了一些饭票。哪天不想做饭,也可以在学校吃完晚饭再回家休息。
  徐荷叶跟着班主任陈玉茹走进教师,陈玉茹走上讲台,拍了拍手,让大家安静下,然后才道:“大家安静下,这是新来的转学生徐荷叶,以后她就是我们班的一份子了。”
  然后又对班上一个男孩子道:“班长,去办公室拿一套新课本来给转学生。”
  班长离开后,陈玉茹打量了一下整个教室,指了指其中一个位置,对徐荷叶道:“徐荷叶,你去那个位置坐。”
  “好的,陈老师。”徐荷叶应了一声,就朝着自己的座位走去。
  陈玉茹给她指的位置偏后,从讲台过去要跨越大半个教室。徐荷叶过去时,班上的同学们都看向了她,凝视的目光,疏远又冷淡。
  还真是冷淡又排外啊。
  徐荷叶想着,走到了自己的座位,放下背包,坐了下来。
  没一会儿,班长已经拿来了书。
  “谢谢班长。”徐荷叶接过书,道了声谢。
  “不客气。”班长方思和笑着道,“我是班长,帮助同学是应该的。新同学学习生活上要是有问题都可以来找我,我叫方思和。”方思和是个比较热情开朗的男孩子,这才担任了班长。
  徐荷叶点了点头:“谢谢,我不会客气的。”
  方思和回去后,徐荷叶开始拆书——语数英,政史地生,还有物理。
  不过中考不用考这么多,九十年代初,扈城中考只考六门,分别是语数英,物化体。其中化学要到初三才开始学习。
  总分630,其中语文、数学和英语满分都是150,物理90,化学60,体育30。其中体育的30分,15分由就读初中给出,15分由体育测试给出。
  徐荷叶开始拆书皮上的塑封,八本书,拆起来很快。拆完塑封,她又在书页里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刚写完最后一本,上课铃声正好响起。徐荷叶将所有书籍放到一边,看向同桌女生:“同学,请问这节课上什么?”
  新同桌孔小草瞥了一眼讲台的位置,压低了声音道:“这节课上物理,第十章 。”
  “好的,谢谢。”徐荷叶找出物理书,翻到第十章 。
  第15章 月票
  上完一节物理课,徐荷叶找回一点信心。
  她前世备战成人高考时,刚开始选择的是理科,语数外都没什么问题,却被物理、化学折磨地死去活来。跟着培训班学习了两个月,连力的方向都搞不明白,更别说化学那么多反应方程式。
  后来果断换了文科,重新背诵学习政地史。
  扈城中考必考化学和物理,她还真怕自己学不明白。好在初中物理还挺简单,都是一些最基础的知识点,并不难理解。
  徐荷叶看着书,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也能大致听明白。
  不过还是有些知识点跟不上,应该都是之前学的。所以她要把初二上册的物理课本找过来,系统地从头学习一遍。
  还有语数外,也要把初一初二没学过的课本找过来,仔细过一遍,查漏补缺,做到心里有数。
  随着下课铃声响起,同学们也都准备下课去吃午饭。
  徐荷叶站起身,本着积极破冰的原则,徐荷叶主动看向同桌孔小月,“小月,要一起去吃午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