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这步棋若是走错了,想要退出去,可就难了。不到万不得已,孤不允许你犯糊涂,绝不能硬闯。”谢柏宴强调几句,“桓桁,你要想清楚了。”
沉默片刻,桓秋宁沉声道:“王上,我已经为郢荣铺好接下来要走的每一步路了。我把全部的忠心和所有的计策都留在这里。在晋州城外的时候,王上曾经允我一诺。今日,我想求王上给我一个机会。我要一千轻骑,我想救一个人,这是我唯一的私心。三日后,王军抵达上京城外的时候,我会带一人来与王军汇合。”
谢柏宴当日允桓秋宁一诺,便是料到他的心还在照山白的身上,故意给了他一次机会。并非是因为他在乎照山白的命,而是因为他想利用桓秋宁,率先在上京撕开一个口子。
唯有相互利用的关系才最为可靠,桓秋宁为谢柏宴出谋划策,那么谢柏宴就必须给桓秋宁利用自己的机会,不然,他怎么敢相信桓秋宁的忠心呢?
“孤准了。”谢柏宴放下茶杯,点点头,“只是,一千轻骑兵根本不足以冲破萧慎军的外防,你确定你不是要去送死?”
“当然。”桓秋宁笑道,“王上不相信我的本事,还不信自己练的兵么。一千骑兵与数万黑鹰军迎面相撞,确实是以卵击石。可我偏偏不跟他们面碰面,我要等待时机,趁他们不注意,咬他们的尾巴。”
“另外,”谢柏宴道,“郑虞两氏在纵锦山东侧屯兵三万,他们也在等待时机,蓄势待发。孤本以为郑虞两氏会安据一方,不会插手此次上京围剿。想来,这些年,虞氏在天州养的不错。”
“是了。”桓秋宁揉揉眉,展眉笑道,“群雄逐鹿,他们自然不会袖手旁观,也想分一杯羹。不过,郑虞两氏若是出兵,我们大可拿他们‘乱臣贼子’的身份大做文章。他们想要替上京解围,也得弄清楚自己是为谁卖命,任谁做主啊。”
桓秋宁走到沙盘前,指着地图,言道:“若王上能够入主上京,再与萧慎维持盟约,郑虞两氏必然腹背受敌。他们如果不想跟杜卫一样,在晋州急得直跺脚了,才想起来要求和,必然会主动向郢荣示好。如果不出微臣所料,三日后,郢荣大军抵达上京城外的时候,他们便会表明自己的态度。到时候,若是有用之人,便留下,若是自诩不凡,偏要逞英雄的老鼠,便杀了,扔到护城河里喂王八。王上以为如何?”
谢柏宴肯定道:“便依你之言。桓桁,如果没有你,孤根本走不到这里。”
“王上乃天选之子,臣不过是跟着王上,苟且偷生罢了。” 桓秋宁自谦道:“况且,郢荣大事当由王上决断,臣不过是替您出谋划策罢了。”说完,他看了眼太阳,拱手示礼,再道:“时辰差不多了。事不宜迟,臣这就走了。王上多保重。”
谢柏宴放人放的相当爽快,这倒是出乎桓秋宁的意料。桓秋宁在军中并没有亲信,谢柏宴也容不得他养亲信。他去军营转了一圈,也只是带走了当初从萧慎带回来的战前才编入军队的鹰奴。
至于那一千骑兵,只是桓秋宁试探谢柏宴心思的幌子。军中调兵程序复杂,层层审批下来,上京城已经被萧慎军烧光了。就算谢柏宴真的给他批了一千骑兵,桓秋宁也等不起了。
烈日当空,桓秋宁顶着大太阳,在露天的兵器房里挑兵器。行军打仗,软剑在抵抗长枪和长剑时弱势不少。也并非只有这一个原因,这些年,桓秋宁一直有心想寻得一把合适的长剑,却没遇到机会。
谢柏宴放言道,兵器库里的兵器桓秋宁随便挑,但凡是他看上的,不用报备,直接拿走即可。有这句话在,桓秋宁倒也是不客气,可他挑了半天,硬是没找到一件合适的。
“桓秋宁!接着!”
他回头,接住了身后之人扔来的一把长剑,掂了掂,笑道:“这把剑剑身修长,而且比较轻,剑刃却格外锋利,倒是一把不可多得的好剑。郑将军,你这是要把它......送我了?”
“送你了。”郑雨灵抱着胳膊,一脸不情愿地翻了个白眼,“这把剑是用没人要的废铁打造的,也就你把它当个宝。反正放我这也是占地方!”
桓秋宁拱拱手,笑道:“多谢啦!郑将军。”
“笑什么,别得了便宜还卖乖。”郑雨灵瞪他,皱眉道,“你不要以为我送了你剑,我们以后就能冰释前嫌了。桓秋宁,这天底下,我最恨的人,依旧是你。”
桓秋宁抱着剑,贱兮兮道:“哦。那你为何不一剑捅死我,还送我剑做什么?”
郑雨灵咬牙骂道:“你是不是找死?!”
“是了。我找死!我自己找地方去死咯。”桓秋宁转头就走,走了两步,他回头,见郑雨灵仍然站在原地,便问道,“你是不是有事情找我?哎,有事情就说嘛,反正我收了你的东西,就是欠你的。你说说看,只要是我能做到的事情,愿为君效劳。别客气呀,大方说罢!若是我能帮到你,你日后叫我桓大善人就行~”
郑雨灵忍无可忍:“你还是去死吧。”
桓秋宁一脸认真:“哦。”
“我听说你要带兵突袭上京。”郑雨灵犹豫片刻,还是问了句:“你还要兵么?”
这话倒是出乎意料,桓秋宁道:“当然要了。可惜,谢柏宴不给哦。”
郑雨灵道:“我手底下有八百兵,没有编入大军,我跟你去。”
桓秋宁抬眼看着她。当年那个处处要人袒护,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姑娘,真的长大了。他沉声问道:“打仗会死人的。你不怕死么?”
郑雨灵冷笑一声,反问道:“你觉得我会怕死么。”
“是了。你不怕死,你早就不在乎你这条命了。”桓秋宁心中有些许感慨,再问道,“告诉我原因,为什么要去。”
郑雨灵道:“我不说,你也该知道的。”
殷氏杀了她的父亲,谢柏宴杀了她的夫君,大徵和郢荣都没有她的容身之处了。如今,在郢荣,她唯一能说话的人,便是桓秋宁。虽然在郑雨灵眼中,桓秋宁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混蛋,但是同是生如浮萍,在外飘荡,他们一样孤独。
桓秋宁低头看了一眼郑雨灵为他准备的长剑,想必这一天,她等了很久了。
与其让她困在这里,不如给她一个机会。桓秋宁道:“郑将军,一个时辰后,城门口集合。王上那边我去说,你且去准备吧。午时,城门口,你等我。”
***
二人日夜兼程,抵达上京城外的时候,萧慎军已经控制了上京城外所有官道。桓秋宁得到消息,蒙苛与夏景已经入城。
当夜,他们扮作村民,沿着小路潜伏在城外村落的时候,得到了蒙苛要攻破城门,然后屠城的消息。
彼时,郢荣军在后,郑家军的大军驻扎在纵锦山脚下,双方皆在等待时机。只要蒙苛下令攻打上京,双方便会出兵。而桓秋宁要做的,就是趁乱杀入上京救人。
行动之前,桓秋宁问郑雨灵,是否要与郑家军汇合。她如果想摆脱谢柏宴的控制,这便是最后的机会了。
而郑雨灵却道:“当年在上京城,丞公子救过我多次,我郑雨灵不是忘恩负义的人。本自同根生,上京的百姓危在旦夕,你让我如何能走?”
言罢,她望着上京城中的灯火,怒道:“真是讽刺!郢荣分明有机会抢先一步支援上京,可谢柏宴偏要等萧慎的军队踏破城门之后才肯发兵。好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他不愧是殷氏的人,一般无二的心狠手辣,一般无二的绝情。”
“这便是帝王之术。”桓秋宁道,“萧慎军替他破开上京的城门,蒙苛替他杀干净上京的世家余孽,等到最后,郢荣死最少的人,他谢柏宴却能风风光光的出现,如神明一般将百姓解救出来。每一步,都在他的谋划之中。”
郑雨灵狠狠地瞪了桓秋宁一眼,道:“这些全部是你的谋划!没有你,谢柏宴不可能走到这一步!桓桁,你太自负了。你以为你可以掌控一切吗!”
“你太高看我了。”桓秋宁道,“谢柏宴卧薪尝胆这么多年,他的城府很深,深不见底,连我都看不透他。明面上我替他谋划,实际上我也是在按他的谋划走。谢柏宴虽然算不上一个良善君子,却是这天底下独一无二的做皇帝的好苗子。天下苦于战乱久矣,而我想要的,便是辅佐他,由他开创一个太平盛世。”
郑雨灵道:“走着瞧吧。我倒要看看,你亲自选下的‘明君’到底能不能如你所愿。”
一番争吵过后,桓秋宁选择尊重郑雨灵的想法,与她一前一后,趁乱混入上京。
与此同时,蒙苛带着夏景刚从昭玄寺出来,马不停蹄地出了城。一道烟火划破空中,城墙上的灯火灭了又亮,城门前,一个一身缟素的女人举着一封谈和书,站在萧慎的黑鹰军前。
黑鹰军首领问道:“来者何人!”
女人道:“使臣。”
黑鹰军首领又问道:“意欲何为!”
沉默片刻,桓秋宁沉声道:“王上,我已经为郢荣铺好接下来要走的每一步路了。我把全部的忠心和所有的计策都留在这里。在晋州城外的时候,王上曾经允我一诺。今日,我想求王上给我一个机会。我要一千轻骑,我想救一个人,这是我唯一的私心。三日后,王军抵达上京城外的时候,我会带一人来与王军汇合。”
谢柏宴当日允桓秋宁一诺,便是料到他的心还在照山白的身上,故意给了他一次机会。并非是因为他在乎照山白的命,而是因为他想利用桓秋宁,率先在上京撕开一个口子。
唯有相互利用的关系才最为可靠,桓秋宁为谢柏宴出谋划策,那么谢柏宴就必须给桓秋宁利用自己的机会,不然,他怎么敢相信桓秋宁的忠心呢?
“孤准了。”谢柏宴放下茶杯,点点头,“只是,一千轻骑兵根本不足以冲破萧慎军的外防,你确定你不是要去送死?”
“当然。”桓秋宁笑道,“王上不相信我的本事,还不信自己练的兵么。一千骑兵与数万黑鹰军迎面相撞,确实是以卵击石。可我偏偏不跟他们面碰面,我要等待时机,趁他们不注意,咬他们的尾巴。”
“另外,”谢柏宴道,“郑虞两氏在纵锦山东侧屯兵三万,他们也在等待时机,蓄势待发。孤本以为郑虞两氏会安据一方,不会插手此次上京围剿。想来,这些年,虞氏在天州养的不错。”
“是了。”桓秋宁揉揉眉,展眉笑道,“群雄逐鹿,他们自然不会袖手旁观,也想分一杯羹。不过,郑虞两氏若是出兵,我们大可拿他们‘乱臣贼子’的身份大做文章。他们想要替上京解围,也得弄清楚自己是为谁卖命,任谁做主啊。”
桓秋宁走到沙盘前,指着地图,言道:“若王上能够入主上京,再与萧慎维持盟约,郑虞两氏必然腹背受敌。他们如果不想跟杜卫一样,在晋州急得直跺脚了,才想起来要求和,必然会主动向郢荣示好。如果不出微臣所料,三日后,郢荣大军抵达上京城外的时候,他们便会表明自己的态度。到时候,若是有用之人,便留下,若是自诩不凡,偏要逞英雄的老鼠,便杀了,扔到护城河里喂王八。王上以为如何?”
谢柏宴肯定道:“便依你之言。桓桁,如果没有你,孤根本走不到这里。”
“王上乃天选之子,臣不过是跟着王上,苟且偷生罢了。” 桓秋宁自谦道:“况且,郢荣大事当由王上决断,臣不过是替您出谋划策罢了。”说完,他看了眼太阳,拱手示礼,再道:“时辰差不多了。事不宜迟,臣这就走了。王上多保重。”
谢柏宴放人放的相当爽快,这倒是出乎桓秋宁的意料。桓秋宁在军中并没有亲信,谢柏宴也容不得他养亲信。他去军营转了一圈,也只是带走了当初从萧慎带回来的战前才编入军队的鹰奴。
至于那一千骑兵,只是桓秋宁试探谢柏宴心思的幌子。军中调兵程序复杂,层层审批下来,上京城已经被萧慎军烧光了。就算谢柏宴真的给他批了一千骑兵,桓秋宁也等不起了。
烈日当空,桓秋宁顶着大太阳,在露天的兵器房里挑兵器。行军打仗,软剑在抵抗长枪和长剑时弱势不少。也并非只有这一个原因,这些年,桓秋宁一直有心想寻得一把合适的长剑,却没遇到机会。
谢柏宴放言道,兵器库里的兵器桓秋宁随便挑,但凡是他看上的,不用报备,直接拿走即可。有这句话在,桓秋宁倒也是不客气,可他挑了半天,硬是没找到一件合适的。
“桓秋宁!接着!”
他回头,接住了身后之人扔来的一把长剑,掂了掂,笑道:“这把剑剑身修长,而且比较轻,剑刃却格外锋利,倒是一把不可多得的好剑。郑将军,你这是要把它......送我了?”
“送你了。”郑雨灵抱着胳膊,一脸不情愿地翻了个白眼,“这把剑是用没人要的废铁打造的,也就你把它当个宝。反正放我这也是占地方!”
桓秋宁拱拱手,笑道:“多谢啦!郑将军。”
“笑什么,别得了便宜还卖乖。”郑雨灵瞪他,皱眉道,“你不要以为我送了你剑,我们以后就能冰释前嫌了。桓秋宁,这天底下,我最恨的人,依旧是你。”
桓秋宁抱着剑,贱兮兮道:“哦。那你为何不一剑捅死我,还送我剑做什么?”
郑雨灵咬牙骂道:“你是不是找死?!”
“是了。我找死!我自己找地方去死咯。”桓秋宁转头就走,走了两步,他回头,见郑雨灵仍然站在原地,便问道,“你是不是有事情找我?哎,有事情就说嘛,反正我收了你的东西,就是欠你的。你说说看,只要是我能做到的事情,愿为君效劳。别客气呀,大方说罢!若是我能帮到你,你日后叫我桓大善人就行~”
郑雨灵忍无可忍:“你还是去死吧。”
桓秋宁一脸认真:“哦。”
“我听说你要带兵突袭上京。”郑雨灵犹豫片刻,还是问了句:“你还要兵么?”
这话倒是出乎意料,桓秋宁道:“当然要了。可惜,谢柏宴不给哦。”
郑雨灵道:“我手底下有八百兵,没有编入大军,我跟你去。”
桓秋宁抬眼看着她。当年那个处处要人袒护,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姑娘,真的长大了。他沉声问道:“打仗会死人的。你不怕死么?”
郑雨灵冷笑一声,反问道:“你觉得我会怕死么。”
“是了。你不怕死,你早就不在乎你这条命了。”桓秋宁心中有些许感慨,再问道,“告诉我原因,为什么要去。”
郑雨灵道:“我不说,你也该知道的。”
殷氏杀了她的父亲,谢柏宴杀了她的夫君,大徵和郢荣都没有她的容身之处了。如今,在郢荣,她唯一能说话的人,便是桓秋宁。虽然在郑雨灵眼中,桓秋宁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混蛋,但是同是生如浮萍,在外飘荡,他们一样孤独。
桓秋宁低头看了一眼郑雨灵为他准备的长剑,想必这一天,她等了很久了。
与其让她困在这里,不如给她一个机会。桓秋宁道:“郑将军,一个时辰后,城门口集合。王上那边我去说,你且去准备吧。午时,城门口,你等我。”
***
二人日夜兼程,抵达上京城外的时候,萧慎军已经控制了上京城外所有官道。桓秋宁得到消息,蒙苛与夏景已经入城。
当夜,他们扮作村民,沿着小路潜伏在城外村落的时候,得到了蒙苛要攻破城门,然后屠城的消息。
彼时,郢荣军在后,郑家军的大军驻扎在纵锦山脚下,双方皆在等待时机。只要蒙苛下令攻打上京,双方便会出兵。而桓秋宁要做的,就是趁乱杀入上京救人。
行动之前,桓秋宁问郑雨灵,是否要与郑家军汇合。她如果想摆脱谢柏宴的控制,这便是最后的机会了。
而郑雨灵却道:“当年在上京城,丞公子救过我多次,我郑雨灵不是忘恩负义的人。本自同根生,上京的百姓危在旦夕,你让我如何能走?”
言罢,她望着上京城中的灯火,怒道:“真是讽刺!郢荣分明有机会抢先一步支援上京,可谢柏宴偏要等萧慎的军队踏破城门之后才肯发兵。好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他不愧是殷氏的人,一般无二的心狠手辣,一般无二的绝情。”
“这便是帝王之术。”桓秋宁道,“萧慎军替他破开上京的城门,蒙苛替他杀干净上京的世家余孽,等到最后,郢荣死最少的人,他谢柏宴却能风风光光的出现,如神明一般将百姓解救出来。每一步,都在他的谋划之中。”
郑雨灵狠狠地瞪了桓秋宁一眼,道:“这些全部是你的谋划!没有你,谢柏宴不可能走到这一步!桓桁,你太自负了。你以为你可以掌控一切吗!”
“你太高看我了。”桓秋宁道,“谢柏宴卧薪尝胆这么多年,他的城府很深,深不见底,连我都看不透他。明面上我替他谋划,实际上我也是在按他的谋划走。谢柏宴虽然算不上一个良善君子,却是这天底下独一无二的做皇帝的好苗子。天下苦于战乱久矣,而我想要的,便是辅佐他,由他开创一个太平盛世。”
郑雨灵道:“走着瞧吧。我倒要看看,你亲自选下的‘明君’到底能不能如你所愿。”
一番争吵过后,桓秋宁选择尊重郑雨灵的想法,与她一前一后,趁乱混入上京。
与此同时,蒙苛带着夏景刚从昭玄寺出来,马不停蹄地出了城。一道烟火划破空中,城墙上的灯火灭了又亮,城门前,一个一身缟素的女人举着一封谈和书,站在萧慎的黑鹰军前。
黑鹰军首领问道:“来者何人!”
女人道:“使臣。”
黑鹰军首领又问道:“意欲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