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原本爆发于济民坊,那里人群密集,一旦扩散,后果不堪设想。
  城南被封,虽能暂时将灾祸困在一隅,却也让那片地方彻底成了人间炼狱。
  白日里虽能设法驱逐活尸,可夜间尸潮汹涌,杀之不尽。眼见局势危急,师景辉冒险下令,打开阻隔关卡,掘大坑,以活人诱尸,待其坠坑,再集中坑杀。
  此法黛玉在终南山上遇到尸群袭击后用过,如今用在京中初见奇效。有活人以血诱之,不少活尸落入坑中,被士兵手中的长矛刺中,第二天直接焚烧,城内百姓一度振奋。
  但很快,问题显现。挖坑焚尸工事浩大,需要大量的工事,既要挖掘比人还深的坑洞,又要有足够的木柴焚尸。
  大火中宁府囤材早已用尽,只得强征济民坊流民上山伐木。
  京中所有济民坊的汉子都被征兆做工事,如今是官府做主,自然是无所谓工契工钱,确有一些人不情愿,但是此时关乎京中所有人的姓名,那些济民坊的流民便也配合应下了。
  雪天从京中行至钟南山,便已是极其艰难,而义军这些鸡犬升天的便也只会催赶着人们干活,甚至动辄打骂。
  风雪中跋涉至钟南山,不是城南常出城伐林的那些人,很快便大为不满。不仅如此,流民冻毙、尸兽袭扰,最后只闹得济民坊的流民们对工事敷衍抵触,而官差士卒们越发管束严苛。
  京中形式越来越好,可民怨都在山中,
  京兆尹府内,师景辉愁眉苦脸,向左丘梅连声叹息。
  “百姓怨声载道,义军心生不满,此法虽解一时,却恐日久必坏。”
  此事已得朝廷嘉奖,如今若是没有处置好伐木之事,而搁置,必然反惹闯王不悦。
  莫说官位不保,只怕是小命都难保。
  左丘梅却不急不徐,淡然道:“师大人,此计终归救得京中一城百姓。工役辛苦虽不可免,却也非不能抚平。民工若需休整,我已在鹿山村备下处所,可供他们躲避风雪。”
  其实鹿山村早做了准备,那些民工到了鹿山村自然能见到早已提前在这里生活的猎户款待,迎之以火炉热饭,宽言暖语,再不经意地说几句“山中风闻”。
  自然,这些猎户,都是秦家的暗卫扮演的。
  暗卫们故意捏造的消息在京中便传,有人说三皇子已在钟南山聚兵,开春前必反攻京师;有人说先帝并未死于皇宫,而是乔装南逃,已在金陵。
  谣言沸沸扬扬,经胡隆传入宫中。
  闯王大怒。
  真假他心里未必不知,但“前朝宗室尚在”“先帝未亡”之说,已触他逆鳞。
  曹睢竭力劝谏:“陛下,此等流言不足凭信,不若静观。”
  但伐林之事重启,京中谣言纷乱。闯王已难再容忍,“钟南山竟成贼巢!负隅顽抗,早该一鼓荡平!”
  曹睢心中叹息这荒唐的决定,或许他一开始便不应该和众将领的怂恿他称帝。
  昔日尚能容言纳谏,今却偏执暴烈。
  如今的闯王眼中揉不得砂子,便是他有时候也很难相劝了。
  公主宫中的宫女虽没有变少,但作为看守的侍卫却频频更换,已经三天了,黛玉甚至觉得公主寝宫外的侍卫变少了。
  不过是去书库,黛玉还与从前一样,不得不带着一群宫女在宫中行走,行至半路,有侍卫来传陛下召见,还要宫女们回避,黛玉便预感不好。
  她不慌不忙地跟着侍卫们在宫中行走,一直到了一处好似从未走过的僻静宫道,问:“近日宫外是否有大事?我见侍卫清减了不少。”
  领头的侍卫道:“姑娘不要多问,我们只管依命来请姑娘。”
  “最近时常见不到常侍卫,也不知他去京营除尸患如何了?不知京中近日可否太平?”
  侍卫道:“京中之事属下不知。”
  “这样啊……”黛玉只带着紫娟,被四个护卫护送着,从前闯王召见从没有这般特殊,黛玉心中颇多疑虑,可对方却不给破绽。
  转过一条长廊时,她忽然停下脚步,低声道:“几位可否放缓些脚程?我自幼体弱,走得急了,便要气血翻涌。”
  为首侍卫略一迟疑,摆手让人放慢脚步。
  黛玉微微垂眸,“几位护卫带着刀,却走路一点声音也没有,想必都是宫中的高手吧?”
  侍卫看了黛玉一眼,没说话,只转身
  “还有……”黛玉抬眸,声音轻柔,似乎只是在叙旧,“宫中护卫多是从前义军的士卒,行走散漫,而你们却皆是右足开步。”
  “这位侍卫……”黛玉浅浅地小声问:“我们之前是在哪里见过吗?”
  四人对视一眼,终是有人低低笑了一声,压低嗓子:“姑娘果然慧眼如炬,我家公子让我等来见姑娘。”说罢他递出了一张纸。
  “好不容易等到闯王主动召见姑娘,我们这才有机会替了几个侍卫来跟姑娘说上话。”
  紫鹃松了口气,黛玉看了上面笔走龙蛇的豪放笔锋,信上尽提终南山的事总算开始。
  黛玉边看边问:“他怎么不来?是受伤了吗?”
  侍卫低声道:“闯王已决意出兵终南山,公子正在山上伺机而动,不过还是叫我们来问姑娘的主意。”
  黛玉缓缓合上双眼。
  谢天谢地,兜兜转转总算开始了。
  片刻,她轻轻吐出一口气:“我的想法不变,他们都不是明主。但若是天意,便不强求,他安好才是最要紧的。”
  她与裴石的心意,无需多言。
  “明白了姑娘,我们自会保护好公子的。”侍卫们抬手作揖,“闯王离宫后,我们也会进山,到时候宫中无人帮助姑娘,姑娘要小心行事。”
  “多谢几位冒险相告。”她低声道,神情却一如既往的安静恬淡。
  他在外周旋,自己在内也得谋划才是。
  眼下大局其实未定,她便要借此机会,继续以进退之辞保全自身,免得叫人费心。
  第145章 天下易主8
  “侍卫”们在殿外等候。黛玉入殿时,见闯王端坐上首,正与曹睢低声商议。
  不仅曹睢起身,便是张才良也起身走下殿。
  “我正和曹睢商量,新朝在即,功臣皆要封赏,还打算大赦天下,宽慰那些蒙冤受狱的百姓。”
  黛玉心头一沉。那些曾抢掠贾府之徒,竟也在大赦之列。她面色未动,只淡淡道:“新朝若以仁政为本,施恩百姓,自是福祉。”
  张才良转而凝视她,目光如钉:“林先生虽是女流,却教养公主、安抚百姓,立下大功。朕思来想去,只给你五品女官,未免屈就。今欲再定封赏。”
  黛玉心下疑窦重生,前面还猜疑自己藏匿前朝皇子,今天便说要再加追赏?
  况且她是女子,难道还要她为官做宰劳心劳力吗?若说封赏,在此莫说子嗣继人,便是同族也只有旁支关系,无从受赏。
  黛玉缓缓施礼,声音清清淡淡:“天下功业皆由名将能臣血战而来,民女岂能与他们并论?昔日陛下已许我女官之阶,足以自安,不敢再受厚恩。”
  曹睢轻轻一笑,带着试探:“姑娘推辞得快,不如先听陛下说完。”
  闯王眯起眼,像是打量一只纤弱却倔强的小兽,忽而笑声洪亮:“原来的夫家悔婚,使你成了弃妇,此事闹得满京皆知。都说女子婚姻乃人生大事,娉则为妻,姑娘往后的婚姻大事只怕是难了。若我封你为嫔妃,既可免你名誉受损,又是天子恩赏,岂不两全?”
  黛玉一时懵懂,直言:“民女所行,皆为公义,从来没有私情。”
  张才良却说:“姑娘品性高洁,是我倾慕姑娘。”
  曹睢道:“林姑娘,你往后无父母兄长为你主持人生大事,陛下既有意,岂非天赐良缘?君父能为姑娘做主,岂不是好事。”
  黛玉面色未变,只俯首道:“民女教养小公主,既为师者,如何又能侍奉陛下,有违伦常?况且新朝既立,自有贤良归顺陛下,指点公主课业。那时民女便要远离京城,归隐山林。”
  闯王眼神一沉,指节敲击龙案:“隐居山林?你太天真了!在乱世,温和就是软弱,仁慈就是无用。你以为遁世便能保命?世间从无真正的世外桃源,只有强者庇护,才有片刻安宁!”
  他俯身看向黛玉,眼中闪过逼人的狠戾:“你若随我,便是皇妃,享无尽荣华。若拒我,怕不是你心有所属,便是你余情未了!”
  黛玉抬眼看他,只怕若是以旁人拒绝他,他怕是要吃人。
  唇角泛起一丝苦笑,清声答:“陛下忘了,我本是前朝侯门之后。今冒险辅佐陛下,已是背祖忘恩之举,若再封妃,只怕林氏一门将被唾骂至死无葬身之地。民女并非孑然一身在这世上,不能不为族人考虑。”
  此言一出,张才良双眸森寒,寒意直逼。
  曹睢见此冷声喝道:“林姑娘,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你竟还以侯门之后自矜,顾虑那些前朝士绅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