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第41章
狱外的夹道潮湿,墙缝中遍生青苔,侵蚀着那面已经斑驳了的旧墙,远瞧着好似沾满了污秽。
那衙役一面走一面与他交待:“等会到了堂上,你只管复述昨日之言,别的我们师爷已有安排。”
徐泽沉默的听着,心底已有了答案。
今日再上公堂,外头多了好些好事的百姓,昌荣县治下一向平顺,鲜少有什么大案,昨夜里百姓们听得消息此案今日还要再审,皆赶着早往衙门外头来看热闹。
公堂之上,昌荣县令今日却是胸有成竹,依照章程传唤人犯,例行问询。
徐泽依言对答,忽听得那师爷斥道:“你既是原告,怎可再当人证?”
徐泽抿唇不语。
蒋德祖跪在堂下虽神情凄凄,心中却自负地想着此事已胜券在握,再审也是枉然。
昌荣县令抚髯再问:“你们那夜在何处歇息?”
徐泽再答:“回大人,就在距此地一日脚程的驿站歇息。”
“传当地驿丞上堂回话。”
不多时,衙役带上来一个神情惶恐的老者,那老驿丞脸色苍白,眼下青乌一片,衣裳也是皱巴巴的。
昌荣县令当下诘问,“驿丞郭子卢,当日之事,你可有印象?”
“大人,下官……”老驿丞咽了一口唾沫,颤颤巍巍地说:“下官记得,那日还未到酉时,他们一行七人,赶了三辆牛车来下官所辖的驿站落脚,还向下官买了两斗米熬粥。下官年老体衰,夜里时常睡不着觉。”说到这儿,老驿丞不禁伏地咳了一阵。
昨夜县衙突然下令传唤他,一夜快马加鞭,把他一把老骨头都要颠散架了,还呛了他满肺的寒风。
他用袖子揩净头上冒出来的虚汗,又接着说:“亥时三刻,下官正坐在窗边苦熬,正巧看见一个提着刀的黑衣人翻墙而入,他找了一圈后去到他们所住的窝棚,过一阵子才唤了一个人出来。下官生怕是歹徒作恶,连忙躲到门后探听,竟听得他们商议如何骗人钱财取人性命,骇得下官出了一身冷汗,一夜未眠。”
蒋德祖神色大变,连连叩首:“大人,休要听信此人胡说,他年事已高又少眠成疾,少不得有些疯癫癔症。”
昌荣县令急斥,“大胆!竟敢诋毁我朝地方官员,来人掌嘴二十!”
蒋德祖高声喊冤,却被两个衙役死死按住,堵上嘴,拖到刑房掌嘴。
衙门外的百姓窃窃私语,皆笑话那蒋德祖狗急跳墙,当官的都敢攀咬,这嘴掌得实在痛快。
昌荣县令清了清嗓子,“此案案情已明,罪证确凿,依我朝律法,判处淮阳府三江县人氏蒋德祖,庭杖四十,斩监候,至秋末上请府衙决裁,所得赃款脏物全部查封。其余人等遭其欺骗,实属无辜,予以释放。”
衙门外的百姓听到罪犯伏诛,无不拍手称快,纷纷赞道:“咱们县令当真是青天大老爷啊!”
昌荣县令此时也是心情大好,笑眯眯地抬手让徐泽起来,“还跪着做甚,此案已了,你等回乡去罢!”
“是,多谢县令秉公执法。”
师爷高声再唱:“退堂!”
出了县衙,聚着看热闹的百姓已经散去,徐泽站在青石长街上有些恍如隔世。
他深想,衙门果真是一个腌臜地。
那驿丞的证词真假掺半,应当是师爷为了讨好上峰暗中对好的口供。钱财也好,官声也罢,他们贪图的总会想尽法子弄到手。
徐泽长舒一口气,也好,恶人自有恶人磨。
“徐二,原来是我们错怪你了……”同行的那五人也被放出来了,见他立在门口就围了上来。
其中一个瘦弱的汉子,把徐泽的包袱递给他,“方才我们出来,差爷让我们把自己的包袱取走,我看这个是你的,就替你拿上了。”
徐泽认得他,是在淮阳府时与他同住一室,说着要攒钱娶媳妇的那个。
他接过包袱,朝他道了声“多谢!”
其余的人摸不准徐泽此时是否还记恨着他们,皆畏手畏脚的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
反倒是徐泽先开了口,“诸位,我预备回乡,就此别过了。”
此言一出,大家也开始为自己打算——
“那我也回乡算了……”
“出门这么久,钱没赚到还折进去了本钱,回乡怕也是丢人。还不如去寻个码头做工,把本钱赚回来了再说。”
“就是啊,我是偷了银子跑出来的,要是回去被我娘知道了……”
众人各说各的,徐泽懒得再听,径直抬腿走了。
那瘦弱汉子追了上来,“徐二哥,路上咱俩搭个伴。”
他本不想多个累赘,但看在他昨日并未对他喊打喊骂的份上,勉强应了,他边走边问:“我还不晓得你是哪儿的人?”
“我叫刘季春,是鹈鹕镇刘家村的,离你们卢山镇不远。”
他性子有些慢热,一番话在嘴里嚼烂了都不敢吐出来,两人走了半晌才又开口,“此次多亏你救了我们,救命之恩无以为报,此后若是有什么用得上我的地方,你只管开口。等回了乡,我一定去你家中拜谢!”
“你先想想我们身无分文,该怎么回去吧……”徐泽忍不住泼冷水。
“也对……”
刘季春劫后余生的喜悦,一下子就被他兜头浇灭了。
今日艳阳高照,天上一丝云彩也无,虽然已是仲秋时节,但埋头赶路的两人也是累得满头大汗。
徐泽招呼刘季春坐在树荫下歇口气。
他抿了抿干得起皮的嘴唇,咽了口唾沫星子才说,“我记得来的时候,路边有些村子,等会儿我们找几户人家看能不能把包裹里的衣裳鞋子,拿去换点得用的物件。”
“我这儿也有些衣裳,若是能换些吃食也好。昨日我们被押到县衙之后还什么都没吃过呢,我真是饿得快走不动道了……”
徐泽撑着膝盖起身,“走不动也得走……”
“你等等我……”
两人又走了几里路,这才看见官道上多了一条岔路,顺着岔路往前走,便能看见不远处有几间土黄色的茅草屋,还有两个稚子在门前玩耍。
徐泽和刘季春走过去,问那蹲着玩泥巴的小男孩,“你家大人在家吗?”
小男孩睁着大眼睛打量他们二人,思虑良久后,冲屋内喊,“娘!有两个叫花子!”
当即有一个妇人从屋内冲了出来,一把揽住她的一儿一女,警惕的瞪着他俩,喝斥道:“你们是什么人?我男人就在田里,我喊一声他就能听到,你们还不快走!”
徐泽舔了舔发干的嘴唇,无奈地叹了口气,“大姐,我们不是叫花子,我们只是……来昌荣县行商的贩子,不巧出了点意外,买卖赔了,钱也花光了,想着我们这里还剩几件旧衣,看能不能换点什么?”
说着徐泽拆开包袱,将里头的衣裳摊开给她看。
妇人拿不定主意,让小儿去田里喊他爹回来,又把女儿抱起来进了屋。
主人家没请他们进去,他们也不好贸然闯入,徐泽和刘季春就往那门前一杵,活像两尊门神。
不多时,一个提着镐头的年轻汉子顶着孩子从地里回来了。
他初见到他们二人时,也险些认作了叫花子。他皱着眉头听完他们说清来龙去脉,才将他们请进屋来。
“桂花,倒两碗水来。”那年轻汉子吩咐道。
两人端起碗一饮而尽,干得冒烟的喉咙里这才舒服了一些。
那汉子问,“你们要换什么?先说好,我可没有银子给你们。”
“不要银子,我们就是想换一些干粮和火折子之类的用具。”徐泽说。
“行吧,不过我家里就我一个男汉,也要不了你们这么多衣裳,要不我带你们到村子里找别家再问问?”
“大哥你真是好人呐!”
刘季春见对方这般热心肠,不由得有些感激涕零。
那汉子也是个不善言辞的人,红着脸愣了一会子才缓过来。
他将二人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才让徐泽打开包袱让他挑,“你我身量相似,你的衣裳我应当能穿。”
随后两人被带着在村子里走了一圈,这次连包袱皮都换出去了。得了一袋豆饼,一个水囊,一口破陶罐,还有两支火折子,一小把盐和一个弹弓。
这弹弓是徐泽特地和一个小孩儿换的,石子儿不费银子,路上要是遇到什么雀儿鸟儿的,还能打来烤了做个添头。
二人回家心切,并未在村子里滞留太久,告别了村民又继续上路。
此时再上路刘季春心里便平静多了,正所谓,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他由衷的赞叹,“徐二哥,你这般聪明,合该去考个秀才去。”
徐泽屏气凝神拉紧弹弓,“咻”的一声,将枝头一只麻雀击落,这才回头没好气的答他,“秀才岂是人人都能考的,你省着点力气赶路吧。”
聒噪,这刘季春实在聒噪。
狱外的夹道潮湿,墙缝中遍生青苔,侵蚀着那面已经斑驳了的旧墙,远瞧着好似沾满了污秽。
那衙役一面走一面与他交待:“等会到了堂上,你只管复述昨日之言,别的我们师爷已有安排。”
徐泽沉默的听着,心底已有了答案。
今日再上公堂,外头多了好些好事的百姓,昌荣县治下一向平顺,鲜少有什么大案,昨夜里百姓们听得消息此案今日还要再审,皆赶着早往衙门外头来看热闹。
公堂之上,昌荣县令今日却是胸有成竹,依照章程传唤人犯,例行问询。
徐泽依言对答,忽听得那师爷斥道:“你既是原告,怎可再当人证?”
徐泽抿唇不语。
蒋德祖跪在堂下虽神情凄凄,心中却自负地想着此事已胜券在握,再审也是枉然。
昌荣县令抚髯再问:“你们那夜在何处歇息?”
徐泽再答:“回大人,就在距此地一日脚程的驿站歇息。”
“传当地驿丞上堂回话。”
不多时,衙役带上来一个神情惶恐的老者,那老驿丞脸色苍白,眼下青乌一片,衣裳也是皱巴巴的。
昌荣县令当下诘问,“驿丞郭子卢,当日之事,你可有印象?”
“大人,下官……”老驿丞咽了一口唾沫,颤颤巍巍地说:“下官记得,那日还未到酉时,他们一行七人,赶了三辆牛车来下官所辖的驿站落脚,还向下官买了两斗米熬粥。下官年老体衰,夜里时常睡不着觉。”说到这儿,老驿丞不禁伏地咳了一阵。
昨夜县衙突然下令传唤他,一夜快马加鞭,把他一把老骨头都要颠散架了,还呛了他满肺的寒风。
他用袖子揩净头上冒出来的虚汗,又接着说:“亥时三刻,下官正坐在窗边苦熬,正巧看见一个提着刀的黑衣人翻墙而入,他找了一圈后去到他们所住的窝棚,过一阵子才唤了一个人出来。下官生怕是歹徒作恶,连忙躲到门后探听,竟听得他们商议如何骗人钱财取人性命,骇得下官出了一身冷汗,一夜未眠。”
蒋德祖神色大变,连连叩首:“大人,休要听信此人胡说,他年事已高又少眠成疾,少不得有些疯癫癔症。”
昌荣县令急斥,“大胆!竟敢诋毁我朝地方官员,来人掌嘴二十!”
蒋德祖高声喊冤,却被两个衙役死死按住,堵上嘴,拖到刑房掌嘴。
衙门外的百姓窃窃私语,皆笑话那蒋德祖狗急跳墙,当官的都敢攀咬,这嘴掌得实在痛快。
昌荣县令清了清嗓子,“此案案情已明,罪证确凿,依我朝律法,判处淮阳府三江县人氏蒋德祖,庭杖四十,斩监候,至秋末上请府衙决裁,所得赃款脏物全部查封。其余人等遭其欺骗,实属无辜,予以释放。”
衙门外的百姓听到罪犯伏诛,无不拍手称快,纷纷赞道:“咱们县令当真是青天大老爷啊!”
昌荣县令此时也是心情大好,笑眯眯地抬手让徐泽起来,“还跪着做甚,此案已了,你等回乡去罢!”
“是,多谢县令秉公执法。”
师爷高声再唱:“退堂!”
出了县衙,聚着看热闹的百姓已经散去,徐泽站在青石长街上有些恍如隔世。
他深想,衙门果真是一个腌臜地。
那驿丞的证词真假掺半,应当是师爷为了讨好上峰暗中对好的口供。钱财也好,官声也罢,他们贪图的总会想尽法子弄到手。
徐泽长舒一口气,也好,恶人自有恶人磨。
“徐二,原来是我们错怪你了……”同行的那五人也被放出来了,见他立在门口就围了上来。
其中一个瘦弱的汉子,把徐泽的包袱递给他,“方才我们出来,差爷让我们把自己的包袱取走,我看这个是你的,就替你拿上了。”
徐泽认得他,是在淮阳府时与他同住一室,说着要攒钱娶媳妇的那个。
他接过包袱,朝他道了声“多谢!”
其余的人摸不准徐泽此时是否还记恨着他们,皆畏手畏脚的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
反倒是徐泽先开了口,“诸位,我预备回乡,就此别过了。”
此言一出,大家也开始为自己打算——
“那我也回乡算了……”
“出门这么久,钱没赚到还折进去了本钱,回乡怕也是丢人。还不如去寻个码头做工,把本钱赚回来了再说。”
“就是啊,我是偷了银子跑出来的,要是回去被我娘知道了……”
众人各说各的,徐泽懒得再听,径直抬腿走了。
那瘦弱汉子追了上来,“徐二哥,路上咱俩搭个伴。”
他本不想多个累赘,但看在他昨日并未对他喊打喊骂的份上,勉强应了,他边走边问:“我还不晓得你是哪儿的人?”
“我叫刘季春,是鹈鹕镇刘家村的,离你们卢山镇不远。”
他性子有些慢热,一番话在嘴里嚼烂了都不敢吐出来,两人走了半晌才又开口,“此次多亏你救了我们,救命之恩无以为报,此后若是有什么用得上我的地方,你只管开口。等回了乡,我一定去你家中拜谢!”
“你先想想我们身无分文,该怎么回去吧……”徐泽忍不住泼冷水。
“也对……”
刘季春劫后余生的喜悦,一下子就被他兜头浇灭了。
今日艳阳高照,天上一丝云彩也无,虽然已是仲秋时节,但埋头赶路的两人也是累得满头大汗。
徐泽招呼刘季春坐在树荫下歇口气。
他抿了抿干得起皮的嘴唇,咽了口唾沫星子才说,“我记得来的时候,路边有些村子,等会儿我们找几户人家看能不能把包裹里的衣裳鞋子,拿去换点得用的物件。”
“我这儿也有些衣裳,若是能换些吃食也好。昨日我们被押到县衙之后还什么都没吃过呢,我真是饿得快走不动道了……”
徐泽撑着膝盖起身,“走不动也得走……”
“你等等我……”
两人又走了几里路,这才看见官道上多了一条岔路,顺着岔路往前走,便能看见不远处有几间土黄色的茅草屋,还有两个稚子在门前玩耍。
徐泽和刘季春走过去,问那蹲着玩泥巴的小男孩,“你家大人在家吗?”
小男孩睁着大眼睛打量他们二人,思虑良久后,冲屋内喊,“娘!有两个叫花子!”
当即有一个妇人从屋内冲了出来,一把揽住她的一儿一女,警惕的瞪着他俩,喝斥道:“你们是什么人?我男人就在田里,我喊一声他就能听到,你们还不快走!”
徐泽舔了舔发干的嘴唇,无奈地叹了口气,“大姐,我们不是叫花子,我们只是……来昌荣县行商的贩子,不巧出了点意外,买卖赔了,钱也花光了,想着我们这里还剩几件旧衣,看能不能换点什么?”
说着徐泽拆开包袱,将里头的衣裳摊开给她看。
妇人拿不定主意,让小儿去田里喊他爹回来,又把女儿抱起来进了屋。
主人家没请他们进去,他们也不好贸然闯入,徐泽和刘季春就往那门前一杵,活像两尊门神。
不多时,一个提着镐头的年轻汉子顶着孩子从地里回来了。
他初见到他们二人时,也险些认作了叫花子。他皱着眉头听完他们说清来龙去脉,才将他们请进屋来。
“桂花,倒两碗水来。”那年轻汉子吩咐道。
两人端起碗一饮而尽,干得冒烟的喉咙里这才舒服了一些。
那汉子问,“你们要换什么?先说好,我可没有银子给你们。”
“不要银子,我们就是想换一些干粮和火折子之类的用具。”徐泽说。
“行吧,不过我家里就我一个男汉,也要不了你们这么多衣裳,要不我带你们到村子里找别家再问问?”
“大哥你真是好人呐!”
刘季春见对方这般热心肠,不由得有些感激涕零。
那汉子也是个不善言辞的人,红着脸愣了一会子才缓过来。
他将二人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才让徐泽打开包袱让他挑,“你我身量相似,你的衣裳我应当能穿。”
随后两人被带着在村子里走了一圈,这次连包袱皮都换出去了。得了一袋豆饼,一个水囊,一口破陶罐,还有两支火折子,一小把盐和一个弹弓。
这弹弓是徐泽特地和一个小孩儿换的,石子儿不费银子,路上要是遇到什么雀儿鸟儿的,还能打来烤了做个添头。
二人回家心切,并未在村子里滞留太久,告别了村民又继续上路。
此时再上路刘季春心里便平静多了,正所谓,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他由衷的赞叹,“徐二哥,你这般聪明,合该去考个秀才去。”
徐泽屏气凝神拉紧弹弓,“咻”的一声,将枝头一只麻雀击落,这才回头没好气的答他,“秀才岂是人人都能考的,你省着点力气赶路吧。”
聒噪,这刘季春实在聒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