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今天是丛迪回国后的第一个生日,一家子聚一起吃晚饭。丛风回来得早一些,父亲说丛迪最近犯鼻炎,家里干脆大扫除,把陈年旧物都收整收整。
不收不知道,家里还翻出来点老古董,不知道哪还有几枚袁大头,被丛迪拿去郑宇的店里了。
只剩下丛风和郑宇从前住的房间没有打扫。这间房一直保留着,两个人不回家时便锁住,等他们回来再收拾。
房间很大,但摆上两张床后便显得有些拥挤了,桌子和衣柜都是两套,桌上的旧书摆得整齐,衣柜里没有衣物。
他们刚住入丛家时分住两个卧室,后来丛母怀了宝宝,丛父本想把书房收拾成婴儿房,但郑宇那时是爱上逃课去找老堆哥的年纪,干脆办了走读,丛风便将二人的卧室搬到一起,把另一间房让给即将出生的弟弟。一别许多年,房间形态停留在了一个陌生的状态。
把收纳箱拖进门,丛风弯腰打开自己的衣柜,里面塞的是一些纸质旧物,他挑挑拣拣,居然翻出来了一本日记。
他没有记日记的习惯,打开一看,这日记本的时间跨度极长,从小学到高中,断断续续,翻过几页就是一段漫长岁月。
他有点印象,这本日记曾经被他视为珍宝,薄薄几页纸,横跨从福利院到丛家到住校的三个阶段。
字体是他的成长史,最初几页是一板一眼的,一个字占两行格子,最后几页是潇洒的连体字,越写越不耐烦,到末尾几个字已经飘到天上去。
他真正体会到何为五味杂陈,在福利院的生活是疲惫的、被忽视的,可到了丛家后,又回味起福利院的无拘无束。
认知似乎总是比经历更晚一步降临,后来有了弟弟,难免又怀念刚进丛家时倍受关心的生活。
一来二去,他便笃定自己已经学会珍惜当下,无论好坏,照单全收。
可这也没有用,住校后,自治的生活又有几分像福利院时代,他不可避免地思念起在家里的时光。
日记本形成了某种轮回,扉页用龙飞凤舞的连体字写了一句判词,是叔本华的那句超火名言的前半句:得到了会无聊,得不到会痛苦。
丛风看得想笑,从前以为自己看透真谛,此时只觉得天真得有几分可爱,原来自己也有这么一段幼稚心事。
可笑过之后,他忽然有些懂得方与宣的想法,文物对他来说恰如同这本日记,完完整整记录了一个少年跌宕起伏的成长,有始有终,有可预测的结局:这点小九九到底成了藏在心底的病灶,变成他要求方与宣写在备忘录里的那句叮嘱。
卧室房门被轻敲两声,郑宇从外面走进来。
他踩了双不怎么合脚的拖鞋,边走边龇牙咧嘴。难得穿了身像模像样的衣服,行为举止却还是老样子,提着俩裤腿,腿一岔就蹲下来,和丛风一起看着衣柜里的书。
二人一时无言,丛风阴阴盯着他,把郑宇盯得冒汗:“看我干嘛?”
丛风懒得理他,继续整理东西。
日记收好,下面埋的都是读书时候用的东西,丛风一本本抽出来看,把灰尘扑得到处都是。
郑宇被呛了一口,挥着手驱散粉尘,眯眼看着丛风手里的书,忽然“哎”一声:“这个好啊,给我留着,我拿店里去。”
那是几本薄薄的小话本,没有书号,泛黄的封面只用最简单的字体印着书名,作者不详,内容大多是天马行空的志怪故事,当年老堆哥淘了不少这种小话本子,郑宇老是夹带在教科书里,拿去学校偷偷看。
他翻了几页书,里面的字迹还很清晰,也没太多破损,立刻满意道:“你把这些书都给我,我批发价要了,怎么样?”
“拿走。”丛风又翻出一本薄册子,头都没抬,反手抛进郑宇怀里。
郑宇连忙抬手去接,宝贝得很,细心捋平页脚折痕,打开看了几眼,结果被故事吸引进去,坐在一旁的椅子上津津有味读起来。
丛风整理完衣柜,收出来一部分需要清理的杂物,装进收纳箱中,一本日记自己留着,一些绝版旧书则留给郑宇。
撑着膝盖站起来,才发现郑宇已经看得如痴如醉,他走过去把那本书抽出来,倒扣着拍在桌子上:“快点收拾!”
“好好好,你等我放个书签儿啊。”郑宇从口袋里掏了半天,掏出来一张卫生纸,把纸巾夹在书里,瞧着很埋汰。
丛风低头看着郑宇撅个腚拱来拱去,没忍住抬脚踢了踢:“有话?有话就直说。”
“哎!”郑宇摸摸屁股,又憋了会儿,压低声音说,“你过来。”
丛风站如松,绝不蹲下与之平视。
他不妥协,只能郑宇站起来。他瞥一眼房门,走过去关严实,才说:“妈刚才给我推了个微信,说是朋友家的孩子,最近正在寻觅良缘,跟你差不多大,她觉得特适合你,不想错过机会,跟那头打过招呼了,让你聊聊。”
“怎么还交代给你转手一轮?”
“觉得你忙,不想触霉头呗。成天到晚拉着这张脸,不知道的以为是来砸场子的。谁敢跟你说话!”郑宇点着手机,把那张微信二维码翻出来,现场扫出来展示给丛风看,“喏,看一眼。”
丛风烦得要死,连头像昵称都没仔细看,一顺手点进朋友圈,当即明白为什么郑宇这么说了。
小姑娘朋友圈仅对陌生人展示九张图,九宫格就是昨天发的,拍摄手法十分狂野,内容是工作参会的日常,没有配文案,几张图里就没一张是高清的,偶尔露出会议名称的文字也糊成一团,唯有一张大合照勉强看得清。
站在中间靠右的是个老熟人,此人十分钟前才发了一篇小作文来,描写会场内的茶歇格外难吃,见到了几个行业大拿,虽然难吃,但不虚此行。
丛风看一眼对着他直乐的郑宇,按上锁屏:“闲的没事干就把收纳箱搬下去。”
“这姐姐是方哥同事啊!”郑宇拿胳膊肘拐他一下,“交个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
“自己收!收完抬下去!”丛风指了指他,无情地转身下楼去了。
丛母还没从公司回来,丛父在书房里,空荡荡一栋大房子有些冷清,一楼客厅的餐桌已经清空,等待尚在路上的大餐和蛋糕。
丛风不喜欢在公共区域呆着,他溜达到边角,靠在窗边,对着二维码看了会儿,还是点了好友申请。
既然说“打过招呼”,那对面便是知道此事且允许发生,他不好把人晾着,不太尊重对面的女生,也下母亲的面子,先加个好友,有什么事当面说清楚。
等待申请通过的间隙,他点开对方的头像,一位八块腹肌的肌肉男,赤裸上身,古铜色肌肤,仿若内裤广告。
丛风眼皮直跳,眼不见为净,关了图片又去看那张大合照。
照片里大约十几人,站在一处展板前,上面印着活动logo,图上正中央是一位花白色头发的老教授,面带笑意,左右分立两位带队专家,之所以判断是专家,放眼整张照片,年轻人簇拥成圈,只有中间这三人瞧着资历最深。
靠右边的是位笑容优雅大方的女士,方与宣站在她身侧,丛风想到方与宣曾提起自己的师傅,大概就是这位。
目光下移,底下还蹲了一排,最显眼的那位赫然是前几天的大寿星,大寿星蹲在左半边,看得人一阵窝火。
丛风强行忽略,去数图上的女孩,不多不少正好五个,有几位看起来像大学生,只有一人符合描述中“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大概就是本账号的主人。
好友申请通过,丛风正准备和对方讲清楚情况,却不想对面先发制人,招呼都没打一个,先砸出一句:“帅哥,看看照片。”
丛风捧着手机,面色诡异,忽然听到身后一声惨叫,接着是收纳箱从楼梯上滑下来的声音,咚咚咚一阶阶往下跳,奇迹般地没有翻,一路顺滑地滚至一楼。
罪魁祸首郑宇缩着脖子站在楼上,二楼书房门应声打开,丛父探出头来。
扫视一圈屋中情况,他没说其他的,只招招手喊丛风上来。
好多年没进父亲的书房,里面的布置和从前不太一样,熏香味道倒是始终没变,味觉唤醒记忆,书房再次变得亲切。
丛父倒一杯咖啡递给他,问:“最近工作很忙吧,我听说市里任务挺重的。”
“还好。”丛风没坐下,捧着那杯咖啡,靠在写字台边。
“等会儿吃饭,听到些操心的话,你别嫌烦。”丛父说,“你妈那天看见孙姨抱孙子,就老惦记你。小迪毕竟和我们住一起,眼皮子底下能看着,你们独自在外面闯,没有个体己人照顾,她总想操心。”
丛风转头看着他。
“前几天遇到刘院长,说你帮他们福利院搭线找团队,在院里办了残障儿童心理辅导,同你道谢来着,我刚也注意到你的精气神比以前好很多,就知道你过得好。过得好我就放心了。”
精气神好?
不收不知道,家里还翻出来点老古董,不知道哪还有几枚袁大头,被丛迪拿去郑宇的店里了。
只剩下丛风和郑宇从前住的房间没有打扫。这间房一直保留着,两个人不回家时便锁住,等他们回来再收拾。
房间很大,但摆上两张床后便显得有些拥挤了,桌子和衣柜都是两套,桌上的旧书摆得整齐,衣柜里没有衣物。
他们刚住入丛家时分住两个卧室,后来丛母怀了宝宝,丛父本想把书房收拾成婴儿房,但郑宇那时是爱上逃课去找老堆哥的年纪,干脆办了走读,丛风便将二人的卧室搬到一起,把另一间房让给即将出生的弟弟。一别许多年,房间形态停留在了一个陌生的状态。
把收纳箱拖进门,丛风弯腰打开自己的衣柜,里面塞的是一些纸质旧物,他挑挑拣拣,居然翻出来了一本日记。
他没有记日记的习惯,打开一看,这日记本的时间跨度极长,从小学到高中,断断续续,翻过几页就是一段漫长岁月。
他有点印象,这本日记曾经被他视为珍宝,薄薄几页纸,横跨从福利院到丛家到住校的三个阶段。
字体是他的成长史,最初几页是一板一眼的,一个字占两行格子,最后几页是潇洒的连体字,越写越不耐烦,到末尾几个字已经飘到天上去。
他真正体会到何为五味杂陈,在福利院的生活是疲惫的、被忽视的,可到了丛家后,又回味起福利院的无拘无束。
认知似乎总是比经历更晚一步降临,后来有了弟弟,难免又怀念刚进丛家时倍受关心的生活。
一来二去,他便笃定自己已经学会珍惜当下,无论好坏,照单全收。
可这也没有用,住校后,自治的生活又有几分像福利院时代,他不可避免地思念起在家里的时光。
日记本形成了某种轮回,扉页用龙飞凤舞的连体字写了一句判词,是叔本华的那句超火名言的前半句:得到了会无聊,得不到会痛苦。
丛风看得想笑,从前以为自己看透真谛,此时只觉得天真得有几分可爱,原来自己也有这么一段幼稚心事。
可笑过之后,他忽然有些懂得方与宣的想法,文物对他来说恰如同这本日记,完完整整记录了一个少年跌宕起伏的成长,有始有终,有可预测的结局:这点小九九到底成了藏在心底的病灶,变成他要求方与宣写在备忘录里的那句叮嘱。
卧室房门被轻敲两声,郑宇从外面走进来。
他踩了双不怎么合脚的拖鞋,边走边龇牙咧嘴。难得穿了身像模像样的衣服,行为举止却还是老样子,提着俩裤腿,腿一岔就蹲下来,和丛风一起看着衣柜里的书。
二人一时无言,丛风阴阴盯着他,把郑宇盯得冒汗:“看我干嘛?”
丛风懒得理他,继续整理东西。
日记收好,下面埋的都是读书时候用的东西,丛风一本本抽出来看,把灰尘扑得到处都是。
郑宇被呛了一口,挥着手驱散粉尘,眯眼看着丛风手里的书,忽然“哎”一声:“这个好啊,给我留着,我拿店里去。”
那是几本薄薄的小话本,没有书号,泛黄的封面只用最简单的字体印着书名,作者不详,内容大多是天马行空的志怪故事,当年老堆哥淘了不少这种小话本子,郑宇老是夹带在教科书里,拿去学校偷偷看。
他翻了几页书,里面的字迹还很清晰,也没太多破损,立刻满意道:“你把这些书都给我,我批发价要了,怎么样?”
“拿走。”丛风又翻出一本薄册子,头都没抬,反手抛进郑宇怀里。
郑宇连忙抬手去接,宝贝得很,细心捋平页脚折痕,打开看了几眼,结果被故事吸引进去,坐在一旁的椅子上津津有味读起来。
丛风整理完衣柜,收出来一部分需要清理的杂物,装进收纳箱中,一本日记自己留着,一些绝版旧书则留给郑宇。
撑着膝盖站起来,才发现郑宇已经看得如痴如醉,他走过去把那本书抽出来,倒扣着拍在桌子上:“快点收拾!”
“好好好,你等我放个书签儿啊。”郑宇从口袋里掏了半天,掏出来一张卫生纸,把纸巾夹在书里,瞧着很埋汰。
丛风低头看着郑宇撅个腚拱来拱去,没忍住抬脚踢了踢:“有话?有话就直说。”
“哎!”郑宇摸摸屁股,又憋了会儿,压低声音说,“你过来。”
丛风站如松,绝不蹲下与之平视。
他不妥协,只能郑宇站起来。他瞥一眼房门,走过去关严实,才说:“妈刚才给我推了个微信,说是朋友家的孩子,最近正在寻觅良缘,跟你差不多大,她觉得特适合你,不想错过机会,跟那头打过招呼了,让你聊聊。”
“怎么还交代给你转手一轮?”
“觉得你忙,不想触霉头呗。成天到晚拉着这张脸,不知道的以为是来砸场子的。谁敢跟你说话!”郑宇点着手机,把那张微信二维码翻出来,现场扫出来展示给丛风看,“喏,看一眼。”
丛风烦得要死,连头像昵称都没仔细看,一顺手点进朋友圈,当即明白为什么郑宇这么说了。
小姑娘朋友圈仅对陌生人展示九张图,九宫格就是昨天发的,拍摄手法十分狂野,内容是工作参会的日常,没有配文案,几张图里就没一张是高清的,偶尔露出会议名称的文字也糊成一团,唯有一张大合照勉强看得清。
站在中间靠右的是个老熟人,此人十分钟前才发了一篇小作文来,描写会场内的茶歇格外难吃,见到了几个行业大拿,虽然难吃,但不虚此行。
丛风看一眼对着他直乐的郑宇,按上锁屏:“闲的没事干就把收纳箱搬下去。”
“这姐姐是方哥同事啊!”郑宇拿胳膊肘拐他一下,“交个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
“自己收!收完抬下去!”丛风指了指他,无情地转身下楼去了。
丛母还没从公司回来,丛父在书房里,空荡荡一栋大房子有些冷清,一楼客厅的餐桌已经清空,等待尚在路上的大餐和蛋糕。
丛风不喜欢在公共区域呆着,他溜达到边角,靠在窗边,对着二维码看了会儿,还是点了好友申请。
既然说“打过招呼”,那对面便是知道此事且允许发生,他不好把人晾着,不太尊重对面的女生,也下母亲的面子,先加个好友,有什么事当面说清楚。
等待申请通过的间隙,他点开对方的头像,一位八块腹肌的肌肉男,赤裸上身,古铜色肌肤,仿若内裤广告。
丛风眼皮直跳,眼不见为净,关了图片又去看那张大合照。
照片里大约十几人,站在一处展板前,上面印着活动logo,图上正中央是一位花白色头发的老教授,面带笑意,左右分立两位带队专家,之所以判断是专家,放眼整张照片,年轻人簇拥成圈,只有中间这三人瞧着资历最深。
靠右边的是位笑容优雅大方的女士,方与宣站在她身侧,丛风想到方与宣曾提起自己的师傅,大概就是这位。
目光下移,底下还蹲了一排,最显眼的那位赫然是前几天的大寿星,大寿星蹲在左半边,看得人一阵窝火。
丛风强行忽略,去数图上的女孩,不多不少正好五个,有几位看起来像大学生,只有一人符合描述中“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大概就是本账号的主人。
好友申请通过,丛风正准备和对方讲清楚情况,却不想对面先发制人,招呼都没打一个,先砸出一句:“帅哥,看看照片。”
丛风捧着手机,面色诡异,忽然听到身后一声惨叫,接着是收纳箱从楼梯上滑下来的声音,咚咚咚一阶阶往下跳,奇迹般地没有翻,一路顺滑地滚至一楼。
罪魁祸首郑宇缩着脖子站在楼上,二楼书房门应声打开,丛父探出头来。
扫视一圈屋中情况,他没说其他的,只招招手喊丛风上来。
好多年没进父亲的书房,里面的布置和从前不太一样,熏香味道倒是始终没变,味觉唤醒记忆,书房再次变得亲切。
丛父倒一杯咖啡递给他,问:“最近工作很忙吧,我听说市里任务挺重的。”
“还好。”丛风没坐下,捧着那杯咖啡,靠在写字台边。
“等会儿吃饭,听到些操心的话,你别嫌烦。”丛父说,“你妈那天看见孙姨抱孙子,就老惦记你。小迪毕竟和我们住一起,眼皮子底下能看着,你们独自在外面闯,没有个体己人照顾,她总想操心。”
丛风转头看着他。
“前几天遇到刘院长,说你帮他们福利院搭线找团队,在院里办了残障儿童心理辅导,同你道谢来着,我刚也注意到你的精气神比以前好很多,就知道你过得好。过得好我就放心了。”
精气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