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于是我问您,我什么时候才能长到您满意的程度。您老人家哈哈大笑,说时候到了我自然就知道了。那时候我天天盼着自己长大,因为您说,只要我长大了,就能掌控我想掌控的一切。
“年纪越小,我越嫌时间走得慢。您安慰我,说时间其实过得很快,十年弹指一挥间。那时我不信。如今回头再想起这句话,已经过去十七年了。”
阮玉山的声音在这个冰冷的雪夜里显得格外寂寞:“可是祖母,怎么我越长大,越是掌控不了我想要的一切?”
“阿四走了,您也走了。红州从大祁的属地变成了大楚的属地。”他的目光变得游离,像是陷入了某种深深的回忆,“十二岁那年我面见文帝,对他说只要我在位一日,便一生天子不求,玉皇阶前不低头。二十二岁那年的秋天,我出发去饕餮谷,那时候的我已经掌控了我的人生十年。我以为我会一直如彼时般恣睢傲慢,无所畏惧。因为自小您便告诉我,说阮家家主总是短命,我便说我不会。我比谁都爱我这条命,爱红州州主的位置。”
阮玉山看着空无一人的院子。
他停止了说话。
红墙绿瓦的院墙下方阮玉山好像又看见那个银袍乌发的人,顶着一头的大雪,在低头认真编织着手里的平安扣。
钟离四就站在那里,夜夜守在他寂寥困顿的长梦中,身后栽种着一株巨大的珊瑚梅花树,他一抬头就对着他伸手,把平安扣递到他面前,说阮玉山,你要回来,早些回来,和我成亲。
“我也想继续坐在这家主之位上,雷厉风行果敢决断,我也想一生永远薄情寡义谁都不念。可是老太太,”阮玉山的视线久久地定格在阮府高高的院墙下,话间停顿了很久。
“没有他的夜,实在是太长了。”
一阵自北方吹来的寒风将院中高大干枯的柳树枝条吹得摇曳摆动,大片积雪挥洒着从树枝端头飘落。
阮玉山的眼中映照着纷杂的雪景,听见院中的风声像是一道歌唱离别的亡音。
他微微侧首,在掌心蹭去眼角尚未淌下的泪迹。
“老太太,我不想做阮玉山了。”
东方吐白的清晨,阮家的下人在鬼头林发现了阮玉山头身分离的尸体。
他跪在昔日被钟离四砍断的那根写着蝣人七十五来历的木桩旁,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斩下了自己的头颅。
多日连下的大雪让他的脑袋深深陷在他膝前的积雪中,他的眉睫和头发在吹彻一夜的北风后结上一层薄薄的白霜。
阮玉山的身体早已僵硬,脊背却依旧跪得笔直,他的怀中紧紧抱着一张揉皱的丹青,丹青上的落款写着钟离四和他的名字。
在那幅丹青的背后,有人用指尖蘸着鲜血写着对早已离世的钟离四的奠文:
白眉叩雪,悼我亡妻。
阮玉山到底是随亡故的钟离四去了。
当这个消息传入江南水乡的一家小面馆时,已是春花开尽的四月。
这个晨光熹微的早晨小面馆烟火袅绕,临窗的客人高谈阔论着轰动一时的红州州主的死讯。
有人说他是不耻自己的叛国之罪,早就选好日子随先主去了,有人却说他这是因为过度思念传闻中那个神秘的亡妻而寻了死路。
众说纷纭的谣言在小小一方饭店里肆意弥漫,直到角落一个清脆的碗盏打碎的声音让这片嘈杂陷入顷刻的寂静。
钟离四在众人侧目的视线中对着脚底这碗还没来得及动筷的清汤面出神片刻,随后便从兜里掏出十个铜板,将面钱连带着碎碗的赔款一起放在桌上,再慢慢走出面馆大门。
跨出面馆的门槛时,他不慎踉跄了一下。
后头有认识他的人指着他摇头:“这看水先生,是读书读傻了,还是教书教傻了?”
钟离四一路神色空白地走回自己的篱笆小院。
路上每隔三五步便听见有人议论红州城主自尽的诡怪奇谈。
人们三三两两凑在一起,怎么也想不通一个人是如何独自在雪夜砍下自己的头颅的。
钟离四走在街上,初夏的太阳晒得他头脑昏沉,那些闲谈杂论像飘忽的晨雾一样擦过他的耳际。
学堂的夫子今日迟迟不见踪影,这使得离他家最近的樵夫不得不在孩子回家后前去看望一眼。
樵夫站在篱笆小院外,目光担忧的探头探脑,本以为夫子今日是出了什么变故,不成想只看见这人坐在院子的竹椅上望着远方发呆。
“看水先生?”
樵夫喊了一声,竹椅上的人没有反应。
这一带没人知道夫子的名字,一问起来,夫子就说自己叫看水,于是大家都喊他看水先生。
有人推测,这个带着一点西北口音的夫子是因为从没来过江南水乡的缘故,很想看看这一带的水土人情,因此给自己取名看水。
关于这个言论,夫子每每听罢只是摇头。
“看水先生?”
樵夫喊了三遍名字,终于把钟离四的魂给喊了回来,转头看向院外。
这一看把樵夫吓一跳——夫子的面色苍白得像家里死了人。
穿得也像家里死了人。
过去这看水先生是爱鲜亮颜色的,樵夫记得第一次见这人到乡里的时候,身上那间赤色刺绣的银底长袍真是华贵得像天上人来的。
虽然以后那身衣裳再没见过夫子穿了,但纵使身着布衣,这位看水先生也是很讲究的。
眼下钟离四却一身素净,宛如披麻戴孝般,连发带都换成了白色。
他定定望着樵夫,反映了片刻,才木然起身去给樵夫开门。
那樵夫进来,便听钟离四说:“请坐。”
话音未落,又见钟离四转身进了屋子。
樵夫惴惴不安地等着,等钟离四出来了,才明白这人是进去给自己倒茶去了。
他试试探探地观察钟离四的神色:“先生……没事吧?”
钟离四瞅了他一眼,像是不知道他怎么会这么问,坐回椅子里说道:“没事。”
樵夫舔舔唇,打哈哈笑到:“那……今天孩子回来,说您没去学堂,我们就以为您出什么事儿了,这才来看一眼。”
钟离四目光放空,眨了眨眼,过了半晌才听进去樵夫的话,蓦地想起自己今日忘了去学堂教书。
他转头看向樵夫,动了动嘴角,想要扯出一个抱歉的笑,发觉怎么也扯不出来,于是面无表情地说:“我忘了。”
看水先生不爱笑,这一带乡里乡亲都知道。
大家相处时间长了,晓得这夫子是很好的人,便也不介意。
樵夫摆摆手:“没事儿就行,既然您没事儿——”
“烦请您帮我带话,”钟离四接着说,“以后的学堂,我都不去了。”
樵夫愣住,鬼使神差地看见钟离四放在身后的包袱和一把短短的铁锹:“您这是要——”
“回家吊唁。”钟离四沉默了片晌说,“家里……同我结发的人死了。”
“哟,”樵夫心里一沉,正了脸色,“您成婚了?”
钟离四点头。
末了,又说:“我和他……早就许了婚约。从我刚入世起,就是他陪着我了。”
樵夫无措地在衣服上擦擦手,接话道:“青梅竹马,少年夫妻啊。”
钟离四听见这几个字时眼中眸光晃了晃,他垂下眉睫,躺回竹椅里,和樵夫隔着一张小小的木桌,也不管人家想不想听,就这么絮絮地说起来:“我以前脾气不好,总跟他使性子。他大我几岁,见识比我广,性子也比我温和,便什么都依着我。我第一次写字,是他教的。第一次习武,也是他陪着。就连第一次吃上热饭,都是他做的。”
樵夫心里讪讪,认为钟离四这话有吹牛的成分——谁第一次吃饭不是爹娘给的?两个小孩儿还在穿开裆裤的年纪,就能一个另一个做饭了不成?
不过他没说出口,只是附和:“您跟您妻子感情真好。”
钟离四颔首,低低笑了。
樵夫看傻了眼。
十里八乡一年到头也没见过看水先生笑几次,今儿他随随便便一句话就把人给逗笑了,倒是稀奇。
“本来想让他给我取名字来着,他那次跟我闹别扭,不取。后来为了这事没少跟我赔罪。”钟离四的眼底含着笑意,望着远处的山田回想道,“有一次,我发现他撒了一个谎骗我,我很生气,和他大打出手,还跟他赌了近一年的气。那时候我想走,他不让,把我关在他的家里。又怕惹我不高兴,每天只有吃饭的时候敢来看我,吃过了饭,就急匆匆地走了。其实每次他离开的时候,我都在想,怎么那么快就要走了。”
“一年过后,我快死了,他在几千人的军营面前下跪,求了个神医来救我。”
钟离四说这话的时候已经踏上了去往红州的路。
他一个人,带着那罗迦,行走在山川草木之间,时而抬头看看一望无际的蓝天,更多的时候在自言自语。
“年纪越小,我越嫌时间走得慢。您安慰我,说时间其实过得很快,十年弹指一挥间。那时我不信。如今回头再想起这句话,已经过去十七年了。”
阮玉山的声音在这个冰冷的雪夜里显得格外寂寞:“可是祖母,怎么我越长大,越是掌控不了我想要的一切?”
“阿四走了,您也走了。红州从大祁的属地变成了大楚的属地。”他的目光变得游离,像是陷入了某种深深的回忆,“十二岁那年我面见文帝,对他说只要我在位一日,便一生天子不求,玉皇阶前不低头。二十二岁那年的秋天,我出发去饕餮谷,那时候的我已经掌控了我的人生十年。我以为我会一直如彼时般恣睢傲慢,无所畏惧。因为自小您便告诉我,说阮家家主总是短命,我便说我不会。我比谁都爱我这条命,爱红州州主的位置。”
阮玉山看着空无一人的院子。
他停止了说话。
红墙绿瓦的院墙下方阮玉山好像又看见那个银袍乌发的人,顶着一头的大雪,在低头认真编织着手里的平安扣。
钟离四就站在那里,夜夜守在他寂寥困顿的长梦中,身后栽种着一株巨大的珊瑚梅花树,他一抬头就对着他伸手,把平安扣递到他面前,说阮玉山,你要回来,早些回来,和我成亲。
“我也想继续坐在这家主之位上,雷厉风行果敢决断,我也想一生永远薄情寡义谁都不念。可是老太太,”阮玉山的视线久久地定格在阮府高高的院墙下,话间停顿了很久。
“没有他的夜,实在是太长了。”
一阵自北方吹来的寒风将院中高大干枯的柳树枝条吹得摇曳摆动,大片积雪挥洒着从树枝端头飘落。
阮玉山的眼中映照着纷杂的雪景,听见院中的风声像是一道歌唱离别的亡音。
他微微侧首,在掌心蹭去眼角尚未淌下的泪迹。
“老太太,我不想做阮玉山了。”
东方吐白的清晨,阮家的下人在鬼头林发现了阮玉山头身分离的尸体。
他跪在昔日被钟离四砍断的那根写着蝣人七十五来历的木桩旁,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斩下了自己的头颅。
多日连下的大雪让他的脑袋深深陷在他膝前的积雪中,他的眉睫和头发在吹彻一夜的北风后结上一层薄薄的白霜。
阮玉山的身体早已僵硬,脊背却依旧跪得笔直,他的怀中紧紧抱着一张揉皱的丹青,丹青上的落款写着钟离四和他的名字。
在那幅丹青的背后,有人用指尖蘸着鲜血写着对早已离世的钟离四的奠文:
白眉叩雪,悼我亡妻。
阮玉山到底是随亡故的钟离四去了。
当这个消息传入江南水乡的一家小面馆时,已是春花开尽的四月。
这个晨光熹微的早晨小面馆烟火袅绕,临窗的客人高谈阔论着轰动一时的红州州主的死讯。
有人说他是不耻自己的叛国之罪,早就选好日子随先主去了,有人却说他这是因为过度思念传闻中那个神秘的亡妻而寻了死路。
众说纷纭的谣言在小小一方饭店里肆意弥漫,直到角落一个清脆的碗盏打碎的声音让这片嘈杂陷入顷刻的寂静。
钟离四在众人侧目的视线中对着脚底这碗还没来得及动筷的清汤面出神片刻,随后便从兜里掏出十个铜板,将面钱连带着碎碗的赔款一起放在桌上,再慢慢走出面馆大门。
跨出面馆的门槛时,他不慎踉跄了一下。
后头有认识他的人指着他摇头:“这看水先生,是读书读傻了,还是教书教傻了?”
钟离四一路神色空白地走回自己的篱笆小院。
路上每隔三五步便听见有人议论红州城主自尽的诡怪奇谈。
人们三三两两凑在一起,怎么也想不通一个人是如何独自在雪夜砍下自己的头颅的。
钟离四走在街上,初夏的太阳晒得他头脑昏沉,那些闲谈杂论像飘忽的晨雾一样擦过他的耳际。
学堂的夫子今日迟迟不见踪影,这使得离他家最近的樵夫不得不在孩子回家后前去看望一眼。
樵夫站在篱笆小院外,目光担忧的探头探脑,本以为夫子今日是出了什么变故,不成想只看见这人坐在院子的竹椅上望着远方发呆。
“看水先生?”
樵夫喊了一声,竹椅上的人没有反应。
这一带没人知道夫子的名字,一问起来,夫子就说自己叫看水,于是大家都喊他看水先生。
有人推测,这个带着一点西北口音的夫子是因为从没来过江南水乡的缘故,很想看看这一带的水土人情,因此给自己取名看水。
关于这个言论,夫子每每听罢只是摇头。
“看水先生?”
樵夫喊了三遍名字,终于把钟离四的魂给喊了回来,转头看向院外。
这一看把樵夫吓一跳——夫子的面色苍白得像家里死了人。
穿得也像家里死了人。
过去这看水先生是爱鲜亮颜色的,樵夫记得第一次见这人到乡里的时候,身上那间赤色刺绣的银底长袍真是华贵得像天上人来的。
虽然以后那身衣裳再没见过夫子穿了,但纵使身着布衣,这位看水先生也是很讲究的。
眼下钟离四却一身素净,宛如披麻戴孝般,连发带都换成了白色。
他定定望着樵夫,反映了片刻,才木然起身去给樵夫开门。
那樵夫进来,便听钟离四说:“请坐。”
话音未落,又见钟离四转身进了屋子。
樵夫惴惴不安地等着,等钟离四出来了,才明白这人是进去给自己倒茶去了。
他试试探探地观察钟离四的神色:“先生……没事吧?”
钟离四瞅了他一眼,像是不知道他怎么会这么问,坐回椅子里说道:“没事。”
樵夫舔舔唇,打哈哈笑到:“那……今天孩子回来,说您没去学堂,我们就以为您出什么事儿了,这才来看一眼。”
钟离四目光放空,眨了眨眼,过了半晌才听进去樵夫的话,蓦地想起自己今日忘了去学堂教书。
他转头看向樵夫,动了动嘴角,想要扯出一个抱歉的笑,发觉怎么也扯不出来,于是面无表情地说:“我忘了。”
看水先生不爱笑,这一带乡里乡亲都知道。
大家相处时间长了,晓得这夫子是很好的人,便也不介意。
樵夫摆摆手:“没事儿就行,既然您没事儿——”
“烦请您帮我带话,”钟离四接着说,“以后的学堂,我都不去了。”
樵夫愣住,鬼使神差地看见钟离四放在身后的包袱和一把短短的铁锹:“您这是要——”
“回家吊唁。”钟离四沉默了片晌说,“家里……同我结发的人死了。”
“哟,”樵夫心里一沉,正了脸色,“您成婚了?”
钟离四点头。
末了,又说:“我和他……早就许了婚约。从我刚入世起,就是他陪着我了。”
樵夫无措地在衣服上擦擦手,接话道:“青梅竹马,少年夫妻啊。”
钟离四听见这几个字时眼中眸光晃了晃,他垂下眉睫,躺回竹椅里,和樵夫隔着一张小小的木桌,也不管人家想不想听,就这么絮絮地说起来:“我以前脾气不好,总跟他使性子。他大我几岁,见识比我广,性子也比我温和,便什么都依着我。我第一次写字,是他教的。第一次习武,也是他陪着。就连第一次吃上热饭,都是他做的。”
樵夫心里讪讪,认为钟离四这话有吹牛的成分——谁第一次吃饭不是爹娘给的?两个小孩儿还在穿开裆裤的年纪,就能一个另一个做饭了不成?
不过他没说出口,只是附和:“您跟您妻子感情真好。”
钟离四颔首,低低笑了。
樵夫看傻了眼。
十里八乡一年到头也没见过看水先生笑几次,今儿他随随便便一句话就把人给逗笑了,倒是稀奇。
“本来想让他给我取名字来着,他那次跟我闹别扭,不取。后来为了这事没少跟我赔罪。”钟离四的眼底含着笑意,望着远处的山田回想道,“有一次,我发现他撒了一个谎骗我,我很生气,和他大打出手,还跟他赌了近一年的气。那时候我想走,他不让,把我关在他的家里。又怕惹我不高兴,每天只有吃饭的时候敢来看我,吃过了饭,就急匆匆地走了。其实每次他离开的时候,我都在想,怎么那么快就要走了。”
“一年过后,我快死了,他在几千人的军营面前下跪,求了个神医来救我。”
钟离四说这话的时候已经踏上了去往红州的路。
他一个人,带着那罗迦,行走在山川草木之间,时而抬头看看一望无际的蓝天,更多的时候在自言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