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古代,躺平开摆 第144节
  突然,孔氏的话在许茹娘脑海中划过,她“腾”地站了起来,“是汤……是你母亲让你这么说的吗?”
  这是不是就是汤氏想要的?
  她语气激动,一旁的解桓皱起眉头,徽音也连忙摇头,“不是……”
  话音未落,外边传来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
  众人不由扭头,只见解瑨大步走了进来。
  “父亲!”
  徽音和解桓赶紧起身行礼。
  许茹娘没想到还能见到解瑨,她的心当即漏跳了一拍,赶紧移开目光。
  情难自禁,哪怕许茹娘千万遍的告知自己不要生出妄念,可见到他时,心底还是控制不住地生出一丝喜意。
  然而随即这点喜意就被冻结,消失无踪。
  解瑨先让两个孩子下去,随即皱眉问许茹娘道:“还不到探望的日子,你来做甚?”
  汤婵不在,府里不便接待女客。解瑨还没理清楚跟汤婵之间的事儿,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把汤婵接回来,他本来打算如果探望日的前两天汤婵还没回来,就送信给许茹娘让她暂缓来访。
  但解瑨没想到许茹娘会提前上门。
  得了府里传信,解瑨立刻想办法放下手头的事情赶了回来。
  他想问门房为什么放人进来,可还没等问出口,他自己就想明白了答案。
  许茹娘毕竟是解府大小姐和小少爷的生母,身份在这儿,守门的下人怎么敢把人往外赶呢。
  而徽音得到消息,更不可能把生母晾在外头。
  想到之前汤婵的话,解瑨心中生出憋闷。
  自己之前的确想得太过简单。
  许茹娘见他不悦,连忙解释道:“马上就是桓哥儿生辰了,我是想和你商量,我想接桓哥儿姐弟两个出去玩一天。”
  解瑨直接拒绝,“不必。”
  他知道许茹娘一定会借机让两个孩子跟许家人亲近,解瑨不喜许家人,甚至称得上厌恶,如非必要,他不会让两个孩子跟许家人相处。
  许茹娘闻言,眼中闪过失望,“也罢,那还是我过来吧。”
  解瑨却再次拒绝道:“这段时日府中不便接待访客,若你想为桓哥儿庆祝生辰,送来礼物便可。”
  许茹娘猛地抬起头,不让她来了?
  刚刚徽音的话就已经提过一次,现在解瑨又这样说……许茹娘再也忍不住,脱口问道:“是你的新夫人不许吗?”
  解瑨摇头,“与她无关。”
  许茹娘嘲讽地笑了一下,还要再说什么,却被解瑨抢先。
  “之前让你来访,是我考虑不周。”解瑨道,“以后每逢节日,可以让两个孩子与你在外相聚。”
  他说着,又补充了一句,“待你许人另嫁后也是一样。”
  许茹娘脸色霎时涨红,随即变得雪白。
  许人另嫁……这话几乎是明示着什么了。
  解瑨说完就要送客,却听许茹娘问道:“夫妻一场,你就对我如此绝情?”
  解瑨一顿,目光平静地看向她,“当初是你一定要和离。”
  许茹娘哑然,“我,我那时根本没有别的办法……”
  老天爷逼着她做选择,她能怎么办?
  “当初你选了娘家,如今我选择她,如此而已。”解瑨语气始终平静,“茹娘,你一走了之,不能奢求我在原地等你。”
  终于再次从解瑨口中听到这个名字,却也是最后一次了。
  许茹娘落下眼泪,突然失去了所有力气。
  解瑨恢复了客气疏离,“许娘子,请回吧。”
  许茹娘失魂落魄地离开了解府。
  回到家中,孔氏迎了上来,“怎么样?”
  “母亲……”许茹娘想要倾诉,却说不出口。
  最终她只说道:“日后……我不能再去解府了。”
  “什么?”
  等得知解瑨不许许茹娘上门,孔氏当即便说道:“你瞧,我说什么来着?连徽姐儿都被她拢了过去,姓汤的就是要把你这个亲娘完完全全赶出去!”
  “徽姐儿还是向着我的!”许茹娘直起身子,从胸口拿出一封信,“徽姐儿说她会带桓哥儿来看望我,还让人等在二门给我了这个,让我有什么急事就去找她。”
  “可若是姓汤的不让徽姐儿出门呢?”孔氏语气怜悯,“现在是不让你上门探望,等过一段时间,就再找这样那样的理由,慢慢阻止两个孩子出门来见你,到最后,谁还记得你这个生母?”
  许茹娘紧紧抓着信,“不会的,徽姐儿不会那样对我的。”
  从与其说反驳孔氏,不如说她需要这样一个念头让自己好受些。
  “徽姐儿会向着我的……”
  解府发生的事,很快就由佳音这个小耳报神传到了别庄。
  汤婵暗自摇了摇头。
  不让人上门看孩子,许茹娘更不可能放弃,解瑨的麻烦还在后头。
  佳音还试探问汤婵什么时候回去……在别庄猫冬的日子轻松又惬意,她可舍不得这样的生活。
  汤婵给佳音回了信,随后便将其放在脑后,转头叫来丫鬟们。
  “走啦,出门耍去!”
  今日是个大晴天,瓦蓝的天空挂着暖阳,汤婵打算出门逛逛集市,顺便到相国寺吃素斋。
  也是巧,等汤婵到了相国寺,居然碰见了小于氏。
  “小婶婶?”
  小于氏很是惊喜,上前行礼问安,“您也来上香?”
  “出来逛逛。”汤婵笑着应道。
  她本来想问小于氏来干嘛,不过转念一想,便猜到小于氏是来求子的。
  为了求子,小于氏求神拜佛,什么法子都在尝试,却迟迟不见成效。
  有这件事压在心里,小于氏面上也带了几分疲惫。
  汤婵看出小于氏情绪不佳,就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带小于氏散散心。
  她是市集常客,最是知道哪里好吃哪里好玩。小于氏被汤婵感染,心情放松了不少,也逐渐露出笑容。
  玩了一圈,汤婵跟小于氏回到相国寺等着用斋饭。
  二人在给女眷专用的厢房歇息,小于氏见汤婵神采奕奕,气色极佳,不由好奇。
  “小婶婶,您……真的想和离吗?”
  “你听说啦?”汤婵正在倒茶,“也对,到底在一个府里,你听说也不奇怪。”
  小于氏有些不好意思,议论长辈,照理说是不应该的,“小婶婶您别恼……”
  “没事
  ,事情定下来之前不要外传就可以。”汤婵笑着给小于氏递了杯茶,“没错,我是要跟你小叔叔和离来着。”
  “真的?”小于氏低呼一声,实在忍不住问,“为什么?”
  汤婵笑眯眯地反问,“为什么不?”
  小于氏欲言又止,“小叔叔待您很好……”
  她隐下后半句,对那位前妻许氏,也不像是自家夫君对待姐姐一般旧情难忘……
  汤婵吸溜了一口茶,“我是为了自己活,又不是为了他活。”
  小于氏怔愣,若有所思,许久未语。
  说话间,斋菜送到了。
  相国寺的素斋名不虚传,汤婵吃得肚皮溜圆,满足地舒了口气。
  用完膳,二人准备离开。向外走的时候,却见迎面过来一个二三十岁、长相很是眼熟的妇人。
  汤婵不由得多看了两眼。
  她是不是见过这个人?
  妇人瞪大眼睛,显然认出了汤婵,“是你!?”
  果然是见过……汤婵想了半天,总算从记忆的犄角旮旯里扒拉出这是谁了。
  “哦,”汤婵眯起眼睛,“周大奶奶。”
  原先的汤大小姐有个未婚夫,后来未婚夫悔婚另娶,妻子便是这位周氏了。
  汤婵刚穿过来不久,还遇上周氏上门拜访,想要下聘将她纳进府里做妾的事。
  后来汤婵跟着汤母进京,就把这号人忘在了脑后,没想到今日还能遇见。
  比起六年前的盛气凌人,周氏看起来老了不少,也没了以往的趾高气昂,汤婵差点认不出来。
  汤婵差点忘了周氏,周氏却把汤婵记得清清楚楚。
  这几年周氏的日子不太好过。
  她娘家叔叔曾在当初的大皇子、如今的安王手下做官,也是因着这个靠山,祝家才会放弃同汤家的婚事,转而与周家结了亲家。
  因为娘家强势,周氏行事张扬,成亲之后也没有收敛。
  得知周氏为难汤大小姐,甚至将汤家母女逼得上京投亲,丈夫祝文杰很是不满,但因着周家,祝文杰只得忍气吞声。
  直到五年前大皇子遭难,周家也跟着倒了霉,以往有过节的人家开始报复,周氏在祝家的地位一落千丈。
  她不得不收起以往的脾气,小心顺意伺候婆婆和夫君,这几年不知吃了多少闲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