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从离婚开始 第141节
桑瑜回头看裴铮,裴铮一脸无辜:“毕竟,小舅子都喊我姐夫了。”
桑瑜双手抱胸,不忿的嘟囔,“他算哪门子的小舅子。”
虽然裴铮不太清楚桑瑜具体在闹什么别扭,但是,他想他能够体会到那种她和家里父母之间的问题,就是那种表面上风平浪静,但是其实下面已经波涛汹涌了。
可是裴铮不知道怎么安慰桑瑜,或者桑瑜也不需要他的安慰,他只是伸手拉住了桑瑜的手,刚刚开年,天气还冷得很,桑瑜的指尖冰冷,被裴铮细细的捏在手心里,他轻轻的说:“你要好好的保重自己的身体呀。”
桑瑜:???
裴铮:“因为你的身体跟着你很多年了,陪着你卖菜、干活、创业,刚刚还陪着你骂过了桑衡,它可真的是很辛苦呢,所以,要好好的保重自己的身体。”
桑瑜愣愣的看着裴铮,虽然在这个时候,这个话说出来真的是有点摸不到头脑,但是她想,她能够体会到裴铮那种隐藏在莫名其妙下的温柔。
是啊,什么都没有自己重要呢,就算是自己无法控制自己因为原生家庭种种不平而生气,可是不得不承认,这些愤怒是没有意义,她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而桑瑜也是在这一刻,那一直被堵在心里的火气似乎终于烟消云散。
裴铮又说:“你只有好好保重自己,说不定马上就能遇见好事情呢。”
桑瑜再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哪有什么好事情!”
“先好好保重自己了。”
事实证明,好好照顾自己确实会有好事情发生。
正月十五前一天,桑瑜从外面回来收拾一下准备下班,王巧玲进来了:“桑总,c城的刘总给你来电话了,等你一早上了。”
第123章
自从年前桑瑜把车床厂合营过来之后, 刘业跟桑瑜之间的联系就更加的紧密了,原来他们只是在服装上联系,现在还开始在了零件上联系。
桑瑜也是好奇过, 这刘业不是一直在做服装吗?为什么现在又弄起了零件来了?
刘业也没有瞒着桑瑜, 直接了当说, 服装他也在做,不过现在他儿子女儿都出来了,女儿更喜欢搞服装, 所以几年后可能服装就要交给她家女儿, 至于零件这个,是儿子感兴趣。
不过刘业自己心里面也是有一个小小的理想的,他也想造电视机冰箱之类的大件。
不过,这个理想现在注定是梦想,因为刘业这搞了半辈子服装现在又来搞电子零件,实在是摸着石头过河, 而且他自己在c城边上搞的那个工厂其实就是个草台班子, 做出来的东西实在不行,消耗率太高。
要不是, 他也不能把自己的单子分给桑瑜做,当然, 更重要的一点是, 他完全没有料到桑瑜的这个厂子里面居然还有一个八级工!
不过刘业也是非常谨慎的一个人, 第一次给桑瑜的单子数量不大, 而且都是一些精密的零件, 就是报着想要考验一下桑瑜的想法,看看她的厂子里面的八级工是不是真的就那么厉害。
没想到啊,桑瑜交给他的答卷简直是出乎意料的完美, 不光刘业这边请的工程师赞不绝口,就连下订单的外方也非常的满意,一下子就给了刘业一张大订单。
能接到大订单,刘业当然是高兴的,可是同时他自己也知道光靠着自己的那个小厂子根本吃不下大订单,而且这个订单能拿给自己,其实还是靠桑瑜的厂子,所以他没有任何犹豫给桑瑜打了电话。
桑瑜接到这个电话的时候也很诧异。
其实对于车床厂现在的转型也不算是成功,反正桑瑜知道,他们现在处于内陆,想要拿到外面的订单基本不可能,所以,刘业给她的第一个订单,她更多的是用来试水,来看看这个厂子到底能做到哪个程度。
如果水平高的话,她可是想过去买一条成熟的生产线的。
这个想法还是刘业给自己的,刘业原来跟桑瑜说过她的小理想,或者说是小梦想,可是在桑瑜看起来这个梦想并非遥不可及。
现在的华国确实是巨大的世界工厂,并且也因为做世界工厂的这些年,用廉价的劳动力,一方面养活了大部分的人民,另一方面也为自己能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子设备生产国做了铺垫、练了手,为以后转型做了最充分的准备。
桑瑜可没有忘记,就在二十年后,华国的家用电器就已经开始争夺世界的龙头,甚至在三十多年、四十年后,华国的家电就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无法替代也无法相争的存在了。
如果说当时拿下车床厂的时候,桑瑜都没有想好要它做什么的话,那么现在她真的是被推着往前走,推着去为它考虑。
就在桑瑜还在考虑怎么开始下一步,怎么往电子那边靠的时候,刘业的电话就打来了,而这一次刘业给了她一个相当大的单子,把这个单子做好了,车床厂的工人们大半年的工资都保住了,而且自己还能转不少。
不过让桑瑜奇怪的是:“这么大的单子,你就直接分给我了?你怎么不自己做?”
桑瑜现在和刘业的关系好,所以在说起话的时候也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想到什么就问什么了。
刘业听到这个话,嘿嘿的笑了两声:“一顿饱还是顿顿饱,我还是分得清楚的。”
就这样,桑瑜拿到了这个订单,她根本就没有花费任何的力气和手段,完全是天上掉下了这样一个大馅饼。
不过这个订单桑瑜也仔细的看过了,这个订单别看大,但是要求生产的东西都是一些机械零件,可以这么说,没有什么技术水平,如果一定要说有,那么就是没有相应的生产线。
这个问题嘛。
桑瑜去了刘建设的家。
她去的时候是傍晚,这个时候正好是吃过晚饭的时候,桑瑜到的时候,看见刘建设正好在跟刘玉国在下棋。
最近刘玉城不在家,他正在忙着在大学城附近万年青分店的事,所以,忙得不得了,根本就没有空回来吃饭,连住都住在万年青的员工宿舍里面。
刘建设一家看到桑瑜的到来都很高兴,实话实说,他们家现在的日子过得滋润是跟桑瑜有直接关系的,所以,除了本来就很好的师徒关系之外,还有着一份别样的感恩在其中。
刘建设说:“你可是真是稀客,以前在厂子里面的时候,还经常来师傅家吃饭,现在一年都见不到你两次。”
桑瑜笑:“师傅瞎说,我前天才去厂子里,还跟你见面了。”
桑瑜坐下后跟大家寒暄了一阵子,就直接切入了主题,她问:“师傅,你会弄电视机不?”
“啥叫会弄?”
“就是能不能造?”
“你要是说拆开又装起来可不是什么难事儿,虽然我没有拆过,但是它的难度应该就是比收音机和洗衣机难一点。”刘建设说这个话还真不是什么吹牛,他是八级工,又喜欢摆弄这个东西,所以附近谁家里东西坏了都让他修一修。
就连桑瑜那个洗衣机,去年国庆前后出了点毛病,也是请刘建设去弄的,他把洗衣机拉回家,给拆了好几次,又装回来好几次就跟桑瑜说,这么个玩意儿,居然卖得那么贵,要是我们自己能产就好了。
那个时候,桑瑜只是听过就算了,现在想想看,她真的是太庆幸自己有这么一个八级工的师傅了。
“那我把商场里面的那台电视机给你搬过来,你拆开看看研究一下。”
刘建设是了解桑瑜,她是个做一步就想三步的人,今天她让自己拆电视机,肯定不是打着要修电视机的主意,他问:“你打算干什么?”
“师傅,我想生产电视机,想生产洗衣机,想生产电冰箱,想做我们花国人自己的家用电器。”桑瑜年轻的脸庞上带着笑,那是一种自信又坚定的笑容。
屋子里面所有的人都被桑瑜的话给惊得愣在那里,半天都说不出一个字来。
几秒钟之后,刘建设第一个就跳了起来,对着桑瑜连连说了几个“好”字,然后在屋子里面走来走去,不停得搓着双手,看得出是相当的激动了。
在屋子里来回的转了几圈之后,刘建设的内心终于平静了一点,他再次走到了桑瑜的身边坐下,殷切的看着桑瑜:“那么,你需要我做什么?”
桑瑜也不客气,就说:“我需要你好好研究一下这些家电生产的话,我们欠缺什么,然后,我打算让你玉国两个人去一趟r国,去看看他们的厂子和设备,确定一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生产线,然后我们自己搞一条生产线,自己造家电。”
桑瑜说这个话说得理所当然,可是落在大家的耳朵里面几乎就跟在听天方夜谭一样,刘建设甚至转过头跟周会计说:“快,快掐一把我,看看我是不是在做梦。”
周会计噗嗤一声笑了,也不客气,就往刘建设的腰上掐了一把,疼得老头龇牙咧嘴,虽然疼,可是脸上却笑得开怀:“好好好!”
说着,他又对着桑瑜万分慎重的说:“桑总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就只管放心吧,我肯定完成这个任务!”
桑瑜是懂刘建设的,刘建设现在称呼自己为桑总,就代表着,他告诉自己,这件事他可不是站在师徒的角度上去做,毕竟师徒是有人情在,他是站在上下级的角度上去做,那就代表着,他下了军令状,一定会全力以赴。
时间一晃就大半年过去了,桑瑜每天一样是忙得不可开交,不过,所幸的是,今年开年时候的各种乱七八糟,终于渐渐地理出了头绪来了。
太新镇在这两年之中人口已经翻了两番了,而万年青俨然已经成为了太新镇新的中心。
万年青现在的业务涵盖了菜市场、商场、商业街,并且都有扩大,特别是商业街已经从一开始的一条扩大到了四条,并且所有的铺面都盖上了二层,供不应求。
桑瑜在五一劳动节的时候,直接给万年青重新挂了一个牌子,现在万年青已经成为了一个商业广场。
虽然现在的人们对于这个名字还不是特别理解其中的含金量,可是滨江市的每个人都知道,周末那一定是要去万年青的。
现在的万年青,有类似后世超市的万年青商场、还有综合菜市场、还有可以供吃喝购物的商业街,甚至在今年国庆的时候就要开业的儿童游乐园和步行街。
这些设施直接让太新镇的规模以万年青为中心扩大了好几倍,虽然多半都是原来太新镇上居民盖的民房,可是也热闹了很多,特别是远远看过去,这哪里是一个镇子,简直是一个小型的城区了。
第124章
由于太新镇过于迅猛的发展, 再加上距离太新镇不到十公里的大学城已经开始初见雏形,省里面终于批复了滨江市的申请,给滨江市设立了第四个区。
原本的滨江市只有三个区, 分别是东区、西区和市区, 没错, 就是这么直白、毫无美感、只用实用性的名字。
太新镇原来是属于西区的,不过由于太新镇距离西区的有二十多公里,又只有一趟公交车, 所以它的发展实在不怎么样, 就算是在西区中也不算显眼,要不是有木材厂这个大厂在,太新镇就更没有存在感了。
不过现在太新镇和大学城几乎已经快连到了一起,虽然现在的经济还不算多显眼,可是能够预想得到的,以后这个区的人口绝对不会少, 人口一多, 那么就什么都跟上去了。
所以,这个第四个区的落在了太新镇和大学城这一块上, 被称为学府区。
而区政府则搬到了大学城附近。
这个消息一出,对于滨江市来说, 那无疑巨大的, 最显著的表现就在裴铮开发的大学城附近的房子。
裴铮的房子请的设计师就是刘比亚, 当然桑瑜也提供了不少关于四十年后的房子的趋势。
虽然上一世的桑瑜从来没有过自己的房子, 但是不耽误她喜欢幻想, 所以,她在街上收到了哪个楼盘发的传单的时候,都不忘记拿回去在自己的破出租屋里面仔细的研究一番。
比如多大的房子要怎么装、要摆放什么样的东西……
想象得多了, 自然而然很多房子的户型她都记得,虽然她自己从中找不到什么联系,可是把这些告诉刘比亚他们,他们这些专业的设计师一横向对比总结,就立刻融会贯通了。
接着就是和裴铮两个人一起商量,最后定下了七个方案。
其中最大的是三百平的别墅,只有十套,裴铮也知道这个年代这个面积的房子不好卖,不过他也不指望马上就卖掉,而是打算全部留在手里面,静待有缘人。
除了这最大的十套之外,剩下的房子都是从五十平到一百一十平的房子,八十年代的时候可没有什么公摊的说法,所以这些个房子其实要比四十年后的同样面积的房子大多了。
第一期盖了一半的时候桑瑜去看了,就发现刘比亚真的不愧是干这个的,设计的房型都挺好的,几乎没有这个年代的老房子里面会被浪费的地方。
本来桑瑜以为这些房子肯定能卖得好,毕竟各样的户型都有,给不同的人提供了不同的选择,可是一直到第一期的房子都盖完了,裴铮的售楼处也没有小猫三两只。
就算是来了人,那也只是进来看看,反正到了七八月的时候,裴铮居然连一套房子都没有卖出去。
桑瑜那个时候都替裴铮着急了,但是裴铮还是老神在在的,甚至他都跟银行打通了关系,贷款开始盖第二期。
这个年代跟几十年后房地产起飞的时候可不一样,那个时候贷款盖房子是国家有扶持,只要你想盖房子,有点资质,那么国家就给你放贷,而且国家根本不愁贷款收不回来,毕竟那个时候的房子是供不应求,房子都不用盖出来,凭着一张图纸就能卖房,房子只要一被顾客看上,那贷款就落在了顾客的头上,开发商就是一个转手,只要你的心不野,步子再走稳一点,那么风险不高。
可是现在可不一样,国家根本就没有这个政策,就连办贷款这个事情也是国家刚刚开口子,大家都在矜矜业业的摸石头过河,就算银行有贷款任务,也谈得小心谨慎。
就在桑瑜为了发愁是不是裴铮做房地产做得太早了,步子迈得太快了,把自己给架在了高处要挂在这里的时候,设置学府区的消息就到了。
然后……
桑瑜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了。
消息是第一天下来的,第二天就有人过来买了一套房,买得是最小的户型,而他的购买就跟蝴蝶效应一样,从第三天开始,陆陆续续的就有人开始来问房子,成交的也很快。
以甚至因为成交得太快,售楼处的几个负责卖房子的姑娘都没有把话术很熟练,就这样莫名其妙的卖出去了一套又一套的房子。
也就是在一个多礼拜之后,第一期的一百多套房子居然就售罄了,后面来的人无一不捶胸顿足的,恨自己没有下手快一点。
桑瑜双手抱胸,不忿的嘟囔,“他算哪门子的小舅子。”
虽然裴铮不太清楚桑瑜具体在闹什么别扭,但是,他想他能够体会到那种她和家里父母之间的问题,就是那种表面上风平浪静,但是其实下面已经波涛汹涌了。
可是裴铮不知道怎么安慰桑瑜,或者桑瑜也不需要他的安慰,他只是伸手拉住了桑瑜的手,刚刚开年,天气还冷得很,桑瑜的指尖冰冷,被裴铮细细的捏在手心里,他轻轻的说:“你要好好的保重自己的身体呀。”
桑瑜:???
裴铮:“因为你的身体跟着你很多年了,陪着你卖菜、干活、创业,刚刚还陪着你骂过了桑衡,它可真的是很辛苦呢,所以,要好好的保重自己的身体。”
桑瑜愣愣的看着裴铮,虽然在这个时候,这个话说出来真的是有点摸不到头脑,但是她想,她能够体会到裴铮那种隐藏在莫名其妙下的温柔。
是啊,什么都没有自己重要呢,就算是自己无法控制自己因为原生家庭种种不平而生气,可是不得不承认,这些愤怒是没有意义,她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而桑瑜也是在这一刻,那一直被堵在心里的火气似乎终于烟消云散。
裴铮又说:“你只有好好保重自己,说不定马上就能遇见好事情呢。”
桑瑜再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哪有什么好事情!”
“先好好保重自己了。”
事实证明,好好照顾自己确实会有好事情发生。
正月十五前一天,桑瑜从外面回来收拾一下准备下班,王巧玲进来了:“桑总,c城的刘总给你来电话了,等你一早上了。”
第123章
自从年前桑瑜把车床厂合营过来之后, 刘业跟桑瑜之间的联系就更加的紧密了,原来他们只是在服装上联系,现在还开始在了零件上联系。
桑瑜也是好奇过, 这刘业不是一直在做服装吗?为什么现在又弄起了零件来了?
刘业也没有瞒着桑瑜, 直接了当说, 服装他也在做,不过现在他儿子女儿都出来了,女儿更喜欢搞服装, 所以几年后可能服装就要交给她家女儿, 至于零件这个,是儿子感兴趣。
不过刘业自己心里面也是有一个小小的理想的,他也想造电视机冰箱之类的大件。
不过,这个理想现在注定是梦想,因为刘业这搞了半辈子服装现在又来搞电子零件,实在是摸着石头过河, 而且他自己在c城边上搞的那个工厂其实就是个草台班子, 做出来的东西实在不行,消耗率太高。
要不是, 他也不能把自己的单子分给桑瑜做,当然, 更重要的一点是, 他完全没有料到桑瑜的这个厂子里面居然还有一个八级工!
不过刘业也是非常谨慎的一个人, 第一次给桑瑜的单子数量不大, 而且都是一些精密的零件, 就是报着想要考验一下桑瑜的想法,看看她的厂子里面的八级工是不是真的就那么厉害。
没想到啊,桑瑜交给他的答卷简直是出乎意料的完美, 不光刘业这边请的工程师赞不绝口,就连下订单的外方也非常的满意,一下子就给了刘业一张大订单。
能接到大订单,刘业当然是高兴的,可是同时他自己也知道光靠着自己的那个小厂子根本吃不下大订单,而且这个订单能拿给自己,其实还是靠桑瑜的厂子,所以他没有任何犹豫给桑瑜打了电话。
桑瑜接到这个电话的时候也很诧异。
其实对于车床厂现在的转型也不算是成功,反正桑瑜知道,他们现在处于内陆,想要拿到外面的订单基本不可能,所以,刘业给她的第一个订单,她更多的是用来试水,来看看这个厂子到底能做到哪个程度。
如果水平高的话,她可是想过去买一条成熟的生产线的。
这个想法还是刘业给自己的,刘业原来跟桑瑜说过她的小理想,或者说是小梦想,可是在桑瑜看起来这个梦想并非遥不可及。
现在的华国确实是巨大的世界工厂,并且也因为做世界工厂的这些年,用廉价的劳动力,一方面养活了大部分的人民,另一方面也为自己能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子设备生产国做了铺垫、练了手,为以后转型做了最充分的准备。
桑瑜可没有忘记,就在二十年后,华国的家用电器就已经开始争夺世界的龙头,甚至在三十多年、四十年后,华国的家电就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无法替代也无法相争的存在了。
如果说当时拿下车床厂的时候,桑瑜都没有想好要它做什么的话,那么现在她真的是被推着往前走,推着去为它考虑。
就在桑瑜还在考虑怎么开始下一步,怎么往电子那边靠的时候,刘业的电话就打来了,而这一次刘业给了她一个相当大的单子,把这个单子做好了,车床厂的工人们大半年的工资都保住了,而且自己还能转不少。
不过让桑瑜奇怪的是:“这么大的单子,你就直接分给我了?你怎么不自己做?”
桑瑜现在和刘业的关系好,所以在说起话的时候也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想到什么就问什么了。
刘业听到这个话,嘿嘿的笑了两声:“一顿饱还是顿顿饱,我还是分得清楚的。”
就这样,桑瑜拿到了这个订单,她根本就没有花费任何的力气和手段,完全是天上掉下了这样一个大馅饼。
不过这个订单桑瑜也仔细的看过了,这个订单别看大,但是要求生产的东西都是一些机械零件,可以这么说,没有什么技术水平,如果一定要说有,那么就是没有相应的生产线。
这个问题嘛。
桑瑜去了刘建设的家。
她去的时候是傍晚,这个时候正好是吃过晚饭的时候,桑瑜到的时候,看见刘建设正好在跟刘玉国在下棋。
最近刘玉城不在家,他正在忙着在大学城附近万年青分店的事,所以,忙得不得了,根本就没有空回来吃饭,连住都住在万年青的员工宿舍里面。
刘建设一家看到桑瑜的到来都很高兴,实话实说,他们家现在的日子过得滋润是跟桑瑜有直接关系的,所以,除了本来就很好的师徒关系之外,还有着一份别样的感恩在其中。
刘建设说:“你可是真是稀客,以前在厂子里面的时候,还经常来师傅家吃饭,现在一年都见不到你两次。”
桑瑜笑:“师傅瞎说,我前天才去厂子里,还跟你见面了。”
桑瑜坐下后跟大家寒暄了一阵子,就直接切入了主题,她问:“师傅,你会弄电视机不?”
“啥叫会弄?”
“就是能不能造?”
“你要是说拆开又装起来可不是什么难事儿,虽然我没有拆过,但是它的难度应该就是比收音机和洗衣机难一点。”刘建设说这个话还真不是什么吹牛,他是八级工,又喜欢摆弄这个东西,所以附近谁家里东西坏了都让他修一修。
就连桑瑜那个洗衣机,去年国庆前后出了点毛病,也是请刘建设去弄的,他把洗衣机拉回家,给拆了好几次,又装回来好几次就跟桑瑜说,这么个玩意儿,居然卖得那么贵,要是我们自己能产就好了。
那个时候,桑瑜只是听过就算了,现在想想看,她真的是太庆幸自己有这么一个八级工的师傅了。
“那我把商场里面的那台电视机给你搬过来,你拆开看看研究一下。”
刘建设是了解桑瑜,她是个做一步就想三步的人,今天她让自己拆电视机,肯定不是打着要修电视机的主意,他问:“你打算干什么?”
“师傅,我想生产电视机,想生产洗衣机,想生产电冰箱,想做我们花国人自己的家用电器。”桑瑜年轻的脸庞上带着笑,那是一种自信又坚定的笑容。
屋子里面所有的人都被桑瑜的话给惊得愣在那里,半天都说不出一个字来。
几秒钟之后,刘建设第一个就跳了起来,对着桑瑜连连说了几个“好”字,然后在屋子里面走来走去,不停得搓着双手,看得出是相当的激动了。
在屋子里来回的转了几圈之后,刘建设的内心终于平静了一点,他再次走到了桑瑜的身边坐下,殷切的看着桑瑜:“那么,你需要我做什么?”
桑瑜也不客气,就说:“我需要你好好研究一下这些家电生产的话,我们欠缺什么,然后,我打算让你玉国两个人去一趟r国,去看看他们的厂子和设备,确定一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生产线,然后我们自己搞一条生产线,自己造家电。”
桑瑜说这个话说得理所当然,可是落在大家的耳朵里面几乎就跟在听天方夜谭一样,刘建设甚至转过头跟周会计说:“快,快掐一把我,看看我是不是在做梦。”
周会计噗嗤一声笑了,也不客气,就往刘建设的腰上掐了一把,疼得老头龇牙咧嘴,虽然疼,可是脸上却笑得开怀:“好好好!”
说着,他又对着桑瑜万分慎重的说:“桑总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就只管放心吧,我肯定完成这个任务!”
桑瑜是懂刘建设的,刘建设现在称呼自己为桑总,就代表着,他告诉自己,这件事他可不是站在师徒的角度上去做,毕竟师徒是有人情在,他是站在上下级的角度上去做,那就代表着,他下了军令状,一定会全力以赴。
时间一晃就大半年过去了,桑瑜每天一样是忙得不可开交,不过,所幸的是,今年开年时候的各种乱七八糟,终于渐渐地理出了头绪来了。
太新镇在这两年之中人口已经翻了两番了,而万年青俨然已经成为了太新镇新的中心。
万年青现在的业务涵盖了菜市场、商场、商业街,并且都有扩大,特别是商业街已经从一开始的一条扩大到了四条,并且所有的铺面都盖上了二层,供不应求。
桑瑜在五一劳动节的时候,直接给万年青重新挂了一个牌子,现在万年青已经成为了一个商业广场。
虽然现在的人们对于这个名字还不是特别理解其中的含金量,可是滨江市的每个人都知道,周末那一定是要去万年青的。
现在的万年青,有类似后世超市的万年青商场、还有综合菜市场、还有可以供吃喝购物的商业街,甚至在今年国庆的时候就要开业的儿童游乐园和步行街。
这些设施直接让太新镇的规模以万年青为中心扩大了好几倍,虽然多半都是原来太新镇上居民盖的民房,可是也热闹了很多,特别是远远看过去,这哪里是一个镇子,简直是一个小型的城区了。
第124章
由于太新镇过于迅猛的发展, 再加上距离太新镇不到十公里的大学城已经开始初见雏形,省里面终于批复了滨江市的申请,给滨江市设立了第四个区。
原本的滨江市只有三个区, 分别是东区、西区和市区, 没错, 就是这么直白、毫无美感、只用实用性的名字。
太新镇原来是属于西区的,不过由于太新镇距离西区的有二十多公里,又只有一趟公交车, 所以它的发展实在不怎么样, 就算是在西区中也不算显眼,要不是有木材厂这个大厂在,太新镇就更没有存在感了。
不过现在太新镇和大学城几乎已经快连到了一起,虽然现在的经济还不算多显眼,可是能够预想得到的,以后这个区的人口绝对不会少, 人口一多, 那么就什么都跟上去了。
所以,这个第四个区的落在了太新镇和大学城这一块上, 被称为学府区。
而区政府则搬到了大学城附近。
这个消息一出,对于滨江市来说, 那无疑巨大的, 最显著的表现就在裴铮开发的大学城附近的房子。
裴铮的房子请的设计师就是刘比亚, 当然桑瑜也提供了不少关于四十年后的房子的趋势。
虽然上一世的桑瑜从来没有过自己的房子, 但是不耽误她喜欢幻想, 所以,她在街上收到了哪个楼盘发的传单的时候,都不忘记拿回去在自己的破出租屋里面仔细的研究一番。
比如多大的房子要怎么装、要摆放什么样的东西……
想象得多了, 自然而然很多房子的户型她都记得,虽然她自己从中找不到什么联系,可是把这些告诉刘比亚他们,他们这些专业的设计师一横向对比总结,就立刻融会贯通了。
接着就是和裴铮两个人一起商量,最后定下了七个方案。
其中最大的是三百平的别墅,只有十套,裴铮也知道这个年代这个面积的房子不好卖,不过他也不指望马上就卖掉,而是打算全部留在手里面,静待有缘人。
除了这最大的十套之外,剩下的房子都是从五十平到一百一十平的房子,八十年代的时候可没有什么公摊的说法,所以这些个房子其实要比四十年后的同样面积的房子大多了。
第一期盖了一半的时候桑瑜去看了,就发现刘比亚真的不愧是干这个的,设计的房型都挺好的,几乎没有这个年代的老房子里面会被浪费的地方。
本来桑瑜以为这些房子肯定能卖得好,毕竟各样的户型都有,给不同的人提供了不同的选择,可是一直到第一期的房子都盖完了,裴铮的售楼处也没有小猫三两只。
就算是来了人,那也只是进来看看,反正到了七八月的时候,裴铮居然连一套房子都没有卖出去。
桑瑜那个时候都替裴铮着急了,但是裴铮还是老神在在的,甚至他都跟银行打通了关系,贷款开始盖第二期。
这个年代跟几十年后房地产起飞的时候可不一样,那个时候贷款盖房子是国家有扶持,只要你想盖房子,有点资质,那么国家就给你放贷,而且国家根本不愁贷款收不回来,毕竟那个时候的房子是供不应求,房子都不用盖出来,凭着一张图纸就能卖房,房子只要一被顾客看上,那贷款就落在了顾客的头上,开发商就是一个转手,只要你的心不野,步子再走稳一点,那么风险不高。
可是现在可不一样,国家根本就没有这个政策,就连办贷款这个事情也是国家刚刚开口子,大家都在矜矜业业的摸石头过河,就算银行有贷款任务,也谈得小心谨慎。
就在桑瑜为了发愁是不是裴铮做房地产做得太早了,步子迈得太快了,把自己给架在了高处要挂在这里的时候,设置学府区的消息就到了。
然后……
桑瑜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了。
消息是第一天下来的,第二天就有人过来买了一套房,买得是最小的户型,而他的购买就跟蝴蝶效应一样,从第三天开始,陆陆续续的就有人开始来问房子,成交的也很快。
以甚至因为成交得太快,售楼处的几个负责卖房子的姑娘都没有把话术很熟练,就这样莫名其妙的卖出去了一套又一套的房子。
也就是在一个多礼拜之后,第一期的一百多套房子居然就售罄了,后面来的人无一不捶胸顿足的,恨自己没有下手快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