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正如各位爱卿所说,北部蛮族多次对我大梁侵略,骚扰得百姓苦不堪言。绝不能轻易退缩,助长蛮族的狼子野心!况且,朕早有打算,蛮族此次进攻,我朝并非毫无防备。”
宋明皎提高音量,唤了站在右侧最前方那个人影的名字:“大将军。”
“臣在,陛下。”
顾临渊从朝臣中出列,向宋明皎沉声拱手。
“将你近日的各种准备,向众爱卿们简单解释一下。”
“是。”
然后,顾临渊就将这些天已经在北部边境做的防御,以及六皇子在百姓间的安抚措施,都一一道来,朝臣们边听边点头。
原来陛下早有神算!
“既如此,顾临渊,朕今日加封你为镇北大将军,统领此次与北部蛮族的战事,不得有误。”
“臣,必定不负陛下所托!”
*
战事在即,不论是即将出征的士兵,还是看似无关的朝中文臣,都在这段时间忙碌起来。
整个朝堂的效率达到顶峰,也让那些成日关心宋明皎选妃纳妾私事的大臣们,没空再来上奏折烦小皇帝。
“陛下将兵权全部交给顾临渊,臣担心此举会有隐患。”
翌日,宋明皎和贺闻正私下相处时,贺闻在轻轻地揉着宋明皎的腰,有些忧心地说出自己的担忧。
“这是丞相,还是贺闻这个人对我说的?我还以为你们俩的针锋相对,只存在于私事上,你的担忧真不含私心?”
宋明皎好笑,没有睁眼地回应贺闻,只是拉着男人的手,让他在自己的腰腹间换了一个地方,继续替自己揉,还舒服地轻轻哼了一声。
天子用的东西是珍贵,可也太珍贵所以都很硬,常常令娇气的小皇帝,要丞相替他揉各种地方。
贺闻没有想到,自己平日里对顾临渊表面上攻击性不强,但还是被宋明皎给看穿,当下有些尴尬,咳了一声说:
“臣没有针对他,只是合理怀疑而已。毕竟古往今来,能做到大将军这个位置的人,哪里能得到像陛下这么多的信任?陛下对他太好了。”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即便是真不给顾临渊那么大的权利,他若真有心,也是拦不住的,不如放开。”
宋明皎拿开贺闻放在他腰间的手,挪了两下坐到贺闻的腿上,直视着贺闻,眼神平静道:
“况且,如果把你放在顾临渊那个位置上去,你会背叛我吗?”
“绝对不会!明皎,不论是臣下对天子,还是单纯的我对宋明皎这个人的心,都永远不会背叛。”
贺闻就差没仰天发誓,亲昵地去蹭宋明皎的鼻尖。
“那我相信,顾临渊也是这样。”
看着宋明皎笑意盈盈的眼神,贺闻本该为这段君臣相知而开心,但他却开心不起来,只是轻轻叹气。
明皎的心中,到底还装了多少人?
终于到出发那一日。
城墙之外,大军列阵,旌旗飘扬。每位士兵都精神抖擞,时刻准备着奔赴战场,将入侵边境的外敌,赶出大梁国土。
宋明皎作为皇帝,正站在城墙之上,注视着属于大梁的军队,他的面前,是已经换上一身戎装的将军顾临渊。
按照惯例,顾临渊本该站在大军阵前、城墙之下,接受皇帝的审阅,然后挥动旌旗出征。
但出于私心,他最后还是想上城墙再看宋明皎一眼,他清楚,不论准备有多充分,战争结果未出,谁也不知道胜负几何。
可谁知,天子在对着大军说完阵前鼓舞之话后,转身再看向顾临渊。
宋明皎轻轻笑了一下,微微垫脚,指尖抚摸上顾临渊冰冷的铠甲,在顾临渊的唇角一触即分。
那是一个吻,避开了所有臣子士兵的视线,如同两个人心照不宣的秘密一般。
“要凯旋哦,朕等着你,我的将军。”
第45章 金銮殿
清风之中,顾临渊的心砰砰直跳。
即便是多年之后,那位曾经牵动顾临渊心弦的天子早已离开,而他也早已经成为大梁的守护军神,可顾临渊依旧会记得这一日,记得这日的那颗心,一直不住地躁动。
城墙上的风很大,可依旧不影响顾临渊将宋明皎对他说的每个字,都清楚地听进耳朵里。
宋明皎今日穿的是一件素白色长袍,外面披着暗金色的大氅,外袍上绣着龙纹和祥云,衣领处有一圈深灰色的毛茸茸毛领,将宋明皎那张漂亮的脸蛋,托在其中。
明明应该是威严、拒人千里的服饰,可当宋明皎冲着顾临渊笑起来,当那双如春水一般澄澈的眼眸,含着笑意朝他看过来的时候,当那双温软的唇,印在他的唇上的时候,顾临渊甚至能够感受到宋明皎身上香甜的气息。
老祖宗曾经说过:“士为知己者死。”
顾临渊现在就是如此,他心底唯一的想法就是:
——不管宋明皎让他去干什么,哪怕去死,他都愿意。
只是一个吻而已,将军就在宋明皎的面前缴械投降。宋明皎避开了众人的视线,对于他来说,那只不过是心血来潮的一时起意而已。
宋明皎说不出,是收买人心多一些,还是游戏人间多一些,反正真情这种事情,大概仅顾临渊可见吧。
“一路平安。”
宋明皎伸手,在顾临渊冰凉的铠甲上拍了几下,然后顾临渊就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在他的面前整个人精神振奋,最后行礼告别,连下城门的时候,似乎都在同手同脚。
好在现场的场面严肃,而且顾临渊本人也并没有非常明显的慌乱的感觉,所以没有人发现,这场君臣有礼的场面背后,那颗跳动不安的心。
只除了另外一位,始终都只将视线投射在宋明皎身上的人。
宋明皎能够感觉到身侧贺闻投来的那股视线,如果目光也有实体的话,他觉得自己现在的后颈,想必早已经被贺闻按住,翻来覆去地、狠狠地如同惩罚一般,舔舐啃咬了好多次吧?
真有趣。
宋明皎记得现在是在古代社会,没有打算在所有臣子和将士的面前,暴露他和将军的事,所以才选择这个角度去亲吻顾临渊。
别人是看不见,可恰恰满心满眼只有宋明皎的贺闻,能够发现宋明皎的举动。
但是宋明皎始终没有回头,他觉得在贺闻想要搭上天子这艘大船的时候,就应该做好准备,因为大船并不只会搭载一人。
宋明皎看着顾临渊,细心叮嘱即将要为他卖命的将军。而贺闻看着宋明皎,他掩在衣袍下的手,早就捏紧了拳头,指甲甚至陷进手心里,压出几丝血迹,眼神幽暗,一动不动盯着宋明皎的背影。
顾临渊满身铠甲,骑着战马,在大军的正前方,抬手挥动副将递来的旌旗,他最后再回头望了一眼仍旧站在城墙之上的宋明皎,瞧见那人随风纷飞飘动的长发和衣袍,最后深深地印在眼中,然后下令:
“出发。”
没有人知道,在坚定地向全军将士下达命令的将军顾临渊,此刻也在心中,对自己下了一个坚定的想法:
如果这一回,他可以凯旋而归,可以替他的天子守好大梁的国门。那么他想归来之时,再最后一次为自己的私心,向他的心上人表明他的心意。
*
将大军送走之后,宋明皎其实也基本无甚事情可干,除了定时收前线传来的情报。
当时,当着他现任姘头贺闻的面,去亲别的男人,宋明皎在城墙上的时候,隔着空气都感受到贺闻的怒火和嫉妒。他本以为回宫之后,贺闻会私下里,怒气冲冲地来找他质问。
可没有想到,贺闻居然神情平静,像是无事发生一样,恪守着君臣礼仪与宋明皎正常相处、正常奏事。
哎呀,不愧是丞相,果然有容人之量。
贺闻不主动来找宋明皎,宋明皎自然也不可能低头向贺闻解释。
两个人一直维持着微妙的氛围相处,连伺候的赵公公都察觉出些许端倪。
不过,这摇摇欲坠的和平氛围并没有维持几天,*就在一次例行朝会之后被打破。
因为北部战事,这几日的朝会基本上都围绕着边境展开。可大军不过刚刚启程,尚且没有最新的军情消息传出。即便如此,不论是文臣,还是尚且留在朝中的武将,都在此刻没有心思汇报其他鸡毛蒜皮的小事。
所以宋明皎这些日子非常轻松,每日坐到金銮殿的龙椅之上,随便听几句,甚至不需要他自己出口,直接由赵公公的口说“上朝”、“退朝”,差不多就完事。
今日也是如此。
大臣们都已经退去,只剩下几位宫女太监在打扫金銮殿,宋明皎正准备离开的时候,却突然发现,金銮殿最前方的那根柱子上,还靠着一位人影。
——是贺闻还没有走。
终于要来了吗?
宋明皎心里面有些按捺不住的欣喜和雀跃,贺闻终于有所动静了吗?他就知道,这人根本不可能忍上几天。
宋明皎提高音量,唤了站在右侧最前方那个人影的名字:“大将军。”
“臣在,陛下。”
顾临渊从朝臣中出列,向宋明皎沉声拱手。
“将你近日的各种准备,向众爱卿们简单解释一下。”
“是。”
然后,顾临渊就将这些天已经在北部边境做的防御,以及六皇子在百姓间的安抚措施,都一一道来,朝臣们边听边点头。
原来陛下早有神算!
“既如此,顾临渊,朕今日加封你为镇北大将军,统领此次与北部蛮族的战事,不得有误。”
“臣,必定不负陛下所托!”
*
战事在即,不论是即将出征的士兵,还是看似无关的朝中文臣,都在这段时间忙碌起来。
整个朝堂的效率达到顶峰,也让那些成日关心宋明皎选妃纳妾私事的大臣们,没空再来上奏折烦小皇帝。
“陛下将兵权全部交给顾临渊,臣担心此举会有隐患。”
翌日,宋明皎和贺闻正私下相处时,贺闻在轻轻地揉着宋明皎的腰,有些忧心地说出自己的担忧。
“这是丞相,还是贺闻这个人对我说的?我还以为你们俩的针锋相对,只存在于私事上,你的担忧真不含私心?”
宋明皎好笑,没有睁眼地回应贺闻,只是拉着男人的手,让他在自己的腰腹间换了一个地方,继续替自己揉,还舒服地轻轻哼了一声。
天子用的东西是珍贵,可也太珍贵所以都很硬,常常令娇气的小皇帝,要丞相替他揉各种地方。
贺闻没有想到,自己平日里对顾临渊表面上攻击性不强,但还是被宋明皎给看穿,当下有些尴尬,咳了一声说:
“臣没有针对他,只是合理怀疑而已。毕竟古往今来,能做到大将军这个位置的人,哪里能得到像陛下这么多的信任?陛下对他太好了。”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即便是真不给顾临渊那么大的权利,他若真有心,也是拦不住的,不如放开。”
宋明皎拿开贺闻放在他腰间的手,挪了两下坐到贺闻的腿上,直视着贺闻,眼神平静道:
“况且,如果把你放在顾临渊那个位置上去,你会背叛我吗?”
“绝对不会!明皎,不论是臣下对天子,还是单纯的我对宋明皎这个人的心,都永远不会背叛。”
贺闻就差没仰天发誓,亲昵地去蹭宋明皎的鼻尖。
“那我相信,顾临渊也是这样。”
看着宋明皎笑意盈盈的眼神,贺闻本该为这段君臣相知而开心,但他却开心不起来,只是轻轻叹气。
明皎的心中,到底还装了多少人?
终于到出发那一日。
城墙之外,大军列阵,旌旗飘扬。每位士兵都精神抖擞,时刻准备着奔赴战场,将入侵边境的外敌,赶出大梁国土。
宋明皎作为皇帝,正站在城墙之上,注视着属于大梁的军队,他的面前,是已经换上一身戎装的将军顾临渊。
按照惯例,顾临渊本该站在大军阵前、城墙之下,接受皇帝的审阅,然后挥动旌旗出征。
但出于私心,他最后还是想上城墙再看宋明皎一眼,他清楚,不论准备有多充分,战争结果未出,谁也不知道胜负几何。
可谁知,天子在对着大军说完阵前鼓舞之话后,转身再看向顾临渊。
宋明皎轻轻笑了一下,微微垫脚,指尖抚摸上顾临渊冰冷的铠甲,在顾临渊的唇角一触即分。
那是一个吻,避开了所有臣子士兵的视线,如同两个人心照不宣的秘密一般。
“要凯旋哦,朕等着你,我的将军。”
第45章 金銮殿
清风之中,顾临渊的心砰砰直跳。
即便是多年之后,那位曾经牵动顾临渊心弦的天子早已离开,而他也早已经成为大梁的守护军神,可顾临渊依旧会记得这一日,记得这日的那颗心,一直不住地躁动。
城墙上的风很大,可依旧不影响顾临渊将宋明皎对他说的每个字,都清楚地听进耳朵里。
宋明皎今日穿的是一件素白色长袍,外面披着暗金色的大氅,外袍上绣着龙纹和祥云,衣领处有一圈深灰色的毛茸茸毛领,将宋明皎那张漂亮的脸蛋,托在其中。
明明应该是威严、拒人千里的服饰,可当宋明皎冲着顾临渊笑起来,当那双如春水一般澄澈的眼眸,含着笑意朝他看过来的时候,当那双温软的唇,印在他的唇上的时候,顾临渊甚至能够感受到宋明皎身上香甜的气息。
老祖宗曾经说过:“士为知己者死。”
顾临渊现在就是如此,他心底唯一的想法就是:
——不管宋明皎让他去干什么,哪怕去死,他都愿意。
只是一个吻而已,将军就在宋明皎的面前缴械投降。宋明皎避开了众人的视线,对于他来说,那只不过是心血来潮的一时起意而已。
宋明皎说不出,是收买人心多一些,还是游戏人间多一些,反正真情这种事情,大概仅顾临渊可见吧。
“一路平安。”
宋明皎伸手,在顾临渊冰凉的铠甲上拍了几下,然后顾临渊就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在他的面前整个人精神振奋,最后行礼告别,连下城门的时候,似乎都在同手同脚。
好在现场的场面严肃,而且顾临渊本人也并没有非常明显的慌乱的感觉,所以没有人发现,这场君臣有礼的场面背后,那颗跳动不安的心。
只除了另外一位,始终都只将视线投射在宋明皎身上的人。
宋明皎能够感觉到身侧贺闻投来的那股视线,如果目光也有实体的话,他觉得自己现在的后颈,想必早已经被贺闻按住,翻来覆去地、狠狠地如同惩罚一般,舔舐啃咬了好多次吧?
真有趣。
宋明皎记得现在是在古代社会,没有打算在所有臣子和将士的面前,暴露他和将军的事,所以才选择这个角度去亲吻顾临渊。
别人是看不见,可恰恰满心满眼只有宋明皎的贺闻,能够发现宋明皎的举动。
但是宋明皎始终没有回头,他觉得在贺闻想要搭上天子这艘大船的时候,就应该做好准备,因为大船并不只会搭载一人。
宋明皎看着顾临渊,细心叮嘱即将要为他卖命的将军。而贺闻看着宋明皎,他掩在衣袍下的手,早就捏紧了拳头,指甲甚至陷进手心里,压出几丝血迹,眼神幽暗,一动不动盯着宋明皎的背影。
顾临渊满身铠甲,骑着战马,在大军的正前方,抬手挥动副将递来的旌旗,他最后再回头望了一眼仍旧站在城墙之上的宋明皎,瞧见那人随风纷飞飘动的长发和衣袍,最后深深地印在眼中,然后下令:
“出发。”
没有人知道,在坚定地向全军将士下达命令的将军顾临渊,此刻也在心中,对自己下了一个坚定的想法:
如果这一回,他可以凯旋而归,可以替他的天子守好大梁的国门。那么他想归来之时,再最后一次为自己的私心,向他的心上人表明他的心意。
*
将大军送走之后,宋明皎其实也基本无甚事情可干,除了定时收前线传来的情报。
当时,当着他现任姘头贺闻的面,去亲别的男人,宋明皎在城墙上的时候,隔着空气都感受到贺闻的怒火和嫉妒。他本以为回宫之后,贺闻会私下里,怒气冲冲地来找他质问。
可没有想到,贺闻居然神情平静,像是无事发生一样,恪守着君臣礼仪与宋明皎正常相处、正常奏事。
哎呀,不愧是丞相,果然有容人之量。
贺闻不主动来找宋明皎,宋明皎自然也不可能低头向贺闻解释。
两个人一直维持着微妙的氛围相处,连伺候的赵公公都察觉出些许端倪。
不过,这摇摇欲坠的和平氛围并没有维持几天,*就在一次例行朝会之后被打破。
因为北部战事,这几日的朝会基本上都围绕着边境展开。可大军不过刚刚启程,尚且没有最新的军情消息传出。即便如此,不论是文臣,还是尚且留在朝中的武将,都在此刻没有心思汇报其他鸡毛蒜皮的小事。
所以宋明皎这些日子非常轻松,每日坐到金銮殿的龙椅之上,随便听几句,甚至不需要他自己出口,直接由赵公公的口说“上朝”、“退朝”,差不多就完事。
今日也是如此。
大臣们都已经退去,只剩下几位宫女太监在打扫金銮殿,宋明皎正准备离开的时候,却突然发现,金銮殿最前方的那根柱子上,还靠着一位人影。
——是贺闻还没有走。
终于要来了吗?
宋明皎心里面有些按捺不住的欣喜和雀跃,贺闻终于有所动静了吗?他就知道,这人根本不可能忍上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