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燕云往西北二百里,过关塞,出长城,有羌族部落一支。
  其本与北狄王庭是一脉同枝。
  但不知何故,约百年前,这个部落远涉荒原,迁徙至此。本有投靠大梁之意,无奈被朝廷拒绝。只得退居于塞外,在北狄和大梁之间勉强留存,自改称为羌。
  李皓棠的舅舅陈拔将军,在一次出征时遇到了这个部落的首领。几经交流之后,李皓棠觉得可以将其招徕为大梁所用,私下便有了收归己用之意。
  恰逢去年冬天,北狄雪灾,燕云和羌人部落也遭此灾祸。
  燕云有屯粮,尚可度此祸,但羌人和北狄一样,以放牧为生,暴雪突至,难挡此灾。
  羌人无奈之下,只得向燕云求助。
  那时李皓棠的势力已经遍布北境,不少亲信也在燕云安定下来。
  消息报告到李皓棠那里,他同意了借粮给羌人。
  但那时李鸿熙在朝中争权争得正激烈,为了减少对李皓棠的影响,此事便需暂瞒不报。
  所以陈筹不得不作以虚报的账目交上去,以应付户部的检查。
  陈筹一口气说完这些,只觉口舌发干。阿满见此默默地给他新添了一杯茶水。
  这添茶的时机真是抓得刚刚好。
  低头抬眼间,陈筹不禁多看了阿满一眼。
  阿满不高兴地回瞪了他,转身站到谢云韶身边去了。
  谢云韶将陈筹所言思量了一番才道:既然你这么说了,那这查账之事我可以暂停。若我验证你说的确属实情,我可以不查。
  陈筹这才发现,自己惹了一个多么不好打发的人。
  他擦擦额角,道:这王妃想要如何?
  依照你方才所说的,你们如何运送粮食的,怎样与他们联系的。这些我都要一一核实。谢云韶喝了最后一口茶,对陈筹说道,另外,你说的那个与北狄和羌人互市的地方,还要有劳陈大人明日带我们去看看了。
  陈筹本以为将一切和盘托出便可以息事宁人了,谁知道谢云韶是个这般难应付的。
  陈筹看着这个新来燕州没多久的燕王妃,只觉自己额上又开始冒汗了。
  第十二章 塞外客
  边民互市的事情,谢云韶在家时也挺谢文涛提起过。
  三年前,大梁朝曾经有过与北狄边民互市的念头。但是北狄王庭理解有误,以为这是大梁向北狄示弱求好,借此蛮横地满天提条件,惹得皇帝大怒,此事便不了了之。
  可是谢云韶听陈筹的意思,燕云这里的边民互市,却在此之后依然进行了起来。李皓棠便也是借着互市商人的名义,向羌族那里运送粮食的。
  如果陈筹所言属实,那谢文涛在朝中可就有些危险了。
  身为户部尚书,谢文涛假账不查,边民互市不知,这些若是传回京城,引发的后果不堪设想。
  谢云韶转辗反侧了一夜。
  第二日一早,谢云韶便传话到衙署,令查账之事暂缓。
  众人疑惑之时,谢云韶已经换了衣衫,扮作商人,带着几个侍卫,与陈筹一同出了燕州城。
  出城后一路向北走,绕过已经干枯的临河,有一处名为徐水的小镇。
  这里曾经也是一处繁华的边镇,汉番杂居,相互融洽。可后来北狄频频骚扰掠夺,加之临河干枯,人们便慢慢地迁往了他处。
  而现在,这座几乎已经荒废的小镇,是两地民商私下交易往来之处。
  一路上听着陈筹讲着关于徐水的种种,阿满颇有些好奇:陈大人对那里很了解啊。
  陈筹笑了笑,眼中是无限的怀念,他说:是,那里是我的故乡。两边互市的地点,也是因陈筹极力建议,才定在了徐水。
  谢云韶收回目光,看了陈筹一眼。
  你们家是何时搬到燕州的?
  回王妃,我不是搬家至此,是被救回燕州的。
  陈筹收回笑意,低声道。
  我父母亲人都死在北狄骑兵手中,是陈拔陈将军从尸体堆里救回了我。收我作义子,还给了我一个汉人的名字,陈筹。
  陈筹本不是汉人,是住在徐水的北狄人,家里靠贩卖马匹为生,也算薄有家产。但是一朝北狄南下掳掠,破城而入,肆意屠戮。陈筹全家也因此罹难,只有陈筹侥幸活了下来。
  阿满看着陈筹,眼中多了几分同情,而谢云韶却注意到了另外一件事。
  如今燕州城里,像你这样的北狄人多吗?
  户籍司民并非陈筹的职责,陈筹略想了想,才回道:大约十之有三吧。
  可我在燕州未曾看到有这么多北狄人啊。阿满疑惑道,偶尔在街头看到几个异族装扮的商贩,她和阿念还要新奇好一会儿呢。
  陈筹笑笑说:这些人在多年前因战乱来到燕州,如今混居汉化,衣食住行几乎与汉人无异,阿满姑娘认不出来也是正常的。
  多年前是何时?谢云韶脸上有些严肃,不复刚才闲聊的轻松。
  大概是六十多年前吧。当时大梁和北狄在燕云地区打得不可开交。后来大梁倾尽国力,出了重兵将北狄骑兵赶至塞外,定了两国相接的疆域线。很多被战乱波及的北狄人便留在了大梁境内。我的祖父也是因此留在徐水的。
  陈筹今年也不过二十二岁,这些他也不是特别清楚,他根据自己的听闻,略总结了一下讲给谢云韶听。
  别的事情谢云韶可能不太清楚,但六十多年前与北狄的那一战,她在京中可是听过很多次。
  当时领兵驱逐北狄的,就是李皓棠母族的陈家。陈家也因此军功,一跃成为京中最显赫的世家,一时间在朝廷上炽手可热,风头无俩。当今的皇帝为了得到陈家支持,求娶了陈家长孙女,也就是陈皇后,这才顺利坐上龙椅。
  当年的一战,耗尽大梁国力,因此皇帝登基以来一直以休养民力为上策,不敢轻易有大举措。而战事渐少以后,以军功入仕的陈家在朝中便有些尴尬了。加上皇帝有心打压,陈家一蹶不振。若非李皓棠有远见,提前将势力安置在燕云地区,恐怕陈家如今的处境会更糟。
  在谢云韶面前,李皓棠并未掩饰过自己在燕云的势力。
  但是谢云韶没想到的是,李皓棠居然能在燕云一手遮天,公然地救济外族,开放边市。
  谢云韶妄自以为,李皓棠和陈皇后当初想拉拢谢家,是为了在朝中稳固地位。但如今的情形不同,李皓棠已不是太子,他们似乎是打算拿谢家做挡箭板的。
  以谢文涛的能力,谢云韶相信父亲察觉到燕云有异只是时间问题。
  但如今谢家与李皓棠和陈家已是一体,谢文涛即使发现了什么,也不可能将这些疑点翻出来。相反,他还要想办法帮李皓棠遮掩。
  可这么样一来,几乎等于是置谢文涛和谢家于累卵之地。
  一旦李鸿熙发现此事,第一个被问责的必定是谢文涛。
  父亲当时是为了救她,才答应与陈皇后共谋的。
  谢云韶担心极了,人生重来一次,难道还是会因为她,谢家要全族倾覆吗!
  她绝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现在一切都来得及,她还有机会扭转局势。
  马车辚辚向北,一路不曾停歇。渐渐地,外面的人声马嘶开始多了起来。
  陈筹跳下车,掀开帘子,对谢云韶说:夫人,我们到徐水了。
  出门在外,为免麻烦,陈筹作了家仆的模样,改称谢云韶为夫人。
  谢云韶抬眼望了望外面,宽阔的路上人马奔忙,熙熙攘攘。残破的城墙里,屋宇俨然,街衢通横,依稀可见旧日的繁荣。
  谢云韶看了陈筹一眼,陈筹极力建议在此处通商,还是想有朝一日,能恢复徐水昔日的繁华吧。
  陈筹对这里真是非常熟悉,他带着谢云韶避开人群密集的地方,东转西转地走小路,很快便到了一处贩售米粮的摊铺前。
  摊铺的老板显然是认识陈筹的,见他们过来,还未到近前,便笑着迎过来了:陈先生今日怎么有空来这里!真是好久都未见到您了!
  老板带着一股浓重的番邦口音,十分热情地拉着陈筹说话,把谢云韶和阿满等人晾在了一边。
  当着谢云韶的面,陈筹显得有些尴尬,连忙给老板介绍道:这位是李大人的妻子。
  老板打量了谢云韶一番,似有些疑惑,但笑容未减:巧了,我家主人今日也在,夫人快请进!
  摊铺后面是毛毡搭成的毡房,边境商贩多居住这样的房子,便于行旅搬迁。
  谢云韶跟着进去,她还是第一次进这种帐篷式的毡房,里面昏暗的光线让她有些不太习惯。
  一进去便见一个番商打扮的人,低头伏在案上,借着一盏羊油灯在看着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