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唔、慢点儿,好凉......快抱着我。”
宋明皎被按在龙椅中央,完全无法逃脱地承受着贺闻的欲念,太过于强烈的刺激,让他根本无法分心去思考贺闻说的话,只是催促着贺闻更加紧地抱住他。
这是最亲密的相欢。
可其中的两人,却是完全不同的心境,一处天,一处地。
被天子如同撒娇一般的耳语催促着,贺闻根本抵挡不住,无可奈何地将娇气的宋明皎,从冰凉的龙椅之上抱了起来,紧紧搂在怀中。
宋明皎的一双修长双腿已经完全露了出来,缠在贺闻的腰上,全身上下的重量都压在贺闻的身上,只有中处那里连接着。
天子的身躯紧紧贴着他,天子的心跳在他的耳边响起,还能奢求什么呢?
贺闻终于缴械投降。
原本就只有他一个人生闷气,被搞透了的宋明皎,甚至不清楚他在气什么,还只把这场荒唐当作新的调情,甚至在享受呢。
贺闻又只好抚摸着小皇帝温软的脸颊,自己把自己给哄好。
被颠得七上八下、迷迷糊糊的宋明皎,感觉到进攻突然平缓起来,毛茸茸的脑袋还从贺闻的怀中探了出来,颇有几分不解地问:“怎么停了?”
贺闻被气笑了,原本已经平复下去的心绪,再次感受到怒火。
“好,陛下,臣这就满足陛下。”
空荡荡的金銮殿中,忽然间响起了轻微的水声。
还有两道低声悄语的声音。
“陛下您瞧,臣平日上朝时,就是在那处看着陛下,陛下还记得吗?”
“你不许指!”
“还有那边,是六部尚书站的地方,正好可以看见陛下此刻的身躯,那些视线都注视了过来,陛下还觉得凉吗?”
“你、可恶!”
......
金銮殿上搞这种事情,即便是宋明皎一时间上头,等满足后冷静下来,还是觉得有些荒唐和尴尬。
肯定不能叫那些宫女太监们进来,让别人看到这种场景!
餍足之后的宋明皎,踢了下贺闻的腿:“你去都收拾了,不许假手他人。”
贺闻好脾气地答应了,将散落一地的衣物全部拾起来,还有龙椅上的各种液体和痕迹全都擦干净。
甚至连龙椅扶手的一角,都还有可疑的水痕,那是方才贺闻抱着宋明皎,让人在上面磨,才留下的。
宋明皎久违地感觉到耳朵红起来,没好气地再踹了贺闻一脚:“不许看!”
*
金銮殿一事之后,关于导火索顾临渊,不论是宋明皎还是贺闻,都心照不宣地没有私下提起。
只是宋明皎偶尔在上朝或者议事之事,坐在依旧冰凉的龙椅之上,会觉得有些许的不自在。
但他会很快调整好,然后继续去看前线传来的捷报。
武将们纷纷议论,大将军顾临渊此次作战,简直发挥出了十二分的威力,一奔赴战场,就将北夷蛮族打得落花流水,完全没有招架之力。
用兵极其激进,不给蛮族丝毫喘息的机会,而且日夜行军,就像是想用最短的时间取得胜利一般。
听说那位新上任的蛮族汗王,本想在两军交战之前,在阵前放狠话。
可谁知顾临渊只冷着脸,一言不发地从副将手中拿过大弓,然后拉满如同千钧重的弓弦,一箭射到汗王头顶的旗帜之上,长箭划破空气,也划满了大梁士兵们的士气。
汗王吓得根本不敢动,而顾临渊身披盔甲,举起长矛直指蛮族军队,丝毫不给对面说话的机会,只下令:“杀。”
宋明皎透过纸上的只字片语,好像能穿透时空,瞧见正在前线,为他的皇位而厮杀的大将军,弯起眼睛满意地笑了笑。
看来这个鼓励的方式,成效非常不错呢。
日转星移。
前线不断传来捷报,甚至还有使臣战战兢兢地走上金銮殿,前来向当今大梁天子求和,各种绫罗绸缎、美人佳肴都愿意为天子献上。
“美人?”
宋明皎听了使臣的条件,反而不置可否地笑了笑,让使臣更加胆战心惊,生怕无法活着回去。
“贵国可真会提条件呢。”
宋明皎觉得,下面的贺闻已经恨不得用眼神把使臣给杀死了,而远在前线的将军,如果知道他答应了这样的条件,怕不是也想立刻回来,也给他再来一次“金銮殿事件”。
“皇、皇帝陛下?”
宋明皎将求和书扔了出来,高高在上的天子声音中听不出喜怒。
“朕的将军,朕的士兵还在为朕厮杀。贵国的条件,留到地下,向死去的百姓提吧。”
使臣悻悻而归。
冬去春来。
终于在春暖花开的一日,京城外传来了旌旗挥动的声音。
第46章 接风宴
是顾临渊回来了,而且还不止他一人,将军在归途的时候,顺带把皇帝的弟弟六皇子宋承年,也一并带了回来。
上一回出征之时,小皇帝宋明皎专程从皇宫去往京城的城墙处,为大军送行。但现在既已顺利得胜归朝,宋明皎便没有打算再折腾自己一回,只是在皇宫里的乾元宫外,静候着。
这一回,大臣们并没有被要求聚集到宫内,来迎接凯旋而归的大军,但显然不论是京城百姓,还是官员朝臣,都纷纷自发地到沿途街道处,去迎接归朝的大军。
一整条如同长龙一般的黑色队伍,从城门口一直蜿蜒而入,整齐划一,纪律严明。在队伍的后方,还有从蛮族手中缴来的各项战利品:
有可以分发给百姓的牛羊,有可以扩充军力的战马,还有献给陛下的金银珠宝。
每位士兵的衣服上都沾满长途奔波的风霜,可他们的脸上却是抑制不住的笑容。而在队伍最前方高扬的,是独属于大梁与天子宋明皎的旌旗。
印着“宋”字的旗帜,随着队伍的前行,从最北的边境,一路飘扬到京城的皇宫处。
至此,士兵们基本已经各自回家与家人团聚,在之后的日子里,他们会陆续接收来自皇帝的封赏,宋明皎早在大军归朝之前,就已经和各部官员商议封赏的具体情况。
宋明皎没有在皇宫等太久,便瞧见了骑在高高战马上的顾临渊,以及跟在顾临渊身边的宋承年。
“陛下,臣幸不辱命。”
将军翻身下马,单膝跪在宋明皎面前,拱手向宋明皎行礼。他一身铠甲与出征前相比,已有所破损,随着顾临渊的动作发出几声冰冷的碰撞之声。
宋明皎亲自一步一步地走下台阶,亲自弯腰,用手将顾临渊扶了起来。
天子的笑容温和而真切,发自内心:“将军,大梁有这样一支军队,是朕之幸。”
君臣相知,其乐融融。
宋明皎很满意自己的表现,认为从前看的各项影视剧派上了用场,就他今日的这些表现,怎么也得在史书上给他大夸特夸吧?
融洽气氛中,并不包括一旁皮笑肉不笑的贺闻。
毕竟这两个碍眼的显眼包都在京城之外时,可是他和宋明皎的二人世界,日夜都待在一处,好不快活,但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宋明皎正在显示着天子的仁慈宽厚,对着顾临渊嘘寒问暖,把人问得眼神都飘飘然快要飞走了。
旁边的宋承年被皇兄冷落了,当即也凑了过来,不甘示弱地道:“皇兄,还有臣弟!臣弟这次可也出了大力。”
宋明皎这才注意到他许久未见的便宜弟弟。
在外历练了大半年的宋承年,如今瞧上去,人高了一些,皮肤也黑了些,脸部轮廓更加锋利分明,与宋明皎之间的相似处越来越少。
即便是宋承年现在这样,学着从前模样,凑到宋明皎面前邀功讨赏,也让宋明皎清楚地感知到:
眼前的人,与其说是他年岁尚小的弟弟,不如说是已初具侵略欲的成熟男子。
宋明皎很包容地笑了一下,抬手想要去摸便宜弟弟的头,宋承年注意到皇兄的动作,立马眼神发亮,主动地低下头,将脑袋驯服地凑到宋明皎的手底下,像一只温驯的家犬一般。
宋明皎只摸了一下,就不着痕迹地挑了下眉,很快收回手,便宜弟弟出去一趟,头发都变毛糙了,不好摸,不摸了。
“承年也很好,没有辜负皇兄的期待,皇兄很欣慰。”
宋明皎一人夸了一句,丝毫不偏私。
他确实对这次大获全胜的结果非常满意,因为这不仅解决了北部边境的最大威胁,而且也解决了系统所谓的剧情对他的束缚和禁锢。
宋明皎想到这些日子,系统在他脑中跳脚、恨不得他立马被外族攻破、然后去祈求系统、结果落空的模样,嘴角扬起的弧度都愈发高起来。
也因此,沉浸在愉悦之中的宋明皎,并没有发现宋承年突然暗下去的眼神。
自认为已经完全长大、脱胎换骨的宋承年,本以为他能得到顾临渊那样的待遇。可没想到,宋明皎还是如同从前那样,将他视作不懂事的弟弟。
宋明皎被按在龙椅中央,完全无法逃脱地承受着贺闻的欲念,太过于强烈的刺激,让他根本无法分心去思考贺闻说的话,只是催促着贺闻更加紧地抱住他。
这是最亲密的相欢。
可其中的两人,却是完全不同的心境,一处天,一处地。
被天子如同撒娇一般的耳语催促着,贺闻根本抵挡不住,无可奈何地将娇气的宋明皎,从冰凉的龙椅之上抱了起来,紧紧搂在怀中。
宋明皎的一双修长双腿已经完全露了出来,缠在贺闻的腰上,全身上下的重量都压在贺闻的身上,只有中处那里连接着。
天子的身躯紧紧贴着他,天子的心跳在他的耳边响起,还能奢求什么呢?
贺闻终于缴械投降。
原本就只有他一个人生闷气,被搞透了的宋明皎,甚至不清楚他在气什么,还只把这场荒唐当作新的调情,甚至在享受呢。
贺闻又只好抚摸着小皇帝温软的脸颊,自己把自己给哄好。
被颠得七上八下、迷迷糊糊的宋明皎,感觉到进攻突然平缓起来,毛茸茸的脑袋还从贺闻的怀中探了出来,颇有几分不解地问:“怎么停了?”
贺闻被气笑了,原本已经平复下去的心绪,再次感受到怒火。
“好,陛下,臣这就满足陛下。”
空荡荡的金銮殿中,忽然间响起了轻微的水声。
还有两道低声悄语的声音。
“陛下您瞧,臣平日上朝时,就是在那处看着陛下,陛下还记得吗?”
“你不许指!”
“还有那边,是六部尚书站的地方,正好可以看见陛下此刻的身躯,那些视线都注视了过来,陛下还觉得凉吗?”
“你、可恶!”
......
金銮殿上搞这种事情,即便是宋明皎一时间上头,等满足后冷静下来,还是觉得有些荒唐和尴尬。
肯定不能叫那些宫女太监们进来,让别人看到这种场景!
餍足之后的宋明皎,踢了下贺闻的腿:“你去都收拾了,不许假手他人。”
贺闻好脾气地答应了,将散落一地的衣物全部拾起来,还有龙椅上的各种液体和痕迹全都擦干净。
甚至连龙椅扶手的一角,都还有可疑的水痕,那是方才贺闻抱着宋明皎,让人在上面磨,才留下的。
宋明皎久违地感觉到耳朵红起来,没好气地再踹了贺闻一脚:“不许看!”
*
金銮殿一事之后,关于导火索顾临渊,不论是宋明皎还是贺闻,都心照不宣地没有私下提起。
只是宋明皎偶尔在上朝或者议事之事,坐在依旧冰凉的龙椅之上,会觉得有些许的不自在。
但他会很快调整好,然后继续去看前线传来的捷报。
武将们纷纷议论,大将军顾临渊此次作战,简直发挥出了十二分的威力,一奔赴战场,就将北夷蛮族打得落花流水,完全没有招架之力。
用兵极其激进,不给蛮族丝毫喘息的机会,而且日夜行军,就像是想用最短的时间取得胜利一般。
听说那位新上任的蛮族汗王,本想在两军交战之前,在阵前放狠话。
可谁知顾临渊只冷着脸,一言不发地从副将手中拿过大弓,然后拉满如同千钧重的弓弦,一箭射到汗王头顶的旗帜之上,长箭划破空气,也划满了大梁士兵们的士气。
汗王吓得根本不敢动,而顾临渊身披盔甲,举起长矛直指蛮族军队,丝毫不给对面说话的机会,只下令:“杀。”
宋明皎透过纸上的只字片语,好像能穿透时空,瞧见正在前线,为他的皇位而厮杀的大将军,弯起眼睛满意地笑了笑。
看来这个鼓励的方式,成效非常不错呢。
日转星移。
前线不断传来捷报,甚至还有使臣战战兢兢地走上金銮殿,前来向当今大梁天子求和,各种绫罗绸缎、美人佳肴都愿意为天子献上。
“美人?”
宋明皎听了使臣的条件,反而不置可否地笑了笑,让使臣更加胆战心惊,生怕无法活着回去。
“贵国可真会提条件呢。”
宋明皎觉得,下面的贺闻已经恨不得用眼神把使臣给杀死了,而远在前线的将军,如果知道他答应了这样的条件,怕不是也想立刻回来,也给他再来一次“金銮殿事件”。
“皇、皇帝陛下?”
宋明皎将求和书扔了出来,高高在上的天子声音中听不出喜怒。
“朕的将军,朕的士兵还在为朕厮杀。贵国的条件,留到地下,向死去的百姓提吧。”
使臣悻悻而归。
冬去春来。
终于在春暖花开的一日,京城外传来了旌旗挥动的声音。
第46章 接风宴
是顾临渊回来了,而且还不止他一人,将军在归途的时候,顺带把皇帝的弟弟六皇子宋承年,也一并带了回来。
上一回出征之时,小皇帝宋明皎专程从皇宫去往京城的城墙处,为大军送行。但现在既已顺利得胜归朝,宋明皎便没有打算再折腾自己一回,只是在皇宫里的乾元宫外,静候着。
这一回,大臣们并没有被要求聚集到宫内,来迎接凯旋而归的大军,但显然不论是京城百姓,还是官员朝臣,都纷纷自发地到沿途街道处,去迎接归朝的大军。
一整条如同长龙一般的黑色队伍,从城门口一直蜿蜒而入,整齐划一,纪律严明。在队伍的后方,还有从蛮族手中缴来的各项战利品:
有可以分发给百姓的牛羊,有可以扩充军力的战马,还有献给陛下的金银珠宝。
每位士兵的衣服上都沾满长途奔波的风霜,可他们的脸上却是抑制不住的笑容。而在队伍最前方高扬的,是独属于大梁与天子宋明皎的旌旗。
印着“宋”字的旗帜,随着队伍的前行,从最北的边境,一路飘扬到京城的皇宫处。
至此,士兵们基本已经各自回家与家人团聚,在之后的日子里,他们会陆续接收来自皇帝的封赏,宋明皎早在大军归朝之前,就已经和各部官员商议封赏的具体情况。
宋明皎没有在皇宫等太久,便瞧见了骑在高高战马上的顾临渊,以及跟在顾临渊身边的宋承年。
“陛下,臣幸不辱命。”
将军翻身下马,单膝跪在宋明皎面前,拱手向宋明皎行礼。他一身铠甲与出征前相比,已有所破损,随着顾临渊的动作发出几声冰冷的碰撞之声。
宋明皎亲自一步一步地走下台阶,亲自弯腰,用手将顾临渊扶了起来。
天子的笑容温和而真切,发自内心:“将军,大梁有这样一支军队,是朕之幸。”
君臣相知,其乐融融。
宋明皎很满意自己的表现,认为从前看的各项影视剧派上了用场,就他今日的这些表现,怎么也得在史书上给他大夸特夸吧?
融洽气氛中,并不包括一旁皮笑肉不笑的贺闻。
毕竟这两个碍眼的显眼包都在京城之外时,可是他和宋明皎的二人世界,日夜都待在一处,好不快活,但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宋明皎正在显示着天子的仁慈宽厚,对着顾临渊嘘寒问暖,把人问得眼神都飘飘然快要飞走了。
旁边的宋承年被皇兄冷落了,当即也凑了过来,不甘示弱地道:“皇兄,还有臣弟!臣弟这次可也出了大力。”
宋明皎这才注意到他许久未见的便宜弟弟。
在外历练了大半年的宋承年,如今瞧上去,人高了一些,皮肤也黑了些,脸部轮廓更加锋利分明,与宋明皎之间的相似处越来越少。
即便是宋承年现在这样,学着从前模样,凑到宋明皎面前邀功讨赏,也让宋明皎清楚地感知到:
眼前的人,与其说是他年岁尚小的弟弟,不如说是已初具侵略欲的成熟男子。
宋明皎很包容地笑了一下,抬手想要去摸便宜弟弟的头,宋承年注意到皇兄的动作,立马眼神发亮,主动地低下头,将脑袋驯服地凑到宋明皎的手底下,像一只温驯的家犬一般。
宋明皎只摸了一下,就不着痕迹地挑了下眉,很快收回手,便宜弟弟出去一趟,头发都变毛糙了,不好摸,不摸了。
“承年也很好,没有辜负皇兄的期待,皇兄很欣慰。”
宋明皎一人夸了一句,丝毫不偏私。
他确实对这次大获全胜的结果非常满意,因为这不仅解决了北部边境的最大威胁,而且也解决了系统所谓的剧情对他的束缚和禁锢。
宋明皎想到这些日子,系统在他脑中跳脚、恨不得他立马被外族攻破、然后去祈求系统、结果落空的模样,嘴角扬起的弧度都愈发高起来。
也因此,沉浸在愉悦之中的宋明皎,并没有发现宋承年突然暗下去的眼神。
自认为已经完全长大、脱胎换骨的宋承年,本以为他能得到顾临渊那样的待遇。可没想到,宋明皎还是如同从前那样,将他视作不懂事的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