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世子不必羞臊,”老头语重心长,“你平日深居简出,触人屈指可数,将目之所及之人扯入梦境之中,理之当然,无甚大不了之处。”
向瑾:“……”目瞪口呆,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我这就去添点清心温补的药材来,”杜院判起身,“正好刘壤那边也得用。”
“嗯?”向瑾下意识地出了一声,实则他脑中乱成一锅粥,并未听清楚院判的话。为使得世子受伤一事言之凿凿,刘将军受了无妄之灾挨了棍子,怕孩子多虑,这事是瞒着向瑾的。老院判说漏了嘴,赶紧脚底一抹油,撤了。
可怜六神失主的少年,双目怔怔,静坐良久,心乱如麻。
将军府里,刘霄难得休沐几日,独居府中,读书养花,乃复起之后,罕有的赋闲。前几日传来世子受伤的消息,先生亦生忧心,但不至过于焦灼。
是日晚膳,他望着桌上明显比他交代过的多出几倍的菜品,撂下了筷子。正当侍从以为他要质问之际,刘霄轻轻叹了口气,又端起碗筷,象征性地吃了几口。
入睡前,管家来了一趟,欲言又止。
刘霄问,“他回来了?”
老管家忙不迭地点头。
“伤了?”
“可不是,趴着送回来的。”
刘霄,“……”
管家试探,“您要不要去……”
刘霄打断,“我乏了,您回去吧。”
老管家口唇开阖几许,心道“作孽”,终是默默离去,替他带上了房门。
脚步沉重地回到刘壤那边,还未及敲门,房中“哼唧”声骤停,下一瞬,便只听怒气冲冲的伤患摔了药碗。
第51章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上杆子找上来的麻烦躲不过去,唯有顺势而为,物尽其用。
陛下一行前脚回宫,后脚北凌使团率先进京,西北十六部紧随其后,交趾国也不过晚了半日而已。
因着此乃成景泽登基以来的首次邻邦来访,朝中上下颇为重视,谢太傅亲自携礼部接待,将三国来使安置在空闲已久的驿馆之中。三方聚首,说不尴尬是假的,但前来出使的皆是千年的狐狸,面上客客气气,倒也过得去。
同为得了消息前来抢占先机,三国却各有各的小算盘。
交趾国多年来臣服大晟,恭敬顺服,安守本分。此次造访,带来了美丽尊贵的两位公主,即便无缘皇后之位,至少入宫为妃为嫔,该是顺理成章。
西北十六部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分合合的过程中与飞鹰军你来我往,针锋相对有之,守望相助亦有之。近十年间,十六部与乌蒙分支多有冲突,反而与大晟边疆和睦,庆王起兵之时,甚至得到了十六部帮扶,方才后方无忧。大晟开国以来,也不是未出过来自西疆的正宫。是以,皇后一位,草原上的明珠志在必得。
北凌乃大晟宿敌,曾在成景泽继位不稳之时落井下石,虽败于向珏手下,也搭了荣国公府顶梁柱的性命。成景泽与向家休戚与共,无异于结下死仇。但面上,两国是签了停战协定的邻邦,即便大晟新帝心有不甘,也无法为了私仇轻易挑起争端,便是他想,朝臣也不会支持。近些年来,北凌一边大言不惭地践行协议,“和睦相处”“互通有无”,一边私下里与康王狼狈为奸,搅弄风云。可惜,几番枉费心机下来,发觉康王属实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去年,老北陵王去世,三子夺嫡,元气大伤。最终上位的大王子温和保守,致力于富民强国,无意再掺和大晟内乱。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消除隔阂亦不可操之过急。得到新帝充盈后宫的消息,北凌意识到这是一个破冰的好机会,但亦有自知之明,中宫的的位置不做肖想,妃嫔秀女顺其自然。北凌此行,独辟蹊径,带来了一队绝色的歌舞姬与乐师,各个美艳绝伦,有男有女,不求和亲上位,专为贺寿而来。姿态放得极低,总不至于被拒之门外。
大家算盘打得劈啪作响,奈何无施展之地。谢太傅令礼部官员日日带三国使臣在京中闲逛溜达,美其名曰瞻仰京都风貌。十天半个月过去,丝毫不提皇帝何时召见,直将各国使者耗得心急火燎,抓耳挠腮。
其间,荣国公夫人以探病为由,携郡主入宫一回,给太后请了安之后,太后体恤,令其前往陛下寝殿探望伤病未愈的世子。
“这明摆着是坐不住了。”李嬷嬷待人走远,讥讽道,“据说自打使团入京,崔府上下便鸡飞狗跳,这位夫人也忒沉不住气了些。”
刘氏鄙夷,“名不正言不顺,自然草木皆兵。”至此,荣国公府遗孀与皇帝的私情,算是坐实了猜测,只差拿贼拿赃,一锤定音。
李嬷嬷有些担心,“若是皇帝喜新厌旧,与之断了瓜葛,可如何是好?”
刘氏冷笑,“那崔氏非是个吃素的,若是翻脸,定不会善罢甘休。”
李嬷嬷点头,“还是您明察秋毫。”
果然,不出几日,陛下便分别召见了三国使者,但只允许正使入宫,其余人等一律不见。
交趾国向来安分守己,皇帝收下贺寿的贡礼,对于两位公主的安置,给了择选的余地,一是暂留京都,赐府宅居住,请太学大儒传业授道,去留自由;二是择王室宗亲适龄嫡长子弟赐婚,未来掌公侯府邸内宅,比起入宫做一个可有可无的妃嫔,益处有过之而无不及。交趾国正史是个拎得清的,甫一面见陛下便心中有数,大晟这位凶名在外的新帝可不是个靠女色能够左右的主儿。公主即便入得后宫,恐怕也是清冷度日,徒劳无功。使官当即谢恩,至于如何抉择,陛下也未为难他,大可传书回去请示国主,再做定夺。
比起交趾,西北十六部则没那么好打发。一是对方乃平起平坐的邻邦,庆王起兵期间,不仅与之交好,且得益于其常年承担着抵抗好战的乌蒙分支的重任,相当于在大晟西北境外竖起的一道屏障。二来,十六部此次带来了部落的神女……号称承接神明眷顾,护佑部族的草原明珠。将神女进献给皇帝,意义非凡,满载着十足的诚意与压力。西北十六部此举,既是对皇后之位垂涎三尺,亦乃一箭双雕之计。最近,乌蒙死灰复燃,频频骚扰,十六部疲于应对,捉襟见肘。飞鹰军虽多有帮扶,但也只限于小规模冲突,范围止于边境,大军岿然不动。陛下若是收下神女为后,则双方关联更进一层,我之祸乱,彼之后患,向大晟请兵支援,顺理成章。如若不娶,那则是欠下一个大大的情分,则乌蒙之祸,陛下更不能坐视不理。如此一番阳谋,几乎是将诉求摆在了明面上,不可谓不用心良苦,堪称明智。
实则,陛下也并未令其筹谋落空。
皇帝让钦天监测算吉日良辰,亲自为草原神女加封璇玑公主,赐金龟玉卦等法器兼金银无数。念其身负草原兴衰安危,特准归家,并从京北大营增派五千兵士护送公主回返,至边疆,由飞鹰军再增五千人随公主深入草原,此万人不得公主令不归。虽非大张旗鼓的兵援,但该做的都做了,于十六部颜面增光添彩,两相得宜。
刘氏听闻皇帝应对之道,嗤之以鼻。
李嬷嬷嘴毒,“为了讨一个寡妇的欢心,咱们这位陛下可真是煞费苦心。如此挥金如土,谢太傅和那帮阁老难道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非为?”
刘氏剪下盆中一段花枝,轻嗤,“比起将中宫之位让与外人,花点银钱兵卒打发,何足挂齿。”
李嬷嬷嘲笑,“待他们二人奸情大白于天下,老顽固们怕是恨不能将一个两个公主请回来呢。”
刘氏冷讽,“成不了大器的东西。”
“交趾与十六部不难周旋,真正棘手的乃是北凌。”寝殿书房中,刘霄娓娓道来。
向瑾回宫有些时日了,最初为了圆上重伤未愈的谎,着实赋闲了一阵,闲得孩子将书房的藏书翻了个遍。舞刀弄枪是断然不敢的,唯一的消遣便是缠着陛下与他沙盘论战。
小世子后来将杜院判的话好生琢磨了几番,领悟其精髓,倒也真将自己的心结解开些许。既然医者诊断此乃正当年时体滋气盛必经之症,无伤大雅,他也便不再纠结,只当是如老院判所说,寻常毛病,不过机缘巧合,与他产生肌肤碰触的那个人……恰巧……阴差阳错而已。加之服了一阵子药后,颇为清心,夜梦暂歇,他也便没再别扭地躲着,一切如常。
当然,以陛下之心大如湖,大约根本未曾察觉孩子九转十八弯的心思。但凡向瑾寻他空闲时黏上来探讨兵法战例,陛下照旧不厌其烦,甘之如饴。只是,在拖了不少时日,不得不处理三国来使之后,便忙碌起来,无暇他顾。向瑾脚踝的伤处也好了大半,顺势复学。
先生入宫当日,拒绝轮椅与拐杖的小世子是被福安搀扶着一只脚跳着过来的。久违的师生二人,你瞅瞅我,我瞧瞧你……皆忍不住苦笑出声。
是日功课结束得早,刘霄顺势与世子分析三国使团之捭阖得失。
向瑾:“……”目瞪口呆,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我这就去添点清心温补的药材来,”杜院判起身,“正好刘壤那边也得用。”
“嗯?”向瑾下意识地出了一声,实则他脑中乱成一锅粥,并未听清楚院判的话。为使得世子受伤一事言之凿凿,刘将军受了无妄之灾挨了棍子,怕孩子多虑,这事是瞒着向瑾的。老院判说漏了嘴,赶紧脚底一抹油,撤了。
可怜六神失主的少年,双目怔怔,静坐良久,心乱如麻。
将军府里,刘霄难得休沐几日,独居府中,读书养花,乃复起之后,罕有的赋闲。前几日传来世子受伤的消息,先生亦生忧心,但不至过于焦灼。
是日晚膳,他望着桌上明显比他交代过的多出几倍的菜品,撂下了筷子。正当侍从以为他要质问之际,刘霄轻轻叹了口气,又端起碗筷,象征性地吃了几口。
入睡前,管家来了一趟,欲言又止。
刘霄问,“他回来了?”
老管家忙不迭地点头。
“伤了?”
“可不是,趴着送回来的。”
刘霄,“……”
管家试探,“您要不要去……”
刘霄打断,“我乏了,您回去吧。”
老管家口唇开阖几许,心道“作孽”,终是默默离去,替他带上了房门。
脚步沉重地回到刘壤那边,还未及敲门,房中“哼唧”声骤停,下一瞬,便只听怒气冲冲的伤患摔了药碗。
第51章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上杆子找上来的麻烦躲不过去,唯有顺势而为,物尽其用。
陛下一行前脚回宫,后脚北凌使团率先进京,西北十六部紧随其后,交趾国也不过晚了半日而已。
因着此乃成景泽登基以来的首次邻邦来访,朝中上下颇为重视,谢太傅亲自携礼部接待,将三国来使安置在空闲已久的驿馆之中。三方聚首,说不尴尬是假的,但前来出使的皆是千年的狐狸,面上客客气气,倒也过得去。
同为得了消息前来抢占先机,三国却各有各的小算盘。
交趾国多年来臣服大晟,恭敬顺服,安守本分。此次造访,带来了美丽尊贵的两位公主,即便无缘皇后之位,至少入宫为妃为嫔,该是顺理成章。
西北十六部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分合合的过程中与飞鹰军你来我往,针锋相对有之,守望相助亦有之。近十年间,十六部与乌蒙分支多有冲突,反而与大晟边疆和睦,庆王起兵之时,甚至得到了十六部帮扶,方才后方无忧。大晟开国以来,也不是未出过来自西疆的正宫。是以,皇后一位,草原上的明珠志在必得。
北凌乃大晟宿敌,曾在成景泽继位不稳之时落井下石,虽败于向珏手下,也搭了荣国公府顶梁柱的性命。成景泽与向家休戚与共,无异于结下死仇。但面上,两国是签了停战协定的邻邦,即便大晟新帝心有不甘,也无法为了私仇轻易挑起争端,便是他想,朝臣也不会支持。近些年来,北凌一边大言不惭地践行协议,“和睦相处”“互通有无”,一边私下里与康王狼狈为奸,搅弄风云。可惜,几番枉费心机下来,发觉康王属实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去年,老北陵王去世,三子夺嫡,元气大伤。最终上位的大王子温和保守,致力于富民强国,无意再掺和大晟内乱。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消除隔阂亦不可操之过急。得到新帝充盈后宫的消息,北凌意识到这是一个破冰的好机会,但亦有自知之明,中宫的的位置不做肖想,妃嫔秀女顺其自然。北凌此行,独辟蹊径,带来了一队绝色的歌舞姬与乐师,各个美艳绝伦,有男有女,不求和亲上位,专为贺寿而来。姿态放得极低,总不至于被拒之门外。
大家算盘打得劈啪作响,奈何无施展之地。谢太傅令礼部官员日日带三国使臣在京中闲逛溜达,美其名曰瞻仰京都风貌。十天半个月过去,丝毫不提皇帝何时召见,直将各国使者耗得心急火燎,抓耳挠腮。
其间,荣国公夫人以探病为由,携郡主入宫一回,给太后请了安之后,太后体恤,令其前往陛下寝殿探望伤病未愈的世子。
“这明摆着是坐不住了。”李嬷嬷待人走远,讥讽道,“据说自打使团入京,崔府上下便鸡飞狗跳,这位夫人也忒沉不住气了些。”
刘氏鄙夷,“名不正言不顺,自然草木皆兵。”至此,荣国公府遗孀与皇帝的私情,算是坐实了猜测,只差拿贼拿赃,一锤定音。
李嬷嬷有些担心,“若是皇帝喜新厌旧,与之断了瓜葛,可如何是好?”
刘氏冷笑,“那崔氏非是个吃素的,若是翻脸,定不会善罢甘休。”
李嬷嬷点头,“还是您明察秋毫。”
果然,不出几日,陛下便分别召见了三国使者,但只允许正使入宫,其余人等一律不见。
交趾国向来安分守己,皇帝收下贺寿的贡礼,对于两位公主的安置,给了择选的余地,一是暂留京都,赐府宅居住,请太学大儒传业授道,去留自由;二是择王室宗亲适龄嫡长子弟赐婚,未来掌公侯府邸内宅,比起入宫做一个可有可无的妃嫔,益处有过之而无不及。交趾国正史是个拎得清的,甫一面见陛下便心中有数,大晟这位凶名在外的新帝可不是个靠女色能够左右的主儿。公主即便入得后宫,恐怕也是清冷度日,徒劳无功。使官当即谢恩,至于如何抉择,陛下也未为难他,大可传书回去请示国主,再做定夺。
比起交趾,西北十六部则没那么好打发。一是对方乃平起平坐的邻邦,庆王起兵期间,不仅与之交好,且得益于其常年承担着抵抗好战的乌蒙分支的重任,相当于在大晟西北境外竖起的一道屏障。二来,十六部此次带来了部落的神女……号称承接神明眷顾,护佑部族的草原明珠。将神女进献给皇帝,意义非凡,满载着十足的诚意与压力。西北十六部此举,既是对皇后之位垂涎三尺,亦乃一箭双雕之计。最近,乌蒙死灰复燃,频频骚扰,十六部疲于应对,捉襟见肘。飞鹰军虽多有帮扶,但也只限于小规模冲突,范围止于边境,大军岿然不动。陛下若是收下神女为后,则双方关联更进一层,我之祸乱,彼之后患,向大晟请兵支援,顺理成章。如若不娶,那则是欠下一个大大的情分,则乌蒙之祸,陛下更不能坐视不理。如此一番阳谋,几乎是将诉求摆在了明面上,不可谓不用心良苦,堪称明智。
实则,陛下也并未令其筹谋落空。
皇帝让钦天监测算吉日良辰,亲自为草原神女加封璇玑公主,赐金龟玉卦等法器兼金银无数。念其身负草原兴衰安危,特准归家,并从京北大营增派五千兵士护送公主回返,至边疆,由飞鹰军再增五千人随公主深入草原,此万人不得公主令不归。虽非大张旗鼓的兵援,但该做的都做了,于十六部颜面增光添彩,两相得宜。
刘氏听闻皇帝应对之道,嗤之以鼻。
李嬷嬷嘴毒,“为了讨一个寡妇的欢心,咱们这位陛下可真是煞费苦心。如此挥金如土,谢太傅和那帮阁老难道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非为?”
刘氏剪下盆中一段花枝,轻嗤,“比起将中宫之位让与外人,花点银钱兵卒打发,何足挂齿。”
李嬷嬷嘲笑,“待他们二人奸情大白于天下,老顽固们怕是恨不能将一个两个公主请回来呢。”
刘氏冷讽,“成不了大器的东西。”
“交趾与十六部不难周旋,真正棘手的乃是北凌。”寝殿书房中,刘霄娓娓道来。
向瑾回宫有些时日了,最初为了圆上重伤未愈的谎,着实赋闲了一阵,闲得孩子将书房的藏书翻了个遍。舞刀弄枪是断然不敢的,唯一的消遣便是缠着陛下与他沙盘论战。
小世子后来将杜院判的话好生琢磨了几番,领悟其精髓,倒也真将自己的心结解开些许。既然医者诊断此乃正当年时体滋气盛必经之症,无伤大雅,他也便不再纠结,只当是如老院判所说,寻常毛病,不过机缘巧合,与他产生肌肤碰触的那个人……恰巧……阴差阳错而已。加之服了一阵子药后,颇为清心,夜梦暂歇,他也便没再别扭地躲着,一切如常。
当然,以陛下之心大如湖,大约根本未曾察觉孩子九转十八弯的心思。但凡向瑾寻他空闲时黏上来探讨兵法战例,陛下照旧不厌其烦,甘之如饴。只是,在拖了不少时日,不得不处理三国来使之后,便忙碌起来,无暇他顾。向瑾脚踝的伤处也好了大半,顺势复学。
先生入宫当日,拒绝轮椅与拐杖的小世子是被福安搀扶着一只脚跳着过来的。久违的师生二人,你瞅瞅我,我瞧瞧你……皆忍不住苦笑出声。
是日功课结束得早,刘霄顺势与世子分析三国使团之捭阖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