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周瑞家的应声,心中欣喜宁府即将重启。
裴石早在祠堂前等着了,而他的身边,两个婆子正正死死按着一个挣扎的女人。
婆子押人的手段与受过调教的家丁如出一辙。那女人嘴被堵着,眼中凶光毕露,蓬乱头发下素面朝天的还无往日娇媚。
黛玉只看了一眼,便吩咐:“让她能好好说话。”
婆子将塞口的布团扯出,赵姨娘立刻张口就是一句:“小贱人!你竟敢让我去铲那脏东西!”
裴石眼一冷,婆子抬手便将她按头磕地,粗声训斥:“嘴巴放干净点!”
赵姨娘呸出一口血沫,眼中凶狠更胜,却终究不敢再骂出声。
“既然原先是家奴,不过叫你回到原来的身份罢了。”
黛玉不急,转身坐下身边人搬来的藤圈椅,语气平静如常:“我说过了,你即犯下了那般罪过,便不再是府中的主子了。”
赵姨娘一听这话便炸了:“我儿是贾府的少爷,是这个家真正的主子!你不过寄人篱下的小丫头,也敢骑到我头上?”
“你说得对。”黛玉浅笑:“环三爷如今是贾府的巡守主事,实实在在的一份差事。既然是主子,理当不能被人戳脊梁,说他娘不识分寸、处处闹事——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赵姨娘怔了怔,气焰稍减。
黛玉继续道:“你恨我没关系。你做什么我都能担着。但你儿子若出了事,你就无所谓吗?”
赵姨娘怒目圆睁:“你敢威胁我?”
“姨娘误会我了。姨娘如此貌美,一人在贼窝中必是万般辛苦,如今在府中至少能得安虞。”
她抬手一指身后莫云和周瑞家的,道:“可她们守了寡;你身边服侍的婆子死了儿子;同你一屋睡的小丫头,父母也都死在这场乱中。环三爷杀的人,不是我,是你身边这些人,我总要有个交代。”
赵姨娘下意识往四周看去,婆子们的目光冷淡、厌恶,有的还带着讥讽。
“你要做什么……”她声音低了几分。
“如今府里人丁稀薄,实在找不出人在家祠前侍奉,姨娘即为贾氏生儿育女,倒也合适。若你肯安分,环三爷还能有翻身机会;你若闹事,我便不会再拦着众人动他。”黛玉顿了顿,冷冷一笑,“他若死了,我便说他死于活尸之口,也好给他点体面。”
赵姨娘如何肯乖乖在这里尽孝,她敢挑衅贾政要管家权,最后甚至纵容儿子杀了自己的枕边人,现在便敢将祠堂中的排位全部砸烂,将宁府一把火烧了。
有必要警告她。
黛玉走到她面前,语气陡然变得冰冷:“我原指望着靠你们寻回宝玉,可你们也毫无作用了……我送你们去官府,可惜官府如今靠不住。你信不信,若我不插手,这府中众人能叫你与环三爷求死不能。”
这句话,如雷炸顶。
赵姨娘突然挣扎起来,冲黛玉扑来,手指尖带血地撕扯她的衣裙,狠道:“你不许动我儿子……”
剑光一闪。
“啊——!”赵姨娘尖叫倒地,鲜血从她手背汩汩而出。
黛玉低头只见自己的衣裙突然一块泥污,伴着血,裴石已经抽出佩剑直接朝赵姨娘手背刺了下去。
黛玉没想到裴石竟然出手,只听得赵姨娘疼得哭叫不止,被人按着半边脸埋在泥土中。
她市井粗蛮、不择言语,但黛玉自知自己是当家主子,何必与她逞凶斗恶,争得面目狰狞。
“姨娘不用怕,只要你能侍奉好,我就不会送你们一起下去给老爷请罪,可明白了?”
第45章 重理旧业8
夜已深,风入罗帐。
屋中灯火未熄,纸窗上映出回廊巡视的护卫人影。紫鹃正誊抄人丁册子练字,听黛玉的要求学认府中众人的人名,唯恐惊扰榻上的主子。
黛玉倚坐榻侧,手中翻着一本工事杂书,却自始至终未曾翻过几页。
她眼神虚落,望着帐外的灯影发怔,耳边仿佛还回荡着裴石白日里那句问话:
——“是否曾有人如此规劝过你?”
她当时只是淡淡一笑,并未作答。可到了夜深人静,书页之间的空白仿佛也能映出心事来。
从入贾府那日起,她便学会了察言观色,说话拣时机,行事藏锋芒。
起初不过是寄居的表姑娘,如今却坐到了荣府主事的位置,世人只道她受老太太偏宠,只有身边的丫鬟宝玉知她一路孤苦。
宝玉亲近她,却从不理解她的自卑与隐忍皆因他起伏;那些婆子丫头,背地里也不过视她“孤女刻薄难缠”。
想来,除了紫鹃,说过几句掏心话的,也只有宝钗。
她劝她:女儿家当以针黹为要,既识得字,便该看些正经的书。
可论针黹,论读书识字,女德伦理,她自诩何处落人之下?
黛玉将手中杂书合上,轻轻放在床侧木凳上。
若世上真有那样一人,是不是,她便不用总独自算计、独自谋局、独自熬夜至此呢?
她不信。
薛姨妈、宝钗曾同她母女姊妹般相处,自己甚至指望薛姨妈能为自己与宝玉之事保媒。
可那日贾府抄家,薛家人说走便走,不曾留一句话给她。
而早年教她通文达理的贾雨村,在贾府抄家时落井下石。
信得越深,失望越重。
她终究不是宝玉那般天之骄子,得着整个贾府的宠爱。贾府已非昨日荣华,自己也再难做回只做诗写字的闺中小姐。
她能倚靠的,不是府中旧日的关系,也不是旁人的怜悯,而是手中的权柄。
她断不会将将此让给任何人。
她收回思绪,将被角拢了拢,遮住肩上的寒。
好在裴石没有对巡守主管一事多言,甚至默不作声地替她做了那些她不便做的事。
没有质疑,没有劝阻,也没有夸赞。
只是点头,执行,当她是说一不二的“当家之人”。
比起千言万语的安慰与奉承,此刻她更新要这种默然的接受、无声的信任。
她心口微动,像是落下了一颗极小极轻的石子,荡起涟漪,却尚未激起波澜。
风过灯晃,她心里忽而安定下来。
有这样的人在身边——至少她不必再独自思量太多。
————
后楼作为荣府家主所住之地,纵是厢房,也比旁的院子宽敞体面,摆设极其妥帖。
贾环安置时,满脑子想着如何借此机会取而代之掌控贾府,奈何他身上有伤,又吃了好几日苦头,如今厢房床褥松软,床榻舒服,他便没心没肺地沉沉睡去。
直到了晨雾散尽,天光大亮,他才被院中一阵阵响声吵醒。
“姐姐,马步要再沉一些,你核心才会沉稳,不至于摇摇晃晃。”
“再来,你再出招,我一定不闪!”
“咦?你帮我看看竹条怎么老是打不断啊……”
贾环迷迷糊糊打开房门,循声望去,昨日院中叫他好奇的沙包靶、木桩,边上都围着女眷。
回廊下,黛玉身着素色窄袖衫,外穿无袖比甲,裙摆随动作展开如水波翻涌。
比起卜旃双手起落间带着一股凌厉之气,黛玉明显略带青涩,但是气定神凝,也与卜旃的动作一前一后整齐划一,毫无滞怠,拳法必是熟稔在心。
其他丫鬟们也没闲着,她们执竹条互相劈打,有些则轮流不断用力击打面前的木桩。
姑娘们无一偷懒。
贾环一脚踏下屋前的石阶,整个人如同被定住一般,满脸的难以置信。
黛玉看到了贾环,手中动作不停,只给一旁的小红使了个眼色。
小红放下手中的竹条,带着两个瞧着很是年轻的小丫鬟走上前笑吟吟地朝贾环行礼。
“环三爷,昨夜歇得可好?”
贾环坐在台阶上,不知作何反应,才喃喃道:“……还行。”
小红笑了笑,能不好吗!他这都睡到日上三竿了。
她将两个小丫鬟引导贾环面前:“这是奶奶分给爷的丫鬟,她们年纪尚小,还未曾伺候过主子。他们要是做得不周到,只管与我说便好。”
贾环的目光从两个小丫鬟身上移开,看向黛玉问:“你们这是做什么?”
小红顺着他的视线看去,也不隐瞒,“奶奶说如今世道凶险,府中护卫又不足,便是院中姑娘们也要学些防身之术,一同守家护院。”
可他记忆中的荣府,此时应该是女眷描眉梳发,男丁在府中懒散等着丫鬟们伺候好主子吗?
可眼前这般,却好似进了哪家娘子军兵营。
尤其是那从前不离香帕,秋末便需要手炉,日日服药的痨病女,居然也在练拳。
贾环直愣愣地指着黛玉:“那她呢?”
“奶奶亦是如此。”
他记得林黛玉在别人口中是如何病弱,眼高于顶,如今这般落入贾环眼中,只觉得满腹荒唐。
裴石早在祠堂前等着了,而他的身边,两个婆子正正死死按着一个挣扎的女人。
婆子押人的手段与受过调教的家丁如出一辙。那女人嘴被堵着,眼中凶光毕露,蓬乱头发下素面朝天的还无往日娇媚。
黛玉只看了一眼,便吩咐:“让她能好好说话。”
婆子将塞口的布团扯出,赵姨娘立刻张口就是一句:“小贱人!你竟敢让我去铲那脏东西!”
裴石眼一冷,婆子抬手便将她按头磕地,粗声训斥:“嘴巴放干净点!”
赵姨娘呸出一口血沫,眼中凶狠更胜,却终究不敢再骂出声。
“既然原先是家奴,不过叫你回到原来的身份罢了。”
黛玉不急,转身坐下身边人搬来的藤圈椅,语气平静如常:“我说过了,你即犯下了那般罪过,便不再是府中的主子了。”
赵姨娘一听这话便炸了:“我儿是贾府的少爷,是这个家真正的主子!你不过寄人篱下的小丫头,也敢骑到我头上?”
“你说得对。”黛玉浅笑:“环三爷如今是贾府的巡守主事,实实在在的一份差事。既然是主子,理当不能被人戳脊梁,说他娘不识分寸、处处闹事——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赵姨娘怔了怔,气焰稍减。
黛玉继续道:“你恨我没关系。你做什么我都能担着。但你儿子若出了事,你就无所谓吗?”
赵姨娘怒目圆睁:“你敢威胁我?”
“姨娘误会我了。姨娘如此貌美,一人在贼窝中必是万般辛苦,如今在府中至少能得安虞。”
她抬手一指身后莫云和周瑞家的,道:“可她们守了寡;你身边服侍的婆子死了儿子;同你一屋睡的小丫头,父母也都死在这场乱中。环三爷杀的人,不是我,是你身边这些人,我总要有个交代。”
赵姨娘下意识往四周看去,婆子们的目光冷淡、厌恶,有的还带着讥讽。
“你要做什么……”她声音低了几分。
“如今府里人丁稀薄,实在找不出人在家祠前侍奉,姨娘即为贾氏生儿育女,倒也合适。若你肯安分,环三爷还能有翻身机会;你若闹事,我便不会再拦着众人动他。”黛玉顿了顿,冷冷一笑,“他若死了,我便说他死于活尸之口,也好给他点体面。”
赵姨娘如何肯乖乖在这里尽孝,她敢挑衅贾政要管家权,最后甚至纵容儿子杀了自己的枕边人,现在便敢将祠堂中的排位全部砸烂,将宁府一把火烧了。
有必要警告她。
黛玉走到她面前,语气陡然变得冰冷:“我原指望着靠你们寻回宝玉,可你们也毫无作用了……我送你们去官府,可惜官府如今靠不住。你信不信,若我不插手,这府中众人能叫你与环三爷求死不能。”
这句话,如雷炸顶。
赵姨娘突然挣扎起来,冲黛玉扑来,手指尖带血地撕扯她的衣裙,狠道:“你不许动我儿子……”
剑光一闪。
“啊——!”赵姨娘尖叫倒地,鲜血从她手背汩汩而出。
黛玉低头只见自己的衣裙突然一块泥污,伴着血,裴石已经抽出佩剑直接朝赵姨娘手背刺了下去。
黛玉没想到裴石竟然出手,只听得赵姨娘疼得哭叫不止,被人按着半边脸埋在泥土中。
她市井粗蛮、不择言语,但黛玉自知自己是当家主子,何必与她逞凶斗恶,争得面目狰狞。
“姨娘不用怕,只要你能侍奉好,我就不会送你们一起下去给老爷请罪,可明白了?”
第45章 重理旧业8
夜已深,风入罗帐。
屋中灯火未熄,纸窗上映出回廊巡视的护卫人影。紫鹃正誊抄人丁册子练字,听黛玉的要求学认府中众人的人名,唯恐惊扰榻上的主子。
黛玉倚坐榻侧,手中翻着一本工事杂书,却自始至终未曾翻过几页。
她眼神虚落,望着帐外的灯影发怔,耳边仿佛还回荡着裴石白日里那句问话:
——“是否曾有人如此规劝过你?”
她当时只是淡淡一笑,并未作答。可到了夜深人静,书页之间的空白仿佛也能映出心事来。
从入贾府那日起,她便学会了察言观色,说话拣时机,行事藏锋芒。
起初不过是寄居的表姑娘,如今却坐到了荣府主事的位置,世人只道她受老太太偏宠,只有身边的丫鬟宝玉知她一路孤苦。
宝玉亲近她,却从不理解她的自卑与隐忍皆因他起伏;那些婆子丫头,背地里也不过视她“孤女刻薄难缠”。
想来,除了紫鹃,说过几句掏心话的,也只有宝钗。
她劝她:女儿家当以针黹为要,既识得字,便该看些正经的书。
可论针黹,论读书识字,女德伦理,她自诩何处落人之下?
黛玉将手中杂书合上,轻轻放在床侧木凳上。
若世上真有那样一人,是不是,她便不用总独自算计、独自谋局、独自熬夜至此呢?
她不信。
薛姨妈、宝钗曾同她母女姊妹般相处,自己甚至指望薛姨妈能为自己与宝玉之事保媒。
可那日贾府抄家,薛家人说走便走,不曾留一句话给她。
而早年教她通文达理的贾雨村,在贾府抄家时落井下石。
信得越深,失望越重。
她终究不是宝玉那般天之骄子,得着整个贾府的宠爱。贾府已非昨日荣华,自己也再难做回只做诗写字的闺中小姐。
她能倚靠的,不是府中旧日的关系,也不是旁人的怜悯,而是手中的权柄。
她断不会将将此让给任何人。
她收回思绪,将被角拢了拢,遮住肩上的寒。
好在裴石没有对巡守主管一事多言,甚至默不作声地替她做了那些她不便做的事。
没有质疑,没有劝阻,也没有夸赞。
只是点头,执行,当她是说一不二的“当家之人”。
比起千言万语的安慰与奉承,此刻她更新要这种默然的接受、无声的信任。
她心口微动,像是落下了一颗极小极轻的石子,荡起涟漪,却尚未激起波澜。
风过灯晃,她心里忽而安定下来。
有这样的人在身边——至少她不必再独自思量太多。
————
后楼作为荣府家主所住之地,纵是厢房,也比旁的院子宽敞体面,摆设极其妥帖。
贾环安置时,满脑子想着如何借此机会取而代之掌控贾府,奈何他身上有伤,又吃了好几日苦头,如今厢房床褥松软,床榻舒服,他便没心没肺地沉沉睡去。
直到了晨雾散尽,天光大亮,他才被院中一阵阵响声吵醒。
“姐姐,马步要再沉一些,你核心才会沉稳,不至于摇摇晃晃。”
“再来,你再出招,我一定不闪!”
“咦?你帮我看看竹条怎么老是打不断啊……”
贾环迷迷糊糊打开房门,循声望去,昨日院中叫他好奇的沙包靶、木桩,边上都围着女眷。
回廊下,黛玉身着素色窄袖衫,外穿无袖比甲,裙摆随动作展开如水波翻涌。
比起卜旃双手起落间带着一股凌厉之气,黛玉明显略带青涩,但是气定神凝,也与卜旃的动作一前一后整齐划一,毫无滞怠,拳法必是熟稔在心。
其他丫鬟们也没闲着,她们执竹条互相劈打,有些则轮流不断用力击打面前的木桩。
姑娘们无一偷懒。
贾环一脚踏下屋前的石阶,整个人如同被定住一般,满脸的难以置信。
黛玉看到了贾环,手中动作不停,只给一旁的小红使了个眼色。
小红放下手中的竹条,带着两个瞧着很是年轻的小丫鬟走上前笑吟吟地朝贾环行礼。
“环三爷,昨夜歇得可好?”
贾环坐在台阶上,不知作何反应,才喃喃道:“……还行。”
小红笑了笑,能不好吗!他这都睡到日上三竿了。
她将两个小丫鬟引导贾环面前:“这是奶奶分给爷的丫鬟,她们年纪尚小,还未曾伺候过主子。他们要是做得不周到,只管与我说便好。”
贾环的目光从两个小丫鬟身上移开,看向黛玉问:“你们这是做什么?”
小红顺着他的视线看去,也不隐瞒,“奶奶说如今世道凶险,府中护卫又不足,便是院中姑娘们也要学些防身之术,一同守家护院。”
可他记忆中的荣府,此时应该是女眷描眉梳发,男丁在府中懒散等着丫鬟们伺候好主子吗?
可眼前这般,却好似进了哪家娘子军兵营。
尤其是那从前不离香帕,秋末便需要手炉,日日服药的痨病女,居然也在练拳。
贾环直愣愣地指着黛玉:“那她呢?”
“奶奶亦是如此。”
他记得林黛玉在别人口中是如何病弱,眼高于顶,如今这般落入贾环眼中,只觉得满腹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