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古代,躺平开摆 第98节
一旁的汤婵生怕太夫人气坏了,赶紧宽慰道:“您息怒,一点小事而已,把人找出来惩戒便是,您可别气坏了身子。”
她没好意思说,桓哥儿其实没说错,她确实不是亲娘嘛。
至于是不是坏人……她好像也不太好意思说自己是什么好人。
再说小孩子懂啥,桓哥儿不愿意那就算了呗,汤婵对塑料母子情完全接受良好。
然而太夫人却完全不觉得这是小事,她生气地一拍桌子,斩钉截铁道:“查!”
第82章
余妈妈坐在窗边,心不在焉地做着一双虎头鞋。
自从段姨娘私自抗命,偷着给三姑娘裹脚,差点害得三姑娘没了之后,太夫人得了这件事提醒,为了以防万一,亲自给桓哥儿又指了个新嬷嬷。
在余妈妈眼里,这位新来的姜妈妈可不是善茬,甫一过来,她面上带着和善的微笑,却毫不客气地要从余妈妈手中接过桓哥儿衣食住行。
姜妈妈是太夫人的人,余妈妈再不愿意,也不敢抗衡,只得把气咽下去。
有了姜妈妈这位“竞争对手”,余妈妈陪小少爷的时间就少了不少。
像是今日,就是姜妈妈在他身边伺候。
听说太夫人把小少爷抱了过去说事,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好在小少爷认她,她也因此有机会教导小少爷一些事……
一边琢磨着心思,余妈妈手里动作不停,虎头鞋
逐渐成了形状。这是给桓哥儿家常穿的,不仅图样漂亮可爱,鞋底纳的又厚又软,穿起来也特别舒服。
余妈妈看着成品,满意地点了点头。外头买的、别人做的,可都不如她的手艺!
“余妈妈。”
正在这时,门口来了人叫她,是太夫人身边的大丫鬟喜雨来传话,“太夫人让你过去一趟。”
她面色严肃,眼底还带着几分审视,余妈妈本来是带着笑容迎上去,见状心里不由一个咯噔,突然生出不好的预感。
她定定神,再度扬起笑,“我这便去。”
喜雨点了点头,转身引着余妈妈过去。
余妈妈边走,边试探问道:“不知道太夫人叫我,是为了什么?”
喜雨不答,只是道:“等妈妈去了就知道了。”
……
太夫人院里,桓哥儿身边伺候的人都被叫了过来,众人都是一脸紧张,神色肃穆,一个交头接耳的都没有。
余妈妈一迈进院门,看到这样的景象,更加确定是出了事。
“余妈妈先在这里等一会儿吧。”
喜雨将余妈妈引到等候的位置,自己则是进屋复命。
等她离开,余妈妈赶紧抓着机会问熟人打听,“这是怎么了?”
被她逮着的石榴扫了一眼四周,等众人的目光都挪开,才咬了咬唇,快速说了一句,“小少爷说了不该说的话,太夫人大怒,正在查是怎么一回事。”
余妈妈一愣,随即她的心重重落了下去。
不该说的话……是哪种话?
难道是她教给小少爷的,让他小心继母的话?
不,不会的,余妈妈安慰自己,她告诉了小少爷,这些话只能放在心里,在谁面前都不能说……
太夫人很少发这样大的火,一一排查之下,事情很快就水落石出。
余妈妈性格不算小心谨慎,之前跟徽音和桓哥儿相处时,说话间偶尔会流露出几分对新夫人的不敬,许多人都心照不宣。
她以为自己跟桓哥儿说私话时没人知道,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次数多了,甚至被一个粗使丫鬟亲耳听见过,小丫鬟当时不敢说什么,在这个时候却是指认了出来。
余妈妈被人连番检举,证据确凿,根本狡辩不得,只得苍白地大喊冤枉。
“我怜惜徽姐儿跟桓哥儿小小年纪没了生母,想着你到底是孩子生母留下来的人手,定然不会对两个小主子不利,这才允许你始终照顾着桓哥儿。”太夫人沉着脸,缓缓说道,“可我完全没有想到,你竟然有这样大的胆子,倚老卖老、不知感恩,还敢挑拨桓哥儿跟他母亲的关系!”
这样的人绝不能继续留在桓哥儿身边,没得带坏了孩子,太夫人当即就做了决定,“段姨娘清修的庙里还需要人手,你便去陪她吧。”
余妈妈脸色一白,猛地抬起头。
不行!她要是被送走,桓哥儿岂不是要跟三姑娘一样,随汤氏揉圆搓扁?
余妈妈再顾不得喊冤,对太夫人挣扎道:“您不能这么做!我的身契不在解府,您无权处置我!”
太夫人一愣,“你的身契不在解府?”
她想到什么,脸色一变,“难道还在许茹娘手里不成?”
这……
余妈妈以为自己有了倚仗,不自觉挺了挺腰杆。
太夫人回过神来,见状不由冷笑一声,“既然你如此惦念旧主,不如我将你送回到许茹娘身边如何?”
余妈妈脸色大变,送回旧主身边还不如去庙里,寺庙至少还在京中,若去了辽东,那可真是一辈子都再没有盼头了!
她登时委顿在地,这才明白,自己以为的倚仗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而已。
余妈妈还想说什么,太夫人却不想再听,直接让人把她拉了下去,关起来等候处置。
等解瑨回来之后,太夫人第一时间把他叫了过来,将事情始末说给他听。
末了,太夫人问道:“许茹娘走的时候,没有把下人的身契留下?”
解瑨从得知余妈妈暗中挑拨开始就脸色微变,此时听了太夫人的问话,握着茶杯的手紧了紧。
“是我不好,”解瑨抿了抿唇,“我当时……没想过会同她彻底撕破脸皮,也没想到会再娶。”
更没想到……再娶时选择汤婵是别有目的,结果二人的关系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
解瑨沉默片刻,“不过身契不在,倒不是什么难事……”
“我知道这不是难事,”太夫人叹气道,“只是我突然觉得,自从婵娘嫁进来,咱们不知不觉间,真是委屈了她许多。”
哪怕她当时对许茹娘为了娘家不顾丈夫子女的行为很是失望,但比起陌生的汤婵,太夫人还是更信任相处了几年的许茹娘,这才有如今种种。
太夫人不知道解瑨和汤婵的婚姻实际上始于一场交易,一想到汤婵所经受的不公,她就有些坐不住。
这次借着机会,她将桓哥儿身边的人仔细筛了一遍,宁可错杀不可放过,不是跟着余妈妈一起被送进庙里,就是调得远远的,再不能接触桓哥儿。
事情理清之后,太夫人把汤婵叫来,把前因后果都说了,随后跟汤婵认真道歉:“是我们的纵容,才有刁奴作怪,实在是让你受委屈了。”
“人都有疏忽的时候,”汤婵听说是余妈妈,完全不意外,太夫人已经将事情处理好,她也没有揪着不放,而是笑着安抚,“哪里能想到有人胆子会这么大呢?您再亲自挑些合适的人手给桓哥儿便是了。”
她言下之意是不会插手桓哥儿的人事,毕竟有余妈妈这事儿在先,汤婵主动避嫌,给太夫人台阶下。
没想到太夫人却道:“你也来一同把把关罢,我上了年纪,精力不济,也不如年轻时眼明心亮,若是再来一个余妈妈就不好了。”
她似乎对汤婵很是信任,温和地说:“再说日后这些事,总是都要交给你的。”
啊?汤婵听得哭笑不得,怎么太夫人前脚刚信错过人,后脚就又对自己如此放心,解家的太夫人不该这样傻白甜啊!
她不知道太夫人如此反常,实际是一腔愧疚无处安放,但汤婵总不会将别人的好心当成驴肝肺,笑着应下。
……
等回到院里刚刚坐下,外头突然传来一声焦急的呼唤,“母亲!”
汤婵认出是徽音的声音,抬起头让人进来。
她还以为是出了什么事,先是让徽音别慌,问道:“怎么了?”
徽音白着小脸,欲言又止。
她是听了余妈妈出事的消息才来的。乍闻之下,徽音一急,下意识就来找了汤婵。
然而等冷静下来,徽音才觉得似乎不太合适。
她犹豫了一会儿才道:“母亲,我听说余妈妈跟石榴姐姐被送走了……”
汤婵没有粉饰太平,点了点头温和道:“余妈妈做错了事,太夫人按着规矩处置了她。”
徽音抿了抿唇,“母亲,我能知道余妈妈做错了什么事吗?”
“当然可以。”
汤婵没把徽音当成小孩子,将事情都说了。
徽音听得愣了一会儿。
竟然是这样……
徽音已经懂了不少事,也被余妈妈照顾过一段时间,虽然不愿相信,但她隐约知道,余妈妈没有被冤枉。
没想到她被送到母亲膝下后,余妈妈变本加厉,竟然教桓哥儿那样的话……
求情之语卡在喉咙里,徽音没能把话说出口。
秋月一直冷眼瞧着,见徽音直到低落地离开也没有求情,神色才稍微缓了缓。
结果她转眼就见汤婵跟没事人一样,拿着本游记边磕瓜子边看,不由疑惑地问:“夫人,您怎么都不生气?”
“嗯?”汤婵不解,“怎么突然这么问?”
“您对二姑娘那么好,二姑娘还是惦记着生母和她留下来的人,太夫人一开始也对您存着偏见,”秋月抿唇,“现在太夫人对您生出信任,您好像也没有特别高兴…
……
汤婵磕着瓜子,不以为意地道:“因为我一开始就没抱着期待呀。”
秋月听得怔了怔,汤婵一边翻书,一边跟她闲聊,“‘人类的悲观并不相通’,我很早之前就学会了一件事,不要对别人抱有期待,这样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烦恼。”
她想到什么,突然笑了笑,“有些人大概会觉得我这是精神胜利法,但人活着不就图一个舒心,管它什么法,我自个儿开心就行。”
秋月没怎么听懂,但她听到后来,煞有其事地点了点头,“主子开心,我就开心。”
汤婵失笑,对秋月笑眯眯地点了点头,“嗯,我家秋月最好了。”
秋月美滋滋地下去了。
她没好意思说,桓哥儿其实没说错,她确实不是亲娘嘛。
至于是不是坏人……她好像也不太好意思说自己是什么好人。
再说小孩子懂啥,桓哥儿不愿意那就算了呗,汤婵对塑料母子情完全接受良好。
然而太夫人却完全不觉得这是小事,她生气地一拍桌子,斩钉截铁道:“查!”
第82章
余妈妈坐在窗边,心不在焉地做着一双虎头鞋。
自从段姨娘私自抗命,偷着给三姑娘裹脚,差点害得三姑娘没了之后,太夫人得了这件事提醒,为了以防万一,亲自给桓哥儿又指了个新嬷嬷。
在余妈妈眼里,这位新来的姜妈妈可不是善茬,甫一过来,她面上带着和善的微笑,却毫不客气地要从余妈妈手中接过桓哥儿衣食住行。
姜妈妈是太夫人的人,余妈妈再不愿意,也不敢抗衡,只得把气咽下去。
有了姜妈妈这位“竞争对手”,余妈妈陪小少爷的时间就少了不少。
像是今日,就是姜妈妈在他身边伺候。
听说太夫人把小少爷抱了过去说事,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好在小少爷认她,她也因此有机会教导小少爷一些事……
一边琢磨着心思,余妈妈手里动作不停,虎头鞋
逐渐成了形状。这是给桓哥儿家常穿的,不仅图样漂亮可爱,鞋底纳的又厚又软,穿起来也特别舒服。
余妈妈看着成品,满意地点了点头。外头买的、别人做的,可都不如她的手艺!
“余妈妈。”
正在这时,门口来了人叫她,是太夫人身边的大丫鬟喜雨来传话,“太夫人让你过去一趟。”
她面色严肃,眼底还带着几分审视,余妈妈本来是带着笑容迎上去,见状心里不由一个咯噔,突然生出不好的预感。
她定定神,再度扬起笑,“我这便去。”
喜雨点了点头,转身引着余妈妈过去。
余妈妈边走,边试探问道:“不知道太夫人叫我,是为了什么?”
喜雨不答,只是道:“等妈妈去了就知道了。”
……
太夫人院里,桓哥儿身边伺候的人都被叫了过来,众人都是一脸紧张,神色肃穆,一个交头接耳的都没有。
余妈妈一迈进院门,看到这样的景象,更加确定是出了事。
“余妈妈先在这里等一会儿吧。”
喜雨将余妈妈引到等候的位置,自己则是进屋复命。
等她离开,余妈妈赶紧抓着机会问熟人打听,“这是怎么了?”
被她逮着的石榴扫了一眼四周,等众人的目光都挪开,才咬了咬唇,快速说了一句,“小少爷说了不该说的话,太夫人大怒,正在查是怎么一回事。”
余妈妈一愣,随即她的心重重落了下去。
不该说的话……是哪种话?
难道是她教给小少爷的,让他小心继母的话?
不,不会的,余妈妈安慰自己,她告诉了小少爷,这些话只能放在心里,在谁面前都不能说……
太夫人很少发这样大的火,一一排查之下,事情很快就水落石出。
余妈妈性格不算小心谨慎,之前跟徽音和桓哥儿相处时,说话间偶尔会流露出几分对新夫人的不敬,许多人都心照不宣。
她以为自己跟桓哥儿说私话时没人知道,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次数多了,甚至被一个粗使丫鬟亲耳听见过,小丫鬟当时不敢说什么,在这个时候却是指认了出来。
余妈妈被人连番检举,证据确凿,根本狡辩不得,只得苍白地大喊冤枉。
“我怜惜徽姐儿跟桓哥儿小小年纪没了生母,想着你到底是孩子生母留下来的人手,定然不会对两个小主子不利,这才允许你始终照顾着桓哥儿。”太夫人沉着脸,缓缓说道,“可我完全没有想到,你竟然有这样大的胆子,倚老卖老、不知感恩,还敢挑拨桓哥儿跟他母亲的关系!”
这样的人绝不能继续留在桓哥儿身边,没得带坏了孩子,太夫人当即就做了决定,“段姨娘清修的庙里还需要人手,你便去陪她吧。”
余妈妈脸色一白,猛地抬起头。
不行!她要是被送走,桓哥儿岂不是要跟三姑娘一样,随汤氏揉圆搓扁?
余妈妈再顾不得喊冤,对太夫人挣扎道:“您不能这么做!我的身契不在解府,您无权处置我!”
太夫人一愣,“你的身契不在解府?”
她想到什么,脸色一变,“难道还在许茹娘手里不成?”
这……
余妈妈以为自己有了倚仗,不自觉挺了挺腰杆。
太夫人回过神来,见状不由冷笑一声,“既然你如此惦念旧主,不如我将你送回到许茹娘身边如何?”
余妈妈脸色大变,送回旧主身边还不如去庙里,寺庙至少还在京中,若去了辽东,那可真是一辈子都再没有盼头了!
她登时委顿在地,这才明白,自己以为的倚仗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而已。
余妈妈还想说什么,太夫人却不想再听,直接让人把她拉了下去,关起来等候处置。
等解瑨回来之后,太夫人第一时间把他叫了过来,将事情始末说给他听。
末了,太夫人问道:“许茹娘走的时候,没有把下人的身契留下?”
解瑨从得知余妈妈暗中挑拨开始就脸色微变,此时听了太夫人的问话,握着茶杯的手紧了紧。
“是我不好,”解瑨抿了抿唇,“我当时……没想过会同她彻底撕破脸皮,也没想到会再娶。”
更没想到……再娶时选择汤婵是别有目的,结果二人的关系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
解瑨沉默片刻,“不过身契不在,倒不是什么难事……”
“我知道这不是难事,”太夫人叹气道,“只是我突然觉得,自从婵娘嫁进来,咱们不知不觉间,真是委屈了她许多。”
哪怕她当时对许茹娘为了娘家不顾丈夫子女的行为很是失望,但比起陌生的汤婵,太夫人还是更信任相处了几年的许茹娘,这才有如今种种。
太夫人不知道解瑨和汤婵的婚姻实际上始于一场交易,一想到汤婵所经受的不公,她就有些坐不住。
这次借着机会,她将桓哥儿身边的人仔细筛了一遍,宁可错杀不可放过,不是跟着余妈妈一起被送进庙里,就是调得远远的,再不能接触桓哥儿。
事情理清之后,太夫人把汤婵叫来,把前因后果都说了,随后跟汤婵认真道歉:“是我们的纵容,才有刁奴作怪,实在是让你受委屈了。”
“人都有疏忽的时候,”汤婵听说是余妈妈,完全不意外,太夫人已经将事情处理好,她也没有揪着不放,而是笑着安抚,“哪里能想到有人胆子会这么大呢?您再亲自挑些合适的人手给桓哥儿便是了。”
她言下之意是不会插手桓哥儿的人事,毕竟有余妈妈这事儿在先,汤婵主动避嫌,给太夫人台阶下。
没想到太夫人却道:“你也来一同把把关罢,我上了年纪,精力不济,也不如年轻时眼明心亮,若是再来一个余妈妈就不好了。”
她似乎对汤婵很是信任,温和地说:“再说日后这些事,总是都要交给你的。”
啊?汤婵听得哭笑不得,怎么太夫人前脚刚信错过人,后脚就又对自己如此放心,解家的太夫人不该这样傻白甜啊!
她不知道太夫人如此反常,实际是一腔愧疚无处安放,但汤婵总不会将别人的好心当成驴肝肺,笑着应下。
……
等回到院里刚刚坐下,外头突然传来一声焦急的呼唤,“母亲!”
汤婵认出是徽音的声音,抬起头让人进来。
她还以为是出了什么事,先是让徽音别慌,问道:“怎么了?”
徽音白着小脸,欲言又止。
她是听了余妈妈出事的消息才来的。乍闻之下,徽音一急,下意识就来找了汤婵。
然而等冷静下来,徽音才觉得似乎不太合适。
她犹豫了一会儿才道:“母亲,我听说余妈妈跟石榴姐姐被送走了……”
汤婵没有粉饰太平,点了点头温和道:“余妈妈做错了事,太夫人按着规矩处置了她。”
徽音抿了抿唇,“母亲,我能知道余妈妈做错了什么事吗?”
“当然可以。”
汤婵没把徽音当成小孩子,将事情都说了。
徽音听得愣了一会儿。
竟然是这样……
徽音已经懂了不少事,也被余妈妈照顾过一段时间,虽然不愿相信,但她隐约知道,余妈妈没有被冤枉。
没想到她被送到母亲膝下后,余妈妈变本加厉,竟然教桓哥儿那样的话……
求情之语卡在喉咙里,徽音没能把话说出口。
秋月一直冷眼瞧着,见徽音直到低落地离开也没有求情,神色才稍微缓了缓。
结果她转眼就见汤婵跟没事人一样,拿着本游记边磕瓜子边看,不由疑惑地问:“夫人,您怎么都不生气?”
“嗯?”汤婵不解,“怎么突然这么问?”
“您对二姑娘那么好,二姑娘还是惦记着生母和她留下来的人,太夫人一开始也对您存着偏见,”秋月抿唇,“现在太夫人对您生出信任,您好像也没有特别高兴…
……
汤婵磕着瓜子,不以为意地道:“因为我一开始就没抱着期待呀。”
秋月听得怔了怔,汤婵一边翻书,一边跟她闲聊,“‘人类的悲观并不相通’,我很早之前就学会了一件事,不要对别人抱有期待,这样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烦恼。”
她想到什么,突然笑了笑,“有些人大概会觉得我这是精神胜利法,但人活着不就图一个舒心,管它什么法,我自个儿开心就行。”
秋月没怎么听懂,但她听到后来,煞有其事地点了点头,“主子开心,我就开心。”
汤婵失笑,对秋月笑眯眯地点了点头,“嗯,我家秋月最好了。”
秋月美滋滋地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