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贾临的话倒是提醒他,这周的确正在开办文博科普公益活动,只不过是讲解部派人过去,跟他没什么关系,只听了一两句没放心上。
此时看着那只做好矫形的青铜爵,忽然懂了中午见面时对方的欲言又止,那男孩大概以为下周的公益活动还能再见面。
青铜爵放了一中午,凹口处有些回弹。方与宣心里估量着,这是缺人指点,也缺实操经验,理论知识扎实,可惜上手少。
他惦记着这事情,下半场比赛比上午更忙碌,收赛后要随专家评委逐个验收,没来得及和庄康泽说上话。
周一上班,方与宣问负责的同事要来了策划案,公益活动的主题是从明至民的城市历史变迁,报名参加,地点在福利院内的活动室,名单的最后一个赫然就是庄康泽。
他确定了活动时间是周六上午十点,问了自己能否过去参与。
解说部把做好的ppt发给他,说可以加个环节让他讲讲修复,方与宣连发十几个拒绝,决定伪装成路人游客过去凑热闹。
他想得十分简单,周六起了个大早,还带了博物馆的文创过去,谁知直接被福利院拦在门口不让进,层层登记完,又被院里老师拦了。活动室在一楼内部,他亮明身份又联系了讲解部,这才得到机会过去去。
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样,一路过来没见到很多孩子,只经过一个贴着彩色画板的屋子时,看到两三个小朋友的背影,在和义工玩耍。
他没看清面孔,听到老师说:“唐氏儿,都是被遗弃的。”
往前走过一扇窗,方与宣又偏头看进去,一个孩子从板凳上站起来,手里捧着一朵花,看不清是真花还是假花,笨拙地插在义工的麻花辫上,花瓣压着发梢,孩子露出一个善良的笑脸。
方与宣喉咙有些发堵,他想到贾临轻飘飘的评价,补贴多,也不缺钱,这评价轻到有些残忍,那是一个幸运的旁观者的视角。
活动室的结构与其他房间差不多,只不过面积更大,开着几扇面对楼道的窗,里面能听到在播放视频的声音。
老师正要打开后门,方与宣便拦了一下:“我在外面看看,等下进去。不劳烦您了,您去忙吧。”
老师离开后,他留意看了看楼道上贴的照片,里面是这些年开办的公益活动合影,很新,没有老照片。
一路看一路走,到走廊尽头,转角是楼梯间,正准备离开,却听见里面传出交谈声。
那声音无比熟悉,方与宣顿时驻足。
是丛风。他没对丛风会出现在这里感到意外,此时的惊讶多是因为偶遇太巧。
那道低沉稳重的嗓音在空旷楼梯间里荡了一圈,落入耳中时又厚又沉。
“我跟我那边合作过的都打了招呼,其中一家ngo有意向,他们也有残障人员心理辅导经验,我把资料发过去,你一会儿回来了告诉我,细节当面说。”
没听见回答的声音,应该在打电话。方与宣没再听下去,溜达回活动室后门,找来个低矮的小板凳,隔窗听着屋里讲解员讲故事。
十几分钟后,楼梯间方向传出脚步声,丛风耳边听着电话走出来。
看清走廊上的人,他猛然停住,鞋面摩擦发出刺啦一声响。
方与宣也没躲,大大方方朝他招手,随后拍拍自己身边另一张小板凳。
丛风举着手机,盯方与宣看了好半天,又转身回楼梯间把电话打完,半分钟后重新登场。
这回他的脸上没有凝滞的震惊,格外坦然地坐到小板凳上。
两人便也不说话,沉默聆听活动室里的讲解。
里面总共只有十几个人,大多是年长些的孩子,庄康泽坐在最后面,是其中年龄最大的。
方与宣一只胳膊支在窗沿上,忽然听丛风说:“你为他过来的?”
不等他回答,下一个问题又劈头盖脸地砸下来:“还不进去凉快凉快,就在外面坐着?”
方与宣转头瞪着他。
两个大男人挤着小板凳,场面略有些滑稽,方与宣挨近几分,用只有两个人能听见的音量说:“我为什么过来你不清楚?”
丛风不退,直勾勾盯着他。
方与宣拿手指头戳他的喉结:“因为我看着那男孩就想起来有个人也在福利院长大,我想知道这里的日子过得怎么样,有没有条件让他们学喜欢的东西。”
丛风的喉结滚了滚,忽地向前靠近几分,逼得方与宣后仰贴在墙面上。他慢悠悠说:“有个人?谁啊?”
方与宣太熟悉这个姿势,下意识想上脚踹,又想起来这里不是将军府,克制地用手掌把他推开,咬牙切齿:“你说是谁?嗯?我还没问你来这里做什么,赶着周六一早就过来,等约我的时候,就把我排到后头的周日,我就这么不要紧呢?”
他故意说些无理的话,知道谁都不会当真,尾音刻意挑起来,挠得人心痒痒。
丛风也笑了笑,眼底一抹豁然转瞬即逝,他一把攥住方与宣的手,把人拉起来:“到那边说。”
【作者有话说】
明天!
◇
第36章 亲
丛风每隔几个月就会来福利院一趟,大部分时候是帮着牵线搭桥,添点物资、联络活动。
当年的老院长早已退休,新院长在丛风念高中时走马上任,这么多年下来已是老相识,对彼此都是能帮一把是一把。
丛风带着方与宣下楼,在小广场上随意找个地方歇脚。
方与宣坐在跷跷板一端,听他讲完今天来这里的目的,随意晃着腿问:“我看这里管理情况不错,就是工作的人不多,是因为今天轮班调休了?”
丛风说:“就是不多,老师少,平时有义工帮忙。”
“为什么不多招点?”
“开不出工资。”丛风说,“公务员都快发不下钱了。”
方与宣掏出手机开始看自己的手机银行:“这倒是,怎么,你的钱也发不下来?”
丛风没搭话,自顾自坐到跷跷板的另一端,将方与宣压到半空中。
跷跷板其实很矮,脚跟都能碰到地面,方与宣微微前倾上身,瞧着稳稳当当端坐在底端的丛风,笑道:“你别给人家压塌了。”
丛风无所谓道:“塌了就换一个新的。”
方与宣拍了两下铁杠,示意这人放他下去:“塌了我先摔地上了。”
“你这不是能站着吗?”丛风岿然不动,好整以暇地晃了晃椅子。
方与宣嘀嘀咕咕说:“多大岁数了还这么幼稚。”说完也安静下来,两只胳膊架在跷跷板的扶手上,垂眼看着他。
丛风难得这样放松又坦荡地展露出自己的另一面,这里带给他天然的亲切感。其实这么多年许多地方都重新装修过,曾经生活的角落早已变了模样,可他仍然感到松快,肩上背上扛的东西都能短暂放下。
这感觉像陪着小时候的自己走进公园的儿童乐园,小时候面对一座高大城堡,长大再看是玩具般小小一个劣质塑料滑梯,可还是有一瞬能共情曾经的自己,新奇、单纯,无忧无虑。
方与宣下巴搁在胳膊上,趴着看他:“你小时候有没有照片?我看走廊上只有近两年的图片。”
“没有吧,以前也不流行拍这个。可能有合照,应该在档案室里。”丛风说。
“但郑宇给我看过你们初中的照片。”
丛风说:“那都是在丛迪家拍的了。”
不远处传来聊天的声音,方与宣看到走廊窗户上闪过几道奔跑的身影,正朝着小广场的方向过来。
“他们早上做完作业,可以在午饭前玩一会儿。”丛风扬了扬下巴,“和他们玩玩?”
“不要,你放我下来。”方与宣立刻撑起上身,抬腿踢过来,用脚尖碰了碰丛风的手。
丛风一点点将他落下来,方与宣连忙拉着他离开,还没走远就看到几个孩子跑进小广场内。
方与宣躲到走廊中,忽然问:“你以前来,会和他们一起玩吗?”
“不会。”丛风看着,又感到心底蚂蚁爬一样痒,他磨了磨后槽牙,从口袋里弹出一根烟。
那句戒烟戒酒延年益寿绕在耳边,他记着这话,好几天没再动打火机,只用犬齿咬着,将烟嘴咬得坑坑洼洼。
“我也不会和小孩子相处。”方与宣说完,往活动室的方向走去。
大人的时间流速和孩子的时间流速不一样,他的一个小时只是拥挤日程表里的一眨眼,孩子的一个小时是未来许多天的翘首以盼,友谊的重量变得不一样了,承载的期盼也各不相同,方与宣自认没有办法好好处理,知道离别的滋味,所以有更沉的心理负担。
重新停在活动室窗外,两个板凳依旧在乖巧地等待他们回来。
讲解员的故事已经来到民国时期,惊心动魄、风雨飘摇。
方与宣听得入神,许久后小声问:“你知道我为什么喜欢捣鼓文物吗?”
丛风偏头看他一眼,淡淡道:“知道。”
此时看着那只做好矫形的青铜爵,忽然懂了中午见面时对方的欲言又止,那男孩大概以为下周的公益活动还能再见面。
青铜爵放了一中午,凹口处有些回弹。方与宣心里估量着,这是缺人指点,也缺实操经验,理论知识扎实,可惜上手少。
他惦记着这事情,下半场比赛比上午更忙碌,收赛后要随专家评委逐个验收,没来得及和庄康泽说上话。
周一上班,方与宣问负责的同事要来了策划案,公益活动的主题是从明至民的城市历史变迁,报名参加,地点在福利院内的活动室,名单的最后一个赫然就是庄康泽。
他确定了活动时间是周六上午十点,问了自己能否过去参与。
解说部把做好的ppt发给他,说可以加个环节让他讲讲修复,方与宣连发十几个拒绝,决定伪装成路人游客过去凑热闹。
他想得十分简单,周六起了个大早,还带了博物馆的文创过去,谁知直接被福利院拦在门口不让进,层层登记完,又被院里老师拦了。活动室在一楼内部,他亮明身份又联系了讲解部,这才得到机会过去去。
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样,一路过来没见到很多孩子,只经过一个贴着彩色画板的屋子时,看到两三个小朋友的背影,在和义工玩耍。
他没看清面孔,听到老师说:“唐氏儿,都是被遗弃的。”
往前走过一扇窗,方与宣又偏头看进去,一个孩子从板凳上站起来,手里捧着一朵花,看不清是真花还是假花,笨拙地插在义工的麻花辫上,花瓣压着发梢,孩子露出一个善良的笑脸。
方与宣喉咙有些发堵,他想到贾临轻飘飘的评价,补贴多,也不缺钱,这评价轻到有些残忍,那是一个幸运的旁观者的视角。
活动室的结构与其他房间差不多,只不过面积更大,开着几扇面对楼道的窗,里面能听到在播放视频的声音。
老师正要打开后门,方与宣便拦了一下:“我在外面看看,等下进去。不劳烦您了,您去忙吧。”
老师离开后,他留意看了看楼道上贴的照片,里面是这些年开办的公益活动合影,很新,没有老照片。
一路看一路走,到走廊尽头,转角是楼梯间,正准备离开,却听见里面传出交谈声。
那声音无比熟悉,方与宣顿时驻足。
是丛风。他没对丛风会出现在这里感到意外,此时的惊讶多是因为偶遇太巧。
那道低沉稳重的嗓音在空旷楼梯间里荡了一圈,落入耳中时又厚又沉。
“我跟我那边合作过的都打了招呼,其中一家ngo有意向,他们也有残障人员心理辅导经验,我把资料发过去,你一会儿回来了告诉我,细节当面说。”
没听见回答的声音,应该在打电话。方与宣没再听下去,溜达回活动室后门,找来个低矮的小板凳,隔窗听着屋里讲解员讲故事。
十几分钟后,楼梯间方向传出脚步声,丛风耳边听着电话走出来。
看清走廊上的人,他猛然停住,鞋面摩擦发出刺啦一声响。
方与宣也没躲,大大方方朝他招手,随后拍拍自己身边另一张小板凳。
丛风举着手机,盯方与宣看了好半天,又转身回楼梯间把电话打完,半分钟后重新登场。
这回他的脸上没有凝滞的震惊,格外坦然地坐到小板凳上。
两人便也不说话,沉默聆听活动室里的讲解。
里面总共只有十几个人,大多是年长些的孩子,庄康泽坐在最后面,是其中年龄最大的。
方与宣一只胳膊支在窗沿上,忽然听丛风说:“你为他过来的?”
不等他回答,下一个问题又劈头盖脸地砸下来:“还不进去凉快凉快,就在外面坐着?”
方与宣转头瞪着他。
两个大男人挤着小板凳,场面略有些滑稽,方与宣挨近几分,用只有两个人能听见的音量说:“我为什么过来你不清楚?”
丛风不退,直勾勾盯着他。
方与宣拿手指头戳他的喉结:“因为我看着那男孩就想起来有个人也在福利院长大,我想知道这里的日子过得怎么样,有没有条件让他们学喜欢的东西。”
丛风的喉结滚了滚,忽地向前靠近几分,逼得方与宣后仰贴在墙面上。他慢悠悠说:“有个人?谁啊?”
方与宣太熟悉这个姿势,下意识想上脚踹,又想起来这里不是将军府,克制地用手掌把他推开,咬牙切齿:“你说是谁?嗯?我还没问你来这里做什么,赶着周六一早就过来,等约我的时候,就把我排到后头的周日,我就这么不要紧呢?”
他故意说些无理的话,知道谁都不会当真,尾音刻意挑起来,挠得人心痒痒。
丛风也笑了笑,眼底一抹豁然转瞬即逝,他一把攥住方与宣的手,把人拉起来:“到那边说。”
【作者有话说】
明天!
◇
第36章 亲
丛风每隔几个月就会来福利院一趟,大部分时候是帮着牵线搭桥,添点物资、联络活动。
当年的老院长早已退休,新院长在丛风念高中时走马上任,这么多年下来已是老相识,对彼此都是能帮一把是一把。
丛风带着方与宣下楼,在小广场上随意找个地方歇脚。
方与宣坐在跷跷板一端,听他讲完今天来这里的目的,随意晃着腿问:“我看这里管理情况不错,就是工作的人不多,是因为今天轮班调休了?”
丛风说:“就是不多,老师少,平时有义工帮忙。”
“为什么不多招点?”
“开不出工资。”丛风说,“公务员都快发不下钱了。”
方与宣掏出手机开始看自己的手机银行:“这倒是,怎么,你的钱也发不下来?”
丛风没搭话,自顾自坐到跷跷板的另一端,将方与宣压到半空中。
跷跷板其实很矮,脚跟都能碰到地面,方与宣微微前倾上身,瞧着稳稳当当端坐在底端的丛风,笑道:“你别给人家压塌了。”
丛风无所谓道:“塌了就换一个新的。”
方与宣拍了两下铁杠,示意这人放他下去:“塌了我先摔地上了。”
“你这不是能站着吗?”丛风岿然不动,好整以暇地晃了晃椅子。
方与宣嘀嘀咕咕说:“多大岁数了还这么幼稚。”说完也安静下来,两只胳膊架在跷跷板的扶手上,垂眼看着他。
丛风难得这样放松又坦荡地展露出自己的另一面,这里带给他天然的亲切感。其实这么多年许多地方都重新装修过,曾经生活的角落早已变了模样,可他仍然感到松快,肩上背上扛的东西都能短暂放下。
这感觉像陪着小时候的自己走进公园的儿童乐园,小时候面对一座高大城堡,长大再看是玩具般小小一个劣质塑料滑梯,可还是有一瞬能共情曾经的自己,新奇、单纯,无忧无虑。
方与宣下巴搁在胳膊上,趴着看他:“你小时候有没有照片?我看走廊上只有近两年的图片。”
“没有吧,以前也不流行拍这个。可能有合照,应该在档案室里。”丛风说。
“但郑宇给我看过你们初中的照片。”
丛风说:“那都是在丛迪家拍的了。”
不远处传来聊天的声音,方与宣看到走廊窗户上闪过几道奔跑的身影,正朝着小广场的方向过来。
“他们早上做完作业,可以在午饭前玩一会儿。”丛风扬了扬下巴,“和他们玩玩?”
“不要,你放我下来。”方与宣立刻撑起上身,抬腿踢过来,用脚尖碰了碰丛风的手。
丛风一点点将他落下来,方与宣连忙拉着他离开,还没走远就看到几个孩子跑进小广场内。
方与宣躲到走廊中,忽然问:“你以前来,会和他们一起玩吗?”
“不会。”丛风看着,又感到心底蚂蚁爬一样痒,他磨了磨后槽牙,从口袋里弹出一根烟。
那句戒烟戒酒延年益寿绕在耳边,他记着这话,好几天没再动打火机,只用犬齿咬着,将烟嘴咬得坑坑洼洼。
“我也不会和小孩子相处。”方与宣说完,往活动室的方向走去。
大人的时间流速和孩子的时间流速不一样,他的一个小时只是拥挤日程表里的一眨眼,孩子的一个小时是未来许多天的翘首以盼,友谊的重量变得不一样了,承载的期盼也各不相同,方与宣自认没有办法好好处理,知道离别的滋味,所以有更沉的心理负担。
重新停在活动室窗外,两个板凳依旧在乖巧地等待他们回来。
讲解员的故事已经来到民国时期,惊心动魄、风雨飘摇。
方与宣听得入神,许久后小声问:“你知道我为什么喜欢捣鼓文物吗?”
丛风偏头看他一眼,淡淡道:“知道。”