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马车上,谢云韶跟李皓棠说了她了解到的陶家近况。
  他可曾跟你提过他要回军镇去?李皓棠听完问道。
  谢云韶侧首回想了一下,道:陶大人这几月一直在家养伤,我一去探望时,他虽然有念叨说自己这些日子太过清闲。但军镇的事情,他倒是从未提起过。
  陶德本就是个热情的人,这般闷在家里,只怕是真难受。李皓棠回忆道,他是军户出身,祖父起便在军镇安了家。原本我就答应过他,燕州事毕后送他回去养老。
  那我来安排吧。谢云韶道。
  他二人的到来,让陶家上下忙做一团,这让谢云韶有些过意不去。
  陶德见到他们很是高兴,人看起来很精神。
  提及是否回军镇去,陶德道:这倒是也不急,燕州城到底是有几分热闹的,我多瞧一瞧,过些时日再走也无妨。
  李皓棠笑道:你能喜欢这里,久住也无不可。
  为官一任,对燕州城我自然是有些感情的。陶德看着自己尚未养好的伤腿,可我毕竟是军人,以后还是回归军镇去养老吧。
  陶德声音低哑,带着几分伤感。
  想到之前账本的事情,谢云韶有心想问,却又忍住了。
  此事还是等时机到了再提吧。
  两人在陶府都留了许久,直到天色黑透才回了燕王府。
  回府以后,两人正准备休息,房门却被敲响了。
  阿满在门外道:王爷、王妃,陈筹陈大人在外面求见。
  如此夜深之时,突然有事来禀,谢云韶有一种不太好的预感。
  李皓棠也有此感,两人互换了一下眼神,李皓棠对外面问道:这么晚了,他说是什么事情了吗?
  陈大人没说,只道事情紧急一定要马上见王妃。
  让他进来吧。谢云韶打开门,对阿满道。
  不一会儿,陈筹便到了。
  王府前厅明亮的灯光,照得陈筹脸色的焦灼愈发明显。
  陈筹还带着一路疾奔后的轻喘,一见到谢云韶便急急道:王妃,羌人那边准备和北狄联手了。
  什么!谢云韶直接站了起来。
  这个消息不啻于镜湖投石,在安静的夜里掀开了波浪。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浮生一若梦、弹棉花糖的、以及一位不知名小天使的 [营养液];
  谢谢青欢和许家小栀的[地雷]。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四十章
  消息是桑娜的丈夫送过来的。
  之前桑娜回去后, 羌族意见不同的两派也渐渐分而对立。
  以老族长和桑娜为代表者,还是认为应当以安稳为上,打算继续与李皓棠保持相对友善的局面。
  另一派则是以老族长孙子为首的年轻人, 则一心想重新回归北狄。
  他们没有经历过与北狄的那些冲突,只知在塞外多年生活的困苦。加上北狄使者游说,大肆渲染北狄王庭的繁华, 惹得人心浮动, 心向往之。
  双方意见不合, 但在老族长勉力维持下, 还是未曾激烈冲突过。
  直到李皓棠被朝廷打压的情况传到了羌族这里。
  这些年轻人再也按捺不住了,在昨天夜里动手了。
  倾向归顺大梁的老族长被他们软禁了起来。
  而桑娜她们这些与大量往来密切的人也给关了起来。
  幸好桑娜的丈夫当时在徐水集市,不在部族里。他归去的路上得到消息后, 立即折返来了燕州。
  可燕州这里的人, 他只见过陈筹。事关重大,他不敢声张,自己在城里悄悄寻摸了半日后,才将此事送到陈家。
  之前只道是还有转机, 可没成想,这小小的羌人部落也会起内讧。待陈筹说完, 谢云韶不禁叹道。
  他们当初便是因同室操戈才来的塞外。李皓棠屈指在桌上轻轻扣着, 提醒道, 如今居然又生内讧, 这样内耗下去羌人怕是也要存不了几日了。
  陈筹垂着手, 有些拘谨。
  今日是他第一次见李皓棠, 之前诸事, 他皆是通过陈羡江来禀告。对于这位声震燕云的燕王爷, 他还是有些敬畏的。
  相比较之下, 谢云韶他倒是更熟悉一些。
  王妃,此事是不是没有转圜的余地了?陈筹犹豫了一下,问谢云韶。
  如果他们确实已经与北狄联合,那这一仗怕是非打不可。谢云韶道,北狄会屠尽叛者,我燕王府也不会容背信弃义之人再生是非。
  如果要打,那徐水便是第一处战场。陈筹面带忧色,问道。
  徐水地处边线,又是这几年的边贸互市之地,其四下交通,与燕州、羌族和北狄皆有坦途。如果羌族坚定立场,
  但此时他们有心联合北狄,那徐水这三方交集之处是必然要有一场战火的。
  这样汇兵的要地,李皓棠绝不会将让给任何人的。
  况且,之前在蔚州的交锋中,北狄军队主力折损不少。趁其尚未恢复,李皓棠自然要先解决羌人这里的问题。
  李皓棠看了陈筹一眼,道:天色不早了,陈筹你先回去休息吧。
  陈筹只得先告礼离开了。
  他们背叛倒是不是最麻烦的,麻烦的是他们下一步会从何处入手。李皓棠看着陈筹的影子,道。
  最让人担心的不是羌人的战力,而是他们对于燕州,乃至整个燕云十六州都十分了解。
  百余年过去,毗邻着燕云十六州,借着商贩贸易,会汉话的羌人不在少数,其中交友广泛的,甚至在燕云各地都有朋友。
  北狄突然有意与之联合,甚至能说出来原谅的话,只怕也是想利用羌人对燕云的熟悉,来加大战争胜利的可能。
  王爷是一定要打的意思吗?谢云韶在李皓棠身边坐下,问道。
  倒也未必。李皓棠放下手里的茶杯,道若能控制住局面,也不一定要打。若是真的出面绞杀,那他几年的苦心招抚便尽数白费了。
  闻他此言,谢云韶便放心道:既然不一定要出兵,我觉得我们可以借此机会,促成朝廷接受羌人。北狄有想法拉羌人回归,我们也可以想办法安招他们归顺。
  此番羌人内讧,怕也是这么多年都归顺无望,加之塞外苦寒,这才有人动了回归北狄的心思。
  李皓棠皱眉道:他们多年来都有此打算,但问题只在于皇帝和朝廷不肯接受。
  朝廷将他们拒之塞外,最大的原因不过是担心,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大梁本就在燕云十六州这里与北狄战争多年。这样一支与北狄同源的部族前来投靠,任谁都会怀疑其用心。
  这么多年过去了,羌人也都一直安静无事。这些年过去了,朝廷也渐渐地把他们给忘了。
  不怕被人防备,更怕的被人遗忘。
  我们可以借此将事闹开,让朝廷重新起议招抚羌人一事。
  李皓棠看着谢云韶道:我能控制住徐水的局面,但是朝廷那边却并不好出面去讲的。
  谢云韶冲他笑:王爷怎么能忘记府上的长史大人呢?
  原来你打的是这个主意。李皓棠心中了然。
  李皓棠其实也有心将这些羌人收归己用,故而在知道他们的存在后,也一直授意下面的人出面相助。
  但是比较尴尬的是,之前与羌人接触的陈拔是皇帝防备的陈家家主,现在李皓棠自己在燕云的影响又为皇帝所忌惮,确实都不好出面提及此事。
  如今有赵文虞在,借由他之口将此事翻出来,倒是再合适不过了。
  陈筹将消息送到,心里却依旧惴惴不安。他一路心神不定地往回走,连迎面过来的赵文虞都未能看到。
  陈大人这么晚还来王府,是有何事? 赵文虞倒是看得清楚,远远地便同他打招呼。
  最近赵文虞在衙署整理燕州流民的详细户籍,针对留居于燕州的番异人士,他所流露出的那种厌憎,让陈筹十分地不喜。
  但赵文虞王府有着长史的身份,陈筹若是不理会他也担心会对燕王府有影响。
  念及此,陈筹迅速编了一个理由,对赵文虞道:下官有账目上的事请教王妃。
  赵文虞却不太相信他的话:即使账目有疑点,但陈大人这么晚来寻王妃,怕是不妥吧。
  是否妥当王爷自有定论,不劳赵长史判断了。陈筹的语气不怎么好,倒是赵长史,深夜方归,不知是何事缠身?
  赵文虞微微一笑,道:我查看了燕州安置流民的花费,其中有些不明之处,还望明日陈大人能为我解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