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他没料到钱七娘子,竟然有如此本事,能从宋世子的手里把他劫走。
朴承君想不明白有什么地方,能比把他关进官府的大牢更解气。
她不想伸冤了?
直到他被带到了城外,才开始有些犯怵,虽不知钱铜会把他带到哪里去,但能料到送他去的这个地方绝对不是个好地方。
听完钱铜所言,朴承君难得挣扎了两下。
钱铜如今看他如同看一只落水狗,完全不惧,她问一旁的钱二娘子,“二姐姐腿怎么样?”
“宋世子倒是难缠。”钱二娘子蒙着脸,只能看清其眉眼,一双柳叶眉与逝去的大娘子有些像,她没回答,狐疑地看了一眼钱铜,“这么快搞定了?”
钱铜摇了摇头,“待二姐姐日后见了他便知道了,他就是一根筋,破费了一些功夫才说动。”
钱二娘子没去问她费了什么功夫才说动的,时间不等人,一行人趁着天边的最后一道夜色,朝着隔壁楚州直奔而去。
——
第二日傍晚。
楚州的一处桩子内,婢女匆匆从外院进来,穿过游廊,再过垂花门,到了一处装饰精致的屋前,褪了鞋,着长袜而入。
龙脑的幽香扑鼻,屋内一片安静,闻不见半点声音。
婢女掀开珠帘,进去与主位上坐着的一位女子禀报道:“郡主,有人来访。”
坐在上位的女子,正在看一对蝈蝈相斗,眼见自己看好的那只要被对方绝杀,她手中握住的一根铁线,笔直地戳中了战败蝈蝈的脑袋,“没用的东西。”
蝈蝈尖锐的鸣叫声传来,身旁的奴婢齐齐闭上了眼睛,不敢看。
底下报信的婢女,忙跪在了地上,吓得魂飞魄散。
等那蝈蝈再也挣扎不动了,女子方才抬头,看向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婢女,好奇道:“谁啊,本郡主这才刚到楚州,怎么就有人认识了?”
奴婢忍着恐惧,禀报道:“是,是朴家二公子。”
郡主愣了愣,“谁?”
婢女再次禀报道:“朴家二公子。”
没听错,还真是朴家二公子,郡主冷哼一声,“朴家一口一声诚意,跪在我父王脚下,千求万求求来了一门亲,给的却是个二公子,听那朴夫人吹得天花乱坠,本郡主倒要看看,他有什么过人之处,把人带进来...”
人却是抬进来的。
跟着一道进来的还有蓝家的小公子。
郡主没想到会在这儿遇见熟人,且还是一副被人蹂躏的模样,“蓝翊之?你们家不是被抄了吗,你这是在畏罪潜逃?”
蓝翊之不惧她的恐吓,彷佛豁出去了一般,涨红着脸道:“今日我来,是为送给郡主一人。”
——
第三日夜里。
海州。
领路的小厮提着一盏灯,绕过了三个院子,五条长廊,方才停下脚步,侧身让开门口的位置,与身后的钱铜道:“七娘子,请吧。”
钱铜点头,抬步进屋。
在她踏进去的瞬间,屋内的说话声便停止了,等人走到了跟前,见她揭下了头上的帷幔,露出一张绝色的面孔。
坐在一旁的三夫人才道:“来得倒是挺快。”
在三夫人右手边的主位上,坐着一位神色端庄的妇人,从她进来,目光便一直落在她身上,此时见了这张脸,不觉叹息。
比起两年前,更夺目了。
她开口道:“若非老二相逼,想必钱七娘子这辈子是不会来我这儿了。”
第56章
钱铜刚从扬州过来,一身风霜,还未更衣便赶了过来,依次对屋内两位夫人行礼,“大夫人,三夫人。”
婢女与她看了座,钱铜落座后方才回了大夫人的话:“自从大夫人来了海州,晚辈也未曾见过大夫人,两年不见,大夫人愈发精神了,倒是比在扬州时还年轻,想必此地的水土更适合夫人,晚辈今日冒昧前来,没打扰到夫人吧?”
大夫人与三夫人的形容截然不同,三夫人属于张扬锋利的角色,大夫人不一样,息怒不显于色,面相更倾向于端庄,唇角含笑,常年一个表情,说话温温吞吞,似乎永远不会为了何事而发怒。
若非两年前,钱铜见过她的厉色,会一直以为朴大夫人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辈。
许是也知道在她面前露出过真性情,大夫人不再以虚假的笑容去掩饰,淡然道:“七娘子能来,我朴家敞开大门欢迎。”
钱铜点头致谢。
奴婢上了茶,钱铜接过后放在了一旁,并没有饮。
三夫人看了一眼,冷哼道:“怎么,人都到这儿来了,还怕咱们下毒?”
钱铜:“三夫人说笑了,晚辈不渴。”
她渴不渴,她不关心,三夫人懒得与她扯这些题外话,主动问道:“七娘子今夜这般匆匆赶来,是为何事?”
话毕便见钱铜起身,对她作揖道:“之前是晚辈冒进了,还请三夫人高抬贵手。”
朴二公子养在三夫人名下,一举一动皆被三夫人所管制。
朴二打钱二爷在前,灭卢家满门在后,如此大的阵仗,三夫人不可能不知道。
为何?
是在给钱家敲警钟。
只要钱家在扬州,便逃不过他朴家的手掌心。
三夫人知道她迟早有一日会找上门来,特意离开了扬州,把人引到了这儿,便是让大夫人也看看,当初被她认为心思幼稚的小娘子,长成了怎样一副尖牙利齿。
“钱娘子这话说的,我把你怎么了,要高抬贵手?上回你将崔家逼上绝路,从我这儿拿走了属于崔家的生意,我那大侄子亲口应下你的茶叶生意,如今你钱家的舰队进了黄海,此笔买卖足够钱家卖几年的盐了,本以为钱七娘子应该满足,没想到七娘子的胃口如此太大,朴家倒没把你喂饱了。”
三夫人道:“俗话说的好,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朴家一个不注意,倒是小瞧了七娘子,拿下崔家还不满足,连卢家的布匹生意也被你给吞了。”
她笑着问钱铜:“七娘子可否告之,你是如何拿到的凭文?”三夫人紧紧地盯着钱铜,观察她面上的表情,想瞧瞧她如何辩解。
然而钱七娘子并没有她想象中的慌乱,直起身子,与她坦白道:“我把账本卖给了王兆,拿到了盐引和布匹凭文。”
三夫人一愣,讥讽道:“你一个账本卖了两家?钱七娘子可真会做生意。”她转头看向主位上的大夫人,“如何?大嫂今夜见到了人,是否也觉得七娘子与之前不一样了?先前一个账本从我这里拿走了茶叶生意,我还当她是真心要为我朴家效力,可人家呢,两手准备,转过头又把账本卖给了朝廷,这两边倒的本事,怕是连卢道忠都自愧不如。”
大夫人闻言掀起眼皮子,再次瞧向了跟前的少女,一面打探,一面似也在思考三夫人所说之言。
“三夫人误会了。”钱铜不急不躁,缓声解释道:“我虽拿了崔家的茶叶生意,三夫人心里却清楚,今年蜀州过来的茶,已经空了仓,根本无生意可做。”
她道:“往年崔家出海的茶叶,一月少说也有万两银子进账,若是这般空着航运,三夫人少了进账,我也赚不到一分,岂不是浪费了?”
三夫人等着她往下说。
钱铜重新入座,也不在意两人会如何看她,摊开了说:“卢道忠野心大,格局却小,带动着布行那帮子人抵制外货,闭门造车,看似掌握了扬州的市场,实则捡了芝麻丢了瓜,大虞三十八个州,扬州只占其中之一,这般一味的排斥,而不接纳,只会把路子越走越窄。”
她嗓音不徐不疾,不仅三夫人意外,连大夫人也不错眼的看着她,安静地听她说。
钱铜道:“我从王兆手中拿到凭文,便是看不惯卢道忠占着茅坑不拉屎,辜负了朴家为他打造的这一方福地,我扬州的丝绸,缎子乃大虞最贵气的东西,还怕那些廉价的麻布不成?为何他卖不出去,是因为他找错了市场。”
三夫人倒是来了兴致,问道:“照七娘子所说,我扬州丝绸的市场应该在哪儿?金陵?那地方的税额高得吓死人,除了每年的定额之外,谁愿意跑那么远的路,做无用功...”
钱铜没回答,只隐晦地道:“卢道忠胆子小,手里又没有航运,托三夫人的福,我手里已有了舰队,今年的茶叶生意做不了,咱们就换个买卖,照样拿钱不是?”她冲三夫人一笑,合计道:“且我手中有凭文,合法合规,至于运了多少,卖了多少,不就是咱们说了算?”
三夫人看着她神色奕奕的一双眼睛,里头的野心暴露无遗,不仅叹道:“钱七娘子,胆子果真不小。”
钱铜也不怕被她说,保证道:“有什么事我来兜着,一切与三夫人无关,三夫人只管数钱便是。”
三夫人没再问了,转头看大夫人,“嫂子觉得如何?”
大夫人抿了一口茶,茶盏轻轻地搁在身旁的木几上,抬目与三夫人一笑,“你说得对,铜姐儿确实与当年不一样了。”
朴承君想不明白有什么地方,能比把他关进官府的大牢更解气。
她不想伸冤了?
直到他被带到了城外,才开始有些犯怵,虽不知钱铜会把他带到哪里去,但能料到送他去的这个地方绝对不是个好地方。
听完钱铜所言,朴承君难得挣扎了两下。
钱铜如今看他如同看一只落水狗,完全不惧,她问一旁的钱二娘子,“二姐姐腿怎么样?”
“宋世子倒是难缠。”钱二娘子蒙着脸,只能看清其眉眼,一双柳叶眉与逝去的大娘子有些像,她没回答,狐疑地看了一眼钱铜,“这么快搞定了?”
钱铜摇了摇头,“待二姐姐日后见了他便知道了,他就是一根筋,破费了一些功夫才说动。”
钱二娘子没去问她费了什么功夫才说动的,时间不等人,一行人趁着天边的最后一道夜色,朝着隔壁楚州直奔而去。
——
第二日傍晚。
楚州的一处桩子内,婢女匆匆从外院进来,穿过游廊,再过垂花门,到了一处装饰精致的屋前,褪了鞋,着长袜而入。
龙脑的幽香扑鼻,屋内一片安静,闻不见半点声音。
婢女掀开珠帘,进去与主位上坐着的一位女子禀报道:“郡主,有人来访。”
坐在上位的女子,正在看一对蝈蝈相斗,眼见自己看好的那只要被对方绝杀,她手中握住的一根铁线,笔直地戳中了战败蝈蝈的脑袋,“没用的东西。”
蝈蝈尖锐的鸣叫声传来,身旁的奴婢齐齐闭上了眼睛,不敢看。
底下报信的婢女,忙跪在了地上,吓得魂飞魄散。
等那蝈蝈再也挣扎不动了,女子方才抬头,看向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婢女,好奇道:“谁啊,本郡主这才刚到楚州,怎么就有人认识了?”
奴婢忍着恐惧,禀报道:“是,是朴家二公子。”
郡主愣了愣,“谁?”
婢女再次禀报道:“朴家二公子。”
没听错,还真是朴家二公子,郡主冷哼一声,“朴家一口一声诚意,跪在我父王脚下,千求万求求来了一门亲,给的却是个二公子,听那朴夫人吹得天花乱坠,本郡主倒要看看,他有什么过人之处,把人带进来...”
人却是抬进来的。
跟着一道进来的还有蓝家的小公子。
郡主没想到会在这儿遇见熟人,且还是一副被人蹂躏的模样,“蓝翊之?你们家不是被抄了吗,你这是在畏罪潜逃?”
蓝翊之不惧她的恐吓,彷佛豁出去了一般,涨红着脸道:“今日我来,是为送给郡主一人。”
——
第三日夜里。
海州。
领路的小厮提着一盏灯,绕过了三个院子,五条长廊,方才停下脚步,侧身让开门口的位置,与身后的钱铜道:“七娘子,请吧。”
钱铜点头,抬步进屋。
在她踏进去的瞬间,屋内的说话声便停止了,等人走到了跟前,见她揭下了头上的帷幔,露出一张绝色的面孔。
坐在一旁的三夫人才道:“来得倒是挺快。”
在三夫人右手边的主位上,坐着一位神色端庄的妇人,从她进来,目光便一直落在她身上,此时见了这张脸,不觉叹息。
比起两年前,更夺目了。
她开口道:“若非老二相逼,想必钱七娘子这辈子是不会来我这儿了。”
第56章
钱铜刚从扬州过来,一身风霜,还未更衣便赶了过来,依次对屋内两位夫人行礼,“大夫人,三夫人。”
婢女与她看了座,钱铜落座后方才回了大夫人的话:“自从大夫人来了海州,晚辈也未曾见过大夫人,两年不见,大夫人愈发精神了,倒是比在扬州时还年轻,想必此地的水土更适合夫人,晚辈今日冒昧前来,没打扰到夫人吧?”
大夫人与三夫人的形容截然不同,三夫人属于张扬锋利的角色,大夫人不一样,息怒不显于色,面相更倾向于端庄,唇角含笑,常年一个表情,说话温温吞吞,似乎永远不会为了何事而发怒。
若非两年前,钱铜见过她的厉色,会一直以为朴大夫人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辈。
许是也知道在她面前露出过真性情,大夫人不再以虚假的笑容去掩饰,淡然道:“七娘子能来,我朴家敞开大门欢迎。”
钱铜点头致谢。
奴婢上了茶,钱铜接过后放在了一旁,并没有饮。
三夫人看了一眼,冷哼道:“怎么,人都到这儿来了,还怕咱们下毒?”
钱铜:“三夫人说笑了,晚辈不渴。”
她渴不渴,她不关心,三夫人懒得与她扯这些题外话,主动问道:“七娘子今夜这般匆匆赶来,是为何事?”
话毕便见钱铜起身,对她作揖道:“之前是晚辈冒进了,还请三夫人高抬贵手。”
朴二公子养在三夫人名下,一举一动皆被三夫人所管制。
朴二打钱二爷在前,灭卢家满门在后,如此大的阵仗,三夫人不可能不知道。
为何?
是在给钱家敲警钟。
只要钱家在扬州,便逃不过他朴家的手掌心。
三夫人知道她迟早有一日会找上门来,特意离开了扬州,把人引到了这儿,便是让大夫人也看看,当初被她认为心思幼稚的小娘子,长成了怎样一副尖牙利齿。
“钱娘子这话说的,我把你怎么了,要高抬贵手?上回你将崔家逼上绝路,从我这儿拿走了属于崔家的生意,我那大侄子亲口应下你的茶叶生意,如今你钱家的舰队进了黄海,此笔买卖足够钱家卖几年的盐了,本以为钱七娘子应该满足,没想到七娘子的胃口如此太大,朴家倒没把你喂饱了。”
三夫人道:“俗话说的好,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朴家一个不注意,倒是小瞧了七娘子,拿下崔家还不满足,连卢家的布匹生意也被你给吞了。”
她笑着问钱铜:“七娘子可否告之,你是如何拿到的凭文?”三夫人紧紧地盯着钱铜,观察她面上的表情,想瞧瞧她如何辩解。
然而钱七娘子并没有她想象中的慌乱,直起身子,与她坦白道:“我把账本卖给了王兆,拿到了盐引和布匹凭文。”
三夫人一愣,讥讽道:“你一个账本卖了两家?钱七娘子可真会做生意。”她转头看向主位上的大夫人,“如何?大嫂今夜见到了人,是否也觉得七娘子与之前不一样了?先前一个账本从我这里拿走了茶叶生意,我还当她是真心要为我朴家效力,可人家呢,两手准备,转过头又把账本卖给了朝廷,这两边倒的本事,怕是连卢道忠都自愧不如。”
大夫人闻言掀起眼皮子,再次瞧向了跟前的少女,一面打探,一面似也在思考三夫人所说之言。
“三夫人误会了。”钱铜不急不躁,缓声解释道:“我虽拿了崔家的茶叶生意,三夫人心里却清楚,今年蜀州过来的茶,已经空了仓,根本无生意可做。”
她道:“往年崔家出海的茶叶,一月少说也有万两银子进账,若是这般空着航运,三夫人少了进账,我也赚不到一分,岂不是浪费了?”
三夫人等着她往下说。
钱铜重新入座,也不在意两人会如何看她,摊开了说:“卢道忠野心大,格局却小,带动着布行那帮子人抵制外货,闭门造车,看似掌握了扬州的市场,实则捡了芝麻丢了瓜,大虞三十八个州,扬州只占其中之一,这般一味的排斥,而不接纳,只会把路子越走越窄。”
她嗓音不徐不疾,不仅三夫人意外,连大夫人也不错眼的看着她,安静地听她说。
钱铜道:“我从王兆手中拿到凭文,便是看不惯卢道忠占着茅坑不拉屎,辜负了朴家为他打造的这一方福地,我扬州的丝绸,缎子乃大虞最贵气的东西,还怕那些廉价的麻布不成?为何他卖不出去,是因为他找错了市场。”
三夫人倒是来了兴致,问道:“照七娘子所说,我扬州丝绸的市场应该在哪儿?金陵?那地方的税额高得吓死人,除了每年的定额之外,谁愿意跑那么远的路,做无用功...”
钱铜没回答,只隐晦地道:“卢道忠胆子小,手里又没有航运,托三夫人的福,我手里已有了舰队,今年的茶叶生意做不了,咱们就换个买卖,照样拿钱不是?”她冲三夫人一笑,合计道:“且我手中有凭文,合法合规,至于运了多少,卖了多少,不就是咱们说了算?”
三夫人看着她神色奕奕的一双眼睛,里头的野心暴露无遗,不仅叹道:“钱七娘子,胆子果真不小。”
钱铜也不怕被她说,保证道:“有什么事我来兜着,一切与三夫人无关,三夫人只管数钱便是。”
三夫人没再问了,转头看大夫人,“嫂子觉得如何?”
大夫人抿了一口茶,茶盏轻轻地搁在身旁的木几上,抬目与三夫人一笑,“你说得对,铜姐儿确实与当年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