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众人都上了岸,除了一大捆藕,几个木盆木桶里,数徐泽摸得鱼最多,但按个头还是乌仁摸得最大。
兄弟几个扛着藕提着桶,往鸭棚前头的后院里去,准备到井边把身上的泥冲一冲。陶枝她们几个到了前院,把几桶鱼倒到了一起,又把碗筷都收拾干净了。
临走时,李三贵赶了牛车过来,冲乌仁和张卫说:“我捎你们俩一程。”
徐泽把藕给他们搬上牛车,又挑大的,用绳子串了几条鱼丢到车上,“你们都带回去吃,得空了再过来玩。”
“不来了,等我成了亲再说吧。”张卫耿耿于怀。
众人又是哈哈大笑,几声道别后,鞭声响起,牛车吱呀远去。
但此时,风正轻,阳光不燥。
一切都刚刚好。
第92章
这些天,陶枝寻了牙人,和一个卖酱菜的妇人,合起伙来在菜市里头租了半爿铺子,单数日她带着二堂嫂出摊,双数日那卖酱菜的妇人出摊。
因着今日是中秋,铺子里的生意比往常都要好些。
徐泽给廖掌柜送完蜂蜜过来,就见铺子门口挤了不少人,连在里头忙活的姑嫂俩都被遮得看不见了。
他侧着身子正准备从边上挤进去,人群里突然伸出来一只年迈有力的胳膊,扯着他,将他往后拖。
拽他的大娘当即就大声嚷开了,“你这后生,没瞧见我们都在排队吗?有我赖大娘在这儿,谁也别想插队!”
里头的两个人忙得不可开交,陶枝把咸鸭蛋用草兜装好给出去,收了铜板又连忙记账,二堂嫂正忙着捉鸭子称斤两。挤在面前的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吵闹得很,两个人谁也没察觉到外头的动静。
徐泽笑着解释:“我不是插队的,我是铺子里陶老板的丈夫。”
赖大娘将信将疑的撒开手,“你莫不是诓我的?我来了两三回了,每回都是她们两个姑娘家在铺子里张罗,从没听见说她们俩有什么丈夫的。”
想来又是以讹传讹了,徐泽还真是欲哭无泪。
这些天每逢要往镇上去的日子,他都是赶早把人送过来,回去后在家里补个回笼觉,又洗衣裳扫院子做晌午饭,再去把人接回来。
可巧昨日进山得了些蜂蜜,今日便往廖记糕饼铺子去了一趟,时辰不早了,他也懒得来回跑,想着就在铺子里等她们一等,谁知还没进门就被这大娘一把薅住了。
徐泽张了张嘴,焦躁的解释道:“我骗您做什么,她们俩都是成了亲的,一个是嫂子,一个是小姑子……”
这番“八卦”引得排队的几个婆子媳妇转过身来听,还与他辩得有来有回。
赖婆子痛惜,“竟是成了亲的,我瞧着这闺女不错还想着把我娘家一个侄孙介绍过来相看呢!”
徐泽听了险些一口气没上来,恨不得飞回去把婚书取来摔在她脸上。
“下一个。”
陶枝给眼前的两个妇人称完鸭子,发现排队的人不动了,往后头一看,竟是都扭头在听徐泽和人说话。
“徐二!快过来帮忙!”陶枝笑着向他招手。
徐泽傲娇的把下巴一抬,斜睨着眼,得意道:“听见没!瞧见没!我媳妇儿叫我了!我刚才嘴巴都说干了你们还不信,这回信了吧?你们快让我过去!”
这回总算没人拦他了。
徐泽臊眉耷眼的从人群里挤进来,一下没留意,连束发的发冠都挤歪了。
这些排队的都是顾客,他就是辩解也不敢往重里说,这他会子正攒了一肚子的憋屈没地方倾诉。
陶枝笑着给他扶正发冠,理了理衣襟,柔声问:“怎么到了不进来?你在外头和他们在说什么呢?”
“害,没什么。”
徐泽有些烦躁地搓了搓脸。
他都懒得提,总不能说,旁人误会她是个黄花大闺女,还想着给她保媒拉纤,他忙着和人骂仗吧。
人闲着就爱瞎琢磨,他索性找点事做。于是蹲下身看笼子里的鸭子,一数竟没几只了,又问:“今日生意这么好?要不要我回去再拉一些过来?”
“不必了,这一批鸭子公的就只剩十几只了,过两日你还要给常掌柜送过去呢,咱们今日卖完了早早回家过节就是了。”陶枝说。
“行吧,你记账,我来给你们捉鸭子。”徐泽把凳子拖过来守在铺子前头。
这人拿了十个咸鸭蛋,那人买了一支藕,终于轮到赖大娘了,徐泽特地起身招呼她,“大娘,您要点什么?”
“给我逮一只鸭子,你们一支藕太长了,我要半截就行。”赖婆子用手比划了一下。
听了这话,陶枝取了一支藕过来,拿刀切了一半下来。徐泽拿过来过完称,把藕用草绳扎上和鸭子绑在一起,递给她,“一共收您一百五十七文。”
赖大娘看他们俩配合默契,还真不像假的,叹了一口气,把钱掏了,接过东西转身走了。
徐泽心里舒服了,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引得陶枝不明所以的瞅了他一眼。
早市这一波人走完,卖到最后,就剩些鸭蛋了。
陶枝起身收拾账本和钱匣子,笑着对他们说:“我们把摊收了,把大门闩上,再买点菜买点糕饼点心就赶车回去。”
二堂嫂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今日过节,我娘托人递口信过来,想让我和你二哥回去吃顿团圆饭。我只好向妹妹告半日的假,也不知大妹妹你允不允?”
陶枝嗔道:“这有什么不允的?二嫂你既要回家,怎么不早说呢!害你陪着我守铺子耽搁了这么久!”
二堂嫂笑着搓了搓手,“就是要回家也不好耽误咱们来镇上摆摊的,这是正事。”
“行,那咱们快些收拾,你也能快点回去。”陶枝把没用完的草兜装进篮子里。
等徐泽把铺子前头扫干净,又闩了门,二堂嫂开口道,“我就不陪你们夫妻俩慢慢逛了,我去路口叫个车先回村里去,正好还要收拾点行李,再让车把式把我和你二哥拉回去。”
“也好,二嫂你回去了就多待一阵子,今日也不用急着回来,吃了饭就在娘家过一夜,你们娘俩也说说话。反正明日也不用出摊,鸭棚里也有我俩看着呢。”陶枝笑着说。
二堂嫂激动的不知说什么才好,连声说了几句“多谢妹妹”,就挥了挥手往菜市外头走了。
陶枝和徐泽把空了的鸭笼,和几口篮子提上牛车,两人又返回来往菜市里逛了一圈。家里的菜园子里就有不少菜,又有风干的野货,还有腌的酱菜,因此转来转去就只称了两斤排骨,打了一壶酒。
出了菜市,徐泽赶着车往街上去。临街有做糖画的,摊子前围了好几个叽叽喳喳的小孩儿。
徐泽把车停了,走过去要了两个现成的,一个是兔子,一个是嫦娥,今日中秋,倒也应景。
徐泽回来把嫦娥递给陶枝,陶枝接过来越看越喜欢,竟都舍不得吃,赞道:“这糖画做得好看极了,我要留着供月娘。”
徐泽听她这样说,又把自己手里咬了一口的兔子塞给她,“你拿着吃,我赶车。”
陶枝看着手里的两串糖画,心里头比吃了糖还甜,连眼睛都笑弯了。
到了廖记糕饼铺子,也是有不少人。
徐泽进去挑了几样陶枝爱吃的点心,让伙计包好,又付了钱,把油纸包高高的举在头顶上从铺子里挤了出来。
徐泽吁了一口气,把油纸包交到她手里,嘟囔道:“平时怎么不见这么多人?”
“过节嘛,就是平时舍不得吃喝的,在这时候也会舍得花点钱给家里买点零嘴吃食,何况咱们这儿还兴拜月娘呢!不摆几碟点心怎么行?”陶枝扬起笑脸。
“你说的是,多亏了今日过节,让咱们陶东家也狠狠赚了一笔。”徐泽跳上牛车,高兴的吆喝了一声,“走了!我们回家!”
到了山塘村,拐过村道往他们的小院来,远远的就瞧见自家门前站着两个人。走近了一看,原是刘氏带着婢女小莲候在院子门口。
“大嫂?”徐泽跳下车,语调不太高兴的问:“你怎么来了?”
陶枝下了车也跟着喊了一声“大嫂”。
刘氏温温柔柔的笑了一下,“今日是亲人团圆的日子,是我念着你们兄弟俩的手足之情,终使往日有些龃龉,也不该就此断了来往。我特地过来,就是想请你们夫妻俩过去老宅吃顿便饭,让你们兄弟俩也团个圆。”
吃饭?上那间宅子还能吃上安生饭?
徐泽冷笑了一声,“不去,大嫂请回吧。”
刘氏倒没料到他会拒绝这么直接,目光一移,落到陶枝脸上,委委屈屈的喊了一声“弟妇”,又走过去拉着她的袖子说:“我也是一片好心,弟妇你帮着劝劝吧。”
陶枝有些为难,正想着用什么话来搪塞她才好。
徐泽把院门开了,先把陶枝拉进去,又回过身来车上的东西卸下来一股脑堆在院子里,这才出来把门关上。
兄弟几个扛着藕提着桶,往鸭棚前头的后院里去,准备到井边把身上的泥冲一冲。陶枝她们几个到了前院,把几桶鱼倒到了一起,又把碗筷都收拾干净了。
临走时,李三贵赶了牛车过来,冲乌仁和张卫说:“我捎你们俩一程。”
徐泽把藕给他们搬上牛车,又挑大的,用绳子串了几条鱼丢到车上,“你们都带回去吃,得空了再过来玩。”
“不来了,等我成了亲再说吧。”张卫耿耿于怀。
众人又是哈哈大笑,几声道别后,鞭声响起,牛车吱呀远去。
但此时,风正轻,阳光不燥。
一切都刚刚好。
第92章
这些天,陶枝寻了牙人,和一个卖酱菜的妇人,合起伙来在菜市里头租了半爿铺子,单数日她带着二堂嫂出摊,双数日那卖酱菜的妇人出摊。
因着今日是中秋,铺子里的生意比往常都要好些。
徐泽给廖掌柜送完蜂蜜过来,就见铺子门口挤了不少人,连在里头忙活的姑嫂俩都被遮得看不见了。
他侧着身子正准备从边上挤进去,人群里突然伸出来一只年迈有力的胳膊,扯着他,将他往后拖。
拽他的大娘当即就大声嚷开了,“你这后生,没瞧见我们都在排队吗?有我赖大娘在这儿,谁也别想插队!”
里头的两个人忙得不可开交,陶枝把咸鸭蛋用草兜装好给出去,收了铜板又连忙记账,二堂嫂正忙着捉鸭子称斤两。挤在面前的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吵闹得很,两个人谁也没察觉到外头的动静。
徐泽笑着解释:“我不是插队的,我是铺子里陶老板的丈夫。”
赖大娘将信将疑的撒开手,“你莫不是诓我的?我来了两三回了,每回都是她们两个姑娘家在铺子里张罗,从没听见说她们俩有什么丈夫的。”
想来又是以讹传讹了,徐泽还真是欲哭无泪。
这些天每逢要往镇上去的日子,他都是赶早把人送过来,回去后在家里补个回笼觉,又洗衣裳扫院子做晌午饭,再去把人接回来。
可巧昨日进山得了些蜂蜜,今日便往廖记糕饼铺子去了一趟,时辰不早了,他也懒得来回跑,想着就在铺子里等她们一等,谁知还没进门就被这大娘一把薅住了。
徐泽张了张嘴,焦躁的解释道:“我骗您做什么,她们俩都是成了亲的,一个是嫂子,一个是小姑子……”
这番“八卦”引得排队的几个婆子媳妇转过身来听,还与他辩得有来有回。
赖婆子痛惜,“竟是成了亲的,我瞧着这闺女不错还想着把我娘家一个侄孙介绍过来相看呢!”
徐泽听了险些一口气没上来,恨不得飞回去把婚书取来摔在她脸上。
“下一个。”
陶枝给眼前的两个妇人称完鸭子,发现排队的人不动了,往后头一看,竟是都扭头在听徐泽和人说话。
“徐二!快过来帮忙!”陶枝笑着向他招手。
徐泽傲娇的把下巴一抬,斜睨着眼,得意道:“听见没!瞧见没!我媳妇儿叫我了!我刚才嘴巴都说干了你们还不信,这回信了吧?你们快让我过去!”
这回总算没人拦他了。
徐泽臊眉耷眼的从人群里挤进来,一下没留意,连束发的发冠都挤歪了。
这些排队的都是顾客,他就是辩解也不敢往重里说,这他会子正攒了一肚子的憋屈没地方倾诉。
陶枝笑着给他扶正发冠,理了理衣襟,柔声问:“怎么到了不进来?你在外头和他们在说什么呢?”
“害,没什么。”
徐泽有些烦躁地搓了搓脸。
他都懒得提,总不能说,旁人误会她是个黄花大闺女,还想着给她保媒拉纤,他忙着和人骂仗吧。
人闲着就爱瞎琢磨,他索性找点事做。于是蹲下身看笼子里的鸭子,一数竟没几只了,又问:“今日生意这么好?要不要我回去再拉一些过来?”
“不必了,这一批鸭子公的就只剩十几只了,过两日你还要给常掌柜送过去呢,咱们今日卖完了早早回家过节就是了。”陶枝说。
“行吧,你记账,我来给你们捉鸭子。”徐泽把凳子拖过来守在铺子前头。
这人拿了十个咸鸭蛋,那人买了一支藕,终于轮到赖大娘了,徐泽特地起身招呼她,“大娘,您要点什么?”
“给我逮一只鸭子,你们一支藕太长了,我要半截就行。”赖婆子用手比划了一下。
听了这话,陶枝取了一支藕过来,拿刀切了一半下来。徐泽拿过来过完称,把藕用草绳扎上和鸭子绑在一起,递给她,“一共收您一百五十七文。”
赖大娘看他们俩配合默契,还真不像假的,叹了一口气,把钱掏了,接过东西转身走了。
徐泽心里舒服了,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引得陶枝不明所以的瞅了他一眼。
早市这一波人走完,卖到最后,就剩些鸭蛋了。
陶枝起身收拾账本和钱匣子,笑着对他们说:“我们把摊收了,把大门闩上,再买点菜买点糕饼点心就赶车回去。”
二堂嫂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今日过节,我娘托人递口信过来,想让我和你二哥回去吃顿团圆饭。我只好向妹妹告半日的假,也不知大妹妹你允不允?”
陶枝嗔道:“这有什么不允的?二嫂你既要回家,怎么不早说呢!害你陪着我守铺子耽搁了这么久!”
二堂嫂笑着搓了搓手,“就是要回家也不好耽误咱们来镇上摆摊的,这是正事。”
“行,那咱们快些收拾,你也能快点回去。”陶枝把没用完的草兜装进篮子里。
等徐泽把铺子前头扫干净,又闩了门,二堂嫂开口道,“我就不陪你们夫妻俩慢慢逛了,我去路口叫个车先回村里去,正好还要收拾点行李,再让车把式把我和你二哥拉回去。”
“也好,二嫂你回去了就多待一阵子,今日也不用急着回来,吃了饭就在娘家过一夜,你们娘俩也说说话。反正明日也不用出摊,鸭棚里也有我俩看着呢。”陶枝笑着说。
二堂嫂激动的不知说什么才好,连声说了几句“多谢妹妹”,就挥了挥手往菜市外头走了。
陶枝和徐泽把空了的鸭笼,和几口篮子提上牛车,两人又返回来往菜市里逛了一圈。家里的菜园子里就有不少菜,又有风干的野货,还有腌的酱菜,因此转来转去就只称了两斤排骨,打了一壶酒。
出了菜市,徐泽赶着车往街上去。临街有做糖画的,摊子前围了好几个叽叽喳喳的小孩儿。
徐泽把车停了,走过去要了两个现成的,一个是兔子,一个是嫦娥,今日中秋,倒也应景。
徐泽回来把嫦娥递给陶枝,陶枝接过来越看越喜欢,竟都舍不得吃,赞道:“这糖画做得好看极了,我要留着供月娘。”
徐泽听她这样说,又把自己手里咬了一口的兔子塞给她,“你拿着吃,我赶车。”
陶枝看着手里的两串糖画,心里头比吃了糖还甜,连眼睛都笑弯了。
到了廖记糕饼铺子,也是有不少人。
徐泽进去挑了几样陶枝爱吃的点心,让伙计包好,又付了钱,把油纸包高高的举在头顶上从铺子里挤了出来。
徐泽吁了一口气,把油纸包交到她手里,嘟囔道:“平时怎么不见这么多人?”
“过节嘛,就是平时舍不得吃喝的,在这时候也会舍得花点钱给家里买点零嘴吃食,何况咱们这儿还兴拜月娘呢!不摆几碟点心怎么行?”陶枝扬起笑脸。
“你说的是,多亏了今日过节,让咱们陶东家也狠狠赚了一笔。”徐泽跳上牛车,高兴的吆喝了一声,“走了!我们回家!”
到了山塘村,拐过村道往他们的小院来,远远的就瞧见自家门前站着两个人。走近了一看,原是刘氏带着婢女小莲候在院子门口。
“大嫂?”徐泽跳下车,语调不太高兴的问:“你怎么来了?”
陶枝下了车也跟着喊了一声“大嫂”。
刘氏温温柔柔的笑了一下,“今日是亲人团圆的日子,是我念着你们兄弟俩的手足之情,终使往日有些龃龉,也不该就此断了来往。我特地过来,就是想请你们夫妻俩过去老宅吃顿便饭,让你们兄弟俩也团个圆。”
吃饭?上那间宅子还能吃上安生饭?
徐泽冷笑了一声,“不去,大嫂请回吧。”
刘氏倒没料到他会拒绝这么直接,目光一移,落到陶枝脸上,委委屈屈的喊了一声“弟妇”,又走过去拉着她的袖子说:“我也是一片好心,弟妇你帮着劝劝吧。”
陶枝有些为难,正想着用什么话来搪塞她才好。
徐泽把院门开了,先把陶枝拉进去,又回过身来车上的东西卸下来一股脑堆在院子里,这才出来把门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