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阿四,”阮玉山调了调姿势,得寸进尺,抓着钟离四的手往自己受过伤的肋下放,“你既要疼我,就疼我到底。”
钟离四支撑不住,蓦地垂头,额前半湿的长发遮住他的眉角,只叫人看得见他强烈起伏的胸口和急促的喘息声,放在阮玉山受伤处的指尖不断颤抖着,却丝毫没有用力按压下去。
片刻,他难以控制地短短哽咽了一下,叹了口气,随即用一种咬牙切齿的狠戾声道:“……下不为例。”
穿花洞府的夜总是很短,即便到了冬天也是温暖着飞逝的。
钟离四曾以为那是屋子里添了火炉和地龙的缘故,觉得日后的冬天只要有了这两样东西,饕餮谷无数个夜里那般冻彻骨髓的漫长和无望,就会与他永别。
州西军营的夜却一日比一日难熬。
阮铃跟随云岫去到骑虎营时,营里正是士兵集合在校场操练的时候。
刀枪剑戟弓弩盾,练完了武艺练阵法,练完了阵法练体能,从古至今的军营皆是如此日常。
营地围栏边堆砌的沙包上凝着厚厚一层混杂了淤泥的霜,沙包袋子俨然破了几个大洞,然而里头的尘沙却不见漏撒——全都已经凝结了。
州西已是大祁边关,骑虎营更是修建在丘陵之上,这里就连最普通的夜风都带着萧索肃杀的气味。
云岫和阮铃的人马才到五十丈外,便有游骑和哨兵前去通传,待到营门十丈时,便被拦下。
“云岫公子。”营门都尉一眼认出来人,先行了个礼,仍未放行,直到云岫拿出阮玉山亲手给的符节,仔细检查过后,才打发人前去替他们取下行李,做出迎入的姿态。
俄顷,便见右将军陈维快步前来相迎,边走边抱拳道:“临近年关,云岫公子亲自前来,可是州主有什么吩咐?!”
云岫虽是阮玉山的侍从,但自小与阮玉山一同长大,在阮府便是半个公子,到了军营,阮玉山在的时候,他便位同副帅;阮玉山不在,他手中持节,众军见他便如见阮玉山。
“右将军。”云岫回礼,侧身后退,朝陈维介绍道,“这是老爷的世子,单名一个铃。”
“世……”陈维愣了愣,盯着阮铃嗫嚅了两下,连招呼都不会打了,显然是对阮玉山短短一年不见就找时间造出个十几岁的儿子这事儿有些无所适从。
云岫没给他太多过渡和寒暄的机会,先是转头对阮铃道:“还请世子先去营房休息,属下与右将军商议片刻事宜,随后就到。”
阮铃初来乍到,并无二话,只随着云岫安排的人手进了营地,前往营房。
“右将军,”云岫一直等到阮铃走远,方对陈维道,“借一步说话。”
边防风大,气候严寒,火炉子端进营房不过大半个时辰便要添上新炭。
右将军陈维的营房中私语声断断续续持续了很久,第一堆炭火渐渐熄灭时,云岫才从营房出来。
“属下愚钝,还请云岫公子再给个示下,”陈维送云岫出门,且行且道,“既然要世子在军中历练,那……”
云岫停下脚步,侧目道:“当年老爷不过九岁便被送来骑虎营,彼时你已是从军五年的兵油子。老爷在营中如何受的历练,一步步你都看在眼里。如今老爷把世子送来,你们如何自处,还要我教?”
陈维方知自己这是问了个蠢问题,为化解尴尬嘿嘿笑了两声,随后愈发恭敬道:“属下明白。”
当年阮玉山才被送来军营,陈维也才十几岁,那会子仗着自己年纪大,老太太又往军中放了话,不必顾及对方世子的身份,为着这,军营里没几个人没霸凌过阮玉山。
阮玉山自小个高劲儿大,送来时虽说九岁,可体型比得上寻常人家十四五岁的健壮孩子,因此当时军中许多人对其并未生出呵护或怜悯之心,只把他当同龄进来的新兵蛋子看,可着阮玉山欺负,陈维便是其中之一。
后来陈维被阮玉山报复,一脚踹进粪池,险些没被溺死,打那以后吃了教训,才知道九岁的小世子不是好拿捏的料,也就是从那时起老老实实跟在阮玉山身后,一路做到了右将军的位置。
云岫又走到近前,沉着脸色,伸出手指挑了挑陈维的衣领,用他二人才听得见的声音低低道:“世子年纪还小,心性急躁,老爷既下了狠心送来,便是要让他日后成个样子。你们……也别掉链子。”
陈维一听,便知其言下之意,又通晓云岫其人平日从不做半句玩笑,使起手段来自有三分阮玉山的影子,于是也正了神色:“遵命。”
云岫退了一步:“年初听你们猎了一只上品墨狐,老爷让狐皮不急着送。今天可以拿来,我带回去。”
陈维道:“属下这就打发人去取。”
云岫不再多言,转身朝阮铃的营房走去。
阮铃正在营房看书。
数月前钟离四在燕辞洲的小岛上救下他,彼时他在这片举目无亲的大地上已经流浪逃亡了许多年,像个野兽一般大字不识,每天两眼一睁就只能思考如何活命。
后来钟离四把他带到穿花洞府,要他做了阮玉山的世子,打那以后他有了自己的居所和名字,有了每日可以勤换的新衣;别院有什么吃的,他那里一口也不会少;知道阮玉山对他严厉,钟离四便从不肯对他说一句重话——不,钟离四那样的人,除了阮玉山,谁的重话他都不肯说。
偶尔阮铃在自己的院子里和那罗迦玩闹,隔着几堵红瓦砖墙,会听到回家的钟离四和阮玉山在石板路上你来我往地斗嘴打诨。
他有时也会想象钟离四用那种戏谑揶揄的神色对自己说着许多只有在阮玉山面前才会说的毫不客气的话语和警告,可更多时候到了他面前,钟离四只是摸摸他的头发,让他好好念书,多识些字。
阮铃读书刻苦,这是穿花洞府满宅子的人公认的事实,就连阮玉山在这一点上也挑不出毛病,甚至特意为他从山下请了最好的教书先生住在宅子里教他认字。
只有他知道,他刻苦念书并非出于对阮玉山的畏惧。
钟离四的嘱咐,哪怕只是随口而出的一个字,他也会牢牢记在心里。
云岫不知何时来到他身侧,给盆里夹了一块新碳:“世子看书看得入神了。”
阮铃闻言如大梦初醒,从对钟离四的思念中抽离出来,想起自己手上的书已是大半天没有翻页。
他下意识往营房外看了看,正巧撞见有人端着一件油亮亮的墨狐皮递给云岫守在房外的随从,便合上了书起身道:“狐皮拿到了?那——”
“那属下就不打扰世子军中历练了。”云岫说着,抬手握剑行了个礼,便从容麻利地退出去。
“等等,”阮铃脸色骤变,没听明白,可有隐隐约约预感到了什么,忙不迭追出去道,“历练,什……”
那边云岫已利落地翻身上马,攥紧缰绳,居高临下看着阮铃,语气冰冷威严:“老爷有令,命世子阮铃于州西骑虎营驻扎操练,服令期间一切听从右将军陈维之命。三年之内无令不得出营,回府归期不定。”
说罢便调转马头,就要启程离开。
阮铃被这变势打得措手不及,在寒风中愣了片刻,竟抬脚追马上前:“云岫,云岫你等等!”
云岫停下马,没有回身,只是微微侧头,颔首以示尊重:“世子还有何吩咐?”
阮铃褪去血色的双唇颤了颤,似乎有许多话想问,可大抵是知晓云岫留给他的时间不多,而他留在军中一事已无转圜的余地,便只问了一句:“四哥他……知道吗?”
云岫沉默一瞬,毫不留情地说道:“有关世子之事,老爷决策前势必会先征求四公子首肯。”
阮铃的面色登时煞白了。
“既然是他的主意……”阮铃浑身萎靡下去,睫毛颤抖了两下,随后毅然回身走向营房,“那我就留在这里。”
云岫凝视着他的背影张了张唇,在阮铃踏入营房前的最后一刻道:“世子不必灰心。骑虎营是老爷自小长大的地方。红州三大营,骑虎营为首。老爷既命我带世子来此,必是对世子寄予厚望。”
阮铃的脚步顿了顿,没有给出回应,径直进入营房不再回头。
第84章 亡音
穿花洞府位于红州东侧地界,比红州略近江南。
而红州城的主城处于州东南部,因此当云岫处理好阮铃的事务连夜赶回洞府时,比他晚出发半天的林烟早已提前两三日抵达阮府,趁夜拜见了佘老太太,将阮玉山的“临终遗言”一字不落告知了老太太。
次日,佘老太太举办家宴,在席上既未透露阮玉山死于山崩之事,也没拿出阮老太爷的骨珠,仅仅以阮府目前唯一话事人的身份宣布,阮家即将废除蝣人活祭旧制,择日烧毁鬼头林,自此不再用蝣人祭祀。
这一刀切的决策下得突兀又决绝,若当真实施,不知得触动多少人的利益,故此家宴之上自是一片哗然。
钟离四支撑不住,蓦地垂头,额前半湿的长发遮住他的眉角,只叫人看得见他强烈起伏的胸口和急促的喘息声,放在阮玉山受伤处的指尖不断颤抖着,却丝毫没有用力按压下去。
片刻,他难以控制地短短哽咽了一下,叹了口气,随即用一种咬牙切齿的狠戾声道:“……下不为例。”
穿花洞府的夜总是很短,即便到了冬天也是温暖着飞逝的。
钟离四曾以为那是屋子里添了火炉和地龙的缘故,觉得日后的冬天只要有了这两样东西,饕餮谷无数个夜里那般冻彻骨髓的漫长和无望,就会与他永别。
州西军营的夜却一日比一日难熬。
阮铃跟随云岫去到骑虎营时,营里正是士兵集合在校场操练的时候。
刀枪剑戟弓弩盾,练完了武艺练阵法,练完了阵法练体能,从古至今的军营皆是如此日常。
营地围栏边堆砌的沙包上凝着厚厚一层混杂了淤泥的霜,沙包袋子俨然破了几个大洞,然而里头的尘沙却不见漏撒——全都已经凝结了。
州西已是大祁边关,骑虎营更是修建在丘陵之上,这里就连最普通的夜风都带着萧索肃杀的气味。
云岫和阮铃的人马才到五十丈外,便有游骑和哨兵前去通传,待到营门十丈时,便被拦下。
“云岫公子。”营门都尉一眼认出来人,先行了个礼,仍未放行,直到云岫拿出阮玉山亲手给的符节,仔细检查过后,才打发人前去替他们取下行李,做出迎入的姿态。
俄顷,便见右将军陈维快步前来相迎,边走边抱拳道:“临近年关,云岫公子亲自前来,可是州主有什么吩咐?!”
云岫虽是阮玉山的侍从,但自小与阮玉山一同长大,在阮府便是半个公子,到了军营,阮玉山在的时候,他便位同副帅;阮玉山不在,他手中持节,众军见他便如见阮玉山。
“右将军。”云岫回礼,侧身后退,朝陈维介绍道,“这是老爷的世子,单名一个铃。”
“世……”陈维愣了愣,盯着阮铃嗫嚅了两下,连招呼都不会打了,显然是对阮玉山短短一年不见就找时间造出个十几岁的儿子这事儿有些无所适从。
云岫没给他太多过渡和寒暄的机会,先是转头对阮铃道:“还请世子先去营房休息,属下与右将军商议片刻事宜,随后就到。”
阮铃初来乍到,并无二话,只随着云岫安排的人手进了营地,前往营房。
“右将军,”云岫一直等到阮铃走远,方对陈维道,“借一步说话。”
边防风大,气候严寒,火炉子端进营房不过大半个时辰便要添上新炭。
右将军陈维的营房中私语声断断续续持续了很久,第一堆炭火渐渐熄灭时,云岫才从营房出来。
“属下愚钝,还请云岫公子再给个示下,”陈维送云岫出门,且行且道,“既然要世子在军中历练,那……”
云岫停下脚步,侧目道:“当年老爷不过九岁便被送来骑虎营,彼时你已是从军五年的兵油子。老爷在营中如何受的历练,一步步你都看在眼里。如今老爷把世子送来,你们如何自处,还要我教?”
陈维方知自己这是问了个蠢问题,为化解尴尬嘿嘿笑了两声,随后愈发恭敬道:“属下明白。”
当年阮玉山才被送来军营,陈维也才十几岁,那会子仗着自己年纪大,老太太又往军中放了话,不必顾及对方世子的身份,为着这,军营里没几个人没霸凌过阮玉山。
阮玉山自小个高劲儿大,送来时虽说九岁,可体型比得上寻常人家十四五岁的健壮孩子,因此当时军中许多人对其并未生出呵护或怜悯之心,只把他当同龄进来的新兵蛋子看,可着阮玉山欺负,陈维便是其中之一。
后来陈维被阮玉山报复,一脚踹进粪池,险些没被溺死,打那以后吃了教训,才知道九岁的小世子不是好拿捏的料,也就是从那时起老老实实跟在阮玉山身后,一路做到了右将军的位置。
云岫又走到近前,沉着脸色,伸出手指挑了挑陈维的衣领,用他二人才听得见的声音低低道:“世子年纪还小,心性急躁,老爷既下了狠心送来,便是要让他日后成个样子。你们……也别掉链子。”
陈维一听,便知其言下之意,又通晓云岫其人平日从不做半句玩笑,使起手段来自有三分阮玉山的影子,于是也正了神色:“遵命。”
云岫退了一步:“年初听你们猎了一只上品墨狐,老爷让狐皮不急着送。今天可以拿来,我带回去。”
陈维道:“属下这就打发人去取。”
云岫不再多言,转身朝阮铃的营房走去。
阮铃正在营房看书。
数月前钟离四在燕辞洲的小岛上救下他,彼时他在这片举目无亲的大地上已经流浪逃亡了许多年,像个野兽一般大字不识,每天两眼一睁就只能思考如何活命。
后来钟离四把他带到穿花洞府,要他做了阮玉山的世子,打那以后他有了自己的居所和名字,有了每日可以勤换的新衣;别院有什么吃的,他那里一口也不会少;知道阮玉山对他严厉,钟离四便从不肯对他说一句重话——不,钟离四那样的人,除了阮玉山,谁的重话他都不肯说。
偶尔阮铃在自己的院子里和那罗迦玩闹,隔着几堵红瓦砖墙,会听到回家的钟离四和阮玉山在石板路上你来我往地斗嘴打诨。
他有时也会想象钟离四用那种戏谑揶揄的神色对自己说着许多只有在阮玉山面前才会说的毫不客气的话语和警告,可更多时候到了他面前,钟离四只是摸摸他的头发,让他好好念书,多识些字。
阮铃读书刻苦,这是穿花洞府满宅子的人公认的事实,就连阮玉山在这一点上也挑不出毛病,甚至特意为他从山下请了最好的教书先生住在宅子里教他认字。
只有他知道,他刻苦念书并非出于对阮玉山的畏惧。
钟离四的嘱咐,哪怕只是随口而出的一个字,他也会牢牢记在心里。
云岫不知何时来到他身侧,给盆里夹了一块新碳:“世子看书看得入神了。”
阮铃闻言如大梦初醒,从对钟离四的思念中抽离出来,想起自己手上的书已是大半天没有翻页。
他下意识往营房外看了看,正巧撞见有人端着一件油亮亮的墨狐皮递给云岫守在房外的随从,便合上了书起身道:“狐皮拿到了?那——”
“那属下就不打扰世子军中历练了。”云岫说着,抬手握剑行了个礼,便从容麻利地退出去。
“等等,”阮铃脸色骤变,没听明白,可有隐隐约约预感到了什么,忙不迭追出去道,“历练,什……”
那边云岫已利落地翻身上马,攥紧缰绳,居高临下看着阮铃,语气冰冷威严:“老爷有令,命世子阮铃于州西骑虎营驻扎操练,服令期间一切听从右将军陈维之命。三年之内无令不得出营,回府归期不定。”
说罢便调转马头,就要启程离开。
阮铃被这变势打得措手不及,在寒风中愣了片刻,竟抬脚追马上前:“云岫,云岫你等等!”
云岫停下马,没有回身,只是微微侧头,颔首以示尊重:“世子还有何吩咐?”
阮铃褪去血色的双唇颤了颤,似乎有许多话想问,可大抵是知晓云岫留给他的时间不多,而他留在军中一事已无转圜的余地,便只问了一句:“四哥他……知道吗?”
云岫沉默一瞬,毫不留情地说道:“有关世子之事,老爷决策前势必会先征求四公子首肯。”
阮铃的面色登时煞白了。
“既然是他的主意……”阮铃浑身萎靡下去,睫毛颤抖了两下,随后毅然回身走向营房,“那我就留在这里。”
云岫凝视着他的背影张了张唇,在阮铃踏入营房前的最后一刻道:“世子不必灰心。骑虎营是老爷自小长大的地方。红州三大营,骑虎营为首。老爷既命我带世子来此,必是对世子寄予厚望。”
阮铃的脚步顿了顿,没有给出回应,径直进入营房不再回头。
第84章 亡音
穿花洞府位于红州东侧地界,比红州略近江南。
而红州城的主城处于州东南部,因此当云岫处理好阮铃的事务连夜赶回洞府时,比他晚出发半天的林烟早已提前两三日抵达阮府,趁夜拜见了佘老太太,将阮玉山的“临终遗言”一字不落告知了老太太。
次日,佘老太太举办家宴,在席上既未透露阮玉山死于山崩之事,也没拿出阮老太爷的骨珠,仅仅以阮府目前唯一话事人的身份宣布,阮家即将废除蝣人活祭旧制,择日烧毁鬼头林,自此不再用蝣人祭祀。
这一刀切的决策下得突兀又决绝,若当真实施,不知得触动多少人的利益,故此家宴之上自是一片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