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我知道。母亲常年驻守边陲,在西陇关一守就是八年,红缨军的兵权她一个人握着,旁人难免心生忌惮。加上我叔父郑冮任常边郡太守,手底下有守备军,常边郡与天州相邻,两方势若是合在一起,加起来足足有二十万兵马。先前我驻守东平关,陛下只给了我三万冷甲军,还都是这两年才从军的新兵,精兵也就三千人。萧慎军队兵强马壮,浩浩荡荡地来了十万大军,光是他们的先锋营,我们都招架不住。”郑卿远思索道,“败了就是败了,我心服口服,不找借口。但是东平关这个口子,他杜忠凛去了,也得熬着。”
照山白拍了拍郑卿远的肩膀,不紧不慢地说:“东平关一役战败,在北疆早露端倪。只是陛下生性多疑,即使北疆战乱不断,他也不敢大放兵权。”
照山白耐心地慢慢讲:“大徵开朝以来,与相邻部落的摩擦不断,为了上京周围八个郡的安定,太祖与蛮邑的胡人立下盟约,允许胡人入夏豫,给了蛮邑王室在夏豫进行商品交易的权利。康政末年胡人越发猖狂,为了大徵的安宁,康政帝兵权下放到各郡,设置郡县守备军。常边郡、临边郡,平阳郡、这三个郡里上京近,若是有心之人在纵锦山和双云岭暗中培养势力,上京必然岌岌可危。圣心难测,常人能看出来的事,陛下心里也码码清楚。陛下借平阳匪患一事,收了郡守手中的守备军兵权,便是给训养私兵的州郡提了个醒。”
“我郑家竭诚尽节,就没有离经叛道之人。倒是他杜卫,非佞即奸。”郑卿远冷哼一声,转头看向照山白说,“山白,你说的道理我都懂,在这上京城内,也就你愿意跟我漫步闲聊,追根溯源,这般细致地讲给我听。兄弟知道你在担心什么,怕什么?天塌下来我顶着!”
郑卿远突然想起了一事,他拍了拍脑门:“我差点忘了问了,山白,你府上那位‘花魁’,没把你怎么样吧?现在上京城中传的沸沸扬扬,我听了生气,已经把最开始嚼舌根的人绑起来打了一顿,可现在胡说八道的人太多了,唉,我打不过来了!”
照山白听了他这话,不仅没有苦大仇深,反而失声一笑:“卿远,你不用这样的。你要是把上京城的人都打一顿,这上京城的大门你怕是再也闯不进来了!”
郑卿远抱着拳,愤愤道:“我就是着急!他们根本不了解你,他们说你是断袖,说你在府上养面首,这种话我一听就来气!只要你发话,我立刻就能去你府上,把那野路子的‘花魁’杀了,堵住那些胡说八道的人的嘴!”
“他是陛下送来的人。”照山白心平气和道,“你杀了他,陛下还会送新的人过来。而且,他也并没有传中那般不堪。”
“那些话居然已经传到你的耳朵里了?!”郑卿远大吃一惊,平日里见到女孩子给他送花都要躲着的人,居然能忍受那些流言蜚语,还是因为一个男人!
照山白道:“我的事是小事,眼下最近要的,还是东平关的战事。”
郑卿远边走边叹气:“陛下不信任我,我能有什么办法,非要我把心肝肺刨出来给他看,他才会信吗?有人说我郑卿远把必胜的一战打的哭爹喊娘,说我跟为了钱财故意输给萧慎人,说我有愧于‘勋虞’将军的身份,能说出这种话的人,根本就没把我郑卿远当个人!我郑卿远就算是死,也要清清白白、干干净净的死!那东平关,我早晚要杀回去!”
一转眼走到了广和楼,照山白看着他,知道他忠胆赤诚,这样的人在这个世道,或轰轰烈烈的死,或含恨而终。
其实,照山白一直看的很明白。
郑卿远问他:“山白,以你的谋略与才华,真的甘心做一只闲云野鹤?你若是早点入仕,现在已经在朝中有一番作为了。陛下赐了你著作郎一职,修撰史书,说白了就是个混日子的官。”
照山白的笑意总是散在眼角,郑卿远不知道他是笑了还是没笑,只怪雪下得太大,任谁也看不清。
照山白的眉毛生的极好,浓眉却不凌厉,偏偏眉下又是一双雾月一般淡透的眸子,给人一种不染尘世的脱俗之感。
他总是让人觉得生人勿近,实际上,大多数时候连熟人都觉得他很遥远。
即使他本性纯善,愿意跟人掏心掏肺,但是他身上那一层清冷的屏障,只要有人靠近,就会在心里生出凉意,至于他的内里是温是凉,就没人在意了。
郑卿远与他相识多年,他以为照山白是壮志难酬,所以才会常常这么问。他不知道,照山白避世,是因为他看到了任何人也无法抗衡和改变的结局。
藏在奢靡与繁华中渐渐生长的烂肉迟早有一日会吞噬整个大徵,任谁再怎么努力,也无力回天。
这不是命运,而是像“激起千堆雪”一般翻滚的巨浪,芸芸众生,不过沧海一粟。
时至今日,照山白仍旧没有想明白,他这一生究竟该怎么活,该为了谁而活,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照山白没有回答,反而问了郑卿远一句,“卿远,你觉得大徵还能走多少年?”
郑卿远吓了一跳,他说:“你突然这么问,我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了。”
照山白的唇边落了雪,融在了原本就没什么血色的下唇上。他看着满天入怀的落雪,想起多年前的冬至,曾经有一个人,在城外的昭玄寺给他留了一封信。
那是一封回信。
照山白刚入国子监听学的第一年,锋芒毕露,他满腹经纶,在学堂上侃侃而谈。当时国子监的祭酒[1]是前相国席净,现已还乡昼锦,退居临豫郡。
席净告诉他,你的才华终究会沦为尘土,湮没在大徵的末路中。
年少时他不懂,心中苦闷,所以偷偷跑到城外,在昭玄寺的菩提树上,挂上了一封又一封信。
偶有一日,他带着信来,竟收到了一封回信。那是承恩元年的冬至,上京下了一场大雪。
雪染菩提树,寺中人影疏。
少年满心欢喜地展开那一封不知从何处而来,何人所写的信。那张宣纸上的字字句句,他视若珍宝,记了很多年:
“寒鸦悲枯雪,孤影揽残梦。与君同是惆怅客,未见亦相知。
——南山客。”
第9章 血染宫墙
两列士兵带着几辆马车冲了过去,来势凶猛。街边商贩的心提到了喉咙,生怕自家摊子遭了无妄之灾。
照山白出了一会儿神,转眼间他见到郑卿远上了马,冲他喊道:“山白,宫里出事了,他妈的冬至吃个饺子也能吃死人,死的还是我羽林军的人。”
郑卿远勒着缰绳,跟身边的手下低声说了两句,随后转头向策马向宫门而去。
他走后,照山白站在原地,等他的手下传话,“丞公子,今夜之事怕是会牵扯到娘娘,将军说他先去替您守着,还请您尽快入宫。”
遇事不能自乱阵脚。照山白心里急,但是神态上没显露半分,他刚到照府,就见着了照宴龛。
照宴龛已经换上了官服,他瞥了照山白一眼,冷冷道:“走,进宫。”
***
御膳房外跪了一片,不一会儿人就来齐了。丑妃带着仁王殷仁跪在雪地里,旁边有一个被打的血肉活模糊的宫女,半米外还有一个额头流血的女官。
廷尉府来的人不少,柳夜明是只老狐狸,他的手下更是豺狼,这样的两种人就是审黑鬼,也能把他的嘴给撬开咯!
但是苦菊没招。
稷安帝在顶上坐着,兴致不错地吃着琅苏加急运来的荔枝,他不言不语,只是一个又一个地往柳夜明身上扔着荔枝核。
柳夜明急得直跺脚!他恨不得跪下来求苦菊:“姑奶奶求求您招了吧,黄泉路上老子他娘的给你烧纸成不?”
眼下苦菊就还剩一口气,要是把人打死了,死无对证,他柳夜明今天晚上就得赔上半条命;要是不打,就这么干等着,这人也活不了多久。
狄春香在地上跪着,她用余光瞥见柳夜明想转过头来继续撬她的嘴,她连忙冲苦菊哭喊道:“贱婢,娘娘的一片心意就这么被你给糟蹋了!你想害我就算了,为什么还要把脏水泼在娘娘身上?”
狄春香害怕到结巴,她低着头哭喊道:“陛下,娘娘,柳大人!我是冤枉的,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就算是害自己,也不可能害娘娘和陆大人的!”
柳夜明思索片刻,他等狄春香哭诉完,摆了摆手让身后的人上前说:“陛下,这位是太仆狄明的外甥女,年芳十六,承恩五年入宫,现任女飨。今夜这饺子,就是她给值守的陆大人送过去的。”
“狄明的人,”稷安帝看了狄春香一眼,转头看向那一碗已经凉透了的饺子,问照芙晴:“这碗饺子是你亲自给朕准备的?”
“回陛下,是臣妾做的。”照芙晴的唇色惨白,她一直侧脸不忍心看身边的人,此刻却不得不转过头回话。
稷安帝抬手把那碗饺子打落在地,他指了指狄春香,深情微妙地说:“你把全它吃了,朕就给你一条生路。”
照山白拍了拍郑卿远的肩膀,不紧不慢地说:“东平关一役战败,在北疆早露端倪。只是陛下生性多疑,即使北疆战乱不断,他也不敢大放兵权。”
照山白耐心地慢慢讲:“大徵开朝以来,与相邻部落的摩擦不断,为了上京周围八个郡的安定,太祖与蛮邑的胡人立下盟约,允许胡人入夏豫,给了蛮邑王室在夏豫进行商品交易的权利。康政末年胡人越发猖狂,为了大徵的安宁,康政帝兵权下放到各郡,设置郡县守备军。常边郡、临边郡,平阳郡、这三个郡里上京近,若是有心之人在纵锦山和双云岭暗中培养势力,上京必然岌岌可危。圣心难测,常人能看出来的事,陛下心里也码码清楚。陛下借平阳匪患一事,收了郡守手中的守备军兵权,便是给训养私兵的州郡提了个醒。”
“我郑家竭诚尽节,就没有离经叛道之人。倒是他杜卫,非佞即奸。”郑卿远冷哼一声,转头看向照山白说,“山白,你说的道理我都懂,在这上京城内,也就你愿意跟我漫步闲聊,追根溯源,这般细致地讲给我听。兄弟知道你在担心什么,怕什么?天塌下来我顶着!”
郑卿远突然想起了一事,他拍了拍脑门:“我差点忘了问了,山白,你府上那位‘花魁’,没把你怎么样吧?现在上京城中传的沸沸扬扬,我听了生气,已经把最开始嚼舌根的人绑起来打了一顿,可现在胡说八道的人太多了,唉,我打不过来了!”
照山白听了他这话,不仅没有苦大仇深,反而失声一笑:“卿远,你不用这样的。你要是把上京城的人都打一顿,这上京城的大门你怕是再也闯不进来了!”
郑卿远抱着拳,愤愤道:“我就是着急!他们根本不了解你,他们说你是断袖,说你在府上养面首,这种话我一听就来气!只要你发话,我立刻就能去你府上,把那野路子的‘花魁’杀了,堵住那些胡说八道的人的嘴!”
“他是陛下送来的人。”照山白心平气和道,“你杀了他,陛下还会送新的人过来。而且,他也并没有传中那般不堪。”
“那些话居然已经传到你的耳朵里了?!”郑卿远大吃一惊,平日里见到女孩子给他送花都要躲着的人,居然能忍受那些流言蜚语,还是因为一个男人!
照山白道:“我的事是小事,眼下最近要的,还是东平关的战事。”
郑卿远边走边叹气:“陛下不信任我,我能有什么办法,非要我把心肝肺刨出来给他看,他才会信吗?有人说我郑卿远把必胜的一战打的哭爹喊娘,说我跟为了钱财故意输给萧慎人,说我有愧于‘勋虞’将军的身份,能说出这种话的人,根本就没把我郑卿远当个人!我郑卿远就算是死,也要清清白白、干干净净的死!那东平关,我早晚要杀回去!”
一转眼走到了广和楼,照山白看着他,知道他忠胆赤诚,这样的人在这个世道,或轰轰烈烈的死,或含恨而终。
其实,照山白一直看的很明白。
郑卿远问他:“山白,以你的谋略与才华,真的甘心做一只闲云野鹤?你若是早点入仕,现在已经在朝中有一番作为了。陛下赐了你著作郎一职,修撰史书,说白了就是个混日子的官。”
照山白的笑意总是散在眼角,郑卿远不知道他是笑了还是没笑,只怪雪下得太大,任谁也看不清。
照山白的眉毛生的极好,浓眉却不凌厉,偏偏眉下又是一双雾月一般淡透的眸子,给人一种不染尘世的脱俗之感。
他总是让人觉得生人勿近,实际上,大多数时候连熟人都觉得他很遥远。
即使他本性纯善,愿意跟人掏心掏肺,但是他身上那一层清冷的屏障,只要有人靠近,就会在心里生出凉意,至于他的内里是温是凉,就没人在意了。
郑卿远与他相识多年,他以为照山白是壮志难酬,所以才会常常这么问。他不知道,照山白避世,是因为他看到了任何人也无法抗衡和改变的结局。
藏在奢靡与繁华中渐渐生长的烂肉迟早有一日会吞噬整个大徵,任谁再怎么努力,也无力回天。
这不是命运,而是像“激起千堆雪”一般翻滚的巨浪,芸芸众生,不过沧海一粟。
时至今日,照山白仍旧没有想明白,他这一生究竟该怎么活,该为了谁而活,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照山白没有回答,反而问了郑卿远一句,“卿远,你觉得大徵还能走多少年?”
郑卿远吓了一跳,他说:“你突然这么问,我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了。”
照山白的唇边落了雪,融在了原本就没什么血色的下唇上。他看着满天入怀的落雪,想起多年前的冬至,曾经有一个人,在城外的昭玄寺给他留了一封信。
那是一封回信。
照山白刚入国子监听学的第一年,锋芒毕露,他满腹经纶,在学堂上侃侃而谈。当时国子监的祭酒[1]是前相国席净,现已还乡昼锦,退居临豫郡。
席净告诉他,你的才华终究会沦为尘土,湮没在大徵的末路中。
年少时他不懂,心中苦闷,所以偷偷跑到城外,在昭玄寺的菩提树上,挂上了一封又一封信。
偶有一日,他带着信来,竟收到了一封回信。那是承恩元年的冬至,上京下了一场大雪。
雪染菩提树,寺中人影疏。
少年满心欢喜地展开那一封不知从何处而来,何人所写的信。那张宣纸上的字字句句,他视若珍宝,记了很多年:
“寒鸦悲枯雪,孤影揽残梦。与君同是惆怅客,未见亦相知。
——南山客。”
第9章 血染宫墙
两列士兵带着几辆马车冲了过去,来势凶猛。街边商贩的心提到了喉咙,生怕自家摊子遭了无妄之灾。
照山白出了一会儿神,转眼间他见到郑卿远上了马,冲他喊道:“山白,宫里出事了,他妈的冬至吃个饺子也能吃死人,死的还是我羽林军的人。”
郑卿远勒着缰绳,跟身边的手下低声说了两句,随后转头向策马向宫门而去。
他走后,照山白站在原地,等他的手下传话,“丞公子,今夜之事怕是会牵扯到娘娘,将军说他先去替您守着,还请您尽快入宫。”
遇事不能自乱阵脚。照山白心里急,但是神态上没显露半分,他刚到照府,就见着了照宴龛。
照宴龛已经换上了官服,他瞥了照山白一眼,冷冷道:“走,进宫。”
***
御膳房外跪了一片,不一会儿人就来齐了。丑妃带着仁王殷仁跪在雪地里,旁边有一个被打的血肉活模糊的宫女,半米外还有一个额头流血的女官。
廷尉府来的人不少,柳夜明是只老狐狸,他的手下更是豺狼,这样的两种人就是审黑鬼,也能把他的嘴给撬开咯!
但是苦菊没招。
稷安帝在顶上坐着,兴致不错地吃着琅苏加急运来的荔枝,他不言不语,只是一个又一个地往柳夜明身上扔着荔枝核。
柳夜明急得直跺脚!他恨不得跪下来求苦菊:“姑奶奶求求您招了吧,黄泉路上老子他娘的给你烧纸成不?”
眼下苦菊就还剩一口气,要是把人打死了,死无对证,他柳夜明今天晚上就得赔上半条命;要是不打,就这么干等着,这人也活不了多久。
狄春香在地上跪着,她用余光瞥见柳夜明想转过头来继续撬她的嘴,她连忙冲苦菊哭喊道:“贱婢,娘娘的一片心意就这么被你给糟蹋了!你想害我就算了,为什么还要把脏水泼在娘娘身上?”
狄春香害怕到结巴,她低着头哭喊道:“陛下,娘娘,柳大人!我是冤枉的,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就算是害自己,也不可能害娘娘和陆大人的!”
柳夜明思索片刻,他等狄春香哭诉完,摆了摆手让身后的人上前说:“陛下,这位是太仆狄明的外甥女,年芳十六,承恩五年入宫,现任女飨。今夜这饺子,就是她给值守的陆大人送过去的。”
“狄明的人,”稷安帝看了狄春香一眼,转头看向那一碗已经凉透了的饺子,问照芙晴:“这碗饺子是你亲自给朕准备的?”
“回陛下,是臣妾做的。”照芙晴的唇色惨白,她一直侧脸不忍心看身边的人,此刻却不得不转过头回话。
稷安帝抬手把那碗饺子打落在地,他指了指狄春香,深情微妙地说:“你把全它吃了,朕就给你一条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