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黛玉继续追问:“情势如何?能否稳住——”
  李大年一边上马,一边回头吼道:“终究还是要出城迎敌!他们有好几门火炮正往前压……”
  说到一半,他瞥见黛玉苍白的面色,眼中忧色沉沉,“啧”了一声,故作轻松道:“姑娘莫忧,攻城没个五六日下不来,这我们有经验!咱们只要守上两日,大王回京,到时一切都稳了!”
  “好,我们相信义军。”黛玉轻声答应,可声音微微颤抖。
  李大年纵马离去,蹄声渐远。她仰头望了望城楼,风雪交加中,城楼高处的人影影绰绰,石块翻滚,撞门声愈加频繁,炮弹声缓慢而闷重,震得她耳膜嗡鸣。
  黛玉虽说要与济民坊站在一起,但是这一下下如撞钟的声音冲得她心口疼,突然接连好几下连续急促的炮响,更是将她震得世界都安静了几秒。
  天地似乎都在那一刻停顿。耳边刹那失去了所有声响,只余下类似钟鸣的空鸣,在她脑中震荡不止,最后独留一声鸣金。
  敌军的炮火让流民惊叫,守军仓皇,许多人凭本能下蹲趴下。
  黛玉耳中却变得迟缓模糊,仿佛整个城楼都陷入水中。她的身子也随之一晃,胸闷气短,几乎站立不稳。
  她已经尽己所能的将济民坊的人调度起来守城,护院们忙碌地来回传讯也证明一切都在围绕这守城运转起来,可是对眼前的未知迷茫还是加剧了她心中的无措。
  表面的冷静笃定下藏着的不安,让她身体的血液如同逆流,她自己都没意识到,此刻最为惊慌、最为茫然的,正是她自己。
  身边的护卫看出了主子发白的脸色,正要询问时……
  “快跑!敌袭!!胡人进城了!!”
  城楼上运石的人快速跑了下来,惊声嘶喊,指着城里的方向。
  黛玉蓦地回头,还未完全恢复的五感在下一刻被现实的凶险彻底撕裂。那些本已退散的胡骑竟重新突袭而至!那几声炮响,竟是他们里应外合的信号!
  他们以极快的速度冲杀向延兴门下缓慢反应的防线。
  “是要从城内打开城门——快阻住他们!!”
  喊杀声震天,刀光剑影乱舞。敌骑马蹄狂奔如风,守城的士卒流民猝不及防,顿成屠戮。
  “我们人多!冷静!不要乱——”黛玉拼尽气力高喊,她站在人流之中,双手颤抖地去拉住身边惊慌奔逃的坊民。
  可不管如何强壮镇定,她的声音太小,太弱,被喊叫声,轰炸声、撞门声、兵刃相交的撞击声完全吞没。
  她左右张望,试图寻得一丝可以依靠的力量。可城内此刻,已是战场。胡骑马蹄践踏,挥刀狂砍,流民倒下,守军也惊惶失措。
  黛玉脑中一片空白,便是家宅被贼寇闯入,活尸重装府门,也没有此时这般残酷,人与人争斗是鲜活、猩红、刺耳的,真正的恐惧现实。
  就在她几欲瘫软、眼前昏黑的一刻,突地远处传来马蹄如雷轰至,一队陌生又熟悉的骑兵如狂风破雾杀出,为混乱的战局带来一丝破空的希望!
  黑衣人们长剑扬起,直扑胡骑密处,比胡骑更加嗜杀残酷。
  他们只是为了杀外敌而存在的一般,只追着胡骑缠斗打杀,全然不顾快马冲入人群践踏伤及周围守军流民。
  唯有裴石,眼中无他,只有人群中那一抹再熟悉不过的白衣身影,在风雪与鲜血中,眉眼慌乱,微微颤抖。
  黛玉还见有胡骑朝自己而来,她尚未反应,便被一只手臂紧紧扣住腰身。
  下一刻,天旋地转,她已被掠上马背。
  “别动!”
  娴熟的上马,熟悉低哑的嗓音贴在她耳边。
  两名胡骑拔刀扑向黛玉,亦或者是,这里的什么人都行!
  一道寒芒带着碎雪横斩而出!
  长剑一扫,第一名胡骑应声落马,血落成花,尚未倒地已被马蹄碾碎。另一人挥刀反击,裴石左手一转马缰,身体前倾闪过横斩,马力未减,刀已顺势翻腕后掠,割喉如断草,热血喷洒间如飞雾洒落黛玉眼前!
  裴石未多看战场一眼,调转马头穿破乱军,疾驰而去。他未与暗卫们一同厮杀,所有的感官牢牢锁在怀中之人身上。
  风雪灌耳,他却听不清外界一丝动静,只觉腰间那道细软的触感,透过掌心传至心脏,血与木的气味也掩盖不了怀中的雪香,一下一下躁动不休。
  心跳杂乱,心乱如潮,仿佛有千百鼓声齐鸣。
  越是靠近,每一条血脉都在躁动,又燥又痛。
  他不自觉地收紧了环在黛玉腰上的手,面具甚至就要碰到她的脖颈,分不清是从前的保护欲还是陌生的占有欲。
  这种陌生而熟悉的躁意,让他极力压制的妄念隐隐翻涌。
  “焦骊呢?”裴石低声问,试图将思绪从这份难言的悸动中抽离。
  “你怎么来了?”黛玉残留的不安变成语气的焦急。
  “你该在后方。”他语气淡淡,却是难掩的责备与担忧,“战事一旦失控,有马在侧,才可应变。”
  “你终于回来了……”黛玉却只回头,看着他,淡淡地轻声道。
  裴石指尖微动,耳后风雪一片,她的眼神如夜色中星光微闪。
  他喉头一紧,却强自转头,“我送你回府……”
  “不。”黛玉终于从情绪中回过神,语气笃定,“我答应济民坊的人,要和他们一起守城。”
  “你答应了他们?”周围无人,马渐渐慢下来。
  裴石沉声重复,目光复杂地看着她,“他们凭什么?”
  “是。我既要人相助守城,便不能只图自保。”
  他低头望着她,沉默几息,薄唇紧抿,目光掠过她脸上被喷溅到血迹与微颤的睫羽,他想抬手指着自己示意她擦去,但……
  他还是用拇指掠去那抹血,终究没有再说一句劝的话。
  “……你不怕吗?”他问。
  “一开始不怕……”她坦白自己一开始是有些天真,“刚才真的很害怕,我不知道你会回来。”
  黛玉笑了笑,“要是知道你会回来帮我,我就不害怕了。”
  裴石目光微震。
  “多一个人总是好的,况且是你在。”她眨了眨眼,像是想掩住那份快要溢出的情绪。“都说身先士卒,就算怕我也只能留在那里。”
  裴石低低吐了口气。
  “我送你回去。”
  他牵马勒缰,将她一路护送至济民坊,他翻身下马,抬手将她扶下。黛玉裙裾沾雪,*站定之时看向他,“你是不是还要走?”
  裴石没说话,把她送上了自己的焦骊马上。
  “你要小心,别受伤。”
  他嘴角微勾,望着她认真得几乎要哭出来的眼神,忽然伸手为她理了理鬓边风吹乱的发丝。
  “我不走,敌袭在前,何况还是蛮夷。”他语气平稳,给人一种令人安心的笃定,“你不是说我是为众生消业障,有慈悲心肠吗?正好用来趁这会还了手中杀业。”
  裴石翻身上马,走在前头,可回头却见黛玉还在那里。
  黛玉眼中泛光。
  “怎得?主子若是想在这暂避,我做护卫的便留在这如何?”
  黛玉摇摇头,超过裴石,跑马向前。
  回到延兴门,胡骑的骚动虽然害死了好些士兵坊民,但已经被扫荡干净。他们遇到了在这里交集寻找主子的护院,护院递来京兆尹府的书函,黛玉很快扫了一眼,便递给裴石。
  裴石只有犹豫了一瞬,便打开看了。
  京营要从同在城东的通化门出,袭扰敌军,京兆尹府要延兴门的守卫配合,适当出城,一同还击。
  “我带人去通化门,这些流寇组成的起义军不懂胡人,也只懂攻城掠地,恐怕战术鲁莽。”
  裴石道,“我留下几人给你,他们原都是北境的守城将领,你有不解大可问他们听他们的。若是城破,他们会保你性命无虞,你一定要听他们话。”
  “那你要小心。”她轻声说。
  “你也是,去做你想做的,有我在。”
  说罢,裴石带着好些人策马离去。
  战鼓犹响,长街染血。
  黛玉目光凝视着他们远去,须臾不动。直到人影消失,她重回喧闹对垒之中。
  第121章 金城汤池26
  日暮降临,雪片如柳絮般在风中翻飞,掩住了血色与硝烟。
  延兴门外,胡骑的喊杀声渐渐淡去,只余搬运石头的响动,与城墙上将士粗重的呼吸声相互交织。
  出城围剿敌军的效果非常有限,所幸伤亡不大,但也只是对敌军起到了骚扰而已,并不能阻断他们的进犯。
  战场的喧嚣,是被即将到来的夜吞没的。
  裴石带人踏雪归来,衣上溅落的血迹被寒气冻成薄片,隐在一身黑色之中。靠近延兴门的济民坊,便见炊烟袅袅升起,炭火与热汤的香气扑面而来。
  米汤混着酒的醇香,夹着肉骨的油脂香气,在这寒夜格外真切。火光摇曳中,黛玉挽起袖子,亲自同平儿及府中丫鬟婆子分发食物。铁釜里沸水滚滚,温酒壶一排排架在炉边,热气氤氲,映得她面色微红,眼眸却清亮如初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