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古代,躺平开摆 第28节
嘶,这个脸色可不怎么好……汤婵心有所感,果然,汤母开口便冷冰冰地道:“今儿侯爷带回来消息,你跟逸哥儿合婚不成,婚事作罢,你可满意了?”
哪怕有所预料,听到消息的汤婵还是眼睛一亮,“真的?”
终于!
事情总算是解决了,小舅舅,靠谱!
看着汤母沉沉的脸色,汤婵连忙收起喜意,招呼汤母坐下。
炕桌上摆着今日刚送来的桑葚,汤婵把盘子朝汤母推过去,“挺甜的,您也来一些?”
汤母没动,只冷眼瞧着她质问道:“你做了什么手脚?”
汤婵叫屈,“您也太看得起我了,我哪有那么大能耐,能指使动人家算命的大师?”
她确实指使不动人家相国寺的住持,汤婵也不算说谎。
已经渐渐熟知她本性的汤母却不买账,“你肯定做了什么。”
她再怎么也想不到,汤婵能胆子大到指使庞逸去找解家人,让庞逸的舅舅去“安排”合婚的结果。
但汤母直觉汤婵绝对不无辜,她指着窗边绣架,红绸上头的鸳鸯图案跟她两天前来看时对比,几乎一模一样,“你早就知道婚事不会成,所以你这些日子丝毫不慌,我让你绣嫁妆,你也只是做做样子给我看!”
一边说着,她的眼泪流了下来。
汤婵沉默下来,再也摆不出嬉皮笑脸的态度,想要说些什么,张了张口又咽了回去。
汤母泪流不止,她心中有辜负老夫人的愧疚,有汤婵不听话的愤怒,但更多的,是感知到自己掌控不了汤婵的无力。
她再一次清晰地意识到,她那听话、顺从、贴心的女儿已经不在了。
老天爷怎么会这样对她?
汤母哭泣女儿的再一次死亡,汤婵递上手帕,沉默地待在一旁。
很久之后,汤母才疲惫地开口道:“你究竟想怎样?”
汤婵轻声道:“我只想过些轻松日子。”
什么叫轻松日子?
汤母只觉得疲惫,她是管不动面前这个人了,淡淡道:“老夫人交代,近来侯府去参加宴席,你也跟着一起去。”
这是要赶紧找一户人家把她嫁出去了,汤婵轻轻应了一声。
汤母说完就要走,汤婵想要起身相送,却被冷着脸的汤母拒绝。
汤婵知道她现在做什么都是火上浇油,也只好目送汤母的背影离开,等汤母情绪冷静下来再说。
另一边,从福禧堂出来的侯夫人满心不愉地回到院里。
潘妈妈察觉到侯夫人的心情,小心翼翼地奉上茶,“夫人消消气,可别闷坏了身子。”
侯夫人哪能不憋气?
堪称完美的算计功败垂成,侯夫人实在难受得紧。
大丫鬟彩霞见状,递上一沓帖子,“夫人,这是今日收到的请帖。”
侯夫人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她暂时压下心思,接过这些帖子,“可有重要的?”
春暖花开,各家都开始办宴,侯府每日都会收到许多请帖,自然,各家交情厚薄不一,有些必须要去,有些送礼即可,还有些不必理会。
彩霞已经筛过一遍,“富宁侯府的老夫人后日过寿,庄华长公主三日后办花宴……”
庄华长公主?
侯夫人动作一顿。
她眉头微动,若有所思。
片刻后,侯夫人像是想通了什么,身体放松眉头舒展,吩咐道:“你去湛露院走一趟,三日后庄华长公主的花宴,让表姑娘一块儿去。”
潘妈妈不知道侯夫人想到了些什么,只觉得侯夫人好似情绪突然好了不少。
她一边猜测一边应下,“是。”
“二爷,事情都办妥了。”
大理寺衙门前,解瑨刚出来,捧砚便转达了相国寺传来的消息。
解瑨点了点头,弯腰上了软轿,“回府吧。”
轿子走得又快又稳,直到路过一处无人小巷,轿子突然停了。
“二爷,”外头传来捧砚的声音,“有位大人拦轿。”
轿中闭目养神的解瑨睁开双眼,伸手挑开青色杭绸面的轿帘,认出了来人,“叶兄。”
拦轿之人是通政使司的叶大人叶盛,两人虽差了些年纪,交情却十分不错。
叶盛拱手回礼,“解贤弟。”
解瑨的轿子还算宽敞,叶盛抬步上了轿子,将袖中一封折子递了过去。
叶盛凑近低声对解瑨道:“今日递进通政司的折子,我瞧见就截了下来,还未呈送内阁。”
解瑨眉心一跳,接过翻开一看,竟是岳父许正儒奏请立大皇子为储君的折子。
他心下一沉。
解瑨将折子收了起来,对叶盛拱手,神色郑重,“我欠叶兄一个人情。”
“好说,”叶盛摆摆手,“只是我能截一次,却不能截两次三次,解贤弟还是尽快同家里人说明厉害才好。”
解瑨微微点头,“多谢叶兄。”
叶盛拍拍他的肩膀,下轿走了。
捧砚一直候在轿边,感觉到气氛不对,始终未敢开口。
片刻后,轿子里才传来一声语气淡淡的吩咐,“去许府。”
第29章
“来来来,许大人,再饮一杯!”
觥筹交错,酒热正酣,一个身穿官袍的中年男子举起酒盏,向许正儒敬酒。
许正儒眼花耳热,满面酡红,他已经喝了不少,却依旧喜不自胜地饮下了这一杯。
只因眼前这中年男子贾仲丰,是他上司的上司礼部尚书郑阁老的女婿。这样身份的人邀请许正儒小酌,对许正儒亲热有加,许正儒怎敢怠慢?
酒过三巡,许正儒已经半醉,贾仲丰这才聊起正事,“许兄,之前说过的事如何了?”
许正儒反应了一会儿,才想到贾仲丰说的是什么。
他脸色一肃,抬手虚虚一拜,“储君为社稷稳定之根本,怎可任由皇上任性?我已经递了折子,督促皇上遵从祖制,早日册立皇长子为太
子。”
听了这话,贾仲丰眼中闪过一抹精光,恭维道:“许大人忧国之心,着实令人佩服啊。”
“哪里哪里,”无论许正儒心里如何想,面上可不敢拿大,他连忙谦虚道,“不过是臣子本分罢了。”
“诶,许兄怎可妄自菲薄,”贾仲丰凑近许正儒,意味深长道,“我可是听说,礼部右侍郎杨大人即将致仕,许兄说不得就能更进一步了。”
许正儒闻言,胸中不由一热。
他已经在五品郎中这个位子上蹉跎多年,眼看着女婿解瑨一个毛头小子,都从新科进士做到官品超过自己的大理寺少卿,平日里更是对自己一点尊敬都没有,许正儒早就盼着更进一步。
贾仲丰的岳父可是礼部尚书,自然不会信口开河,听了这话,许正儒哪能不激动。
他心中生出扬眉吐气之感,刚客气了两句,却听贾仲丰也突然提起了解瑨,“不过立储一事,怎么不见解贤侄劝谏皇上?解贤侄是许兄的乘龙快婿,该与许兄共进退才是啊。”
许正儒脸色一僵。
脑海中不由得回想起解瑨的油盐不进,许正儒神色十分难看,片刻后才恢复正常。
“到底年纪轻了些,不懂事。”他状若无奈地对贾仲丰一叹,“等我再同他说说罢。”
贾仲丰捕捉到了许正儒那片刻的僵硬,面上神色不变,心中却闪过厌恶。
这姓许的果真是没用!
贾仲丰的岳父郑阁老已经在暗中站队大皇子,笼络串联了不少文臣。解瑨简在帝心,很受皇上看中,他们想要拉拢解瑨许久,可解瑨向来独来独往,很难接近,根本不给他们交好的机会。
思来想去,贾仲丰只好从解瑨的岳父许正儒处下手,只是许正儒这个没用的,连自己的女婿也使唤不动。
不过也罢,许家同解家可是亲家,许正儒上了船,解瑨还跑得了吗?
贾仲丰看向许正儒,眼中闪过志得意满,再次笑着举起酒杯……
……
酒阑宾散,许正儒满身酒气地回到许府,却意外地发现有人正在等着他。
看清来人,他表情一变,嘲讽地看向解瑨,“真是稀客,解大人居然舍得光临寒舍?”
解瑨没有说话,直接把袖中的折子扔到了桌案上。
许正儒眯着眼睛一看,认出这是什么之后,脸色霎时变得青黑,“你竟叫人截了我的折子?”
这折子可是他的青云路,却生生叫解瑨断了!
“大殿下身边朋党众多,势力鱼龙混杂,”解瑨沉声道,“岳父掺和进去,当心做了旁人的马前卒。”
许正儒本就恼恨解瑨误事,此时竟然还被解瑨说教,简直像是火上浇油。
“你这是在教训我?”酒气化作怒意上了头,许正儒恼羞成怒,大发雷霆,“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愣头青,不过是凭借着你那早死父亲和兄长的余荫,才爬到现在的位置,竟要教我如何做事?你还有没有把我这个长辈放在眼里?”
许正儒是借着酒劲,什么话都说得出来了。听他竟然攀扯父兄,解瑨面色骤然一沉,声音也瞬间冷了下来,“我再是不懂,也知道结党串联是臣子大忌!”
“我这怎么能叫结党串联?”许正儒不屑一顾,“那等弄权小人,怎能与我等忧民忧国之心相提并论?”
解瑨紧紧地盯着他,眼厉如锋,字字如刀,“岳父到底是真的忠君爱国,还是想要博取从龙之功?”
许正儒一愣,随即脸色涨红。
“如此恶意揣度长辈,你还记得‘孝’字如何写吗?”他像是受了什么奇耻大辱,勃然大怒,“祖宗家法,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本就没有比大殿下更合适的储君人选,我问心无愧!”
解瑨面无表情地看着许正儒拍案而起,义愤填膺地指责自己。
哪怕有所预料,听到消息的汤婵还是眼睛一亮,“真的?”
终于!
事情总算是解决了,小舅舅,靠谱!
看着汤母沉沉的脸色,汤婵连忙收起喜意,招呼汤母坐下。
炕桌上摆着今日刚送来的桑葚,汤婵把盘子朝汤母推过去,“挺甜的,您也来一些?”
汤母没动,只冷眼瞧着她质问道:“你做了什么手脚?”
汤婵叫屈,“您也太看得起我了,我哪有那么大能耐,能指使动人家算命的大师?”
她确实指使不动人家相国寺的住持,汤婵也不算说谎。
已经渐渐熟知她本性的汤母却不买账,“你肯定做了什么。”
她再怎么也想不到,汤婵能胆子大到指使庞逸去找解家人,让庞逸的舅舅去“安排”合婚的结果。
但汤母直觉汤婵绝对不无辜,她指着窗边绣架,红绸上头的鸳鸯图案跟她两天前来看时对比,几乎一模一样,“你早就知道婚事不会成,所以你这些日子丝毫不慌,我让你绣嫁妆,你也只是做做样子给我看!”
一边说着,她的眼泪流了下来。
汤婵沉默下来,再也摆不出嬉皮笑脸的态度,想要说些什么,张了张口又咽了回去。
汤母泪流不止,她心中有辜负老夫人的愧疚,有汤婵不听话的愤怒,但更多的,是感知到自己掌控不了汤婵的无力。
她再一次清晰地意识到,她那听话、顺从、贴心的女儿已经不在了。
老天爷怎么会这样对她?
汤母哭泣女儿的再一次死亡,汤婵递上手帕,沉默地待在一旁。
很久之后,汤母才疲惫地开口道:“你究竟想怎样?”
汤婵轻声道:“我只想过些轻松日子。”
什么叫轻松日子?
汤母只觉得疲惫,她是管不动面前这个人了,淡淡道:“老夫人交代,近来侯府去参加宴席,你也跟着一起去。”
这是要赶紧找一户人家把她嫁出去了,汤婵轻轻应了一声。
汤母说完就要走,汤婵想要起身相送,却被冷着脸的汤母拒绝。
汤婵知道她现在做什么都是火上浇油,也只好目送汤母的背影离开,等汤母情绪冷静下来再说。
另一边,从福禧堂出来的侯夫人满心不愉地回到院里。
潘妈妈察觉到侯夫人的心情,小心翼翼地奉上茶,“夫人消消气,可别闷坏了身子。”
侯夫人哪能不憋气?
堪称完美的算计功败垂成,侯夫人实在难受得紧。
大丫鬟彩霞见状,递上一沓帖子,“夫人,这是今日收到的请帖。”
侯夫人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她暂时压下心思,接过这些帖子,“可有重要的?”
春暖花开,各家都开始办宴,侯府每日都会收到许多请帖,自然,各家交情厚薄不一,有些必须要去,有些送礼即可,还有些不必理会。
彩霞已经筛过一遍,“富宁侯府的老夫人后日过寿,庄华长公主三日后办花宴……”
庄华长公主?
侯夫人动作一顿。
她眉头微动,若有所思。
片刻后,侯夫人像是想通了什么,身体放松眉头舒展,吩咐道:“你去湛露院走一趟,三日后庄华长公主的花宴,让表姑娘一块儿去。”
潘妈妈不知道侯夫人想到了些什么,只觉得侯夫人好似情绪突然好了不少。
她一边猜测一边应下,“是。”
“二爷,事情都办妥了。”
大理寺衙门前,解瑨刚出来,捧砚便转达了相国寺传来的消息。
解瑨点了点头,弯腰上了软轿,“回府吧。”
轿子走得又快又稳,直到路过一处无人小巷,轿子突然停了。
“二爷,”外头传来捧砚的声音,“有位大人拦轿。”
轿中闭目养神的解瑨睁开双眼,伸手挑开青色杭绸面的轿帘,认出了来人,“叶兄。”
拦轿之人是通政使司的叶大人叶盛,两人虽差了些年纪,交情却十分不错。
叶盛拱手回礼,“解贤弟。”
解瑨的轿子还算宽敞,叶盛抬步上了轿子,将袖中一封折子递了过去。
叶盛凑近低声对解瑨道:“今日递进通政司的折子,我瞧见就截了下来,还未呈送内阁。”
解瑨眉心一跳,接过翻开一看,竟是岳父许正儒奏请立大皇子为储君的折子。
他心下一沉。
解瑨将折子收了起来,对叶盛拱手,神色郑重,“我欠叶兄一个人情。”
“好说,”叶盛摆摆手,“只是我能截一次,却不能截两次三次,解贤弟还是尽快同家里人说明厉害才好。”
解瑨微微点头,“多谢叶兄。”
叶盛拍拍他的肩膀,下轿走了。
捧砚一直候在轿边,感觉到气氛不对,始终未敢开口。
片刻后,轿子里才传来一声语气淡淡的吩咐,“去许府。”
第29章
“来来来,许大人,再饮一杯!”
觥筹交错,酒热正酣,一个身穿官袍的中年男子举起酒盏,向许正儒敬酒。
许正儒眼花耳热,满面酡红,他已经喝了不少,却依旧喜不自胜地饮下了这一杯。
只因眼前这中年男子贾仲丰,是他上司的上司礼部尚书郑阁老的女婿。这样身份的人邀请许正儒小酌,对许正儒亲热有加,许正儒怎敢怠慢?
酒过三巡,许正儒已经半醉,贾仲丰这才聊起正事,“许兄,之前说过的事如何了?”
许正儒反应了一会儿,才想到贾仲丰说的是什么。
他脸色一肃,抬手虚虚一拜,“储君为社稷稳定之根本,怎可任由皇上任性?我已经递了折子,督促皇上遵从祖制,早日册立皇长子为太
子。”
听了这话,贾仲丰眼中闪过一抹精光,恭维道:“许大人忧国之心,着实令人佩服啊。”
“哪里哪里,”无论许正儒心里如何想,面上可不敢拿大,他连忙谦虚道,“不过是臣子本分罢了。”
“诶,许兄怎可妄自菲薄,”贾仲丰凑近许正儒,意味深长道,“我可是听说,礼部右侍郎杨大人即将致仕,许兄说不得就能更进一步了。”
许正儒闻言,胸中不由一热。
他已经在五品郎中这个位子上蹉跎多年,眼看着女婿解瑨一个毛头小子,都从新科进士做到官品超过自己的大理寺少卿,平日里更是对自己一点尊敬都没有,许正儒早就盼着更进一步。
贾仲丰的岳父可是礼部尚书,自然不会信口开河,听了这话,许正儒哪能不激动。
他心中生出扬眉吐气之感,刚客气了两句,却听贾仲丰也突然提起了解瑨,“不过立储一事,怎么不见解贤侄劝谏皇上?解贤侄是许兄的乘龙快婿,该与许兄共进退才是啊。”
许正儒脸色一僵。
脑海中不由得回想起解瑨的油盐不进,许正儒神色十分难看,片刻后才恢复正常。
“到底年纪轻了些,不懂事。”他状若无奈地对贾仲丰一叹,“等我再同他说说罢。”
贾仲丰捕捉到了许正儒那片刻的僵硬,面上神色不变,心中却闪过厌恶。
这姓许的果真是没用!
贾仲丰的岳父郑阁老已经在暗中站队大皇子,笼络串联了不少文臣。解瑨简在帝心,很受皇上看中,他们想要拉拢解瑨许久,可解瑨向来独来独往,很难接近,根本不给他们交好的机会。
思来想去,贾仲丰只好从解瑨的岳父许正儒处下手,只是许正儒这个没用的,连自己的女婿也使唤不动。
不过也罢,许家同解家可是亲家,许正儒上了船,解瑨还跑得了吗?
贾仲丰看向许正儒,眼中闪过志得意满,再次笑着举起酒杯……
……
酒阑宾散,许正儒满身酒气地回到许府,却意外地发现有人正在等着他。
看清来人,他表情一变,嘲讽地看向解瑨,“真是稀客,解大人居然舍得光临寒舍?”
解瑨没有说话,直接把袖中的折子扔到了桌案上。
许正儒眯着眼睛一看,认出这是什么之后,脸色霎时变得青黑,“你竟叫人截了我的折子?”
这折子可是他的青云路,却生生叫解瑨断了!
“大殿下身边朋党众多,势力鱼龙混杂,”解瑨沉声道,“岳父掺和进去,当心做了旁人的马前卒。”
许正儒本就恼恨解瑨误事,此时竟然还被解瑨说教,简直像是火上浇油。
“你这是在教训我?”酒气化作怒意上了头,许正儒恼羞成怒,大发雷霆,“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愣头青,不过是凭借着你那早死父亲和兄长的余荫,才爬到现在的位置,竟要教我如何做事?你还有没有把我这个长辈放在眼里?”
许正儒是借着酒劲,什么话都说得出来了。听他竟然攀扯父兄,解瑨面色骤然一沉,声音也瞬间冷了下来,“我再是不懂,也知道结党串联是臣子大忌!”
“我这怎么能叫结党串联?”许正儒不屑一顾,“那等弄权小人,怎能与我等忧民忧国之心相提并论?”
解瑨紧紧地盯着他,眼厉如锋,字字如刀,“岳父到底是真的忠君爱国,还是想要博取从龙之功?”
许正儒一愣,随即脸色涨红。
“如此恶意揣度长辈,你还记得‘孝’字如何写吗?”他像是受了什么奇耻大辱,勃然大怒,“祖宗家法,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本就没有比大殿下更合适的储君人选,我问心无愧!”
解瑨面无表情地看着许正儒拍案而起,义愤填膺地指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