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真不是她心大,多亏了甘家人那事儿闹得凶,如今村子里安分了许多,村里人心里头也是有了忌讳,无事都没人敢往水塘这头来了,生怕被他们讹上。
  “好好好,你这个做东家的都这么说了,那我只好应了。”二堂嫂眉开眼笑的起身,一把提起木桶,“你且等我把衣裳清干净了晾起来,再换一身衣裳就来。”
  “那你记得叫二哥赶车过来,我先回前头去了。”陶枝也跟着起身。
  她今日也没下地,虽穿的一身旧衣,但胜在干净。因此回去了只重梳了头发,插了根银簪子,点了些口脂。又到钱匣子里取了点碎银子和铜板,装在钱袋里。
  陶枝收拾好,在堂屋坐了一刻钟,二堂嫂夫妇才赶着牛车,从村道上拐了过来。
  二堂哥一下车就一言不发的主动去扛麻袋,陶枝只让他搬了一半,剩下的她还留有他用。
  院门落了锁,待她坐上牛车,二堂嫂亲亲热热地挽着她的手臂与她说起话来,一路上讲的都是那家卖豆腐的小郎君的趣事,听得陶枝笑声不断。
  那东家是个俊俏儿郎,脸比豆腐还嫩,竟引得三位妙龄女郎青眼,一人家里开着肉铺屠户女,一人是个秀才公的独生女,一人是个穿金戴银的娇小姐。
  “你猜他最后娶了谁?”二堂嫂眼珠子一转,还与她卖起了关子。
  陶枝好奇:“娶了谁?”
  “到了,到了,先下车罢。”二堂嫂故意不说,扶着麻袋跳下车。
  陶枝跟着下车,心里却跟猫挠似的,只恨她比那些说书卖话本子的人还会吊人胃口,又拉着二堂嫂的袖子不让她走,“二嫂……”
  “你别急嘛,等会到了豆腐坊,你自己看不就知道了。”二堂嫂一句话算是四两拨千斤。
  是了,听人说,哪有自己亲眼所见来得有趣呢。
  因此陶枝也不缠她了,等二堂哥把牛车拴好,就随着他们往油坊里走。
  “哟,这不是潘记的少东家吗?今儿是进货来的?”那个伙计笑着迎了上来。
  二堂哥愣了一下,又咽了下唾沫,“不是我,是我妹妹,她带了几袋豆子榨油来了。”
  “您看,还真不巧,夏收刚完榨油的人还挺多,前头还有两个,你们还得再等上一等,先坐,先坐。” 伙计将他们引到作坊外头,一顶竹子搭成的凉棚里坐下。
  他一出去,就高声喊,“东家,潘记的人来了。”
  二堂哥正想说些什么,又被二堂嫂按住了,“外人又不知情,先坐着。”
  不多时一个穿着短打的中年人擦着汗过来了,他脸上瞧着不太高兴,一进来就问:“你爹欠的账什么时候还?”
  二堂哥站起来,扯开嘴角干巴巴的笑了一声,“冯老板,我今日是带我妹妹给豆子榨油来的。”
  “我知道,一码归一码。”他不太耐烦的把汗巾搭在肩上,“但你是他儿子,我不找你找谁去?按理是一个月结一次款,这都过去两个月了,还不见你们潘记的人过来,我们的伙计也是要吃饭的。”
  二堂嫂这才笑着起身,“那您还真找错人了,正月里,我们才分了家,如今不在潘记油铺里做事了。”
  冯老板一脸的不相信,朝地上呸了一口,冷笑道:“你们还真是什么鬼话都编得出来,我也不多问了,你给你老子带句话回去,就说这个月底还不还钱,别怪我带着伙计找上门去。”
  二堂嫂倒没生气,笑着回了一句,“您去了才知我们没有扯谎。”
  冯老板看她只像在看一个疯子,话都没回,冷哼一声就走了。
  一番交锋,一屋子的人都没了好心情。
  因是他们的家事,陶枝又不敢问得太多,只静静捧着一碗粗茶喝着。
  五袋豆子,得了两罐豆油,双耳的大陶罐还是她在作坊里现买的。榨完油剩下的豆粕依旧用麻袋装着,她好带回去作饲料,鸡鸭都能吃。
  伙计把两口罐子搬上牛车,一句多余的话都没说,收了银子转身就走了。
  “变脸还真快啊。”陶枝没忍住叹了一句。
  一行人又赶着牛车往镇上去,这回路上倒安安静静的,只是都各有心思。
  到了豆腐坊,二堂哥把豆子卸下车,又凑到二堂嫂跟前低声说了几句话。
  “你去呗,我还能拦着你别和你爹说话不成。”二堂嫂脸上倒是带着笑,陶枝看过去,只觉得这笑意并不真切,反而有几分心酸。
  见二堂哥走了,二堂嫂眼眶红了一下又憋了回去,冲着他的背影喊了一句,“最多半个时辰,来赶车送我们回村。”
  “好。”二堂哥扭过头来应了一声,便快步跑了。
  豆腐坊开门是个婆子,听清楚来意以后,又唤来一个四五岁的丫头。
  她扎着双丫髻,系着红头绳,穿一身桃红色的衣裙,脸上白白净净的。她手上拿着笔和一个册子,在上头写写画画,说话时声音清脆又好听,“两位婶婶,我记下了,请明日来家中取豆腐。”
  陶枝见了实在爱得紧,蹲下身与她搭话,“小妹妹,你写的是什么?能让我看看吗?”
  小女孩紧张地把册子捂紧,严肃的说:“我爹说了,不能给人看,恐有人冒领了去。”
  “原来是这样,那我就不看了。”
  陶枝伸手摸了摸她白嫩的脸蛋,从袖子里拿出两个铜板,“婶婶身上也没个什么,只好给你两个铜子儿拿去买糖吃去。”
  小女孩没接,抬头看了眼她的阿奶,见阿奶点了头,才乖乖的接了过来,又福了身,说了句“多谢婶婶”。
  随后那婆子与她们告辞,引着孩子进去了。
  因要等二堂哥,她们只好又去街上逛了一回,先到衣料铺子里买了两个花样子和一些针头线脑的。
  陶枝从铺子里头一出来,见街边有个阿婆在卖咸菜,又想着徐泽近日来没什么胃口,便走过去挑了几样让她包好。
  到了菜市里头,陶枝还买了些脆桃和甜瓜,称了两斤猪肉,打了一壶酱油一壶醋,买了一包盐。
  两人总算是逛了一圈,转回去豆腐坊时,见二堂哥坐在台阶上,一抬头,脸上竟印着一个红通通的手掌印。
  陶枝和二堂嫂都没开口问,把东西提上车,就叫他赶车往回走了。
  下半晌没什么事,陶枝把新买的花样子拿出来,想绣几个鞋面子。她绣得乏了,又将那本三字经翻出来,取了墨,铺了纸,一本正经的对着写。
  她想着豆腐坊那么小的女孩儿都会认字,心下越发觉得自己该好好用功了。
  一晃就到了日暮时分,徐泽背着一背篓猎物回来,见陶枝坐在堂屋习字,只觉得稀奇得很,大声问:“今日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陶枝白了他一眼,放下兔毫笔,“有没有从西边出来我可不知道,这会儿倒是快落山了,你还知道回来……”
  徐泽嘻嘻一笑,“今日碰上了好货。”
  陶枝趁他收拾猎物,便绕去灶房生火做饭。
  饭桌上,陶枝与他说起今日的事,又可惜道:“叫二哥他们的事一打岔,我竟忘了要看那豆腐郎娶的谁了!”
  徐泽扒了一口饭,“必然是是那秀才公的女儿。”
  “你怎知道?”
  “他女儿都会习字,自然是她娘教的。”徐泽得意的一笑。
  “明日要去取豆腐,我俩赶早去,看看你说的是真是假。”陶枝笑得分外开怀。
  第82章
  果然是赶早,他们到卢山镇的时候天才蒙蒙亮,早饭在街边的摊子上要了两块炸糕五个肉包子,一人一碗醪糟蛋汤,吃完就赶车往豆腐坊去了。
  这回开门的仍旧是那个婆子,她昨儿才见过她,这会儿不用陶枝开口,就往里头喊人搬两板豆腐过来。
  “娘,不是同你说了要先勾账册,再拿豆腐吗?莺儿都比您记得牢。”说话间,一个高高瘦瘦的男子从里间出来。
  他穿一身青布衣裳,袖子褪到了手肘处,露出的小臂也是洁白无瑕,但看一张脸,果真是白嫩俊美,笑起来令人格外如沐春风。
  他拿着册子走过来,声音温柔又极有耐心,“这位姑娘可是姓陶,昨日登门,用八斤豆子换两板豆腐?”
  陶枝有些发愣。
  徐泽面露不爽,替她答:“没错,你快些拿来就是了。”
  那男子颔首,朝他们又露了个笑,“请稍候。”
  徐泽见陶枝还在看,身子一挪挡在她面前,忍不住低声嘟囔了一句:“男狐狸精……”
  “啊?你说什么?”陶枝从他身后绕过来,有些摸不着头脑。
  “没什么……”
  搬豆腐过来的是个老汉,陶枝早就准备好了竹篮和纱布,便从牛车提下来递给他,老汉把切成块的豆腐捞起来放进篮子里,两板豆腐装完,又用纱布蒙上。
  “两板豆腐在这儿了,您拿好。”老汉笑得客气。
  陶枝往里头望了一眼,终究还是没有看到豆腐郎的妻子,不由得可惜的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