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小夫郎闻到香味推开小木屋的门,坐在门边探头看。
  没想到一个普普通通的蒲瓜油渣包子居然这样好吃。
  小夫郎炫了四个,黎源吃了六个。
  农家人做饭要量足实在,自然黎源做的包子都有拳头大。
  小夫郎炫下四个时,黎源后知后觉发现,小夫郎的个子快到他耳朵。
  小家伙长得挺快,一天一个样。
  一天天吃那么多不见胖,原来都去长个子了。
  好在屁股挺有肉,夜里摸着怪舒服。
  黎源有些心猿意马,喝了一竹节的泉水才灵台清明。
  小夫郎得知黎源待会儿不带他进山,顿时有些萎靡。
  黎源看得好笑,这只是一个idea,大多数情况涉及到小夫郎,都要更改。
  如果小夫郎觉得累不想去,这个想法自然成行。
  看来小夫郎身体确实好转不少。
  吃完饭,小夫郎靠着木门一直瞅着黎源,担心黎源一眨眼就不见了。
  太阳出来许久,露水也干掉,黎源把蓑衣盖在独轮车上,拎起竹篓转身往山里走。
  几步后回头,“还不跟上?”
  小夫郎顿时喜笑颜开地跟上来,路过独轮车时,拾起他的专属小背篓背上,察觉到黎源又在戏弄他,跳到黎源背上咬人家耳朵。
  农人大多种西瓜李子桃子苹果等常见水果,山里人家更多重心还是放在主粮产出上,没有专门的果农,自然,果子好不好吃全凭心情。
  今年日头足,雨水少,没什么虫害,果子就好吃,反之则不好吃。
  小夫郎吃过几次村人送来的果子,还不如黎源山里采来的野果。
  说野果也不恰当,那些野果在后世都是紧俏水果,何况一棵树黎源赶最大最甜的摘给小夫郎吃,能不好吃?
  黎源先去设陷阱的地方看了看,夏忙前他就把陷阱撤了,担心小动物落进去,一时半会死不了也挺残忍。
  好在没有动物尸骸,太笨的也活不了。
  小夫郎见他撤了夹子填了坑有些不解,“黎哥哥不打猎物呢?”
  原主家擅长猎物,但是原主并没有学会多少真本事,何况,“现在年生好,倒不必天天捉了它们吃。”
  小夫郎眼珠子转了转,“那年生不好呢?”
  黎源揉了揉有些调皮的小夫郎,“我又不是圣人,无论人还是动物,搏杀都是为了能活下去,如果能活下去又何必赶尽杀绝,日子过得下去没必要为了利贪得无厌。”
  这就是黎源的处事态度,说他无大志没出息也好,开得起三万的车就不追求三十万的车,而买车必定是需要才买。
  没想到这种理念倒很受沿海老板赏识,校招时曾开出不错的条件,但黎源只想回家务农,婉言谢绝老板的邀请。
  之后的路上小夫郎有些沉默。
  黎源多看了他几眼,也不知道对方在琢磨什么,等到了一棵树下,小夫郎又活泼起来。
  “这是什么树?”小夫郎仰着头看着密密麻麻结满青果的枝头,说是青果又不完全对,大多尾部是紫黑色,有些紫黑色的部分更多,而全部变成紫黑色的大多落在地面被虫蚁吃去大半。
  空中漂浮着一种甜腻的沉闷的香味。
  “无花果。”
  这年代大多数人还是有些迷信,不开花的果子寓意不好,向来喜爱多子多孙的农人更是不喜,连带着吃都不吃。
  其实无花果有花朵,就藏在果实里,这是一种很有营养的果实。
  树比寻常的李树桃树高大,黎源推着小夫郎的屁股将人推到枝丫上,小夫郎一边红着脸揉屁股,一边躲避黎源似笑非笑的目光。
  摘果子无疑也是轻松喜悦的过程。
  黎源让他不要摘太熟的果实,小夫郎选好紫黑过半的果实采摘,摘好一小筐就递给黎源,一筐接一筐,直到装满背篓。
  小夫郎已经能识别哪些蔬果易放,哪些又不易储存,于是问道,“黎哥哥是要拿来酿酒?”
  果子甜味重,适合酿酒。
  看来小夫郎也会举一反三,但是黎源摇头,“烤制后就是无花果干,这个可以多做点,给你当零食。”
  小夫郎甜滋滋噙着笑,好像跟着黎源,他的零食就没断过,不止糕点铺子买来的点心,各种晾晒的果干,果酱都不曾少。
  有时候他去旱地里除草打顶,黎源都会顺路塞他一两把小零食,总把他当成孩子似的。
  摘完无花果,路过又一棵树时,小夫郎看见树上结满青油油的果子,树不高,果子却不小,比无花果还要大,但是外壳光滑坚硬。
  “黎哥哥这个能吃吗?”
  黎源眼睛一亮,山上能遇见什么东西大多凭运气,先前遇见无花果已经出乎意料,没想到还能遇见一棵核桃树。
  他瞥了小夫郎一眼,莫非这次带了小馋猫,慷慨的山里神仙都希望把小馋猫养得更壮实?
  听说是核桃,小夫郎认识,有款核桃酥便是用核桃治成。
  果仁的外面有坚硬的壳。
  但他并不知晓坚硬的壳外面竟然还有一层绿壳。
  小夫郎眼珠子一转便问,“除了治成糕点,是不是还有其他用途?”
  “如何说?”
  小夫郎便说,“把自己保护得这般好,定然很珍贵。”
  有道理。
  核桃有易心,增强脑力的作用,还能榨油,许多人只知道老核桃有益,殊不知新鲜核桃的效果更好,黎源摸摸小夫郎的头发,“看来要多跑一趟,我先下去放无花果,你在这等我。”
  小夫郎看看四周枝叶繁茂的森林,有些害怕。
  “不远的,我边走边与你说话,你能一直听得见我的声音。”
  “真的吗?”黎源不想小夫郎久等,起身背起无花果边走。
  走出去老远,小夫郎的声音高高响起,“你还没说核桃有什么好处呢!”
  黎源笑着闪进树林,高昂的声音遥遥传来,“给你补脑子……”
  摘完核桃黎源终于要去办点正事,这次上来也是专门为了那两株小灵芝。
  予□溪□笃□伽□
  也不能算作小灵芝,黎源看着它们长大,叫习惯了。
  扒开藤蔓时,菌盖和菌柄已经变硬,四周散着孢子粉,说明已经成熟可以采摘。
  这个小夫郎认识,库房里不少,只有用锦盒装着的那些才有这般漂亮,他便知这两株品相极好。
  “能卖多少钱?”
  黎源时常与老郎中打交道,大概知道价格。
  “五十两左右。”
  “这般便宜?”小夫郎皱眉,担心黎源被人坑。
  黎源看着小夫郎有些心疼地揉揉他,能吃得起灵芝的家庭想来不是一般富裕,“寻常家庭哪里吃的起灵芝,山高路运,路上要是磕坏了就卖不起价,我们是成本价,拿出去后再卖就是市场价,自然不一样。”
  小夫郎像往日那般遇见不懂的词就问,“什么是成本价,什么是市场价。”
  小夫郎听完解释不像往日那般很是无厘头,而是笑着说,“这个我知道,大朝海司局会用类似的词,不过他们用进市价,岀市价。”
  黎源有些好奇,“海司局?”
  小夫郎三言两语道清楚,黎源一直以来存在的疑惑终于解释清楚。
  原来大朝的海运十分发达,导致商业发达,商户税高,于是农民的税收降低。
  又因朝廷鼓励海运贸易,整个社会都十分富足昌盛。
  原来如此,黎源再次摸摸小夫郎的头发。
  真是可怜的小珍珠,一下变成山里的孩子。
  .
  老郎中家靠近山脚,黎源带着小夫郎直接过去送灵芝。
  老郎中一看见灵芝的品质就喜笑颜开,他撸了撸花白的胡子,连赞不错。
  无论哪个年代,药材都不便宜,何况是珍稀药材。
  老郎中原是大城里的问诊郎中,年岁渐长后回到故土定居。
  他的医术十里八乡闻名,时常有人请他看病。
  若是寻常小病,山上就能寻到的药草,他只收点腿脚费,很受村人尊重。
  老郎中家不缺粮,黎源便把刚摘的无花果和核桃分装出一筐送给对方。
  老郎中识得这两样东西的好处,很是开心地收下。
  两人正要告辞,老郎中有些犹豫地看着小夫郎,“老夫冒昧,小哥儿可是嗓子受过伤?”
  原本黎源只当小夫郎进入变声期,但相处久了后他也有些奇怪。
  那嗓音确实不像寻常变声期的。
  小夫郎停住脚步,看了黎源一眼,发现对方正担忧地看着他,于是点点头,“人牙子喂过药。”
  并非致哑的药,只是让小夫郎发不出声音,过段时间就会好转。
  但到底伤到嗓子。
  黎源顿时焦急地问,“陈伯您给看看,能治好吗?”
  老郎中号完脉又看了看小夫郎的喉咙及淋巴等部位,略一思索,“不敢保证能治好,他伤的声襞,身体无碍,若慢慢吃药会恢复一些,只可惜恢复不到从前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