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强惨恶犬驯养指南 第57节
“怕了?”姬阳忽然出声。
姜辞挑眉看他:“大人在此,我怎么会怕,你可是在马背上横扫四方的人,能站在你身边,就应该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能退缩。”
“很好。”他语气不带情绪,却不自觉地嘴角略动。
他没再多言,牵过马绳,将马稳稳牵至她面前,自己走到马侧,手自然朝她伸出,语气平稳:
“脚踩我手上。”
姜辞一怔,还未来得及反应,姬阳已半蹲下身,左手成托。阳光落在他肩背,那双惯持刀剑的手掌就在眼前。
她迟疑了一下,终是将手轻搭上他肩,踩上他掌心。他的力道沉稳有力,既不逾矩,也不迟滞,将她一把托上了马背。
她在鞍上坐稳,还未从动作的顺畅中回神,便听见身后衣袍微动,姬阳翻身上马,坐在她身后。
她的心脏“咚”地一跳。
两人之间几乎没有多余空隙,肩背相贴,他的呼吸隔着衣衫扑在她颈侧,低沉的嗓音随之响起:
“抓紧马鞍。”
姜辞“嗯”了一声,低头去握马鞍,却发现手心有些发烫。
明明是她主动提出要骑马的,可此刻真正靠近了,反倒有些无措。
她刻意看向远方,压下心中莫名的紧张。
这不过是一次骑马,她安慰自己。
可在这晃动的马背上,耳边风声一啸而过,身后人的气息沉稳如山,她竟莫名生出一种……安稳的错觉。
姜辞低垂的眼睫颤了颤,不敢转头看他。
马缓缓起步,穿过马场边缘的小径。
他靠近她耳边,一点点教:“双腿夹紧,别光靠我带着你,马感觉到你怕就容易乱。”
“试试自己握缰绳。”
“坐直,背别躬着。”
他的声音一贯冷淡,姜辞乖乖照做,不多时竟真的能配合着他的节奏坐得稳当。
风穿过耳边,马蹄声踏踏轻响,姜辞头发拂到他下颌,他却没动,只是垂着眸子,一时静默。
良久,姜辞忽而轻声道:“你倒是比我想象的……耐心。”
姬阳闻言眉一挑:“那我在你心里到底是什么样?”
姜辞噗嗤一笑,不再言语。
两人就这样缓缓骑着马,穿过空旷的草场,落日的余晖将两道身影拉得很长,悄然交叠在一起,姬阳摸出怀中的那个簪子,不动声色的给姜辞插回了头上。
雨点不知何时悄然落下,初时只是零星几滴,转瞬间却密密洒洒,如丝线织帘般垂落天幕。马儿耳朵轻颤,打了个响鼻,脚下慢了几分。
姬阳抬头看了一眼阴沉天色,低声道:“看来这雨,比我想象中来得要早。我们得回去了。”
姜辞应了一声。
他翻身跃下马背,落地干脆利落,他转身朝她伸出手来,神色淡定,语气低稳:“下来吧。”
姜辞怔了一瞬,却还是将手搭上了他的掌心。他的手掌温热而有力,臂弯收紧,将她从马背稳稳接下。脚尖触地的一瞬,她心中不知为何泛起一丝莫名的悸动。
雨渐密,二人顾不得多言,快步寻到路旁一处旧棚子暂避。雨帘遮住了马道,天地间只剩潺潺水声和檐下潮湿的草香。
姜辞站在棚中,伸手理了理鬓边被雨水打湿的发丝,手指却在耳侧一顿。
她指腹轻触之处,微微一愣,摸到了一枚熟悉的簪子——那是她今天亲手摘下的素玉钗。
她转头望去,只见姬阳站在她身侧一步开外,手背负在身后,目光平静地望向雨幕之外。雨丝在他肩头织出一层细细水光,他未觉,侧脸清俊冷峻,眼神却静若深潭。
檐下昏黄天光映着他薄唇紧抿的线条,仿一张沉静如画的面容,冷冽得近乎不近人情,却叫人无法移开目光。
姜辞忽然察觉腹间一阵隐隐作痛,眉头微蹙,伸手捂住小腹,身子也不由自主地微微弯了下去。
姬阳眼角余光一闪,立刻转身看她,语气一紧:“怎么了?”
“……不知为何,腹部有些酸胀。”她声音轻得几乎听不清,脸色也有些不对。
姬阳眼神一变,二话不说便将外袍解下披在她肩上,低声吩咐:“别动。”
话音未落,整个人已俯身将她打横抱起,稳稳当当地朝街口的药铺快步奔去。
姜辞本想抗议,却被他低沉冷硬的语气压住:“动了胎气怎么办?”
她一愣,神情微变,低声道:“那日之后,我就让晚娘熬了避子汤,放心,我不会让都督为难,有一个你不喜欢的孩子,我也没有准备好,和你有一个孩子。”
姬阳听到这句话,好像是自己藏着的秘密被人撕开暴露在日光之下,明明他本也是这样想的,可心头却莫名沉了几分,泛起一丝说不清的难过。
他喉咙轻滚,低声道:“那就好。”
说罢将她放下,半息都没有停留,也不等她抬步便往雨幕中走去,背影冷硬,步伐却隐约透着几分落寞。
第46章
第二日一早,天光微亮,姜辞便收拾妥当,走出客栈。
门前的马车早已备好,姬阳站在一旁,身披黑色长袍,双手叉腰,神情冷峻。见她出来,他一句废话也没说,只是走上前,将她手中的包袱接过,利落地放入车厢中,低声道了一句:“走吧。”
姜辞无言,上了马车。车轮滚动,马蹄声清脆,一路尘土飞扬,却也一路沉默。
她不知姬阳又是怎么了,自昨夜回去后,话便少了许多,眼神也冷了几分,仿佛又退回到初见时那副疏离的模样。
他坐在车外,她在车内,马车晃晃悠悠,像两人之间摇摆不定的距离。
到了渡口时,姬阳依旧没有等她,自顾自跳下马车,快步往前走去。姜辞轻叹一口气,只得紧跟其后。
上了船,姜辞终于忍不住开口,语气平和却带着一丝倦意:“不知我又做了什么事,让都督不高兴了?”
姬阳坐在舱尾,闻言忽然抬眸,眼神淡淡,没有一丝温度:“你没做什么,是我不想和你走得太近。”
话落如刀,刮得她脸颊生疼。
姜辞垂下头,拢了拢膝上的帕子,不知如何应答。
她本以为,他的心正在被她一点点捂热,可现在看来,是她自作多情。
船靠岸,回到宁陵渡口,姬阳照旧走在前头,步履如风。
姜辞提裙随行,几步之遥,却仿佛与他相隔千里。
二人穿过堤坝旁的军营时,营帐前已围了不少兵将。那原本是一片空地,此刻却停满了二十余辆马车,马蹄旁落着厚重的车辕印,似是刚赶到不久。
姬阳脚步一顿,目光瞬间冷凝,几步迈上前去。
越白与杜孟秋立在车前,见他赶来,神色微动,同时拱手行礼。
“都督。”越白低声道,“是那批被劫的粮草。”
姬阳眉头一拧:“你们找回来了?”
越白摇头,语气也有些凝重:“不是
,是今早几个村民押车送来,带着一封信。”
“信里说的什么?”姬阳沉声问。
越白舔了一下唇,深吸一口气,终究是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只能把信递给姬阳。越白在旁低声补了一句:“村民说,是有人让他们带来的,那人衣着寻常,看不出身份。”
姬阳接过信,展开一看,眸光顿时一滞。
那熟悉的字迹,笔锋如刀——
“我归还这些,只为一人。姜辞,希望你喜欢这份生辰礼。”
落款:楼弃。
姬阳手指发颤,信纸哗地一声被他握紧。
此时,姜辞方才缓步走近。她似是才听清前头的动静,一步步走到营帐前。
她还未来得及开口,姬阳却已忽然转身,目光冷如霜刃,唇角绷紧,嗓音低沉森冷:
“很好。”他一字一句,仿佛每个字都带着力气,“你竟与瀚北的楼弃私下往来……姜辞,你当我是什么?”
姜辞脚步一顿,眉心微皱:“你说什么?”
姬阳没有解释,只将一封信猛然甩出,纸团在风中翻飞落下,他声音压抑得几乎颤抖:“这批粮草,是他送给你的生辰礼。你该很高兴吧?他亲笔写着——只为你一人。”
姜辞怔了一瞬,俯身拾起信笺,将纸打开,目光扫过那陌生的笔迹,眉心微微拧起,喉间仿佛有一瞬的滞涩,但她抬起头时,语气依旧冷静:
“我根本不认识这个人。姬阳,你不要妄加揣测。”
“你不认识?”姬阳冷笑,“他会把整整二十车粮草送来?”姬阳眼底寒光逼人,声音沉冷,“这可不是几袋粮米,这是能救宁陵百姓两个月的口粮!”
姜辞静静望着他,眼中看不出慌乱,语气平缓得近乎冷淡:
“你若信我,我无需解释;你若不信,我说什么,在你听来都是借口。”
“姜辞——”
“我与他从未有过任何私交。”她打断他,声音微凉,却不疾不徐,“你若要查,便去查;若你觉得我该担责,那也无妨,都督想如何处置,尽管开口。”
四周军士目光或惊疑、或避让,营帐前一时间鸦雀无声。
姬阳看着她,唇角微动,却终究没说出一个字。情绪翻涌至喉口,他指节微微发白,紧握着拳头,克制住想要拔剑的冲动。
他缓缓扫了一眼四周围观的将士,面色沉如水,终是冷声道:
“你先回去。”
姜辞拢着衣袖,默默转身离去,她脚步不疾,却带着一股说不清的委屈。
她不明白那个叫楼弃的人为何要做这些事,也不明白姬阳为何可以因一句话就全盘否定她,如今还成了众矢之的,被这莫名的一封信推到了风口浪尖。
营帐中,姬阳负手而立,眉目沉如暮色,营灯将他映得愈发寂冷。
他刚刚遣走姜辞,气还未散,帘幕忽地被掀起,越白快步进来,低声道:“都督,擒到了一个人。”
姬阳眸光一寒,冷声道:“带进来。”
不多时,两名军士押着一名女子走了进来。女子手腕上缠着铁索,步履踉跄,嘴角还带着未干的血迹。
姜辞挑眉看他:“大人在此,我怎么会怕,你可是在马背上横扫四方的人,能站在你身边,就应该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能退缩。”
“很好。”他语气不带情绪,却不自觉地嘴角略动。
他没再多言,牵过马绳,将马稳稳牵至她面前,自己走到马侧,手自然朝她伸出,语气平稳:
“脚踩我手上。”
姜辞一怔,还未来得及反应,姬阳已半蹲下身,左手成托。阳光落在他肩背,那双惯持刀剑的手掌就在眼前。
她迟疑了一下,终是将手轻搭上他肩,踩上他掌心。他的力道沉稳有力,既不逾矩,也不迟滞,将她一把托上了马背。
她在鞍上坐稳,还未从动作的顺畅中回神,便听见身后衣袍微动,姬阳翻身上马,坐在她身后。
她的心脏“咚”地一跳。
两人之间几乎没有多余空隙,肩背相贴,他的呼吸隔着衣衫扑在她颈侧,低沉的嗓音随之响起:
“抓紧马鞍。”
姜辞“嗯”了一声,低头去握马鞍,却发现手心有些发烫。
明明是她主动提出要骑马的,可此刻真正靠近了,反倒有些无措。
她刻意看向远方,压下心中莫名的紧张。
这不过是一次骑马,她安慰自己。
可在这晃动的马背上,耳边风声一啸而过,身后人的气息沉稳如山,她竟莫名生出一种……安稳的错觉。
姜辞低垂的眼睫颤了颤,不敢转头看他。
马缓缓起步,穿过马场边缘的小径。
他靠近她耳边,一点点教:“双腿夹紧,别光靠我带着你,马感觉到你怕就容易乱。”
“试试自己握缰绳。”
“坐直,背别躬着。”
他的声音一贯冷淡,姜辞乖乖照做,不多时竟真的能配合着他的节奏坐得稳当。
风穿过耳边,马蹄声踏踏轻响,姜辞头发拂到他下颌,他却没动,只是垂着眸子,一时静默。
良久,姜辞忽而轻声道:“你倒是比我想象的……耐心。”
姬阳闻言眉一挑:“那我在你心里到底是什么样?”
姜辞噗嗤一笑,不再言语。
两人就这样缓缓骑着马,穿过空旷的草场,落日的余晖将两道身影拉得很长,悄然交叠在一起,姬阳摸出怀中的那个簪子,不动声色的给姜辞插回了头上。
雨点不知何时悄然落下,初时只是零星几滴,转瞬间却密密洒洒,如丝线织帘般垂落天幕。马儿耳朵轻颤,打了个响鼻,脚下慢了几分。
姬阳抬头看了一眼阴沉天色,低声道:“看来这雨,比我想象中来得要早。我们得回去了。”
姜辞应了一声。
他翻身跃下马背,落地干脆利落,他转身朝她伸出手来,神色淡定,语气低稳:“下来吧。”
姜辞怔了一瞬,却还是将手搭上了他的掌心。他的手掌温热而有力,臂弯收紧,将她从马背稳稳接下。脚尖触地的一瞬,她心中不知为何泛起一丝莫名的悸动。
雨渐密,二人顾不得多言,快步寻到路旁一处旧棚子暂避。雨帘遮住了马道,天地间只剩潺潺水声和檐下潮湿的草香。
姜辞站在棚中,伸手理了理鬓边被雨水打湿的发丝,手指却在耳侧一顿。
她指腹轻触之处,微微一愣,摸到了一枚熟悉的簪子——那是她今天亲手摘下的素玉钗。
她转头望去,只见姬阳站在她身侧一步开外,手背负在身后,目光平静地望向雨幕之外。雨丝在他肩头织出一层细细水光,他未觉,侧脸清俊冷峻,眼神却静若深潭。
檐下昏黄天光映着他薄唇紧抿的线条,仿一张沉静如画的面容,冷冽得近乎不近人情,却叫人无法移开目光。
姜辞忽然察觉腹间一阵隐隐作痛,眉头微蹙,伸手捂住小腹,身子也不由自主地微微弯了下去。
姬阳眼角余光一闪,立刻转身看她,语气一紧:“怎么了?”
“……不知为何,腹部有些酸胀。”她声音轻得几乎听不清,脸色也有些不对。
姬阳眼神一变,二话不说便将外袍解下披在她肩上,低声吩咐:“别动。”
话音未落,整个人已俯身将她打横抱起,稳稳当当地朝街口的药铺快步奔去。
姜辞本想抗议,却被他低沉冷硬的语气压住:“动了胎气怎么办?”
她一愣,神情微变,低声道:“那日之后,我就让晚娘熬了避子汤,放心,我不会让都督为难,有一个你不喜欢的孩子,我也没有准备好,和你有一个孩子。”
姬阳听到这句话,好像是自己藏着的秘密被人撕开暴露在日光之下,明明他本也是这样想的,可心头却莫名沉了几分,泛起一丝说不清的难过。
他喉咙轻滚,低声道:“那就好。”
说罢将她放下,半息都没有停留,也不等她抬步便往雨幕中走去,背影冷硬,步伐却隐约透着几分落寞。
第46章
第二日一早,天光微亮,姜辞便收拾妥当,走出客栈。
门前的马车早已备好,姬阳站在一旁,身披黑色长袍,双手叉腰,神情冷峻。见她出来,他一句废话也没说,只是走上前,将她手中的包袱接过,利落地放入车厢中,低声道了一句:“走吧。”
姜辞无言,上了马车。车轮滚动,马蹄声清脆,一路尘土飞扬,却也一路沉默。
她不知姬阳又是怎么了,自昨夜回去后,话便少了许多,眼神也冷了几分,仿佛又退回到初见时那副疏离的模样。
他坐在车外,她在车内,马车晃晃悠悠,像两人之间摇摆不定的距离。
到了渡口时,姬阳依旧没有等她,自顾自跳下马车,快步往前走去。姜辞轻叹一口气,只得紧跟其后。
上了船,姜辞终于忍不住开口,语气平和却带着一丝倦意:“不知我又做了什么事,让都督不高兴了?”
姬阳坐在舱尾,闻言忽然抬眸,眼神淡淡,没有一丝温度:“你没做什么,是我不想和你走得太近。”
话落如刀,刮得她脸颊生疼。
姜辞垂下头,拢了拢膝上的帕子,不知如何应答。
她本以为,他的心正在被她一点点捂热,可现在看来,是她自作多情。
船靠岸,回到宁陵渡口,姬阳照旧走在前头,步履如风。
姜辞提裙随行,几步之遥,却仿佛与他相隔千里。
二人穿过堤坝旁的军营时,营帐前已围了不少兵将。那原本是一片空地,此刻却停满了二十余辆马车,马蹄旁落着厚重的车辕印,似是刚赶到不久。
姬阳脚步一顿,目光瞬间冷凝,几步迈上前去。
越白与杜孟秋立在车前,见他赶来,神色微动,同时拱手行礼。
“都督。”越白低声道,“是那批被劫的粮草。”
姬阳眉头一拧:“你们找回来了?”
越白摇头,语气也有些凝重:“不是
,是今早几个村民押车送来,带着一封信。”
“信里说的什么?”姬阳沉声问。
越白舔了一下唇,深吸一口气,终究是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只能把信递给姬阳。越白在旁低声补了一句:“村民说,是有人让他们带来的,那人衣着寻常,看不出身份。”
姬阳接过信,展开一看,眸光顿时一滞。
那熟悉的字迹,笔锋如刀——
“我归还这些,只为一人。姜辞,希望你喜欢这份生辰礼。”
落款:楼弃。
姬阳手指发颤,信纸哗地一声被他握紧。
此时,姜辞方才缓步走近。她似是才听清前头的动静,一步步走到营帐前。
她还未来得及开口,姬阳却已忽然转身,目光冷如霜刃,唇角绷紧,嗓音低沉森冷:
“很好。”他一字一句,仿佛每个字都带着力气,“你竟与瀚北的楼弃私下往来……姜辞,你当我是什么?”
姜辞脚步一顿,眉心微皱:“你说什么?”
姬阳没有解释,只将一封信猛然甩出,纸团在风中翻飞落下,他声音压抑得几乎颤抖:“这批粮草,是他送给你的生辰礼。你该很高兴吧?他亲笔写着——只为你一人。”
姜辞怔了一瞬,俯身拾起信笺,将纸打开,目光扫过那陌生的笔迹,眉心微微拧起,喉间仿佛有一瞬的滞涩,但她抬起头时,语气依旧冷静:
“我根本不认识这个人。姬阳,你不要妄加揣测。”
“你不认识?”姬阳冷笑,“他会把整整二十车粮草送来?”姬阳眼底寒光逼人,声音沉冷,“这可不是几袋粮米,这是能救宁陵百姓两个月的口粮!”
姜辞静静望着他,眼中看不出慌乱,语气平缓得近乎冷淡:
“你若信我,我无需解释;你若不信,我说什么,在你听来都是借口。”
“姜辞——”
“我与他从未有过任何私交。”她打断他,声音微凉,却不疾不徐,“你若要查,便去查;若你觉得我该担责,那也无妨,都督想如何处置,尽管开口。”
四周军士目光或惊疑、或避让,营帐前一时间鸦雀无声。
姬阳看着她,唇角微动,却终究没说出一个字。情绪翻涌至喉口,他指节微微发白,紧握着拳头,克制住想要拔剑的冲动。
他缓缓扫了一眼四周围观的将士,面色沉如水,终是冷声道:
“你先回去。”
姜辞拢着衣袖,默默转身离去,她脚步不疾,却带着一股说不清的委屈。
她不明白那个叫楼弃的人为何要做这些事,也不明白姬阳为何可以因一句话就全盘否定她,如今还成了众矢之的,被这莫名的一封信推到了风口浪尖。
营帐中,姬阳负手而立,眉目沉如暮色,营灯将他映得愈发寂冷。
他刚刚遣走姜辞,气还未散,帘幕忽地被掀起,越白快步进来,低声道:“都督,擒到了一个人。”
姬阳眸光一寒,冷声道:“带进来。”
不多时,两名军士押着一名女子走了进来。女子手腕上缠着铁索,步履踉跄,嘴角还带着未干的血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