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郑雨灵听着心烦意乱,让他不要大吵大叫,可是过了一会儿,却是一点声音也听不见了。
一处少了人,另一处又来了人。
“如果觉得害怕,可以捂住眼睛,我会保护你的。”照山白把郑雨灵护在身后,递给了她自己的干净的袖袍。
他转过身,看向缓缓打开的铜门。
照山白想过来人可能是逃出去又返回的桓秋宁,可能是误入密道的杂役,也可能是凌王安插在照府的眼线,却没想到来人竟然是郑卿远。
郑卿远用长枪挑开了缠绕在铜门上的蛛丝,“山白,雨灵!你们怎么会在这里!一夜之间,怎么能发生这么多的事情。”
照山白见郑卿远跨步到他的身后,背起了郑雨灵,他稍稍宽心,连忙跑出了密室。
他担心铜门先上次一样悄无声息的关上。然而,他出去后,铜门岿然不动,如一面灰冷的墙壁。
果然有人在暗中操控。
今夜照府地下的密道里,到底藏了多少人?
一开始关上的铜门,郑卿远出现之前断断续续的摩擦声,以及消失不见的桓秋宁……谜团太多了,他一时间理不清楚。
照山白神色僵硬,他问道:“卿远,你如何找到此处的?又是如何打开的这扇铜门?”
郑卿远背着郑雨灵,满脸担忧道:“说来也是碰巧,府上的人说雨灵夜里来了照府,迟迟未归。我在贵府外的茶楼中等了许久,也不见她出来,只好冒然入府,可进来之后却没有人说见过雨灵,我一时心急,只好自己四处去寻。我去与君阁找你,见你不在,却发现了地下的藏书阁,紧接着便发现了密道。至于这扇铜门,我来的时候地上落了一块铜砖,我把他放在了空缺的凹槽中,门就开了。”
他这番话说的很详细,太详细了。
照山白回头看向铜门上的图,看清了那块至关重要的铜砖上刻着的字——照琼。
“雨灵受了伤,此地不宜久留,我们先出去吧。”照山白道,“此处到底是什么地方,出去以后我会慢慢跟你解释。”
郑卿远回首看了一眼密室中杂乱摆放的木箱,以及满地的枯骨与狼藉,他神色一沉,道:“山白,里面的东西我全当没看见,你放宽心。”
听到这句话,照山白涌到嘴边的解释与安慰,全都化作了苦水。
这种滋味他从未尝到过。像苦涩的海水,灼烧胃脾。
他想说“对不起”,因为雨灵是在照府里出的事;他想说“对不起”,因为不想让郑卿远因为看到了照氏的肮脏与腐糜而为难;他想说“对不起”,因为他愧对于郑卿远从前一直将照氏之人视为一股清流。
但是照山白没有开口,因为他认为自己已经失去了资格。
郑雨灵抱着郑卿远的肩膀,抹着眼泪哭了起来:“哥,对不起,我又给你丢人了。有人说长空哥哥夜里来了照府,我已经好几日没见到他了,这才跟了过来。没想到是被人下套了。”
郑卿远心中有气,他憋着气,对郑雨灵道:“杜长空?他人在诏狱呢!雨灵,我生气,气的不是因为你喜欢他,而是你为了杜长空,完全不顾自己的安危!喜欢一个人没有错,但是你要把你自己放在第一位啊!”
郑雨灵委屈至极,她犟嘴道:“我没有不顾自己的安危啊!我也不想掉进井里,是有人推我的!”
郑卿远没时间跟郑雨灵吵架,他转头对照山白道:“山白,我今夜本是要在宫里值守,府上人说雨灵不见了,我火急火燎地赶到照府,路上又听说诏狱出事了!诏狱走了水,身上拴着铁链子的罪客行动不便,逃不出来,已经死了几十号人了。都是人命,我不能顾此失彼,既然已经到了照府,我只好先来救雨灵。事不宜迟,人得先出去,山白,出去之后,咱们必须立马去诏狱看看情况。”
见郑卿远不理她了,郑雨灵更委屈了,她嘟嘟囔囔道:“诏狱里的人死了就死了啊。他们本来就是一些罪奴,活着也是占地方,早晚都是要被处死的,管他们做甚!”
郑卿远道:“人命关天,诏狱里的人虽是罪犯,但也是人命!”
郑雨灵能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但她性子就是拗。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世家小公举,别人不哄着她,她就闹脾气。
她从郑卿远的背上滑了下来,哼哼唧唧道:“你去吧,别人都比你妹妹重要。把我扔在这儿就行,不用管我了。我在你眼里,还比不过那一些素不相识的人。”
郑卿远怒道:“随你!”
“我讨厌死你啦!不要你这个哥哥了,你走吧。”郑雨灵听了这句话,眼珠子“吧嗒吧嗒”地往下掉。
郑卿远看着照山白,扶额叹气。
照山白把郑雨灵安置在了与君阁中,他刚推开门,便看见阁外站了一群人,阴着脸,像是来审人的判官。
为首的人递上了凌王府的令牌,示礼道:“见过照大人。我是廷尉左平冀文佑,有人上报给凌王说照府私藏了大量的永安钱,事关永安钱一案,万不敢疏忽,所以我特地来请照大人。凌王殿下有请,照大人,跟我们走一趟吧。”
郑卿远要拦。照山白已经走在了前边,示礼道:“有劳冀大人带路。”
***
路呢?车到山前必有路,路在哪儿呢!
路在身子底下。桓秋宁在密道里爬了快半个钟头,他非要看看这密道的出口到底是通向何处。
又是一口枯井。
桓秋宁站在井底向上看,看到辘轳旁有一颗圆溜溜的脑袋。他顺着绳索爬了上去,仔细一看,居然是一位趴在井口上睡着了的小僧。
这也是个胆儿大的,他是真不怕掉下去啊。
密道竟然是通向昭玄寺内的禅院。
禅院内坐着一位穿着素衣的妇人,她手握一本佛经,一边捻转佛珠,一边垂眸念经。
此人带发修行,持斋把素,仪态端庄,纵使穿着青灰色的素衣,仍然有着娴熟典雅的气质。
正值多事之秋,昭玄寺刚刚经历变故,此人却能安坐于此,想来她便是汐璞口中的护国夫人——梁秀兰。
桓秋宁只看了一眼,便认出了此人的身份。
抛开护国夫人的身份,她曾是桓秋宁母亲董静檀的故交,桓秋宁儿时曾经唤过她一声姨母。
桓氏一族出事后,梁秀兰摒弃了昔日与董静檀的友谊,不仅置身事外,而且反咬一口,倒打一耙,说到底也不是一条路上的人。
从那之后她云游四方,便甚少与人有过交集了。
如今祸事再起,梁秀兰再次出现在了上京城,很难不让人觉得,她是有备而来。
是故人重逢,却也算不上故人。桓秋宁冰着脸,转身就往外走。
梁秀兰放下佛经,闭目道:“见了姨母,不打声招呼就走,看来你是早就把礼义礼法抛之脑后了。”
桓秋宁依旧背着身,道:“梁夫人好雅致,月下独酌,檀香萦绕。只是雾气这么重,您怎么就认错人了呢?”
“姨母”二字太些沉,卡他的在喉咙里,怎么咳都咳不出来。
发髻上的枯藤黯淡无光,比不上寺外高洁狡黠的月。
这五年间梁秀兰的心境变了很多,如今她不是高傲的月,而是消瘦的枯藤。只不过她的眼神依旧晴明,眸子里的棉絮,倒像是月的倒影。
梁秀兰摸了摸茶杯,不疾不徐道:“凉茶虽冷,但是可以清肝明日,祛湿生津。茶离不开水,茶亦是水。改日你若是得了闲,姨母请你喝茶。”
“不必了。”桓秋宁淋着月光,背影孤冷。他道:“今夜之后,梁夫人便可以在昭玄寺安稳地住着,你我二人,后会无期。”
后会无期。
这个词说凉薄不够绝情,说绝情却又带了点“藕断丝连”的意味。
这个词从人嘴里说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掺了杂念了。
桓秋宁出了昭玄寺,十三带着几个铜鸟堂的死士,蹲伏在周围的树上。见了桓秋宁,他轻步跟上,小声道:“十三哥,诏狱走水了,文官武官今夜都别想睡了,都挤在诏狱外挨冻呢。”
“诏狱走水。查过是谁的手笔了吗?”桓秋宁问,“偏偏挑在今夜对诏狱动手,看来明日要有变数了。”
十三道:“今夜柳夜明提审了一个人——庸中郡太守梁云兼。这是稷安帝亲自下的密令,消息控制的很死,梁云兼入诏狱的时候,我们的人才探查到。今夜诏狱走水的原因不好查,柳夜明提人审案子,里边进进出出不少人,都有嫌疑。我觉得大概是梁氏之人为了劫狱,放的火。”
桓秋宁思索道:“不会是梁氏。趁乱防火劫人的主意太蠢,他们还没傻到这个地步。更何况梁云兼尚未定罪,他们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殊死一搏。如今我是治书侍御史,有权审核诏狱案件的判决文书,到时候定能瞧见端倪。”
桓秋宁嘱咐道:“今夜不能轻举妄动,有心之人已经在暗处留了眼,切记不能自乱阵脚。另外,你这两天有收到铜鸟堂的密令吗?”
一处少了人,另一处又来了人。
“如果觉得害怕,可以捂住眼睛,我会保护你的。”照山白把郑雨灵护在身后,递给了她自己的干净的袖袍。
他转过身,看向缓缓打开的铜门。
照山白想过来人可能是逃出去又返回的桓秋宁,可能是误入密道的杂役,也可能是凌王安插在照府的眼线,却没想到来人竟然是郑卿远。
郑卿远用长枪挑开了缠绕在铜门上的蛛丝,“山白,雨灵!你们怎么会在这里!一夜之间,怎么能发生这么多的事情。”
照山白见郑卿远跨步到他的身后,背起了郑雨灵,他稍稍宽心,连忙跑出了密室。
他担心铜门先上次一样悄无声息的关上。然而,他出去后,铜门岿然不动,如一面灰冷的墙壁。
果然有人在暗中操控。
今夜照府地下的密道里,到底藏了多少人?
一开始关上的铜门,郑卿远出现之前断断续续的摩擦声,以及消失不见的桓秋宁……谜团太多了,他一时间理不清楚。
照山白神色僵硬,他问道:“卿远,你如何找到此处的?又是如何打开的这扇铜门?”
郑卿远背着郑雨灵,满脸担忧道:“说来也是碰巧,府上的人说雨灵夜里来了照府,迟迟未归。我在贵府外的茶楼中等了许久,也不见她出来,只好冒然入府,可进来之后却没有人说见过雨灵,我一时心急,只好自己四处去寻。我去与君阁找你,见你不在,却发现了地下的藏书阁,紧接着便发现了密道。至于这扇铜门,我来的时候地上落了一块铜砖,我把他放在了空缺的凹槽中,门就开了。”
他这番话说的很详细,太详细了。
照山白回头看向铜门上的图,看清了那块至关重要的铜砖上刻着的字——照琼。
“雨灵受了伤,此地不宜久留,我们先出去吧。”照山白道,“此处到底是什么地方,出去以后我会慢慢跟你解释。”
郑卿远回首看了一眼密室中杂乱摆放的木箱,以及满地的枯骨与狼藉,他神色一沉,道:“山白,里面的东西我全当没看见,你放宽心。”
听到这句话,照山白涌到嘴边的解释与安慰,全都化作了苦水。
这种滋味他从未尝到过。像苦涩的海水,灼烧胃脾。
他想说“对不起”,因为雨灵是在照府里出的事;他想说“对不起”,因为不想让郑卿远因为看到了照氏的肮脏与腐糜而为难;他想说“对不起”,因为他愧对于郑卿远从前一直将照氏之人视为一股清流。
但是照山白没有开口,因为他认为自己已经失去了资格。
郑雨灵抱着郑卿远的肩膀,抹着眼泪哭了起来:“哥,对不起,我又给你丢人了。有人说长空哥哥夜里来了照府,我已经好几日没见到他了,这才跟了过来。没想到是被人下套了。”
郑卿远心中有气,他憋着气,对郑雨灵道:“杜长空?他人在诏狱呢!雨灵,我生气,气的不是因为你喜欢他,而是你为了杜长空,完全不顾自己的安危!喜欢一个人没有错,但是你要把你自己放在第一位啊!”
郑雨灵委屈至极,她犟嘴道:“我没有不顾自己的安危啊!我也不想掉进井里,是有人推我的!”
郑卿远没时间跟郑雨灵吵架,他转头对照山白道:“山白,我今夜本是要在宫里值守,府上人说雨灵不见了,我火急火燎地赶到照府,路上又听说诏狱出事了!诏狱走了水,身上拴着铁链子的罪客行动不便,逃不出来,已经死了几十号人了。都是人命,我不能顾此失彼,既然已经到了照府,我只好先来救雨灵。事不宜迟,人得先出去,山白,出去之后,咱们必须立马去诏狱看看情况。”
见郑卿远不理她了,郑雨灵更委屈了,她嘟嘟囔囔道:“诏狱里的人死了就死了啊。他们本来就是一些罪奴,活着也是占地方,早晚都是要被处死的,管他们做甚!”
郑卿远道:“人命关天,诏狱里的人虽是罪犯,但也是人命!”
郑雨灵能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但她性子就是拗。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世家小公举,别人不哄着她,她就闹脾气。
她从郑卿远的背上滑了下来,哼哼唧唧道:“你去吧,别人都比你妹妹重要。把我扔在这儿就行,不用管我了。我在你眼里,还比不过那一些素不相识的人。”
郑卿远怒道:“随你!”
“我讨厌死你啦!不要你这个哥哥了,你走吧。”郑雨灵听了这句话,眼珠子“吧嗒吧嗒”地往下掉。
郑卿远看着照山白,扶额叹气。
照山白把郑雨灵安置在了与君阁中,他刚推开门,便看见阁外站了一群人,阴着脸,像是来审人的判官。
为首的人递上了凌王府的令牌,示礼道:“见过照大人。我是廷尉左平冀文佑,有人上报给凌王说照府私藏了大量的永安钱,事关永安钱一案,万不敢疏忽,所以我特地来请照大人。凌王殿下有请,照大人,跟我们走一趟吧。”
郑卿远要拦。照山白已经走在了前边,示礼道:“有劳冀大人带路。”
***
路呢?车到山前必有路,路在哪儿呢!
路在身子底下。桓秋宁在密道里爬了快半个钟头,他非要看看这密道的出口到底是通向何处。
又是一口枯井。
桓秋宁站在井底向上看,看到辘轳旁有一颗圆溜溜的脑袋。他顺着绳索爬了上去,仔细一看,居然是一位趴在井口上睡着了的小僧。
这也是个胆儿大的,他是真不怕掉下去啊。
密道竟然是通向昭玄寺内的禅院。
禅院内坐着一位穿着素衣的妇人,她手握一本佛经,一边捻转佛珠,一边垂眸念经。
此人带发修行,持斋把素,仪态端庄,纵使穿着青灰色的素衣,仍然有着娴熟典雅的气质。
正值多事之秋,昭玄寺刚刚经历变故,此人却能安坐于此,想来她便是汐璞口中的护国夫人——梁秀兰。
桓秋宁只看了一眼,便认出了此人的身份。
抛开护国夫人的身份,她曾是桓秋宁母亲董静檀的故交,桓秋宁儿时曾经唤过她一声姨母。
桓氏一族出事后,梁秀兰摒弃了昔日与董静檀的友谊,不仅置身事外,而且反咬一口,倒打一耙,说到底也不是一条路上的人。
从那之后她云游四方,便甚少与人有过交集了。
如今祸事再起,梁秀兰再次出现在了上京城,很难不让人觉得,她是有备而来。
是故人重逢,却也算不上故人。桓秋宁冰着脸,转身就往外走。
梁秀兰放下佛经,闭目道:“见了姨母,不打声招呼就走,看来你是早就把礼义礼法抛之脑后了。”
桓秋宁依旧背着身,道:“梁夫人好雅致,月下独酌,檀香萦绕。只是雾气这么重,您怎么就认错人了呢?”
“姨母”二字太些沉,卡他的在喉咙里,怎么咳都咳不出来。
发髻上的枯藤黯淡无光,比不上寺外高洁狡黠的月。
这五年间梁秀兰的心境变了很多,如今她不是高傲的月,而是消瘦的枯藤。只不过她的眼神依旧晴明,眸子里的棉絮,倒像是月的倒影。
梁秀兰摸了摸茶杯,不疾不徐道:“凉茶虽冷,但是可以清肝明日,祛湿生津。茶离不开水,茶亦是水。改日你若是得了闲,姨母请你喝茶。”
“不必了。”桓秋宁淋着月光,背影孤冷。他道:“今夜之后,梁夫人便可以在昭玄寺安稳地住着,你我二人,后会无期。”
后会无期。
这个词说凉薄不够绝情,说绝情却又带了点“藕断丝连”的意味。
这个词从人嘴里说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掺了杂念了。
桓秋宁出了昭玄寺,十三带着几个铜鸟堂的死士,蹲伏在周围的树上。见了桓秋宁,他轻步跟上,小声道:“十三哥,诏狱走水了,文官武官今夜都别想睡了,都挤在诏狱外挨冻呢。”
“诏狱走水。查过是谁的手笔了吗?”桓秋宁问,“偏偏挑在今夜对诏狱动手,看来明日要有变数了。”
十三道:“今夜柳夜明提审了一个人——庸中郡太守梁云兼。这是稷安帝亲自下的密令,消息控制的很死,梁云兼入诏狱的时候,我们的人才探查到。今夜诏狱走水的原因不好查,柳夜明提人审案子,里边进进出出不少人,都有嫌疑。我觉得大概是梁氏之人为了劫狱,放的火。”
桓秋宁思索道:“不会是梁氏。趁乱防火劫人的主意太蠢,他们还没傻到这个地步。更何况梁云兼尚未定罪,他们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殊死一搏。如今我是治书侍御史,有权审核诏狱案件的判决文书,到时候定能瞧见端倪。”
桓秋宁嘱咐道:“今夜不能轻举妄动,有心之人已经在暗处留了眼,切记不能自乱阵脚。另外,你这两天有收到铜鸟堂的密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