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是胡人的铁骑!他们竟然已经攻破北境要直入长安了吗?”
“说是躲进京里就有活路!这是活路吗?!”
“狗官一个都不见了!该死的是朝廷——!”
“早知道不进京,还不如守着自己老家,躲在山中饿死!”
黛玉来到济民坊时,人群混乱,哭喊声混杂着摔盆倒罐、大喊逃命的叫喊。
孩童啼哭,老者跌倒,城门未破,惶恐先至。这是一场对命运彻底失控的恐慌。
好在黛玉自己便带了好些个护卫,她要护卫控制住趁乱挑事作乱的几个男人,许是济民坊内管事用心,很快便控制住了流民四处逃窜。
黛玉进了济民坊,才知原来是平儿在知道是城东遇袭后,便带着府兵来此。这几百人的恐慌才不至于变成哗变,平添城内乱局。
济民坊的粥棚前,黛玉站在略高的木台阶上,抬眸扫视人群,朗声道:“我乃贾府林氏,贾府受命代管济民坊。延兴门守军已将敌阻于城外,但城中有胡骑流窜,全城戒严。贾府已调集护卫在此,义军援兵正在路上,此地比你们拼命逃命的街道更安全!诸位若是惊慌走动,只怕会横死街上。“
人群渐渐静了下来,惊恐未消,但已不再奔逃如潮,可性命之忧并未消退。
“守军能让胡骑进城,若是增援无效,我们离城门那么近岂不是等死!”
“我尚且还能逃命,我老母亲现在不走,哪里跑得动?”
“你们不会是打算见我们不是城里人,便要弃之不顾吧!”
“此刻逃离不过多活几刻钟,守住京城才可能活到明日!”
黛玉的声音虽清脆如金石,却掷地有声:“你们手中虽一无所有,但济民坊中有铁、有木、有火,为何不能靠我们自己,护住城门!”
“说得轻巧!”众人嘀咕,七嘴八舌。
“那我问你们,城破之前,你们能离开京城吗?还是说你们要在城中反戈,开门迎敌,那三万胡人便不会挥刀相向?”
众人止沸,鸦雀无声。
“我贾府既施了粥米搭设窑炉叫你们不至于饿死冻死,自然不会看你们死于戎羌之手。”
黛玉见机不可失,继续:“妇孺幼小、病弱老人,沿南大街北迁,前往长安街。”
“青壮之人前去延兴门巩固城门,年长者上城楼协助工事。济民坊内铸铁工坊,铁叉、刀剑、长枪随意任取,无论是否铸成,如今都能用来救命。”
黛玉轻描淡写,只挑他们能理解的说。
“便是从城楼上丢下一块石头,说不定也能砸死一个胡人!只要拖到天黑,大雪足以冻死人,活尸也能攻击敌军,京城的危局自然迎刃而解。”
她顿了一下,看着那些目光仍带着迟疑的人们,朗声再道一声:“我既然没有躲在宅邸,便是与你们共守此门,若城破,我便也先死于此地!”
这番话说罢,天地一静,风雪尚薄,却已有冰冷的肃杀之意。
不远处的延兴门再次传来轰然巨响,敌人已经撞击城门。
也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好不容易活下来,跟他们拼了!”
百名流民组成的队伍很快列成三层防线,铸铁工坊的废铁器材逐批分发,贾府护卫协助他们利用坊中木柴搭建简易拒马、布设火堆。
平儿则带着府兵,领着老弱妇孺,从济民坊徒步离开,朝城西去。
贾府的护院传递信息来城东的济民坊,又有人带话离开,城中何处起火,京兆尹府做何安排,京营调度如何,黛玉便是没有权势,便知道得一清二楚。
她知道有人巴不得她多管闲事,借贾府的府兵护卫做事,她也需要掌握全貌,毕竟除了贾府的安危,她做不到弃苦心经营的一切不顾,任由人被命运宰割。
只是戎狄强悍,义军不过乌合之众。
便是形势如何逼着义军守军坚守城门,流民自足队伍抵抗进攻,终是那句话:
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众生都是蝼蚁。
第119章 金城汤池24
路扶自己不会停马,只能被驮着一路颠得五脏翻腾,除了尖叫,就是满脑子求快停下的念头。
谁知那马倒真因为上坡踏雪而慢了下来,这下反倒让路扶更慌了,马停了,他也不知该怎么办。
他硬着头皮回想方才别人夹马腹、荡缰绳的模样,那马却只在原地打转,害得他只得死死抱住马脖,心里直喊苦。
这下好了,不但自己下不来,这要紧的差事怕是也办不成了。
他正欲哭无泪间,忽听远处传来一阵阵沉闷而有力的马蹄声。
路扶顾不上马儿受惊,只一味拍打马背:“快走啊!快走啊!”
他只想着别撞上胡骑,却没注意,那蹄声偏偏是从他要去的方向来的。
直到抬头,看见一群黑黢黢的人影骑着近乎漆黑的战马疾驰而来,他才从心底涌起一种劫后余生的感动。
“嘿!先生!”
路扶兴奋地朝他们招手,甚至两只手都抬起来,“先生!大哥!老大!救我——!”
裴石勒马在前,身后只跟着两人朝路扶而来,其余三十名暗卫停在更远处,比起他自己带的贾府护院更是纪律严明。
路扶分不清这些人全副武装、面具遮面究竟谁是谁,只能凭一头短发认出那骑在马上冷冷看他的,就是赵总领他们的老大。
见人到跟前,他方才的兴奋忽然转成尴尬,只好试探着先把赵总领吩咐的事传过去:“赵总领让我来送酒——”
裴石嗤笑,瞧着楞,人到不傻。
“送你们的,便不用还了。说吧,你们遇到什么?”
路扶这才比手画脚,着急忙慌地将探路的护卫所发现的胡骑告诉裴石。
身后暗卫有人低声道:“少爷,看来北境胡人已经攻破北境防线,进犯中原了。”
另一人接道:“我们如今人手有限,只能靠京中守军抗敌,况且王爷那边不是正准备启程——”
“不是还有三天才走么?”裴石打断,语气笃定,“在此之前回来便是了。”
话落,他一拨缰,战马凌雪而去,直奔京城方向。黑衣暗卫如影随形,消失在飞雪与城影之间。
路扶却还傻坐在马上,留在原地琢磨自己该怎么下马。
这回是真地叫天天不应了。
此时,赵安等人正在京城外围兜转。
城东延兴门外的敌军主力乌泱泱一片,便是赵安他们肉眼也瞧不清楚有多少人。
而城南外的胡兵胡骑只有两三百人,贾府的府兵们集结操练的时候,便是这般的规模。
“上次被关在城门外,这次怕是哪个城门都进不去。”
““就算去城西,谁敢说那边没敌军?况且城西太远,咱们这一来一回,就在城东白耗了一个时辰。”
他们此时躲在城南外的一处荒村,众人议论间,赵安沉声道:“莫急。真要大军攻城,不可能没动静。你们还记得义军攻城那几日么?我们在府里,也能隔着半城听到鼓声与喊杀。”
好在他们探查的城东和城南几处城门都已经紧闭,想必城中早有应对,不必再冒险进城传信。
现在便是找地方躲藏,还是选择进城罢了。
十余名护卫皆是稳妥之人,商量片刻,决定还是去城西碰碰运气。
然而,他们毕竟不是专业斥候,行迹早被胡骑盯上。
刚离开荒村,四周雪雾中便窜出十余匹快马,将他们团团围住。胡骑马匹高大健壮,长刀反射着雪光,杀意逼人。
赵安许是命大,终南山上两度死里逃生,如今又是如此。胡骑虽悍,终究比不上这些久经北境血战、暗中被禁军收编的秦家军。
裴石率暗卫破雪而来,刀光翻卷,数骑胡兵瞬息翻落马下,鲜血滚热地洒在雪地上。
雪地将猩红化淡,将温热的生命带离,无论敌我。
赵安将探到的敌军情形简明扼要地告诉了裴石,延兴门外胡骑主力约有数千人,而城南外只有两三百人,分成数股,远远控着城门,似乎在等援军伺机而动,也可能是为了阻止守军从离延兴门最近的城门阻止攻城。
“最近的,就是南城门。”裴石的决定与他的个性一般冷硬,“进城。”
赵安一怔:“老大,我们合起来还不到五十人,要是硬闯得以多胜少,怕是——”
话未说完,裴石身边一个暗卫已经低声提议:“直接杀过去,先破他们阵脚。”
赵安瞪眼:“这叫以卵击石!先想办法进城,再反攻才是正理。”
“你以为城门会为你开?”
裴石反问,“守城的兵不会问你是谁,只会怀疑你引敌入内。”
赵安一噎,心知所言不虚。
且不提此时为守城,便是夜间宵禁,城门不开就是不开,除非……除非此时闯王突然回京。
裴石勒住战马,抬眼望着南城门的方向,雪雾中隐约可见城墙影子。
他安抚赵安他们,道:“单论守城戍边、征伐胡人,便是京中也没有比你面前这些人更了解的了。”
“说是躲进京里就有活路!这是活路吗?!”
“狗官一个都不见了!该死的是朝廷——!”
“早知道不进京,还不如守着自己老家,躲在山中饿死!”
黛玉来到济民坊时,人群混乱,哭喊声混杂着摔盆倒罐、大喊逃命的叫喊。
孩童啼哭,老者跌倒,城门未破,惶恐先至。这是一场对命运彻底失控的恐慌。
好在黛玉自己便带了好些个护卫,她要护卫控制住趁乱挑事作乱的几个男人,许是济民坊内管事用心,很快便控制住了流民四处逃窜。
黛玉进了济民坊,才知原来是平儿在知道是城东遇袭后,便带着府兵来此。这几百人的恐慌才不至于变成哗变,平添城内乱局。
济民坊的粥棚前,黛玉站在略高的木台阶上,抬眸扫视人群,朗声道:“我乃贾府林氏,贾府受命代管济民坊。延兴门守军已将敌阻于城外,但城中有胡骑流窜,全城戒严。贾府已调集护卫在此,义军援兵正在路上,此地比你们拼命逃命的街道更安全!诸位若是惊慌走动,只怕会横死街上。“
人群渐渐静了下来,惊恐未消,但已不再奔逃如潮,可性命之忧并未消退。
“守军能让胡骑进城,若是增援无效,我们离城门那么近岂不是等死!”
“我尚且还能逃命,我老母亲现在不走,哪里跑得动?”
“你们不会是打算见我们不是城里人,便要弃之不顾吧!”
“此刻逃离不过多活几刻钟,守住京城才可能活到明日!”
黛玉的声音虽清脆如金石,却掷地有声:“你们手中虽一无所有,但济民坊中有铁、有木、有火,为何不能靠我们自己,护住城门!”
“说得轻巧!”众人嘀咕,七嘴八舌。
“那我问你们,城破之前,你们能离开京城吗?还是说你们要在城中反戈,开门迎敌,那三万胡人便不会挥刀相向?”
众人止沸,鸦雀无声。
“我贾府既施了粥米搭设窑炉叫你们不至于饿死冻死,自然不会看你们死于戎羌之手。”
黛玉见机不可失,继续:“妇孺幼小、病弱老人,沿南大街北迁,前往长安街。”
“青壮之人前去延兴门巩固城门,年长者上城楼协助工事。济民坊内铸铁工坊,铁叉、刀剑、长枪随意任取,无论是否铸成,如今都能用来救命。”
黛玉轻描淡写,只挑他们能理解的说。
“便是从城楼上丢下一块石头,说不定也能砸死一个胡人!只要拖到天黑,大雪足以冻死人,活尸也能攻击敌军,京城的危局自然迎刃而解。”
她顿了一下,看着那些目光仍带着迟疑的人们,朗声再道一声:“我既然没有躲在宅邸,便是与你们共守此门,若城破,我便也先死于此地!”
这番话说罢,天地一静,风雪尚薄,却已有冰冷的肃杀之意。
不远处的延兴门再次传来轰然巨响,敌人已经撞击城门。
也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好不容易活下来,跟他们拼了!”
百名流民组成的队伍很快列成三层防线,铸铁工坊的废铁器材逐批分发,贾府护卫协助他们利用坊中木柴搭建简易拒马、布设火堆。
平儿则带着府兵,领着老弱妇孺,从济民坊徒步离开,朝城西去。
贾府的护院传递信息来城东的济民坊,又有人带话离开,城中何处起火,京兆尹府做何安排,京营调度如何,黛玉便是没有权势,便知道得一清二楚。
她知道有人巴不得她多管闲事,借贾府的府兵护卫做事,她也需要掌握全貌,毕竟除了贾府的安危,她做不到弃苦心经营的一切不顾,任由人被命运宰割。
只是戎狄强悍,义军不过乌合之众。
便是形势如何逼着义军守军坚守城门,流民自足队伍抵抗进攻,终是那句话:
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众生都是蝼蚁。
第119章 金城汤池24
路扶自己不会停马,只能被驮着一路颠得五脏翻腾,除了尖叫,就是满脑子求快停下的念头。
谁知那马倒真因为上坡踏雪而慢了下来,这下反倒让路扶更慌了,马停了,他也不知该怎么办。
他硬着头皮回想方才别人夹马腹、荡缰绳的模样,那马却只在原地打转,害得他只得死死抱住马脖,心里直喊苦。
这下好了,不但自己下不来,这要紧的差事怕是也办不成了。
他正欲哭无泪间,忽听远处传来一阵阵沉闷而有力的马蹄声。
路扶顾不上马儿受惊,只一味拍打马背:“快走啊!快走啊!”
他只想着别撞上胡骑,却没注意,那蹄声偏偏是从他要去的方向来的。
直到抬头,看见一群黑黢黢的人影骑着近乎漆黑的战马疾驰而来,他才从心底涌起一种劫后余生的感动。
“嘿!先生!”
路扶兴奋地朝他们招手,甚至两只手都抬起来,“先生!大哥!老大!救我——!”
裴石勒马在前,身后只跟着两人朝路扶而来,其余三十名暗卫停在更远处,比起他自己带的贾府护院更是纪律严明。
路扶分不清这些人全副武装、面具遮面究竟谁是谁,只能凭一头短发认出那骑在马上冷冷看他的,就是赵总领他们的老大。
见人到跟前,他方才的兴奋忽然转成尴尬,只好试探着先把赵总领吩咐的事传过去:“赵总领让我来送酒——”
裴石嗤笑,瞧着楞,人到不傻。
“送你们的,便不用还了。说吧,你们遇到什么?”
路扶这才比手画脚,着急忙慌地将探路的护卫所发现的胡骑告诉裴石。
身后暗卫有人低声道:“少爷,看来北境胡人已经攻破北境防线,进犯中原了。”
另一人接道:“我们如今人手有限,只能靠京中守军抗敌,况且王爷那边不是正准备启程——”
“不是还有三天才走么?”裴石打断,语气笃定,“在此之前回来便是了。”
话落,他一拨缰,战马凌雪而去,直奔京城方向。黑衣暗卫如影随形,消失在飞雪与城影之间。
路扶却还傻坐在马上,留在原地琢磨自己该怎么下马。
这回是真地叫天天不应了。
此时,赵安等人正在京城外围兜转。
城东延兴门外的敌军主力乌泱泱一片,便是赵安他们肉眼也瞧不清楚有多少人。
而城南外的胡兵胡骑只有两三百人,贾府的府兵们集结操练的时候,便是这般的规模。
“上次被关在城门外,这次怕是哪个城门都进不去。”
““就算去城西,谁敢说那边没敌军?况且城西太远,咱们这一来一回,就在城东白耗了一个时辰。”
他们此时躲在城南外的一处荒村,众人议论间,赵安沉声道:“莫急。真要大军攻城,不可能没动静。你们还记得义军攻城那几日么?我们在府里,也能隔着半城听到鼓声与喊杀。”
好在他们探查的城东和城南几处城门都已经紧闭,想必城中早有应对,不必再冒险进城传信。
现在便是找地方躲藏,还是选择进城罢了。
十余名护卫皆是稳妥之人,商量片刻,决定还是去城西碰碰运气。
然而,他们毕竟不是专业斥候,行迹早被胡骑盯上。
刚离开荒村,四周雪雾中便窜出十余匹快马,将他们团团围住。胡骑马匹高大健壮,长刀反射着雪光,杀意逼人。
赵安许是命大,终南山上两度死里逃生,如今又是如此。胡骑虽悍,终究比不上这些久经北境血战、暗中被禁军收编的秦家军。
裴石率暗卫破雪而来,刀光翻卷,数骑胡兵瞬息翻落马下,鲜血滚热地洒在雪地上。
雪地将猩红化淡,将温热的生命带离,无论敌我。
赵安将探到的敌军情形简明扼要地告诉了裴石,延兴门外胡骑主力约有数千人,而城南外只有两三百人,分成数股,远远控着城门,似乎在等援军伺机而动,也可能是为了阻止守军从离延兴门最近的城门阻止攻城。
“最近的,就是南城门。”裴石的决定与他的个性一般冷硬,“进城。”
赵安一怔:“老大,我们合起来还不到五十人,要是硬闯得以多胜少,怕是——”
话未说完,裴石身边一个暗卫已经低声提议:“直接杀过去,先破他们阵脚。”
赵安瞪眼:“这叫以卵击石!先想办法进城,再反攻才是正理。”
“你以为城门会为你开?”
裴石反问,“守城的兵不会问你是谁,只会怀疑你引敌入内。”
赵安一噎,心知所言不虚。
且不提此时为守城,便是夜间宵禁,城门不开就是不开,除非……除非此时闯王突然回京。
裴石勒住战马,抬眼望着南城门的方向,雪雾中隐约可见城墙影子。
他安抚赵安他们,道:“单论守城戍边、征伐胡人,便是京中也没有比你面前这些人更了解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