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段元槿’成了钱章煦,不再是匪徒的身份,乃光明正大的钱家人,而世子的剿匪心愿也达成了,肃清了段家在扬州的老巢。
经过了那一夜的血色婚宴,钱铜明白了,她就像是一把没有束缚的刀,而世子的出现便是一把刀鞘,敛去她身上煞气和锋芒的同时,也给了她一个避风的栖息之地,让她懂得了何为收放。
已经入秋了,夜里的风吹在人身上,有了凉意,宋允执侧目,牵住了她的手,捏在掌心内握了握,感受到她指尖的冰凉,便道:“风大,进屋吧。”
‘段元槿’已上了马车,钱铜没再看,转身与宋世子手牵手进了院子。
不知道他的伤好了没,钱铜侧身瞅了一眼,伸手去拽他的衣襟,宋允执一把攥住她手腕,“有人。”
钱铜望了一眼四周,“没人啊。”
宋允执无奈:“有人会看见。”
看见怎么了,她只是想看看他上药了没,钱铜道:“那待会儿进屋,世子脱给我看,大夫说,你背上的伤裂开了大片,你说你逞什么强...明明...”
“明明什么?”宋允执一板一正地问她。
钱铜有时候真不明白他到底是脸皮薄还是脸皮厚,说他厚,她的一个小举动便能让他耳尖生红,说他薄,可他做起那件事来,一点儿也看不出来矜持...
原本钱铜也不是个害羞的小娘子,见他这般幽暗深邃地望着自己,又想起昨夜被他摁住双手困在床榻之间,猛烈冲撞之时,目光锁在她的脸颊上,眸中的欲与狂,恍若要把她捣碎吞噬了她,到底红了脸,小声商议:“以,以后,夜里顶多一次...”
宋允执没应。
钱铜转身,脚步往前,拖着他上了长廊,才听他回了一句:“不行。”又道:“伤好之前一次,伤好之后不行。”
意思是今夜还得来。
钱铜腿肚子都软了,“宋允执,你真的是...”话没说完,突然看到前方灵堂内的火光比适才旺了许多。
‘段元槿’和扶茵的棺木停在了一块儿,明日便是下葬的日子,半夜要做法事,这个时辰正是大伙儿用晚食的时候,里面只有两位小厮把守,不知道谁在烧纸。
等钱铜与宋允执到了门边,便看到了晕倒在廊下的小厮。钱铜脸色一变,正欲呼人,被宋允执止住,示意她先听里面的动静。
钱铜竖起了耳朵,很快一道悲痛而苍老的嗓音传了出来,“含章,父亲对不起你...”
是定国公。
钱铜倒不意外,但没想到他会来得这么快,还以为明早下葬抬棺了他才会来。
国公夫人纵然有罪,可他国公爷连自己的亲儿子都没认出来,也有失职之处,他一生坦荡,自认为问心无愧,看不惯的人或事,便喜欢以自己的观点去对人说教,他以为他是为了对方好。
当初但凡他心中没有对乱世里的孩童怀有偏见,但凡他停下脚步,回头问一问,为何要叫他父亲,他有什么难处吗?他便不会错过自己的亲儿子。
‘段元槿’实则是裴家最像裴良英的人,一身铁血风骨,然而身世的磨练让他没有资格去继承国公爷的那份固执已见,反而长得更好。
自古只有儿子跪老子的,没有老子跪儿子,今夜的国公爷却跪在了‘段元槿’的棺木前,一声声痛哭,“是为父对不起你...”
知道自己养出来的‘小公爷’是什么样的人,此子心思深沉,既然生了杀心,便不会手软,他也亲自去探过‘段元槿’的气息,确定人是死了的,国公爷没有去怀疑真假。
他还是想把他的尸骨带回京都,在外流落了十几年,人死了,总得进他裴家的祠堂。
他与钱七娘子有过节,若他去说此事,她必然不会答应,
国公爷烧完了火纸,便打算出去找宋侯爷,看在两家多年的交情上,求他代自己与七娘子说说情,把他儿子的尸骨还给他。
谁知一出来便看到了不知何时立在门外的钱铜与宋允执。
国公爷一愣。
钱铜和宋允执也看着他,短短两日国公爷彷佛苍老了五六岁,脸上的悲痛,把他的一截脊梁都压弯了几分,再也没有了那夜誓要抓走钱铜,伸张正义的气势。
今夜国公爷偷偷潜入的钱家,没想到会被他们发现,既然遇上了,国公爷便与两人道:“那日,是我鲁莽了。”
他再道歉,扶茵也回不来了,钱铜对他的恨意,永远也无法消去,她问道:“国公爷是来带段公子的?”
国公爷纠正道:“钱娘子早已知道他的身世,他姓裴。”
钱铜摇头,“他生前与我说过,这辈子最不想回的地方便是裴家,裴夫人伤她太深,而国公爷当年的那番话,和冷血的态度,何尝不是寒了他的心?国公爷既然知道了他的苦楚,心疼他,那便放他的灵魂归去,别将他困在他讨厌的地方。”
国公爷脸色发白。
钱铜继续道:“国公爷为人父,已经失职过一回,别再失职第二次,放过他吧...”
国公爷僵在那,沉默了良久,最后沉痛地闭上眼睛仰头望了一眼黑漆漆的苍穹,便也没再坚持了,嗓音无力地道:“望钱七娘子,能好好安葬他。”
——
小郡主跟着钱铜回到钱家后,这两日便没再说一句话。
不是呆在屋子里,便是去灵堂烧纸。
她也不知道自己是因为同情,还是因为感激,在看到他死去的那一刻,她的心彷佛被挖空了一块儿,后来无论她吃多少东西,都填补不上。
以至于如今一听到他的名字,心头便会隐隐作痛。
她已经知道了他的身世,他才是真正的裴晏琮,那个与她从小指腹为婚的人,她真正的未婚夫。
他从一开始就知道她是谁,是以,他特意赶到了林子里去救她。
后来她被土匪老头抓去,他将她带回了他的屋子,帮她拧布巾擦泪,帮她穿了靴,让她看到了他的真面目。
她当时还对他说了一句:“我不能嫁给你,我已经有了未婚夫...”
他知道...
她知道她说的是他...
明明他才是她的未婚夫啊。
在那一刻,他心头是否会有一丝遗憾,或是不甘。
当他不顾生死,将她从火海里救出来时,他心头是不是有几份喜欢她?还是说因为他心底知道他才是她的未婚夫,必须要保护好她?
宋允昭不得而解。
在他下葬的那一日,宋允昭没出去相送,她怕自己会当众落泪,怕她会忍不住冲上去,看看是不是有奇迹会发生。
宋允昭哪里都没去,在屋里坐了整整一日,第二日才被钱铜从房里带回来,去参加钱家的家宴。
——
侯爷在钱家已待了三日,确定钱家的案子已结束,一对新人大仇得报,彻底熬过来后,方才打算离开。
知道长公主最迟明日便到,届时来看一眼钱家这个亲家后,便会带着一家人,儿子儿媳,女儿一道回京都。
虽有些不舍,可到底人家世子不可能当真做钱家的女婿,迟早都要回去,钱二爷和钱夫人也不是那等自私之人,做好了放女儿远走高飞的心理准备。
今夜见众人好不容易都在府上,钱二爷便吩咐钱夫人预备了宴席,不知道长公主是什么性子,等明日人一到,他还能不能捋直舌头说话,与宋侯爷相处了三日,他终于与其相熟,有胆子发表自个儿的言论。
头一盏酒便是敬了宋侯爷,“我钱家能与侯府结为亲家,实属跌跟头捡金条,走了大运,女婿为护我钱家人周全,挨了...”钱二爷嗓音突然哽塞,“挨了六十鞭子,这份大恩大德,我钱家一辈子都不会忘,宋侯爷知书达理,心胸宽广,教子有方,此等好儿郎,有幸成为我钱家的女婿,我钱家,可不就是祖坟冒青烟了吗...”
钱二爷不知道什么叫官话,只能凭着自个儿的真性情来,说到哽塞处,便卡了词儿,手中酒盏一举,一口饮尽,“先我敬亲家一杯。”
钱夫人听他说话,紧张得不行,终于见他举酒杯了,战战兢兢地跟着一道敬起了酒,“敬侯爷...”
钱二爷又添了一盏,对着宋允执一饮而尽,“世子身上有伤,饮不饮都没关系。”
宋允执以茶代酒回礼。
两盏下肚,钱二爷脑袋又有些烧了,看着宋允执,交代道:“铜姐儿虽长在商户人家,但咱们对她的培养没有马虎,该教的都教的,那,那什么琴棋书画,她,她也会一些,即便她不会,脑子聪慧,一点就能明白,等将来到了东都,还得世子多费心...”
宋允执看向钱铜。
钱铜埋着头,已经没眼看,恨不得遁地。
钱二爷继续道:“世子在扬州待了半年,背井离乡,哪有人不想家的,咱们都能理解,也是时候回京都了,今夜这杯酒,我敬世子一路顺...”
宋允执忍了忍,还是打算出言解释,打断道:“父亲,我没说要走。”
经过了那一夜的血色婚宴,钱铜明白了,她就像是一把没有束缚的刀,而世子的出现便是一把刀鞘,敛去她身上煞气和锋芒的同时,也给了她一个避风的栖息之地,让她懂得了何为收放。
已经入秋了,夜里的风吹在人身上,有了凉意,宋允执侧目,牵住了她的手,捏在掌心内握了握,感受到她指尖的冰凉,便道:“风大,进屋吧。”
‘段元槿’已上了马车,钱铜没再看,转身与宋世子手牵手进了院子。
不知道他的伤好了没,钱铜侧身瞅了一眼,伸手去拽他的衣襟,宋允执一把攥住她手腕,“有人。”
钱铜望了一眼四周,“没人啊。”
宋允执无奈:“有人会看见。”
看见怎么了,她只是想看看他上药了没,钱铜道:“那待会儿进屋,世子脱给我看,大夫说,你背上的伤裂开了大片,你说你逞什么强...明明...”
“明明什么?”宋允执一板一正地问她。
钱铜有时候真不明白他到底是脸皮薄还是脸皮厚,说他厚,她的一个小举动便能让他耳尖生红,说他薄,可他做起那件事来,一点儿也看不出来矜持...
原本钱铜也不是个害羞的小娘子,见他这般幽暗深邃地望着自己,又想起昨夜被他摁住双手困在床榻之间,猛烈冲撞之时,目光锁在她的脸颊上,眸中的欲与狂,恍若要把她捣碎吞噬了她,到底红了脸,小声商议:“以,以后,夜里顶多一次...”
宋允执没应。
钱铜转身,脚步往前,拖着他上了长廊,才听他回了一句:“不行。”又道:“伤好之前一次,伤好之后不行。”
意思是今夜还得来。
钱铜腿肚子都软了,“宋允执,你真的是...”话没说完,突然看到前方灵堂内的火光比适才旺了许多。
‘段元槿’和扶茵的棺木停在了一块儿,明日便是下葬的日子,半夜要做法事,这个时辰正是大伙儿用晚食的时候,里面只有两位小厮把守,不知道谁在烧纸。
等钱铜与宋允执到了门边,便看到了晕倒在廊下的小厮。钱铜脸色一变,正欲呼人,被宋允执止住,示意她先听里面的动静。
钱铜竖起了耳朵,很快一道悲痛而苍老的嗓音传了出来,“含章,父亲对不起你...”
是定国公。
钱铜倒不意外,但没想到他会来得这么快,还以为明早下葬抬棺了他才会来。
国公夫人纵然有罪,可他国公爷连自己的亲儿子都没认出来,也有失职之处,他一生坦荡,自认为问心无愧,看不惯的人或事,便喜欢以自己的观点去对人说教,他以为他是为了对方好。
当初但凡他心中没有对乱世里的孩童怀有偏见,但凡他停下脚步,回头问一问,为何要叫他父亲,他有什么难处吗?他便不会错过自己的亲儿子。
‘段元槿’实则是裴家最像裴良英的人,一身铁血风骨,然而身世的磨练让他没有资格去继承国公爷的那份固执已见,反而长得更好。
自古只有儿子跪老子的,没有老子跪儿子,今夜的国公爷却跪在了‘段元槿’的棺木前,一声声痛哭,“是为父对不起你...”
知道自己养出来的‘小公爷’是什么样的人,此子心思深沉,既然生了杀心,便不会手软,他也亲自去探过‘段元槿’的气息,确定人是死了的,国公爷没有去怀疑真假。
他还是想把他的尸骨带回京都,在外流落了十几年,人死了,总得进他裴家的祠堂。
他与钱七娘子有过节,若他去说此事,她必然不会答应,
国公爷烧完了火纸,便打算出去找宋侯爷,看在两家多年的交情上,求他代自己与七娘子说说情,把他儿子的尸骨还给他。
谁知一出来便看到了不知何时立在门外的钱铜与宋允执。
国公爷一愣。
钱铜和宋允执也看着他,短短两日国公爷彷佛苍老了五六岁,脸上的悲痛,把他的一截脊梁都压弯了几分,再也没有了那夜誓要抓走钱铜,伸张正义的气势。
今夜国公爷偷偷潜入的钱家,没想到会被他们发现,既然遇上了,国公爷便与两人道:“那日,是我鲁莽了。”
他再道歉,扶茵也回不来了,钱铜对他的恨意,永远也无法消去,她问道:“国公爷是来带段公子的?”
国公爷纠正道:“钱娘子早已知道他的身世,他姓裴。”
钱铜摇头,“他生前与我说过,这辈子最不想回的地方便是裴家,裴夫人伤她太深,而国公爷当年的那番话,和冷血的态度,何尝不是寒了他的心?国公爷既然知道了他的苦楚,心疼他,那便放他的灵魂归去,别将他困在他讨厌的地方。”
国公爷脸色发白。
钱铜继续道:“国公爷为人父,已经失职过一回,别再失职第二次,放过他吧...”
国公爷僵在那,沉默了良久,最后沉痛地闭上眼睛仰头望了一眼黑漆漆的苍穹,便也没再坚持了,嗓音无力地道:“望钱七娘子,能好好安葬他。”
——
小郡主跟着钱铜回到钱家后,这两日便没再说一句话。
不是呆在屋子里,便是去灵堂烧纸。
她也不知道自己是因为同情,还是因为感激,在看到他死去的那一刻,她的心彷佛被挖空了一块儿,后来无论她吃多少东西,都填补不上。
以至于如今一听到他的名字,心头便会隐隐作痛。
她已经知道了他的身世,他才是真正的裴晏琮,那个与她从小指腹为婚的人,她真正的未婚夫。
他从一开始就知道她是谁,是以,他特意赶到了林子里去救她。
后来她被土匪老头抓去,他将她带回了他的屋子,帮她拧布巾擦泪,帮她穿了靴,让她看到了他的真面目。
她当时还对他说了一句:“我不能嫁给你,我已经有了未婚夫...”
他知道...
她知道她说的是他...
明明他才是她的未婚夫啊。
在那一刻,他心头是否会有一丝遗憾,或是不甘。
当他不顾生死,将她从火海里救出来时,他心头是不是有几份喜欢她?还是说因为他心底知道他才是她的未婚夫,必须要保护好她?
宋允昭不得而解。
在他下葬的那一日,宋允昭没出去相送,她怕自己会当众落泪,怕她会忍不住冲上去,看看是不是有奇迹会发生。
宋允昭哪里都没去,在屋里坐了整整一日,第二日才被钱铜从房里带回来,去参加钱家的家宴。
——
侯爷在钱家已待了三日,确定钱家的案子已结束,一对新人大仇得报,彻底熬过来后,方才打算离开。
知道长公主最迟明日便到,届时来看一眼钱家这个亲家后,便会带着一家人,儿子儿媳,女儿一道回京都。
虽有些不舍,可到底人家世子不可能当真做钱家的女婿,迟早都要回去,钱二爷和钱夫人也不是那等自私之人,做好了放女儿远走高飞的心理准备。
今夜见众人好不容易都在府上,钱二爷便吩咐钱夫人预备了宴席,不知道长公主是什么性子,等明日人一到,他还能不能捋直舌头说话,与宋侯爷相处了三日,他终于与其相熟,有胆子发表自个儿的言论。
头一盏酒便是敬了宋侯爷,“我钱家能与侯府结为亲家,实属跌跟头捡金条,走了大运,女婿为护我钱家人周全,挨了...”钱二爷嗓音突然哽塞,“挨了六十鞭子,这份大恩大德,我钱家一辈子都不会忘,宋侯爷知书达理,心胸宽广,教子有方,此等好儿郎,有幸成为我钱家的女婿,我钱家,可不就是祖坟冒青烟了吗...”
钱二爷不知道什么叫官话,只能凭着自个儿的真性情来,说到哽塞处,便卡了词儿,手中酒盏一举,一口饮尽,“先我敬亲家一杯。”
钱夫人听他说话,紧张得不行,终于见他举酒杯了,战战兢兢地跟着一道敬起了酒,“敬侯爷...”
钱二爷又添了一盏,对着宋允执一饮而尽,“世子身上有伤,饮不饮都没关系。”
宋允执以茶代酒回礼。
两盏下肚,钱二爷脑袋又有些烧了,看着宋允执,交代道:“铜姐儿虽长在商户人家,但咱们对她的培养没有马虎,该教的都教的,那,那什么琴棋书画,她,她也会一些,即便她不会,脑子聪慧,一点就能明白,等将来到了东都,还得世子多费心...”
宋允执看向钱铜。
钱铜埋着头,已经没眼看,恨不得遁地。
钱二爷继续道:“世子在扬州待了半年,背井离乡,哪有人不想家的,咱们都能理解,也是时候回京都了,今夜这杯酒,我敬世子一路顺...”
宋允执忍了忍,还是打算出言解释,打断道:“父亲,我没说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