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紫娟眼疾手快地把篱笆关了,到任由他们在院子里各种闹腾。
  黛玉靠在紫鹃身侧笑得花枝乱颤,未料鸡鸭乱窜,院中尘土飞扬,她不由轻咳起来。
  这时,茅屋内传来一声轻唤,李纨携着两个丫鬟缓步而出。
  她身着素色布衫,广袖拂尘,乌发挽作松松的低髻,眉眼间是一贯的温柔寂静,如秋水无波,恬淡安然。
  见院中鸡飞狗跳的,见黛玉面色微白,她微蹙娥眉,立刻喝止贾兰:“兰儿,不得胡闹!”
  又忙使碧月,“快来扶二奶奶进屋。”
  黛玉进得屋来,方觉屋内一片温暖。
  茅屋简朴清净,窗棂糊着细纱,透出柔和的光晕。
  黛玉进了屋便觉得好了不少,李纨还遣人送来煨好的荷叶水,笑道:“秋日燥气重,我今年晒了些荷叶,煮水饮来倒是清润。”
  “入了秋便有些燥了,这今年收了晒干的荷叶煮了水正是好喝。”
  黛玉捧起茶盏,轻抿一口,荷香淡雅,入口微甜,正合她的口味。
  她视线随意一扫,见桌上散放着剥了一半的花生,随口问道:“大奶奶这是在晒花生?”
  李纨浅浅笑了,说:“往年这个时节,确实是要晒些的。只是我想今年府中粮米艰难,趁着现在还有得吃,不如多择些好的留作种子,待来年春暖,再种进地里。收成好的话,指不定也能贴补家用。”
  黛玉闻言,想起院中绿意盎然的菜畦,不禁感慨:“那些入府的贼人都不知,如今整个贾府,最值钱的地方怕就是稻香村了。”
  “颦儿莫要笑我了,”李纨环顾茅屋淡笑道,“我这什么也没有,最重要便是我那孩子而已。”
  “贾兰是府里的嫡孙长孙,又勤奋好学,往后重振贾府还要指望他,自然是金贵无比。”
  黛玉放下茶盏,抬手指着门外道:“莫说外面饿殍遍地,如今府里也要靠着余粮过日,柳四娘都没有出去采买了。而你这院里都是鸡鸭,蔬菜瓜果一应俱全,菜肉蔬果。就外面这世道,如今只怕是有钱也难买。我得多派些家丁在此守着,不仅要护住你们母子,也得防着旁人来偷菜。”
  往常只听人偷金窃银,一听偷菜李纨也笑了:“我这老农也是种着当作消遣,却不想有朝一日,在你口中竟真成了养家糊口的依仗。”
  窗外秋风微微拂过,吹起篱笆外飘零的杏叶,李纨的笑容淡淡的,温和中透着几分岁月沉淀的静寂。
  黛玉望着她,心中不禁一叹——这世道翻覆,人心难测,她们这些深闺女子,竟也要学会如何谋生,如何自保了。
  黛玉与李纨说起了把大爷府暂且撇下,集中精力固守大观园的事情。
  李纨听罢,静默片刻,缓缓起身,微阖双目似是在斟酌,片刻后方才轻叹一声:“没想到颦儿如今管家,倒也有几分凤辣子的魄力。”
  “不破不立,我觉得挺好。”她复又坐回桌边,“这些都是身外之物,眼下最紧要的,便是安定人心。待熬过这一劫,宅子再想办法拿回也不迟。”
  黛玉翻开带来的人丁册子,李纨是府中少数识字的,她将册子推到李纨面前,道:“大奶奶正好帮我挑些可靠的家生子,一来保护稻香村,二来这府中荒地,我实在不放心交给那些婆子家丁,还是请大奶奶主持才是妥当。”
  “这……”李纨微蹙娥眉,眼底浮现一丝犹豫。
  在贾珠去世之前,她本是风光无两的贾府长孙媳。
  但是一个女人,没了男人依靠,就像浮萍一般。
  本应该她持有的管家权连碰都没碰过,眼睁睁看着给了不是贾府主人的琏二奶奶。
  就连贾府有难,老爷宁可把管家权给未过门的黛玉,也没曾想过自己。
  她原该是持家的珠大奶奶,终究沦为府中无人问津的寡妇,日日在婆婆的冷眼,采菊东篱下,苦熬岁月。
  她倒不是怨恨凤姐儿和颦儿,只怪自己命苦罢了。
  她垂下眼睫,温声道:“不是我推辞,只是我未曾管过府中之事。况且,我虽在诗社自号‘稻香老农’,不过是自娱自乐,聊以慰藉守寡的苦闷罢了。真要让我来主持府中农事,只怕不懂行,又白费了众人气力。”
  “大奶奶可谦虚了,我方才进院,瞧院中菜园果蔬便是长得极好,定是你日夜照顾的缘故。”
  黛玉兴致冲冲,愈发觉得交给珠大奶奶是最好的。
  “探春妹妹管家时,大奶奶也曾从旁协助,那时府中一切井井有条,府中栽种甚至能有进项。若说这府中开垦荒地一事,我只会舞文弄墨,着实是一窍不通,只能求奶奶来着。”
  说罢,她忽地轻咳起来,紫鹃连忙上前替她顺背,黛玉微微喘息,捂着帕子,语气虚弱:“大奶奶,你瞧我这痨病样,莫说锄田浇水,怕是连喂鸭赶鸡都够呛。奶奶要是不帮我,我这只能以泪灌溉,这满园的菜蔬都要枯死了。”
  李纨瞧着她这一副病弱模样,又想起方才一群鸡鸭把她吓得花容失色,忍不住轻轻一笑。
  她寡言少语,许久未曾听人这样半哄半劝,如今被黛玉几句撩拨,竟也不由心软几分。
  她轻叹一声,道:“罢了,终究我们自己也是要吃五谷杂粮的,既然如此,我便帮颦儿这一回。”
  闻言,黛玉眉眼一弯,露出一抹满足的笑意。
  栊翠庵的事情被推迟到明日,妯娌两人在屋里翻着名册挑人,挑选忠心可靠的家生子充作护卫,又选了些粗使婆子安排下地干活。
  未曾想,竟一转眼便到了掌灯时分。
  夜色深沉,稻香村里灯火微微摇曳,外头秋风渐起,隐约听见鸡鸣鸭叫。
  贾芸进屋便朝李纨报院里有多少鸡鸭鹅,还有一只鹿还没抓到。
  黛玉闻言,微微挑眉,忽然想起白日贾兰的话,便问:“听说裴公子让将这些牲畜养在屋内?”
  “是啊,裴公子说若让活物放于屋外,只怕活尸入府白白被糟蹋了,到时候怕是连做成饭桌上的肉都不成了。”
  李纨想起先前想劝黛玉莫要轻信外男,如今那人看着倒有些善心,便也就不说了。
  “如今府中众人已集中在大观园,只要解决粮米问题,府门禁闭,倒也不怕什么活尸了。”
  这理由黛玉倒也认同了,但是:“此理我自然懂,只是养在屋里,怕是臭气熏天。”
  贾芸解释道:“大师傅说,白日里可以放出来走动,等到夜里再关回去。”
  她轻叹道:“终归好好的屋子,若让畜生住久了,以后便住不得人了。”
  黛玉沉吟片刻,终究还是觉得此法权宜之计,迟早需得另寻办法。
  总归还是要找一个正经地方圈养才行。
  “对了。”黛玉又跟李纨提起想请裴石留在府中的事情,“这人不但身手好,对外面的世道也颇有见识。若能留下,他必能助我们度过难关。”
  李纨思忖片刻,“这事倒也不难。外头如今也不安生,他若离开贾府,只怕也是颠沛流离,未必比留在这里更好。”
  她转头吩咐贾芸:“将挑选出来的庄头与农户名册誊清,明日交予二奶奶。”说罢,又转向黛玉,微微一笑,“他还俗前乃是僧人,出家人淡泊物质,好好商量或许并非难事。”
  黛玉轻叹道:“他已经推辞。若只是厌弃红尘,又何必还俗?只怕另有隐情,不愿留下。”
  李纨见她神色失落,便安慰道:“此事也不必太过忧虑,若我见到他,也劝劝看。”
  正说着,忽听屋外脚步声响起,碧月快步进来,低声禀报:“林大娘求见宝二奶奶。”
  还未等通传,莫云嬷嬷匆匆入内,一进门便拱手行礼,语气焦急:“奶奶,府门那边出了些事。”
  黛玉心头一紧,立刻问道:“府门关紧了没有?”
  “已经关严实了,各处门房也都加派了人手。”
  莫云简明扼要讲了方才的事。
  李纨蹙眉,语气凝重:“众人可知外头是何物?”
  莫云瞧了一眼屋内的丫鬟,摇摇头。
  屋内一时陷入短暂的寂静。
  烛光摇晃,映得李纨脸色苍白几分。
  黛玉轻叹一声,执笔在名册上勾掉方才被害的家丁,语气不急不缓,冷静果决:“此事不可再瞒,明日还是要尽快告知众人,让大家提高警惕。”
  黛玉指尖微微攥紧袖口,但若只是空口白牙,只怕众人难以尽信,反而生出混乱。
  她抬眼望向莫云,沉声问:“嬷嬷,众人的住处可都安排妥当?”
  莫云微微颔首:“已经安置好了,让大爷府的人住进了空出的下人房。另外——”
  她略一停顿,神色带着一丝迟疑,“周瑞家的想见奶奶,说要在潇湘馆等候。”
  黛玉轻轻一哂,眼底并无半分意外之色,早就预料到她会来找自己。
  烛火微颤,映得屋内三人的神情各异,窗外风声似乎更凉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