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古代,躺平开摆 第69节
不过……汤婵有些无奈地笑笑,荣辱全部系于一个男人,这种感觉还真是不太舒服。
但她是个心大的人,从不跟自己过不去。毕竟活在这个世道,汤婵很快就想开了,安慰自己,就当入职大厂,大佬老板给撑腰吧。
安定村地理位置不错,称得上山清水秀,村里大半人家都姓汤,汤家祖坟背靠后山,附近还有条河。由族长亲自带着,汤母汤婵跟解瑨来到汤父的坟前。
四处有未化完的点点积雪,林木枯败,颇有些萧索之意,但坟前还算得上整洁干净,看得出族里有认真照料。
汤母眼眶微红,不自觉伸手摸了摸墓碑。
虽然随身带着汤父的牌位,但汤母一直没能回来祭拜丈夫的坟墓。
她一边点香,一边在心里默默跟汤父说着话。
“远山,你跟宝蝉最近还好吗?
我一切都好,婵姐儿也都好,唔,她现在已经成亲,该改口叫婵娘了……女婿年轻有为,跟婵娘一样,十分恪尽孝道,你在天之灵,要保佑他们顺遂平安……”
汤婵看着这一幕,许是原主情绪残留,心里不由酸酸的。
她低下头,闭了闭眼。
解瑨安静地站在一旁,没有打扰这片刻的宁静。
过了好一会儿,汤母才回过神,她擦了擦眼睛,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我失态了。”
她让出了位置,“你们来吧。”
秋月上前摆了垫子,汤婵正要跪下,动作却微微一顿。
汤父是原身的生身父母,她怎么拜都不为过,但解瑨……
未曾想解瑨也利落地一撩衣摆,神色郑重地跪下。
似乎察觉汤婵的停顿,解瑨微侧过头,平静地看了汤婵一眼。
汤婵一愣,随即挑眉笑了笑,也跟着跪到坟前。
两人点了香供在坟前,拜过汤父,摆上祭品,又使人稍微清理了四周,这才离开后山往回走。
村中小路不能走马车,只能步行,回去的路上,汤婵边走边看景,突然被什么吸引了注意力,皱了皱眉。
解瑨顺着她的视线一看,眉头也皱了起来。
只见一个四五岁的小丫头躲在一棵老槐树后,正打量着他们一行人。
未出正月,天气还冷,小丫头却穿着满是补丁的单衣,身上黑不溜秋,耳朵手指都冻得通红。
注意到二人的动作,一行人都望了过去,小丫头被这么多人看着,像是有些害羞,一扭身跑走了。
汤母没忍住问,“那孩子是怎么回事?”
老族长第一时间没认出来那是谁,还是被跟在身后的儿子提醒才想起来。
“那丫头命苦,”老族长叹了口气,“她也是汤家人,娘生她的时候难产没了,爹意外去世,后来爷奶也都没了,家里就剩她一个人。她只好被送给一个远房堂叔收养,但她那个堂叔家中孩子多,条件也困难,难免偶尔照顾得不周全。”
看小丫头的样子,哪里只是不周全,但收养她的叔婶到底给了她一口饭吃,汤母也无法苛责。甚至在有些村人眼里,堂叔一家白养着一个赔钱的丫头片子,不打骂、不整日使唤她干活,这就已经是良善的好人了。
汤母露出不忍之色,叹了一句可怜,忍不住想帮帮这个孩子。
汤婵看出汤母的心思,回来之后,先给解瑨找了点吃的让他垫垫,随后便让老族长叫人把小丫头找来。
很快,小丫头就被领了进来。她小脸消瘦,但一双大眼睛黑白分明,很有几分机灵相。
汤母一见,心里就软了几分,她试着问话,“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春分。”小丫头口齿清晰地答,她生在春分,家里人就这么叫她了。
汤母轻轻摸摸她的脑袋,“春分今年几岁了?”
“七岁。”春分说。
汤母有些诧异,孩子身形很是瘦弱,瞧着跟四五岁一般,竟然已经七岁了?
随即她转念一想就明白,应该是这几年条件困难,没怎么吃好饭的缘故。
汤母心里更加怜惜,让丫鬟霜菊拿出随身带的点心给她吃。
春分眼睛一亮,她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点心。
她咽了咽口水,却没有多拿,只拿了一块小口小口地尝。
汤母见了不由笑道:“没事,都是你的。”
春分想了想说:“我能分给其他人吗?”
汤母问:“你想分给谁?”
春分抿了抿唇,小声说:“家里的兄弟姐妹都还没吃过呢。”
汤母闻言眼神更软,应了下来,“当然可以。”
等春分被带下去,汤母看向汤婵问道:“我打算给春分堂叔家一笔银钱,供这孩子长大,你觉得怎么样?”
汤婵却道:“咱们不在跟前,也不知道这银子有多少能用在春分身上。”
汤母想想也是,“那怎么办?”
汤婵提议道:“您要是觉得与这孩子投缘,要不要直接带回去养着?”
汤母一怔,汤婵继续说道:“您记不记得,我之前同您商议过,等您回来之后,可以再收养个孩子。等我回了京城,您在这里孤孤单单的,有个孩子,身边也能有个人解闷。”
“这……”汤母有些心动,春分眼神灵慧,说话伶俐,她确实很是喜爱。
但抚养一个孩子责任重大,汤母没办法立时下定决心。
“要是您决定不下来,就把春分当远方亲戚养在膝下,”汤婵说道,“总不会比她现在的情况更差。”
汤母想到春分衣不蔽体的模样,不由被汤婵说动了心思。
确实不会比现在差,这点信心,汤母还是有的,这么想着,汤母就请老族长出面,说有事相商,将收养春分的夫妻俩请了过来。
不一会儿,一对年纪三十上下的夫妻战战兢兢地走了进来。
比起见过些许世面的老族长,他们是真正地里刨食的农民,只知道今日来村里的是不得了的贵人,突然被叫了过来,心中很是惶恐。
汤母先跟两人说了几句家常,等二人稍微缓解一点紧张之后,才温言问道:“今日请二位来,是
想问问春分这孩子。既然这孩子没了亲人,我能不能把她带走抚养?”
夫妻俩没想到贵人是这个打算,不由面面相觑。
等反应过来之后,二人中的妻子小心翼翼,有些笨拙地说道:“春分……命格不好,八字太硬,克亲,您要不再考虑考虑?”
她这是把丑话说在前头,以免汤母日后知道以后怪罪。
汤母皱起了眉。
夫妻俩见状悬起了心,没想到汤母听了这话,反而下了决心。
“不妨事。”汤母看向夫妻俩,虽然二人没能照顾好春分,但村中有这样的传言,不难想象春分成了孤儿之后的艰难处境,二人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养着春分,不能说没有善意。
“你们若是同意我带走春分,回头我就送来一些布匹粮食,也不算你们白照顾她一场。”
汤母本想送点银子,还是汤婵提醒,说给这样的人家送银子未免打眼,汤母就决定换成布匹粮食。
夫妻俩闻言不由大喜。
依他们家现在的情况,少一口吃饭的嘴就已经是帮助,居然还有好处拿!
妇人更是心中庆幸,自己早先一时不忍,同意了收养春分,后来她不知道后悔多少次不该逞能,让家里多一个人吃白饭,但她到底没忍心将人赶出去,想着实在不行以后还能换份彩礼。
还好自己没能忍心,不然这时候哪能遇到这种好事?
人还是要行善事啊,夫妻俩感慨地同时喜得连连道谢。
至于春分会如何……就算汤母日后改了主意,可哪怕留在汤母身边做个小丫鬟,最起码也能吃得饱饭,总比现在跟着他们强。
等夫妻俩同意之后,春分再次被领到汤母面前,汤母眼神温和地问她:“春分,我很喜欢你,想将你收作干女儿养在膝下,不知你愿不愿意?”
春分愣了愣,她抿了抿唇,低下头没有立刻答话。
汤母也怔住了,这是不愿?
为什么呢?是不喜欢她,还是不舍得原先的亲人?
一旁的汤婵想到什么,开口对春分道:“春分,你克亲的事,我们都知道了。”
汤母这才意识到什么,刚刚春分不说话,怕是觉得自己克亲,不敢应下。
她声音更柔和了些,指了指汤婵道:“你若认我做干娘,她就是你姐姐。”
春分见自己没有被嫌弃,眼睛逐渐发亮,立刻跪在地上磕了个头,脆生生叫人道:“干娘!姐姐!”
汤母没忍住露出笑意。
于是等汤婵回到县城的时候,一行人里除了多出一个解瑨,还有一个春分。
他们回到临时住处,汤母带着春分回房间洗漱换衣,解瑨也跟着汤婵进房稍作休整。
汤婵让婆子出去叫了一桌饭菜,对解瑨道:“今天还没好好用过膳吧?”
一大清早就过来,随后马不停蹄去祭拜,祭拜之后,解瑨听闻汤婵她们已经用过,就没让老族长家里再为他一个人开灶,只吃了一点糕点垫垫肚子,一直到了现在。
解瑨确实饿了,饭菜很快摆了上来,他坐到桌前用饭,吃着吃着,动作却慢了下来。
“尝尝这道烩豆腐,”汤婵一个劲儿地为他夹菜,还主动给他盛汤,“他们家羊肉汤味道也不错……”
解瑨心情微妙地向窗外看了一眼。
天上下红雨了不成?
他平静地看了汤婵一眼,“这样殷勤,是有话要说?”
“二爷英明,”汤婵被拆穿也不尴尬,厚着脸皮拍马屁,“主要是想跟您赔个罪——昨日我同母亲回来,发现家中宅子被族长大儿子一家住着,他们仗着与县丞结了亲家,拖着不愿搬走,还意图拿另一处宅子交换堵母亲的嘴,我没办法,只好拿出您的名头扯大旗,逼他们离开。”
她认真道:“没同您商量过就擅自这样做,给您添麻烦了。”
没想到汤婵会这样郑重,解瑨微怔,随即摇了摇头,“没什么麻烦不麻烦,你既然是我的妻子,我自然该照拂于你,不必这样生疏。”
他稍一停顿,“一同用膳罢。”
“那就多谢您了。”试探过之后,汤婵心下就有了底,笑着同解瑨道了谢。
客栈的手艺不比家里做的合口味,但出门在外,二人都没太过挑剔。
汤婵不算太饿,跟着稍微吃了一点。刚放下筷子,突然秋月从外头进来,说汤婵留在汤宅附近盯梢的人有事来报。
但她是个心大的人,从不跟自己过不去。毕竟活在这个世道,汤婵很快就想开了,安慰自己,就当入职大厂,大佬老板给撑腰吧。
安定村地理位置不错,称得上山清水秀,村里大半人家都姓汤,汤家祖坟背靠后山,附近还有条河。由族长亲自带着,汤母汤婵跟解瑨来到汤父的坟前。
四处有未化完的点点积雪,林木枯败,颇有些萧索之意,但坟前还算得上整洁干净,看得出族里有认真照料。
汤母眼眶微红,不自觉伸手摸了摸墓碑。
虽然随身带着汤父的牌位,但汤母一直没能回来祭拜丈夫的坟墓。
她一边点香,一边在心里默默跟汤父说着话。
“远山,你跟宝蝉最近还好吗?
我一切都好,婵姐儿也都好,唔,她现在已经成亲,该改口叫婵娘了……女婿年轻有为,跟婵娘一样,十分恪尽孝道,你在天之灵,要保佑他们顺遂平安……”
汤婵看着这一幕,许是原主情绪残留,心里不由酸酸的。
她低下头,闭了闭眼。
解瑨安静地站在一旁,没有打扰这片刻的宁静。
过了好一会儿,汤母才回过神,她擦了擦眼睛,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我失态了。”
她让出了位置,“你们来吧。”
秋月上前摆了垫子,汤婵正要跪下,动作却微微一顿。
汤父是原身的生身父母,她怎么拜都不为过,但解瑨……
未曾想解瑨也利落地一撩衣摆,神色郑重地跪下。
似乎察觉汤婵的停顿,解瑨微侧过头,平静地看了汤婵一眼。
汤婵一愣,随即挑眉笑了笑,也跟着跪到坟前。
两人点了香供在坟前,拜过汤父,摆上祭品,又使人稍微清理了四周,这才离开后山往回走。
村中小路不能走马车,只能步行,回去的路上,汤婵边走边看景,突然被什么吸引了注意力,皱了皱眉。
解瑨顺着她的视线一看,眉头也皱了起来。
只见一个四五岁的小丫头躲在一棵老槐树后,正打量着他们一行人。
未出正月,天气还冷,小丫头却穿着满是补丁的单衣,身上黑不溜秋,耳朵手指都冻得通红。
注意到二人的动作,一行人都望了过去,小丫头被这么多人看着,像是有些害羞,一扭身跑走了。
汤母没忍住问,“那孩子是怎么回事?”
老族长第一时间没认出来那是谁,还是被跟在身后的儿子提醒才想起来。
“那丫头命苦,”老族长叹了口气,“她也是汤家人,娘生她的时候难产没了,爹意外去世,后来爷奶也都没了,家里就剩她一个人。她只好被送给一个远房堂叔收养,但她那个堂叔家中孩子多,条件也困难,难免偶尔照顾得不周全。”
看小丫头的样子,哪里只是不周全,但收养她的叔婶到底给了她一口饭吃,汤母也无法苛责。甚至在有些村人眼里,堂叔一家白养着一个赔钱的丫头片子,不打骂、不整日使唤她干活,这就已经是良善的好人了。
汤母露出不忍之色,叹了一句可怜,忍不住想帮帮这个孩子。
汤婵看出汤母的心思,回来之后,先给解瑨找了点吃的让他垫垫,随后便让老族长叫人把小丫头找来。
很快,小丫头就被领了进来。她小脸消瘦,但一双大眼睛黑白分明,很有几分机灵相。
汤母一见,心里就软了几分,她试着问话,“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春分。”小丫头口齿清晰地答,她生在春分,家里人就这么叫她了。
汤母轻轻摸摸她的脑袋,“春分今年几岁了?”
“七岁。”春分说。
汤母有些诧异,孩子身形很是瘦弱,瞧着跟四五岁一般,竟然已经七岁了?
随即她转念一想就明白,应该是这几年条件困难,没怎么吃好饭的缘故。
汤母心里更加怜惜,让丫鬟霜菊拿出随身带的点心给她吃。
春分眼睛一亮,她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点心。
她咽了咽口水,却没有多拿,只拿了一块小口小口地尝。
汤母见了不由笑道:“没事,都是你的。”
春分想了想说:“我能分给其他人吗?”
汤母问:“你想分给谁?”
春分抿了抿唇,小声说:“家里的兄弟姐妹都还没吃过呢。”
汤母闻言眼神更软,应了下来,“当然可以。”
等春分被带下去,汤母看向汤婵问道:“我打算给春分堂叔家一笔银钱,供这孩子长大,你觉得怎么样?”
汤婵却道:“咱们不在跟前,也不知道这银子有多少能用在春分身上。”
汤母想想也是,“那怎么办?”
汤婵提议道:“您要是觉得与这孩子投缘,要不要直接带回去养着?”
汤母一怔,汤婵继续说道:“您记不记得,我之前同您商议过,等您回来之后,可以再收养个孩子。等我回了京城,您在这里孤孤单单的,有个孩子,身边也能有个人解闷。”
“这……”汤母有些心动,春分眼神灵慧,说话伶俐,她确实很是喜爱。
但抚养一个孩子责任重大,汤母没办法立时下定决心。
“要是您决定不下来,就把春分当远方亲戚养在膝下,”汤婵说道,“总不会比她现在的情况更差。”
汤母想到春分衣不蔽体的模样,不由被汤婵说动了心思。
确实不会比现在差,这点信心,汤母还是有的,这么想着,汤母就请老族长出面,说有事相商,将收养春分的夫妻俩请了过来。
不一会儿,一对年纪三十上下的夫妻战战兢兢地走了进来。
比起见过些许世面的老族长,他们是真正地里刨食的农民,只知道今日来村里的是不得了的贵人,突然被叫了过来,心中很是惶恐。
汤母先跟两人说了几句家常,等二人稍微缓解一点紧张之后,才温言问道:“今日请二位来,是
想问问春分这孩子。既然这孩子没了亲人,我能不能把她带走抚养?”
夫妻俩没想到贵人是这个打算,不由面面相觑。
等反应过来之后,二人中的妻子小心翼翼,有些笨拙地说道:“春分……命格不好,八字太硬,克亲,您要不再考虑考虑?”
她这是把丑话说在前头,以免汤母日后知道以后怪罪。
汤母皱起了眉。
夫妻俩见状悬起了心,没想到汤母听了这话,反而下了决心。
“不妨事。”汤母看向夫妻俩,虽然二人没能照顾好春分,但村中有这样的传言,不难想象春分成了孤儿之后的艰难处境,二人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养着春分,不能说没有善意。
“你们若是同意我带走春分,回头我就送来一些布匹粮食,也不算你们白照顾她一场。”
汤母本想送点银子,还是汤婵提醒,说给这样的人家送银子未免打眼,汤母就决定换成布匹粮食。
夫妻俩闻言不由大喜。
依他们家现在的情况,少一口吃饭的嘴就已经是帮助,居然还有好处拿!
妇人更是心中庆幸,自己早先一时不忍,同意了收养春分,后来她不知道后悔多少次不该逞能,让家里多一个人吃白饭,但她到底没忍心将人赶出去,想着实在不行以后还能换份彩礼。
还好自己没能忍心,不然这时候哪能遇到这种好事?
人还是要行善事啊,夫妻俩感慨地同时喜得连连道谢。
至于春分会如何……就算汤母日后改了主意,可哪怕留在汤母身边做个小丫鬟,最起码也能吃得饱饭,总比现在跟着他们强。
等夫妻俩同意之后,春分再次被领到汤母面前,汤母眼神温和地问她:“春分,我很喜欢你,想将你收作干女儿养在膝下,不知你愿不愿意?”
春分愣了愣,她抿了抿唇,低下头没有立刻答话。
汤母也怔住了,这是不愿?
为什么呢?是不喜欢她,还是不舍得原先的亲人?
一旁的汤婵想到什么,开口对春分道:“春分,你克亲的事,我们都知道了。”
汤母这才意识到什么,刚刚春分不说话,怕是觉得自己克亲,不敢应下。
她声音更柔和了些,指了指汤婵道:“你若认我做干娘,她就是你姐姐。”
春分见自己没有被嫌弃,眼睛逐渐发亮,立刻跪在地上磕了个头,脆生生叫人道:“干娘!姐姐!”
汤母没忍住露出笑意。
于是等汤婵回到县城的时候,一行人里除了多出一个解瑨,还有一个春分。
他们回到临时住处,汤母带着春分回房间洗漱换衣,解瑨也跟着汤婵进房稍作休整。
汤婵让婆子出去叫了一桌饭菜,对解瑨道:“今天还没好好用过膳吧?”
一大清早就过来,随后马不停蹄去祭拜,祭拜之后,解瑨听闻汤婵她们已经用过,就没让老族长家里再为他一个人开灶,只吃了一点糕点垫垫肚子,一直到了现在。
解瑨确实饿了,饭菜很快摆了上来,他坐到桌前用饭,吃着吃着,动作却慢了下来。
“尝尝这道烩豆腐,”汤婵一个劲儿地为他夹菜,还主动给他盛汤,“他们家羊肉汤味道也不错……”
解瑨心情微妙地向窗外看了一眼。
天上下红雨了不成?
他平静地看了汤婵一眼,“这样殷勤,是有话要说?”
“二爷英明,”汤婵被拆穿也不尴尬,厚着脸皮拍马屁,“主要是想跟您赔个罪——昨日我同母亲回来,发现家中宅子被族长大儿子一家住着,他们仗着与县丞结了亲家,拖着不愿搬走,还意图拿另一处宅子交换堵母亲的嘴,我没办法,只好拿出您的名头扯大旗,逼他们离开。”
她认真道:“没同您商量过就擅自这样做,给您添麻烦了。”
没想到汤婵会这样郑重,解瑨微怔,随即摇了摇头,“没什么麻烦不麻烦,你既然是我的妻子,我自然该照拂于你,不必这样生疏。”
他稍一停顿,“一同用膳罢。”
“那就多谢您了。”试探过之后,汤婵心下就有了底,笑着同解瑨道了谢。
客栈的手艺不比家里做的合口味,但出门在外,二人都没太过挑剔。
汤婵不算太饿,跟着稍微吃了一点。刚放下筷子,突然秋月从外头进来,说汤婵留在汤宅附近盯梢的人有事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